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治之而愈。
一小儿体瘦腹大,寒热嗜卧,作渴引饮,以白术散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诸症渐愈,乃以
异功散、六味丸,月余而安。
一小儿患前症,身热如炙,此肝疳之症也,朝用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诸症稍愈;佐以
蚵蟆丸,数服而痊。
一小儿停食发热,服芩、连、三棱等剂,饮食日少,胸腹膨胀,肢体羸瘦,余谓脾虚饮食停
滞元气复伤,先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钩藤钩,数剂渐愈;又用六君、炮姜,调理而安。
一小儿虚羸昏倦,咳嗽惊悸,自用参苏散一剂,更加喘急,此脾肺气虚而妄发表也,用惺惺
散微解外邪,调和胃气,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
一小儿九岁,吞酸恶食,肌体消瘦,腹中作痛,余谓食积虚羸也,用保和丸而愈。后腹中数
痛,皆服保和丸,余曰∶此因脾胃虚而饮食所伤也,当调补脾土,以杜后患。不信,后腹痛
喜按,余用五味异功散二剂,因未应,自用平胃散等药,腹胀作痛,余仍以异功散加木香四
剂而愈。若屡用攻伐之剂,阴损元气,多致虚羸,深可慎也。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
白扁豆(二两半,姜汁浸,去皮微炒)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炒) 山药(各三两半) 莲肉
桔梗(炒黄色) 薏苡仁 宿砂仁(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枣汤调下。
x地黄丸x(加肉桂一两,名加减八味丸) 治小儿肝经虚热血燥,或风客淫气,而患瘰 结核。或
四肢发搐,眠目抽动,痰涎上涌。又治肾疳,脑热消瘦,手足如冷,寒热往来,滑泻腹胀,口
鼻干渴,齿龈溃烂,爪黑面黧,遍身两耳生疮,或两耳出水,或发热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
喑等症,其功不可尽述。(即六味地黄丸,方见肾脏)
x补中益气汤x 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症。
人参 黄 (各八分) 白术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当归(一钱)
上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愚按∶前方若因药克伐,元气虚损,恶寒发热,肢体倦怠,饮食少思,或兼饮食劳倦,头痛
身热,烦躁作渴,脉洪大弦虚,或微细软弱,或寸关独甚者,宜用之。凡久病,或过服克伐
之剂,亏损元气,而虚症悉具者,最宜前汤。若母有脾胃不足之症,或阴虚内热,致儿为患
者,尤宜用之。
x钱氏异功散x 治脾胃饮食少思,吐泻不食,凡虚冷症,先与数服,以正胃气。(即五味异功散
见内钓)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
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脾胃虚,儿患此症,亦当服之。
x四君子汤x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肌肉羸瘦。(方见内钓)
x保和丸x 治饮食停滞,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或吐泻腹痛。(加白术一两,即大安丸)
神曲(炒) 山楂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炒,五钱)
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愚按∶前方行气克滞之剂,若元气无亏,暴停乳食,而致斯症者,宜用此消导之。若元气虚
弱,而乳食所伤者,必调补胃气为主,而佐以消导。若乳食已消而作呕者,乃胃气被伤,当
用异功散补之,不宜仍用前药,重损胃气,治者审之。
x肥儿丸x 治肝疳食积,肢体消瘦,二便不调。
黄连 神曲 木香(各一两五钱) 槟榔(二十个) 肉豆蔻(二两煨) 使君子(酒浸去皮) 麦芽(各四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
愚按∶前方若食积五疳,发热口干,大便不调,小便不清,或颈项结核,发稀成穗,寒热作
渴,宜用之。若脾胃稍虚者,用五味异功散兼服。虚甚者,异功散为主,佐以前药。
x枳术丸x(方见癖块)
x六君子汤x(方见内钓)
x四神丸x(方见脱肛)
x八味丸x(方见肾脏)
x柴胡栀子散x
x四物汤x(二方见急惊)
x九味芦荟丸x(方见疳症)
x加味逍遥散x(方见内钓)
x白术散x(方见积滞)
x虾蟆丸x(方见疳症)
卷九
胃气虚寒
属性: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腑脏,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
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此意也。在小儿虽得乳食,水谷之气未全,尤仗胃气,胃气
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肝脾之疾也。若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
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症,用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汤主之;若大便不实,
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喜冷便秘,胃实热也,用泻黄
散凉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
盛,则上生脾元,自能温蒸水谷矣。
治验
一小儿伤食,吐泻不已,后便泄青色,睡而露睛,手足指冷,额黑唇青。余谓大便青色,木
胜土也;或时溏泄,脾气不足也;额黑唇青,寒水侮土也;悉属中气虚寒。用五味异功散加
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二剂而愈。
一小儿盛暑呕吐飧泄,服黄连香薷饮益甚,用白虎石膏汤而腹胀作痛,手足并冷。余谓脾气
虚寒,且夏月伏阴在内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因伤乳食,杂用消导之药,遂变痢,久而不愈,先用六君加木香而渐痊,后用五味异
功散而痊愈。
一小儿手足常冷,腹中作痛,饮食难化。余谓胃气虚寒也,先用益黄散,二服痛止;次用六
君子汤,数剂即愈。
一小儿九岁,素畏风寒,饮食少思,至秋冬口鼻吸气,阴冷至腹,手足如冰,饮姜汤及烧酒
方快,其脉细微,两尺如无,余谓此禀命门火衰也,用还少丹不应,改用八味丸,旬余诸症
即愈。
x平胃散x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痛,口苦短气,恶心嗳气吞酸,面黄体瘦,嗜卧体
痛,霍乱吐泻等症。
浓朴(姜汁制,五两) 陈皮 甘草(炙。各一两) 苍术(米泔浸焙,八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暧胃,化宿食,消痰饮,辟四时不
正之气。
愚按∶前症若乳食停滞,嗳腐吞酸,呕哕恶心者,宜服是方。若饮食既消,脾胃虚弱,呕吐
恶心者,则宜四君子汤。
x调中丸x 治脾胃虚寒。
白术 人参 甘草(炒。各五分)
x八味地黄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
寒
此药也。
x钱氏益黄散x(一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冷吐泻。(方见脾脏)
愚按∶前方若脾土虚寒,或寒水侮土,而呕吐泄泻,手足并冷;或痰涎上涌,睡而露睛,不
思乳食者,宜用此方。若脾土虚弱吐泻者,用六君、柴胡,如不应,或手足俱冷者,属虚寒
,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虚肝侮,亦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症者,其母兼服
加味归脾汤。
x泻黄散x(方见脾脏)
x观音散x(方见呕吐)
x银白散x(方见慢惊)
x归脾汤x
x异功散x
x六君子汤x(三方见内钓)
卷九
食积寒热
属性: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症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
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症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食在
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
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用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汤;如无外
感,但只伤食不致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
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
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
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用泻黄
散。大便秘结,用大柴胡汤。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仍参腹痛腹胀
,积痛积滞治之。
治验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
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腹胀恶食,寒热恶心,症类外感。余曰∶气口脉大于人迎,此饮食停滞也。用保和丸
一服,诸症顿退。但腹胀未已,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伤风,咳嗽痰涌,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而愈。后饮食停滞,腹泻胀痛,又用六
君加山楂、浓朴而安。腹停食作呕,或用药下之,更加咳嗽,余谓此脾肺益虚,欲行调补,
彼以为缓,乃服发表克滞之药,前症益甚,更加摇头,余用天麻散倍加钩藤钩及异功散而愈
。
一小儿胸腹胀痛,寒热顿闷,以手按腹即哭,此饮食停滞也,先用保和丸一服,前症即愈,
更加烦渴,按其腹不哭,此宿食去而脾气未复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治之而瘳。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饮食既消,热尚未退,此胃经虚热也。用六君子加升麻、柴
胡,四剂而愈。
一小儿先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更加腹痛,按之则止,余用六君子汤而愈。后腹伤食,
服保和丸及三棱、槟榔之类,更加腹重善噫,此脾气虚而下陷也,仍用前汤加升麻、柴胡、
一小儿面色青白,饮食难化,大便频泄,或用消积化痰等药,久不愈,余谓脾胃虚弱也,用
六君子汤渐愈。或以为食积,宜驱逐之,遂反作泻,痰喘发搐。余谓∶脾气复伤,不能生肺
,肺虚不能平肝,而作是症。先用六君加钩藤钩,饮食少进,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腹痛,服攻下之剂,发热不已,大便不化,按其腹不痛,与冷水不饮,此食积
去而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升麻而愈。
x三黄枳术丸x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致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面炒,五钱) 黄连(酒浸炒) 大黄(湿纸裹煨) 白术(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为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x大柴胡汤x(方见痉症)
x四神丸x(方见惊泻)
x六君子汤x
x五味异功散x(二方见内钓)
x泻黄散x(方见脾脏)
x白术散x(方见积滞)
x保和丸x(方见虚羸)
x加减肾气丸x(方见腹胀)
x天麻散x(方见百 内嗽,即天麻丸)
卷九
肿胀
属性: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
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跗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
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而
不能传化,肾水泛滥,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
而发肿也。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着,喘咳怔忡,股间清冷,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