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由唯识种子浅谈念佛法门自他二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试由唯识种子浅谈念佛法门自他二力-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名深植八识田中,恒随我们流转,即所谓的“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于多劫前,一次,迫于虎逼而爬上树,情危之时,脱口而出一句:“南无佛。”多劫以后,值释迦牟尼佛出世,佛弟子以天眼观此人在八万大劫内全无一点善根(阿罗汉的天眼只能观八万大劫内的因果),但世尊以佛眼观其八万大劫前曾有此一点善根。故受佛度化,得证圣果。这就是一切善恶种子一类相续恒随有情流转、不失不坏的最好例证。《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我们所念之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因为种子的恒随转故,净业行人深知此理,可以免去许多后顾之忧,同时也能发一个真正的长远心、切愿心。
  (4)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此即“种必随其能熏的因力是善恶等性,从而生起善恶等性的现行,其功能是决定了的。例如能熏的现行是善性,所熏的种子亦是善性,由那善性的种子再起的现行必然也是善的,这是一定的,这种功能的性质不随便变化”[9]。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是因如是果”,即善恶因果性质绝不错乱,这是种子“性决定”之特征所决定的。有的居士念佛多年,自己或亲人却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便开始抱怨阿弥陀佛不慈悲:“我这样念佛,佛还不保佑我,让我这么倒霉。”这就是不明种子“性决定”义。前因是恶,后果必是不幸;前因为善,果必可爱,性不乱故。念佛是善,所生之果法亦必是善,今时之倒霉,亦必有其前之恶因。净宗行人由此种子的“性决定”义当坚信念佛之善法为因,必感善性果报。
  (5)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即种子需众多因缘作助缘才能起现行。正如植物的种子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才能长成植物一样,赖耶中的种子亦如是,待众缘成熟方起现行。如《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彼国。《观经》也倡:念佛人当作孝敬父母、布施、持戒、诵大乘经等诸善法,都是在告诉我们,念佛之“亲因”(种子)需藉种种助缘方能成熟往生净土之果。也许有人会问,那十念往生呢?所谓的“十念往生”,今生的“十念”只是作为引生前所行无量善根之助缘,即此人过去生已长时修习过,到今生因缘成熟了,才可能凭“十念”生去极乐。一个薄地凡夫仅凭十念欲生净土是有违缘起因果法则的。可以说,种子“待众缘”的特征所揭示的也正是佛法的最殊胜义——缘起义。《阿弥陀经》中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的“善”这一定语,也是在告诉我们念佛以外的“众缘”之重要。因此,念佛人在念佛的同时也应广修六度万行,积功累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之作为成就佛种子现行的巨大助缘,才有可能往生,不退成佛。因为种子具有“待众缘”义。
  (6)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即善的色法必引生善的色法,善的心法必引生善的心法。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念佛成佛,佛由心成,非由口成。修行是修心,念佛亦当用心念。依引自果义,不发菩提心念佛,佛念得再多、再精进,也只是在修人天福因,终不得成佛。故念佛者当发大菩提心,并心口合一。《无量寿经》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理即在此。
  综上所述,唯识学的“种子六义”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念佛法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因为,所念佛之名号作为一种熏习而成的“种子”所具有的功用、特征,不仅使念佛法门所主张的“自力”原理显而易见,更凸显了净宗所倡的“自力”的重要性。此外,他把“念佛成佛”放在了缘起法中看。这不仅能让一些虽念佛多年却不懂佛教教理的所谓“信众”端正信仰,从而生起正信;也能令许多渴望在宗教中寻求某种理性而非只是单纯信仰的“现代人”折服。因为时下众多徘徊于佛教边缘的知识分子多是苦于佛教中缺少那么一点“理性”上的东西,而无法让自己“光明正大”地走入“内心虽有点认可却又实在找不到足够说服力的”佛教殿堂。众所周知,今生错过了难得之人身未能延续法身慧命事小,由于无知而毁谤佛法造下无边罪过事大。这其中的责任是每一位佛子都无法推卸的,尤其研学教理的佛弟子更是责无旁贷。
  因此,笔者认为,借当今净宗发展之势不可挡的大局面,以教理充实念佛法门,即可以引导净宗学人正见正信,也能借机大力弘扬佛法真理。我相信,一些非佛教信众在听闻“唯识种子六义与念佛”的关系后,多少都会对佛教有个崭新的认识,并可能产生对念佛法门实践的渴望。
  念佛,看似简单,实在是果觉因心之法,是佛最慈悲施设的方便法门。念佛人只有依正理起正信,由理智的信仰去践履佛法的实证,才不致于糊涂学佛,或被冠以“迷信”的帽子。
  念佛是为了成佛,唯识学讲成佛是转染成净,转八识成四智,即无漏种子现行才可。因此若从唯识学来谈念佛成佛必要涉及无漏清净种子。故接下来就约清净种子的两种来源“本有”、“新熏”二说,分别进一步探讨念佛成佛之原理。
  四、清净种子与自力
  清净种子作为净法生起之亲因,也依附赖耶存在(但非其性摄),这无需争论。但关于清净种子的来源问题,一向是唯识学争议最大的焦点之一。唯识一系思想在中国所分的三个宗派,即地论宗、摄论宗、唯识宗,对净种子的来源主张就各不相同:地论师主张清净种子唯是本有;摄论师主张唯是新熏;唯识宗则折衷本新二说,认为清净种子既有本有的也有新熏的。唯识学者的这种本新说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综合,并无创新,故只要明白本有说与新熏说,就可明白所谓的唯识学所宗之正义——本有新熏说。由于本文非专题探究无漏清净种子,故不去论述“三家种子说”的安立过程及究竟孰是孰非。只是借用无漏清净种子的一些相关义理,来为念佛法门的教理作一理论上的充实与诠释,并不想去参与其来源的争议。
  佛教最重因机施教,人的根机不同,所适合的方法与途径也就有差异。种子的本有与新熏说虽各有其产生的复杂历史背景,但笔者认为,清净种子无论是本有的还是新熏的,用它来谈念佛都是不矛盾的,遵循其安立的义理都可以解释诸如“为什么要念佛”、“念佛何以能成佛”、“念佛的原理是什么”等等问题,只是所站角度不同,阐释略有变化而已,并不妨碍对念佛之教理的认识与领会。因此,接下来我们就先试以无漏种子的“本有”说为契理,略述自力念佛之所以然。 (一)由本有无漏种子谈自力
  什么是本有种子?《成唯识论》卷二云:“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增长。”意思是,“一切种子,不论是有漏的,不论是无漏的,悉皆是先天的本性而有,不是从后天熏习新发生的。”[10]无漏种子虽已本有,但需藉后天熏令增长方能现行。后天何法熏习可令增长?演培法师在《成唯识论讲记》中说到:
  有漏净及无漏清净的现行熏习就可使无漏本有种子增长起来,唯有经常地受到这样的熏习,才可发出现行的果法来。在现行果法没有生起以前,虽然受到熏习,只是熏增而已。[11]
  依此“无漏种子本有说”来理解净宗所倡的念佛成佛,可以说,修行念佛法门就是以念佛等有漏的净善之行,熏习本有无漏种子令其增长,直到现行成佛。即便是今生不能当生令无漏净种子现行,也可带业(种子)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胎藏中继续净除业种(杂染业种子)。业种殆尽,无漏种子现行,花开见佛,即成佛果。
  虽然,凡夫念佛这一行为造作的性质是属于有为、有漏的,但其是善法熏习则无可厚非,因为一切善法中念佛最善,万善同归一佛念。《地藏经》云:“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有情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心”之妄想与执著,净土法门方便施设称名念佛一法,即帮助众生以一“净”念制万“妄”念,目的是让清净之佛念,不断熏习有情的本有无漏净种子,不给杂染业种子现行以助缘和机会,佛念相续不断,待至因缘成熟,必定功不唐捐,见佛成佛。  由这“本有”净种说可知,虽本有净种为成佛之亲因,但作为熏发本有净种起现行的主要助缘——念佛,则是成佛之主要动力,即自力最为重要。否则,不难推理,若他力为主,依无漏种子“本有”说,众生已经本具无漏净种,再加上主要的他力(佛力),应该是众生早都已经在极乐了,何以还在五浊恶世之垢土?所以,自力所念之佛是亲因缘,修行是自己修,绝非他力所能代替,他力只能作一种增上缘。许多净业行人之所以不得成就,都是因为对自力认识不够,缺少一些自信。念佛人若能明了上述的道理,念佛会更精进。因为宝藏(净种)本具,只待开发,是众生所乐为。
  以上是从“本有无漏种子”论念佛之原理所在;如果种子是新熏的,念佛之理又如何呢?
  (二)由新熏清净种子谈自力
  我们先看何为新熏种子。《成唯识论》卷二:“种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无始有,故诸种子无始成就。”即种子无论染净都是新熏而有的,只是它是无始就熏成的了。凡夫有漏的心如何能熏习成清净种子?这也是唯识学中多遭争议的问题之一。但印度唯识学一代祖师——无著论师所著的唯识学早期著作,主张新熏说的《摄大乘论》在讲到清净种子的熏习来源时说,这清净种子是“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12]。何为“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印顺导师解释道:  世尊远离二障,亲证这离言说相,不像小乘的但离烦恼障,所以最为清净。因大悲心的激发,怜悯救度一切苦恼有情,就从内自所证的清净法界,作善巧的方法,宣说出来。这虽不就是法界,却是从法界流出,是法界的流类,并且也还平等、相似。众生听此清净法界等流正法的影像教,也就熏成了出世的清净心种。[13]
  什么是清净种子?就是正闻熏习。它是“出世间最清净法界等流性,是因净法界而有的,所以在它闻熏的时候,虽是世间,没有生起无漏心,却能成为出世心的种子性”[14]。这里所谓的“出世心种子性”,是指能引发生起出世心,并非就是亲因缘。因此,我们可以说,净宗所倡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这个“忆佛念佛”就是在熏习清净种子。我们念佛虽是有漏有为的熏习,但由于其是法界等流,故不断熏习必将引发出世心之生起。
  有人会问,那阿弥陀佛圣号是清净法界等流吗?被近代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盛赞为“即使阿弥陀佛再来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也不会超过智旭大师”的《弥陀要解》中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阿弥陀译为“无量光、无量寿”。他是法藏比丘过去生远离二障,亲证诸法实相后,以大悲心成就的万德圣号。是法藏比丘因地无量功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