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里面所讲的,一切唯心造。所以带业往生的人造的同居土,这个‘造’就是现,也就是感受;这个法性自然地显现,他自己也自然地感受到就是同居的境界。断了见思在我们这个世界,他也是有这个感受,他也现这个境界,现这个方便土的境界,有方便土的感受。实报、寂光亦复如是啊!这一个原理诸位总得要明了,要细细地去体会。宗门里面所谓参究啊!要细细地去参究,体会到这个道理。
那么或许有人也问,这个四土里头,寂光是属于理体,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本体,他怎么会有庄严之事呢?这个问题,其实十法界依正庄严,全体就是一个理性,正如同古人所举的比喻:以经作契,契契皆经。我们把经比做常寂光,把这个三土的依正庄严比做契,那么你们诸位想想,同居土离了常寂光没有?同居即是寂光。方便呢,方便还是寂光。实报呢,实报亦复如是。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啊!
我们再一个比喻来说,我们把这个纸张比做寂光理体,我们把书本比做种种庄严;你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书,种类数不清,数量数不清;数不清种类、数量的书籍可以说一个字,都是纸啊!纸做的呀!同是一纸而已嘛!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到这个意思。所以经上说,诸佛的住处就叫做常寂光。如果佛今天住在我们这个地方,他住处呢?他所感觉的、感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寂光净土。我说这个话诸位很难体会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可是你如果在学佛这个几年当中,你把这些道理都明白了,方法也懂了,依照这个方法努力来修学,把你自己的意境一年一年地提升;当你提升到相当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会能够感觉得到。纵然没有那么亲切;好像什么呢?似乎有了消息,这个一般人意识里头好像有这个消息,这都是好境界。那么如果就如来果地分上来说,实报、方便、同居无不是寂光,所谓全三土而成寂光啊!我们也可以讲整个虚空法界无不是寂光,你相信吗?如果要就我们众生分上来说,那是全寂光变成了三土了,为什么呢?众生有分别心,有分别、有执着,所以才有种种差别的境界,这就是全寂光而变成了三土。那么由此可知这是自己业力上有差别,与外面境界真的毫无相关啊!外面那个境界有什么,没有啊!那是所变的,能变的是你这个妄心,是心意识、心心所,能变的是这些东西,所变的是外面境界。修行人要掌握住能变,不要去理会所变。因为所变的确非空非假。能变的心是真,所变的境界就真;能变的心是妄,所变的境界就是妄。那么由此可知,带业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只看见同居土,看不到三土。事一心不乱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只见方便土,他也见不到其他三土。理一心不乱的人,同样地,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见实报土,其余的他也见不到。唯独无明断尽,证得究竟果位,他才能够圆见四土。如果我们要认为寂光在三土之外,不具足三土甚妙庄严的五尘,那与小乘人的偏真涅槃,内守幽闲的境界有什么差别呢?这是必须要明了的啊!
以上给诸位所讲的,是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你所受用的环境上来说的。那么这些呢?经文上是略说,可是我们讲解的时候已经说得相当详细了。下面经文,这是广释,就是要详细地给我们介绍那一边的生活环境。那么这一段我们在理论上讲得比较上多一点,但是这些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天台的三观,是大家应当要晓得的,以后对于你们学佛,研究经典会有一些帮助。那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讲
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前面说了同居土的住处,此地再说明同居土诸上善人他们的生处。这是一段经文,便利这个同学们听讲,所以我们讲经文都写在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是解释妙生处,他这个生处实在是非常奇妙,跟我们娑婆世界不相同。这个‘又’,是释迦牟尼佛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告诉他说这个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个七宝池就是生处,此地讲的这个‘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七宝所成,‘不同此方土石’。跟我们这一边,这个在土质上不一样,那么这一桩事情我们看了之后好像很惊奇,人家那个地方,池塘都是七宝金银所成,真正是不可思议。其实这个事情并不难懂,为什么呢?他那个地方这些珍宝出产得非常丰富。譬如说我们举我们这个世界的例子来讲,在本省香蕉是最普遍的,大家看起来都是不以为奇,可是在大陆,在日本,香蕉就变成非常之名贵,接待贵宾才用这种高级的水果,而且把它切成薄片,好像来品尝一样。那么到我们本省这个香蕉产地,大家吃了都厌烦,都吃到不想吃了,这就是它这个产地与不产这一些水果地方是不相同的。
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有金银、琉璃这些东西,可惜出产得太少。假如它这个出产量非常之大,那么诸位想想,谁还会珍惜这些东西呢?没有人珍惜。我们这个世界铜铁的产量比这个七宝大得多,所以我们对于铜铁不甚爱惜,而对这些稀有的金属,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贵重。其实这些金属本身并没有价值,金银在五金里面,它自己不会说我的价值、身价要比别人高,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个价值是我们众生给它的,不是它本来具足的。我们为什么把它价值看这么高呢?就是太稀有了。这些东西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太多太多了,多到极乐世界那边把它们用作建筑材料,你就可想它这个多。像我们现在建筑,用这些水泥、石子,用这个来作这个建筑材料。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多得就像我们这一边的水泥、石子一样,所以把它用来作建筑的材料。
那么虽然这么说,毕竟极乐世界的七宝比我们所见的珍宝要殊胜得多,这个道理我们也不难理解。如果我们在大经大论里面要涉猎得多的话,我们会明白一桩事情,那就是佛常讲的依报必定随着正报转。娑婆世界的正报比不上极乐世界殊胜,那么这个在业因里面会看得很清楚。那么在依报环境上面,当然我们是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以金来说吧!我们这边的金在成色上不如人家,我们这边银也不如那边的白银,那么这是一定的道理。七宝实际是有无量杂宝,有许多宝物我们这一边根本就没有,那没有的就不必说了,说了我们也不懂。所以只说我们这个世界也有,有相似的举出七种作个代表。
前面跟大家讲了,‘七’是表法的意思,表圆满,表无量的意思。这个金银在我们这个世界,无论是在中国是在外国,是在古时候还是在现代,大家都把它看得很贵重。那么它有几个特性,第一个,它的体坚固。第二,它这个性柔软,不像钢铁那么样生硬,它柔软。第三个,它的色彩光明,叫人看到非常地欢喜。第四,它是属于稀有金属,所以大家把它看得很贵重。琉璃是青色的宝石,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翡翠,就是绿色的玉,那么这个在宝石里面也是相当贵重。玻璃不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玻璃,因为在三千年前并没有化学玻璃的制品,此地所讲的玻璃就是我们所说的‘水晶、水玉’,这个也是很名贵的。那么第五种讲的砗磲,‘砗磲’是贝壳一类的,是‘大贝’壳。那么也有人说砗磲不是梵语,这种宝石它的形状像车轮,砗磲,这个磲就是车的外面这个轮,它的形状像这个,所以称之为砗磲。有这么两种讲法。这个第四种叫赤珠,‘赤珠’古时候注解里头说是‘赤虫所出之珠’,有这么一个说法。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为现在所讲的红宝石,这个都是很稀有的矿物。玛瑙种类比较多,有山玛瑙,有水玛瑙,那么它的色彩也有许多种,这个里头是以红色的最为珍贵。那么这是说明宝池也都是众宝所成,与我们这个世界所见的,那是殊胜得太多。我们今天这个池子,这个高级的也不过是大理石所楔的。古人在文学作品里面形容帝王的宫殿,雕梁玉楔啊!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玉,那有那么多的玉;玉楔就是最好的大理石,用这个来楔成。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的确确是名符其实的七宝建筑的。池子的大小;我这个地方还有几行诸位看一看,这是说明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那么这个池,七宝池大小也不一定,有的这个池子很大,有些比较上小一点。可是诸位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概念,决不会像我们平常所见的池塘或者是游泳池,或者是花园里头的莲池,因为什么呢?那都不太大。他们那边最小的宝池,就像我们地球上所看到湖泊一样。
经里面说,小的差不多十几由旬;一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那么十由旬,那就八百里啦!八百里以我们本省来说,从南到北大概也不过八百里,那么那个地方一个小的七宝池,比我们全省还要大。这就是一个人的住处啊!诸位想想看这多么殊胜。如果说大的,那我们这个地球放在里面也不过像一朵莲花一样,他这个池子有多大,这个国度的庄严实在是不可思议。
再看底下这一段。那么‘此土’这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同居’我们也是凡圣同居土,‘是有漏惑业所感,彼土’西方极乐世界‘乃无漏净业所成,又为弥陀愿力之所庄严。’这当然不相同。这个两句话是说明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地庄严?为什么他与我们目前所受用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刚才给诸位说过了,我们所受用的这个环境是属于依报,依报是随着正报转的。换句话说,我们有多大的福报就会有多么美好的环境。不要说到两个世界来比较了,就以我们这个一个世界、一个地区,有福德的人家跟那个没有福德人家去比较比较,他们所享受的环境就不等同,就不一样,世界与世界亦复如是啊!地区与地区也是一样,某一个地区非常地富庶;那么大家晓得今天全世界最有钱的国家阿拉伯,出产石油,所以是家家都富足。那么世界上还有许多非常落后的地区,贫穷、饥饿,那跟他们简直是天壤之别啊!那么由此可知依报环境实实在在是依正报转变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人都修善业,不但是善业,前面跟诸位讲过,是上善的业感,不是小善,是大善啊!所以才能感得那样殊胜的果报。何况又有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换句话说,弥陀愿力与众生的善业共同感得同居土殊胜庄严的显现。这个道理很深很深,那么我这样地说诸位能不能相信,我不敢说。为什么呢?刚才说了,这个里面涉及了很深的道理在里面,道理如果没有体会,没有贯彻通达,信心的建立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从求学的态度来说,古人所讲,姑妄听之。也好,我们听到,哦!佛经里头,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这么一桩事情。佛的人格,我们信得过,那就说他绝不妄语,决定不欺骗我们,那么在目前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证实佛之所说,这才是真真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