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宴会上的幽默祝词
我们常会有一些喜庆的事需要搞个“饭局”或仪式
庆贺一下,比如过生日、结婚、升官、得奖、迁入新居、
小孩满月,等等,或者别人遇到这些喜事请我们参加庆
典,我们就要出现在庆贺场合。
庆贺场合的气氛都是喜气洋洋、轻松欢快的。在这
种场合使用幽默语言,会使在场的人发出更多的欢笑,
使气氛更加融洽、热烈,遇到意外的不顺利的事也能巧
妙地解决。
生日宴会上,在座的人要向过生日的人表示祝贺,
青年人常用的辞令是:“生日快乐!”活泼一些的人们会
共同唱起那首传遍全球的“祝你生日快乐”,对老年人
的祝词常用:“祝您健康长寿。”当然,祝贺生日的话不
只这两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祝贺对象,不同的关系,
不同的情况,说出不同的活泼而得体的祝词。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小品《生日蛋糕》说了这样一件
事:
有一家老太太过七十大寿,孝顺的女儿几乎跑遍全
城,为妈妈精心选购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晚上全家围坐在老太太身旁,为她祝寿。女儿拿起
水果刀切蛋糕,切了一下没切动,再使劲,仍然切不动,
换了一处也是如此。女儿的脸上挂不住了,知道这是一
个质量极次或者早已过期的蛋糕。粗壮的女婿把刀子接
过去用力切,还是不行。
女婿灵机一动,转身拿来切菜刀和一把锤子,把菜
刀放在蛋糕子上,拉起开山凿石的架势,“当”地一声,
火星四溅,可是菜刀愣是没切下去。
全家人都傻眼了,都用埋怨的眼光看买来蛋糕的女
女儿却做出惊喜状,举起杯子向老太太说:
“妈妈,这可是件大好事!咱们买蛋糕主要是图个吉
利,祝妈的身体像蛋糕一样结实!”
大家都笑起来,老太太更是合不拢嘴。硬蛋糕顿时
成了吉祥物。
庆功会上的幽默致词
一位作家与一位朗诵家是好朋友。有一次,朗诵家
得了艺术节的大奖,所在单位为他举行领奖纪念会。作
家将一束鲜花献给朋友,然后做了这样的致词:
“我参加老何的领奖纪念会已有好几次了。连连得
奖,不断开会,我都替老何感到麻烦了。你就不能少得
几次奖?每当这时候,我就要赶来参加庆祝会,而且,
还得买一束鲜花,要知道,鲜花可不便宜呀!送起来就
没完了,换了诸位,也会嫌破费的。下一次,有没有哪
位愿意替我送送?你看,没人愿干。要我说,老何你差
不多就行了,别再接连不断地领奖了,否则将来太可怕
了!”
作家以反语来表达对朋友的赞美,风趣活泼,引得
大家哄堂大笑,使纪念会开得轻松欢快。
在某次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双奖授奖
大会上,著名电影演员赵子岳老先生为年轻的获奖演员
发奖,并笑眯眯地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演过几十年的戏了,还没得过奖。可是今天让我
来发奖,我觉得比我自己得奖还高兴。这说明我们的电
影事业后继有人,事业兴旺”。
婚礼上的幽默
说完,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艺术家的话表现
出他的乐观、豁达、高尚的胸怀,同时也是对后来居上
的年轻一代的热情赞扬和鼓励。
婚礼大概是喜庆色彩最浓的一种场合了。在这里,
可以较少顾忌地开玩笑,逗乐子,欢笑越多越好,气氛
越热闹越好。如果冷冷清清,严肃拘谨,搞得像政治学
习一样,就没意思了。
在婚礼上使用幽默语言,可以增加喜庆色彩,使婚
礼办得更为欢快、更有情趣。
比较正式的婚礼,都要请一个人做司仪,主持婚礼。
司仪最好是个能活跃气氛的人。
在国家女排著名二传手杨锡兰的新婚典礼上,曹惠
英担任司仪。其间有个节目,是客人们要新娘新郎讲恋
爱史。新郎爽快地娓娓道来,大家便放过了他。轮到新
娘吐露心声了,可她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讲,半天才红
着脸憋出三个字“没得说”,意思是没什么说的。
司仪曹惠英马上机敏地接过话头说:
“新娘的意思是说新郎好得没得说了!”
大家都朗声而笑,婚礼的热烈气氛到了高潮。
有一家办喜事正赶上下雨。小张冒雨前去参加婚礼,
赶到那里,身上已溅满了泥水。
当新郎向客人们敬酒时,看到他身上的泥水,抱歉
地说:“让你冒雨赶来,好衣服都弄脏了,都怪我失算,
选了这么个雨天。”大家也都在想,办喜事下雨,的确是
美中不足。可是幽默的小张接过去说:
“老兄此言差矣,自古道‘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烛
夜’,这人生的两大喜事,让你们小两口一天都赶上了,
这叫双喜临门!”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宴席上气氛更加活跃。
十 一 答 记 者 问 的 幽 默
以幽默应答表现良好的风度
幽默对答是成功地答记者问的一个重要方式。特别
是对于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幽默语言更能发挥它神奇
的效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杰出政治
家和外交家,素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
一次,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
经过维也纳。在那里,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美苏首脑会
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克斯
纽约时报》记者马
弗兰克尔提出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
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
幽默地对付攻击性的提问
基辛格从不放过任何讥讽《纽约时报》的机会,此
时他风趣地答道:
“我明白了,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
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
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
他略微停顿一下,然后一字一板地说:
“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
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基辛格的这一对答显示出他的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
和幽默洒脱的政治家风度,他没有被动地被记者牵着鼻
子走,而是机智果断地打乱问话的思路,将主动权握在
自己手中,做出一个令人钦佩的绝妙答复。“点点滴滴地
发表成批声明”遂成为基辛格的一句名言。
有时候记者提一些非常敏感、令人难堪的问题,甚
至有的记者不怀好意或带有明显的偏见,问题具有攻击
性、挑衅性,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者不能气急败坏或恼
羞成怒,而应使用幽默语言钝化瓦解其攻击,或将对方
攻击的矛头移向别处,机敏而轻松地做出保护自己的回
答。
世纪 年代,一个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恩来时,
看到总理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以讥讽的口气问:
“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要用我国生产的
钢笔 ?”
周总理听了一笑:“提起这支钢笔嘛,话就长了。这
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给我的。朋
友嘛,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一想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
了。”
那位美国记者听了十分尴尬。他本想借钢笔为难一
下总理,挖苦一下中国人,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被
总理轻轻一拨,讽刺的矛头就转向了自己这边。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
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对外方针之后,请记者们提问题。
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耐地站起来,不怀好意地问:
“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 ?”
总理面对这一突然提出的问题,坦然自若,他盯着
这 位 记 者 ,正 色 回 答:“ 有 。”
这一问一答,立刻引起全场的骚动。
总理紧接着说: “在中国的台湾省。”
这一对答充分体现出总理机敏的应变能力和杰出的
外交才能。那位记者问话里的“中国”显然是指中国大
陆,如果总理回答“没有”,那只是做被动的辩解,而
且容易落入对方的圈套。而总理立刻突破问话的思路,
婉转回答令人为难的问题
做了对方意想不到的回答,然后趁机再次申明中国对台
湾归属问题的立场,就使记者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
缝可钻。
有的问题很难正面回答,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
直白地告诉对方,可采取委婉含蓄的回答方式,巧妙地
选取一个角度,或从一个侧面入手,用大题化小、以偏
概全的方法,做灵活别致的答复。
巩 俐 因 在 电 影 《 红 高 粱 》 中 饰 演 女 主 角 而 一 炮 打
响 ,因此 在 香 港 《 红高 粱 》 首 映式 上 ,记 者 纷纷 采 访
她。一位香港记者问道:“你对自己相貌如何评价?”
巩俐笑一笑,回答说:“我觉得我的牙齿很漂亮,因
为它不整齐而与众不同嘛。”
自己评价自己的相貌,这是很让人为难的事。巩俐
巧妙避开了问话的锋芒,不作正面的回答,而只是选择
了一点 牙齿,说了一句很讨人喜爱的话,这就比直
接夸耀自己如何漂亮聪明得多。确实,巩俐相貌的出众,
不在于五官长得标准,而在于她长得有特色、能出戏,
特别是那一口小虎牙,更是别具一格。
把球踢给记者
有些问题,可以不用自己解答,而反过来问记者一
个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将球踢给对方,让记者自己悟
出答案。这种解答方式说服力很强。
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我国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
摄电视采访节目。采访进行一段时间后,记者说:“下一
个问题,希望你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单的一两个字,
如‘是’或‘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
记者马上将话筒伸到梁晓声嘴边,问:“没有文化大
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
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
梁晓声略为一愣,立刻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
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闻名的作家,那么
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记者试图将梁晓声置于自我矛盾的境地之中,而文
化大革命与作家的关系又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梁
晓声机敏地反问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实际上也
就很好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功地扮演毛泽东而闻名。
八一电影制片厂特型演员古月,因多次在银幕上成
年,在一次演出后,他接
对涉及机密的问题巧予闪避或做无效
回答
受了一批记者的采访。有一位外国记者问:“‘文革’给
中国带来了重大损失,这会不会影响毛泽东的形象?”
古月沉思片刻,反问那位记者:“你觉得维纳斯美
吗 ?”
“美,很美。”旁边另一位记者不假思索地说,语气
中还带几分自豪感。
“维纳斯的胳膊都断了,难道还算得上美吗?”
“虽然断了胳膊,但这并不影响维纳斯的整体美。”
古月立刻接上去说:“对。你们的话已经回答了这位
记者的问题。”
古月采用反问的方式,用打比方来说明,让西方记
者自己说出答案,比正面回答要有力得多。
有时记者提出的问题涉及国家、组织的机密,或由
于某种原因不能透露给记者,但又不能对记者置之不理,
如果简单地对记者说:“无可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