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亲密的信里把他的决心告诉了她。她是皮耶特罗·卡尔内塞基、吉贝尔蒂、萨多莱特、雷吉纳尔德·波莱和改革派中最伟大的嘎斯帕雷·孔塔里尼主教们的朋友;皮耶特罗·卡尔内塞基是克雷芒七世的秘书官,亦是瓦尔德斯的朋友与信徒,一五四六年,第一次被列入异教判罪人名单,一五六七年在罗马被焚死。他和维多利亚·科隆娜来往甚密。嘎斯帕雷·孔塔里尼是威尼斯的世家子,初任威尼斯、荷兰、英国、西班牙及教皇等的大使。一五三五年,教皇保罗三世任为大主教。一五四一年被派出席北欧国际会议。他和新教徒们不洽,一方面又被旧教徒猜疑。失望归来,一五四二年八月死于博洛尼亚。这孔塔里尼主教曾想和新教徒们建立一种适当的妥协,曾经写出这些强有力的句子:“基督的法律是自由的法律……凡以一个人的意志为准绳的政府不能称之为政府;因为它在原质上便倾向于恶而且受着无数情欲的播弄。不!一切主宰是理智的主宰。他的目的在以正当的途径引领一切服从他的人到达他们正当的目的:幸福。教皇的权威也是一种理智的权威。一个教皇应该知道他的权威是施用于自由人的。他不应该依了他的意念而指挥,或禁止,或豁免,但应该只依了理智的规律、神明的命令、爱的原则而行事。〃亨利·索德所述。
维多利亚,是联合着全意大利最精纯的意识的这一组理想主义中的一员。她和勒内·特·费拉雷与玛格丽特·特·纳瓦雷们通信;以后变成新教徒的皮耶尔·保罗·韦尔杰廖称她为“一道真理的光”。——但当残忍的卡拉法所主持的反改革运动开始时,她堕入可怕的怀疑中去了。卡拉法是基耶蒂的主教,于一五二四年创造希阿廷教派;一五二八年,在威尼斯组织反宗教改革运动团体。他初时以大主教资格,继而在一五五五年起以教皇资格严厉执行新教徒的判罪事宜。她是,如米开朗琪罗一样,一颗热烈而又怯弱的灵魂;她需要信仰,她不能抗拒教会的权威。“她持斋、绝食、苦修,以至她筋骨之外只包裹着一层皮。”一五六六年,卡尔内塞基在异教徒裁判法庭供述语。她的朋友,波莱主教叫她抑制她的智慧的骄傲,因了神而忘掉她自己的存在:这样她才稍稍重新觅得平和。雷吉纳尔德·波莱自英国逃出,因为他与英王亨利八世冲突之故;一五三二年他经过威尼斯,成为孔塔里尼的契友,以后被教皇保罗三世任为大主教。为人和蔼柔婉,他终于屈服在反改革运动之下,把孔塔里尼派的自由思想者重新引入旧教。自一五四一至一五四四年间,维多利亚·科隆娜完全听从他的指导,——一五五四年,他又重回英国,于一五五八年死。她用了牺牲的精神做这一切……然而她还不止牺牲她自己!她还牺牲和她一起的朋友,她牺牲奥基诺,把他的文字送到罗马的裁判异教徒机关中去;如米开朗琪罗一般,这伟大的心灵为恐惧所震破了。她把她良心的责备掩藏在一种绝望的神秘主义中:“你看到我处在愚昧的混沌中,迷失在错误的陷阵里,肉体永远劳动着要寻觅休息,灵魂永远骚乱着找求平和。神要我知道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要我知道一切只在基督身上。”一五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维多利亚·科隆娜致莫洛内主教书。
她要求死,如要求一种解放。——一五四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她死了。
在她受着瓦尔德斯与奥基诺的神秘主义熏染最深的时代,她认识米开朗琪罗。这女子,悲哀的、烦闷的,永远需要有人作她的依傍,同时也永远需要一个比她更弱更不幸的人,使她可以在他身上发泄她心中洋溢着的母爱。她在米开朗琪罗前面掩藏着她的惶乱。外表很宁静、拘谨,她把自己所要求之于他人的平和,传递给米开朗琪罗。他们的友谊,始于一五三五年,到了一五三八年,渐趋亲密,可完全建筑在神的领域内。维多利亚四十六岁;他六十三岁。她住在罗马圣西尔韦斯德罗修院中,在平乔山岗之下。米开朗琪罗住在卡瓦洛岗附近。每逢星期日,他们在卡瓦洛岗的圣西尔韦斯德罗教堂中聚会。修士阿姆布罗焦·卡泰里诺·波利蒂诵读《圣保罗福音》,他们共同讨论着。葡萄牙画家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在他的四部绘画随录中,曾把这些情景留下真切的回忆。在他的记载中,严肃而又温柔的友谊描写得非常动人。
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第一次到圣西尔韦斯德罗教堂中去时,他看见佩斯卡拉侯爵夫人和几个朋友在那里谛听诵读圣书。米开朗琪罗并不在常当圣书读毕之后,可爱的夫人微笑着向外国画家说道:“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一定更爱听米开朗琪罗的谈话。”
弗朗西斯科被这句话中伤了,答道:
“怎么,夫人,你以为我只有绘画方面的感觉吗?”
“不要这样多心,弗朗西斯科先生,”拉塔齐奥·托洛梅伊说,“侯爵夫人的意思正是深信画家对于一切都感觉灵敏。我们意大利人多么敬重绘画!但她说这句话也许是要使你听米开朗琪罗谈话时格外觉得快乐。”
弗朗西斯科道歉了。侯爵夫人和一个仆人说:“到米开朗琪罗那边去,告诉他说我和托洛梅伊先生在宗教仪式完毕后留在这教堂里,非常凉快;如果他愿耗费若干时间,将使我们十分快慰……但,”她又说,因为她熟知米开朗琪罗的野性,“不要和他说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也在这里。”
在等待仆人回来的时候,他们谈着用何种方法把米开朗琪罗于他不知不觉中引上绘画的谈话;因为如果他发觉了他们的用意,他会立刻拒绝继续谈话。
“那时静默了一会。有人叩门了。我们大家都恐怕大师不来,既然仆人回来得那么快。但米开朗琪罗那天正在往圣西尔韦斯德罗的路上来,一面和他的学生乌尔比诺在谈哲学。我们的仆人在路上遇到了他把他引来了,这时候便是他站在门口。侯爵夫人站起来和他立谈了长久,以后才请他坐在她和托洛梅伊之间。”
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坐在他旁边;但米开朗琪罗一些也不注意他,——这使他大为不快;弗朗西斯科愤愤地说:“真是,要不使人看见的最可靠的方法,便是直站在这个人的面前。”
米开朗琪罗惊讶起来,望着他,立刻向他道歉,用着谦恭的态度:“宽恕我,弗朗西斯科先生,我没有注意到你,因为我一直望着侯爵夫人。”
侯爵夫人稍稍停了一下,用一种美妙的艺术,开始和他谈着种种事情;谈话非常婉转幽密,一些也不涉及绘画。竟可说一个人围攻一座防守严固的城,围攻的时候颇为艰难,同时又是用了巧妙的艺术手腕;米开朗琪罗似一个被围的人,孔武有力,提防得很周密,到处设了守垒、吊桥、陷坑。但是侯爵夫人终于把他战败了。实在,没有人能够抵抗她。
“那么,”她说,“应得承认当我们用同样的武器,即策略,去攻袭米开朗琪罗时,我们永远是失败的。托洛梅伊先生,假若要他开不得口,而让我们来说最后一句话,那么,我们应当和他谈讼案,教皇的敕令,或者……绘画。”
这巧妙的转纽把谈锋转到艺术的领土中去了。维多利亚用虔诚的态度去激动米开朗琪罗,他居然自告奋勇地开始讨论虔敬问题了。
〃我不大敢向你作这么大的要求,”侯爵夫人答道,“虽然我知道你在一切方面都听从抑强扶弱的救主的教导……因此,认识你的人尊重米开朗琪罗的为人更甚于他的作品,不比那般不认识你的人称颂你的最弱的部分,即你双手作出的作品。但我亦称誉你屡次置身场外,避免我们的无聊的谈话,你并不专画那些向你请求的王公卿相达官贵人,而几乎把你的一生全献给一件伟大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对于这些恭维的话,谦虚地逊谢,乘机表示他厌恶那些多言的人与有闲的人,——诸侯或教皇——自以为可把他们的地位压倒一个艺术家,不知尽他的一生还不及完成他的功业。
接着,谈话又转到艺术的最崇高的题材方面去了,侯爵夫人以含有宗教严肃性的态度讨论着。为她,和为米开朗琪罗一样,一件艺术品无异是信心的表现。
“好的画,”米开朗琪罗说,“迫近神而和神结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巧妙的大师还是不够。我想他的生活应当是纯洁的、神圣的,使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见《罗马城绘画录》第一卷。
这样,他们在圣西尔韦斯德罗教堂里,在庄严宁静的会话中消磨日子,有时候,朋友们更爱到花园里去,如弗朗西斯科·特·奥兰达所描写的:“坐在石凳上,旁边是喷泉,上面是桂树的荫蔽,墙上都是碧绿的蔓藤。”在那里他们凭眺罗马,全城展开在他们的脚下。见前书第三卷。他们谈话的那天,教皇保罗三世的侄子奥克塔韦·法尔内塞娶亚历山大·特·梅迪契的寡妇为妻。那次有盛大的仪仗——十二驾古式车——在纳沃内广场上经过,全城的民众都去观光。米开朗琪罗和几个朋友躲在平和的圣西尔韦斯德罗教堂中。
可惜这些美妙的谈话并不能继续长久。佩斯卡拉侯爵夫人所经受的宗教苦闷把这些谈话突然止了。一五四一年,她离开罗马,去幽闭在奥尔维耶托,继而是维泰尔贝地方的修院中去。
“但她时常离开维泰尔贝回到罗马来,只是为要访问米开朗琪罗。他为她的神明的心地所感动了,她使他的精神获得安慰。他收到她的许多信,都充满着一种圣洁的温柔的爱情,完全像这样一个高贵的心魂所能写的。”孔迪维记载。——实在说来,这些并不是我们所保留着的维多利亚的信,那些信当然是高贵的,但稍带冷淡。——应该要想到她的全部通信,我们只保留着五封:一封是从奥尔维耶托发出的,一封是从维泰尔贝发的,三封是从罗马发的(一五三九——一五四一年间)“依了她的意念,他做了一个裸体的基督像,离开了十字架,如果没有两个天使扶掖会倒下地去的样子。圣母坐在十字架下面哭泣着,张开着手臂,举向着天。这幅画是米开朗琪罗以后所作的许多《哀悼基督》的第一幅像,也是感应这些作品的像:一五五○——一五五五年间的翡冷翠的《基督下十字架》;一五六三年的《龙丹尼尼的哀悼基督》;一五五五——一五六○年间的《帕莱斯特里纳的哀悼基督》。——为了对于维多利亚的爱情,米开朗琪罗也画了一个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不是死的,但是活着,面向他的在天之父喊着‘Eli!Eli’。肉体并不显得瘫痪的样子;它痉挛着在最后的痛苦中挣扎。”
现藏法国卢浮宫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两张《复活》,也许亦是受着维多利亚影响的作品。——在卢浮宫的那张,力士式的基督奋激地推开墓穴的石板;他的双腿还在泥土中,仰着首,举着臂,他在热情的激动中迫向着天,这情景令人回想起《奴隶》。回到神座旁边去!离开这世界,这为他不屑一顾的惶乱的人群!终于,终于,摆脱了这无味的人生!涣械卟┪锕葜械哪钦潘孛璞冉细玻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