《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因有名色,因缘于名色才有识生。’此义何解?”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我现在应当说个譬喻,有智慧的人就会因譬喻而理解
其义。譬如有三根芦草,竖立于空地上,三根芦草交缠相依,才得以竖立。若去
掉其中的一根,所剩的二根芦草就没办法竖立;若去掉三根中的二根,一根芦草
亦不能自立;因此必须三根芦草相互交缠依靠,方得以立于空地之上。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的现象也是如此,经由业识的攀缘抓取,使名色(身心)得以增长扩大,
意识再透过名色(身心)的经验,加深认知以及强化业识,就是这样。”
    尊者舍利弗听后答言:“说得好!说得真好!尊者摩诃拘絺罗啊!在世尊的
声闻弟子当中,智慧、明达,能善巧调伏身、口、意三行,心不颠倒无所怖畏,
见证到如来甘露般寂静涅槃的法味,并以此甘露法完全自知作证的人,就是尊者
摩诃拘絺罗,才有如此甚深法义的开演,对于种种疑难问题,都能做出圆满的答
覆!您就如无价的宝珠一般,为世人所爱戴,我现在对您的爱戴,亦是如此。我
今天在您这里,听您开演的法义,很快就得到了殊胜的法益,其余那些修行清净
梵行的人,只要经常到您这里,听您演说法义,同样也能得到殊胜的法益,因为
尊者摩诃拘絺罗是如此善于说法的缘故。”
    “我现在就以尊者摩诃拘絺罗善说法的缘故,应当以三十种事项(即对于老
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十缘支的三种修习成就:一、
能教人知厌患、离欲、灭尽,二、自己能够厌患、离欲、正向灭尽而修习,三、
对十缘支已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来赞叹、称扬、随喜您的成就:
    尊者摩诃拘絺罗啊!若是有人对人讲说,对于老死的现象,要知厌患、离欲、
灭尽,他就称为法师;若对人讲说,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
色、识等现象,要知厌患、离欲、灭尽,他就称为法师。
    如果比丘对于老死的现象,能够厌患、离欲、正向灭尽而修习,就称之为法
师;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等现象,能够厌患、离欲、

87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88 正见缘起断生死

正向灭尽而修习,就称为法师。
    如果比丘对于老死的现象,能够厌患、离欲、灭尽,断除各种无明烦恼,心
完全解脱自在,那就称之为法师;对于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
识等现象,能够厌患、离欲、灭尽,断除各种无明烦恼,心完全解脱自在,就称
为法师。”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说得真好!很好!在世尊的声闻弟子当
中,智慧、明达,能善巧调伏身、口、意三行,心不颠倒无所怖畏,见证到如来
甘露般寂静涅槃的法味,并以此甘露法完全自知作证的人,就是尊者舍利弗,所
以能提出这般深奥又有智慧的问题。就好比世间无价的宝珠一般,为世人所爱戴,
尊者舍利弗您现在也是如此,普为一切修习清净梵行的人所爱戴、恭敬、奉事。
我今日得与尊者您共论妙义,所以能够立刻得到殊胜的法益。”
    当时,二位追求正道的修行人,彼此互相随喜,便各自回到自己的修行处。

'提要'

    透过缘起法的思惟,正知生命现象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亦非无因生
成,而是随顺无明、爱、取、行、业的作用,不断展现为身、口、意的行为,对
触境生起攀缘或排斥,如斯轮转不休。也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不断增长、
变异的现象。
    所谓“识缘名色”,可以看作是业识攀缘、住着身心现象,发动身心的潜能而
形成冲动。如业识住着受精卵,发动受精卵(色)中附载于染色体的基因库存(潜
在的名),也就等于业识中的相应业行与受精卵中的名色交互作用,而展现出相应
界面之诸根身与心理情状、思考能力、精神品质,如天人、人、畜生、昆虫……
等诸界面相应形态与情状,以及个体随个业而展现的身心品质与状态,如诸根是
否健全、心理反应的格殊习性……等,是为“识缘名色”。
    又,业识既已缘取名色而于其界面(欲界、色界或无色界)发动身、口、意

89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90 正见缘起断生死

行,则既已发动的身心行为,又透过无间断的触境所生起的受、想、思,来强化
业识的过滤、取角,而不断增长业识的特性,是为“名色缘识”。
    因此,名色与识,“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故若欲出离
生死轮回,必得停止“识缘名色”的攀缘现象,使识不再住着于随触境而生起的
色、受、想、行,念念明觉,念念无所取着,则“识无所住”。识既无所住着,现
世即使有继起的身心行为,亦不会增长业识,命终即入无余依涅槃而般涅槃。
    故知,修行与法施之道,在于教导自己及他人,皆能对于随顺无明、爱、取、
行、业而继起的生命现象,知所厌患、离欲、灭尽,终至永断烦恼,心完全解脱。
这才是正法正律所认可的“法师”,而不是教人举办一些与解脱无关的宗教仪式、
念咒等,用禁戒取及不正确的知见来误导众生。


【第六篇】
心意识若狝猴
    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
    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
    犹如狝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

91 心意识若狝猴

9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八经、大正本二九0经、佛光版三二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色身生厌、离欲、背舍,但非识。所以者何?四大
色身现有增、减,有取、有舍;若心、若意、若识,彼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识
生厌、离欲、背舍,长夜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
故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背舍。”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
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年、三十年……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
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狝猴游
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
异生异灭。”
    “多闻圣弟子,于诸缘起思惟观察:所谓乐触缘生乐受,乐受觉时,如实知
乐受觉;彼乐触灭,乐触因缘生乐受亦灭、止、清凉、息、没。如乐受,苦触……。
喜触……。忧触……。舍触因缘生舍受,舍受觉时,如实知舍受觉;彼舍触灭,
舍触因缘生舍受亦灭、止、清凉、息、没。”
    “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如是诸受缘触集,触
生触集,若彼彼触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触集灭故,彼彼受集亦灭、止、清凉、
息、没。”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于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解脱,我说彼于苦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93 心意识若狝猴

94 正见缘起断生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对于由四大(地、水、火、风四
种质素)所组成的色身,能够产生厌患感、离断欲爱、背弃舍离;但是对于内在
的心意识,却无法同样看待。
    为什么呢?因为由地、水、火、风四种质素因缘和合成的色身,凡夫现下可
见它的胖、瘦、生、死等无常变异的现象,也较易觉察色身所带来的过患,所以
对于色身比较容易不执着;但,他们很难觉察到纷纷乱想的心意识的流转变异,
也不容易觉察到它所带来的恼患,所以无法厌离对于心意识的执着、离断对于心
意识的欲爱、从纷飞的意识流中解脱出来。
    因为凡夫长久以来,对心意识保护爱惜,把自我感和心意识系在一起,在心
意识透过六根接触各种境界的过程中,好像有所得、好像有所取,他们就认为心
意识‘是我、或我的、或我在心意识之中、或心意识在我之中’,执着心意识的显
相实有不变。就是这个缘故,所以愚痴无闻凡夫,对于心意识的现象,不能厌患、
离欲、背弃舍离。”
    “愚痴无闻凡夫,如果硬要执着有什么是‘我、我的’,那么,宁可认同四大
所造的色身是我、或我的,也不可以认同心意识是我、或我的。为什么呢?因为
这四大所造的色身,可能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寿命,如果
好好保养的话,也许还可能超过百岁;但是,心意识却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
刹那不停、变化万千,一个心念生起,另一个心念即刻坏灭。就像狝猴跳跃游荡
在树林之间,瞬间瞬间,即穿梭处处,它攀捉枝条,一手才放,另手旋抓。心意
识的现象也是一样,刹那转换,变化万千,后念生起,前念即灭。”(比较之下,
执着色身,所带来的恼患较小,对心意识若有执着则恼患无穷。)
    “多闻圣弟子,对于各种缘起的现象,如实思惟观察:心意识的现象是透过

95 心意识若狝猴

96 正见缘起断生死

种种接触(根、尘、识三者因缘和合,产生接触的感觉)而产生的,当六根接触
到快乐的六尘境界就产生快乐的感受。当乐受觉生起时,如实觉知快乐的感受生
起及其‘无常、苦、无我’的实相,心不染着。乐触寂灭了,缘自于乐触而生起
的乐受也就寂灭、停止、清凉、安息、永没。
    和乐受的情形一样,苦触因缘生苦受……。喜触因缘生喜受……。忧触因缘
生忧受……。舍触因缘生舍受当六根接触到不苦不乐的境界,就产生不苦不
乐的感受。当不苦不乐受觉生起时,如实觉知不苦不乐受生起及其‘无常、苦、
无我’的实相,心不染着。舍触寂灭了,缘舍触所产生的舍受,也随之寂灭、停
止、清凉、安息、永没。”
    “就好像是两块木头,必须接触在一起,相互磨擦,火才得以生起、聚集;
如果把两块木头分开,离散了接触的因缘,火亦随之熄灭。同样的道理,种种身
心感受缘自六根的接触,因为有种种接触的现象聚集起来眼触、耳触、鼻触、
舌触、身触、意触,所以产生种种身心感受聚集的现象眼触生受、耳触生受、
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如果种种接触聚集的因缘寂灭了,
种种身心感受聚集的现象,也就随之寂灭、停止、清凉、安息、永没。”
    “多闻圣弟子,如是现观五受阴的集成:因缘于四大(地、水、火、风)产
生色阴,因缘于种种接触产生受阴、想阴、行阴,因缘于名色产生识阴。乐着于
身心(色、受、想、行、识)的感受,必定在身心现象中黏着、流转。他了知色
身是缘起、生灭、无常、非我、非我所的现象,若贪着其滋味必生苦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