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的水平,却肯定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在组织性的复兴运动之外,上主也在中国教会当中,兴起了许多自发性的复兴事工。最为人乐道的,就是著名的“山东大复兴”。这波复兴从一位欧洲宣教士简单而又扎实的信息开始,从山东地区的教会延伸到周边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一带。圣经的话语深深地激动了中国人的心灵,赢取了许多人归信基督。同一时期,其他个别的团体也被主大大使用,使福音信息在许多地区,引领大批群众悔改,也挑旺了大批信徒的灵命。源自上海的伯特利布道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领导人计志文,连同宋尚节等,将基督的福音铭刻在国人的心中。复兴的火焰炽烈地席卷整个中华大地。这些自发性的复兴运动,加上协进会有组织的五年运动,为中国教会的历史,写下了美丽且又光辉的一页。成千上万的人悔改归主,服膺于耶稣基督的名下;更多的基督徒重新立志,誓要为天国至死尽忠。复兴的火焰甚至也燃烧到海外地区。宋尚节所带领的复兴事工在南洋一带的教会中,留下了美好的足迹。在一些信徒当中,其影响历久不衰,直到如今。
灵命深化时期(1937~1949年)
主赐给中国教会这般的复兴,用意何在?许多人后来才体会到:上主的心意原来是要透过复兴,使教会作好准备,以面对接踵而来的苦难!中日之间的冲突,因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泸沟桥事件”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展开了长期抗战的安排,誓与侵略者周旋到底。政策之一就是号召全面追随政府一同往中国内地迁移,藉以保存实力,与敌人对抗。许多沿海居民也无意成为日本占领区的百姓。结果大批国人就搬到中国的内陆与西部地区,当中也包括不少基督徒在内。内地的教会因而获得大批生力军。战乱之下的生活,生灵涂炭,朝不保夕,人心空虚,福音信息正好为这些人提供了生命的意义与保障。结果到了抗战的后期,大规模的复兴又再度出现在中国的后方。复兴浪潮在大学生中尤其显著,也借此带动了个别教会的复兴。
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战乱并未就此结束,因为中国的内战几乎立刻登场。战事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才停下来。期间教会的事工,基本上沿着抗战时期的不稳定光景。但是,信徒的属灵生命,却因而得到操练的机会。上主也在这个时期兴起许多工人,喂养这些信徒的属灵生命。除了三十年代的奋兴家如计志文、宋尚节之外,其他如王明道、倪柝声等,都是今日信徒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教会因而在这个时期,逐步建立起牢固、坚韧的灵命,为一九四九年之后的需要作出贡献。
华人教会的近貌(1949年之后)
共产党政权统治中国大陆之后,华人教会就分成两个部分,各自发展。在大陆的教会,从此就面对一个以无神论、马列思想作为意识取向的政权。由于基督教在意识形态上与国策相悖,遂成了要接受改造的对象。坚持信仰立场的基督徒,在无神论的冲击之下,一再面对种种逼迫。宣教士碍于中国的政策,不得不陆续撤离大陆。中国基督徒只好独立面对这个崭新的局面。经历过各种政治运动之后,中国教会逐步销声匿迹,似乎已渐渐萎缩,甚至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的文化大革命,更让海外人士担心,教会如何能够熬过这般折腾。然而,当中国再度开放之后,大家才惊叹上主作为的奇妙。祂不单保守了中国教会,胜过那火炼般的考验,而且信主的人数,急速上升。到了二十世纪结束时,一些估计认为:过去五十年来,中国大陆教会的人数已经增加了一百倍,达到六千万之多!
由于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大批国人在一九四九年前后移居海外。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许多基督徒在内。海外的华人教会因而获得充沛的人力资源。复兴的浪潮也扩展到这些海外地区,教会的生命力因而大幅度提升。到了八十年代,许多定居海外的华人,经过多年的耕耘,开始积累起较为丰厚的人力及财力资源。因此,香港、台湾、新马、美加等地的华人教会,在二十世纪的后半部,皆经历了相当蓬勃的发展。这些教会也开始建立起较具深度的神学培训事工,并且开始投入普世差传的行列。华人教会的活力有效地发挥出来,成为了普世基督教会的一股新兴力量。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海外华人教会也与大陆上的教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可以预见,这两股分割了二十多年的力量,一旦结合起来,必能为耶稣基督的国度结出更为佳美的果子。
复兴运动催生了宣教运动,宣教运动则推动了中国教会的建立。二十世纪的中国教会,可说是复兴浪潮下的教会。我们今天所继承的,原来是如此伟大的源流。先贤的心血,已为整个华人教会留下了美好的基业。如今,书写教会历史的笔,正握在你我手上。惟愿接下去的华人教会史更加璀璨,更荣耀上主的圣名。
问题研讨
一、二十世纪的中国教会,从义和团到文化大革命,一再遭遇困难。然而,这些遭遇却为教会带来祝福。从中我们可以学习怎样的功课?
二、教会成长需要坚定的灵性来应对风浪,也需要真理的掌握以辨证福音的真确。这对今天在成长路上的信徒有何提醒?
三、海外与大陆的华人教会可以怎样整合,以发挥整体力量来服侍这个世代?
阅读建议
一、罗香林著:《唐元二代之景教》,香港:中国学社,一九六六年。
二、汤清著:《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三、魏外扬著:《宣教事业与近代中国》,台湾:宇宙光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四、赵天恩著:《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49-1997》,台湾:中福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
七。宣教篇 第58课 差传之源与圣经信息/林国安
宣教篇的前言
在本篇中,“宣教”及“差传”为通用词。两者与英文的Mission一词都源于拉丁文的Misso(被差遣)及希腊文的apostolos(受差者和合本译作“使徒”)两词。因中文并无相应词汇,又无政府官方翻译作准,所以各人按教会传统及己意翻译;也有因喜好不同而引起辩论,此实无必要。笔者等以为只要词能达意便可,不必为字句浪费时间,最重要的乃是切实遵行主耶稣所赐“叫万民作主门徒”的大使命,明白每一位基督徒都是蒙拣选及被差遣的,只是岗位不同而已。若不是在前方作“传者”(宣教士),就是在后方作“差者”(差遣及支援)。为配合以上精神,本篇将尽量使用“差传”一词,但在一些普遍通用的词汇上,亦会使用“宣教”一词,以免混淆,例如“宣教士”等。
另一个常引起争论的就是什么是差传事工?差传与布道有什么分别?定义与界限何在?为简明起见,现从三方面简述:首先是从堂会事工的角度看,假若事工的果子归于本堂会则属布道事工;果子归于别的堂会则可称之为差传。第二就是从障碍及难度的角度看,假若福音能不需要跨越障碍便能自然传递,这就是布道事工;但假若必须跨越地域、言语、阶层、族群等障碍才能传递,这就是差传的工作了。第三就是从福音工人呼召的角度看,假若工人作的是自然及正常的福音工作,并不需要特别的呼召及差遣,这是布道事工;但假若工人必须有神进一步的呼召及差遣,这就是宣教士了。
差传并不是人血气的发明或是某教会或机构的主意,乃是三位一体的真神——圣父、圣子、圣灵的本性及整本圣经的启示来说明差传事工的本质及内容。
差传之源
一、圣父是一位差传的神
圣经一开始便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后来神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女(参1:27),给他们灵命(参2:7),赐福他们(参1:28),给他们权柄管理一切。天父把所有的都赐给人类,只有一样他仍保留着,就是他的主权。无论我们属哪一种族,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他都是我们的父和主。神为什么对万民的灵魂焦急?因为万民都是属他的,但可惜他们不认识神、离开神,因此神为他们焦急,盼望他们回头,想办法劝导拯救,这是神与人的关系所产生出来的宣教行动。
在旧约时代,神派了先知、祭司、士师等,提醒、拯救以色列及外邦人。到了新约时代,他派自己的独生子基督耶稣,传讲天国福音,最后舍命,完成了救赎,以义的代替不义的。耶稣升天后,神差派他的众仆人到处宣讲福音,直到地极。“差派”代表了他对万民的爱心及关怀。神就是普世差传的总指挥,亲自拣选呼召,给他们使命与工作,差派他们出去。例如摩西、以赛亚及保罗等人,他们都是蒙召,是按神的旨意作工,不是他们拣选神,乃是神拣选他们。神差派,因为他要向人表示,他是他们的父,是惟一的主,他希望他们回头,又显示他们得救赎的方法。
神的惩罚彰显神的主权,也表明他与世人的关系。圣经记载神管教以色列人,神也管教埃及人,管教亚扪人……(参结25~32章)证明这些外族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是神的国民,焉有国民不受国王之管辖?焉有儿女不受父亲之管教?神的惩治有洁净、警戒和教导的作用:人被管教,对神、对己都会加深认识。神施行审判的心意不是刑罚人,而是叫人回转。他说:“……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结33:11)“……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二、圣子是差传的神
圣子被差遣,离开自己的地方,住在我们中间,“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希伯来书》称圣子是“使者”(参3:1),意即“被差遣去的人”,用现今的名词是“宣教士”。耶稣是跨越文化的宣教士,因他从神的地方来到人的地方,从灵体变成肉体,从无限的表达能力变成受限制的表达能力,从全能变成软弱,从全知变成学生,从主人变成仆人,从富足变成贫穷,从安享天堂福乐到经历尘世痛苦,从父怀中的独生子变成孤单的人子。
圣子的工作是普世的拯救。“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西面看见耶稣,就称颂神说:“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30~32)耶稣不单向犹太人传教,也向撒马利亚妇人传道,更带领很多撒马利亚人悔改。他医治罗马百夫长的仆人,释放格拉森被鬼附者,又医治迦南妇人的女儿。他走遍各城各乡(参可3:7、8),传讲天国的福音。
圣子更颁下普世福音的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