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类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7-类经-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辞异而义同也。)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上者,手 
太阳小肠经。下者,足太阳膀胱经。二经色病皆如前。)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儒,说文∶柔也。王氏曰∶顺也。少阴为三阴开阖之枢,而阴气柔顺,故名曰枢儒。)上下 
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上者, 
手少阴心经。下者,足少阴肾经。二经色病俱如前。其入也从阳部注于经,即自络入经之谓。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谓 
出于经而入于骨,即前少阳经云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之义。)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心主之阴,手厥阴之阴也。厥阴者,两阴交尽,阴之极也。肩,任也,载也。阳主乎运,阴 
主乎载。阴盛之极,其气必伤,是阴之盛也在厥阴,阴之伤也亦在厥阴,故曰害肩。然则阳明曰害蜚,此曰害肩者,即 
阴极阳极之义。)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上者,手厥阴心主也。下者,足厥 
阴肝经也。二经色病皆如前。此但言心主,而又曰上下同法,则肝经在所遗耳。)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此亦太阴为开之义。)上下 
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上者,手太阴肺经。下者,足太阴脾经。二经色病皆如前。)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浮络见于皮,故曰皮之部。)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 
廪于肠胃。(廪,积也,聚也。中,去声。)邪之始入于皮也, 然起毫毛,开腠理; 然,竖起也,寒栗貌。腠理,肤 
腠之文理也。 音素,逆流曰 。)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络脉盛,色变异于常也。即上文五色为病之义。)其 
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感虚乃陷下,言邪所客者,必因虚乃深也。)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 
筋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挛,急也。 ,纵缓也。消,枯竭也。烁,销烁也。寒多则血脉凝涩,故为筋挛骨痛。 
热多则真阴散亡,故为筋 骨消等证。 破者,反侧多而热溃肌肉也。毛直而败者,液不足而皮毛枯槁也。挛,闾员切, 
又去声。 音矢。烁,收勺切。 ,劬允切。)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十二经脉,各有其部,察之于皮,其脉可知, 
故曰皮者脉之部。)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 
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经脉既有分部,则邪之中人,可视而知,当速去之。若不预为之治,则邪将日深,而变生 
大病也。与,预同。) 

九卷经络类
三十二、人之四海
属性:(灵枢海论 全)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对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 
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 
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十二经水义见后。四海者,百 
川之宗。人亦有四海,则髓、血、气、水谷之海也。详如下文。)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 
何?岐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阴阳者,经脉之阴阳也。表里者,脏腑之内外也。荥输义详前 
十四。知此数者,则经络之道明而四海可定矣。输、 、俞,本经皆通用。)黄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 
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人受气于水谷,水谷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故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胃为水谷 
之海也。其胃气营运之输,上者在气街,即气冲穴。下者至三里,在膝下三寸。)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 
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此即血海也。冲脉起于胞中,其前行者,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后行者,上循 
背里为经络之海;其上行者,出于颃颡;下行者,出于足。故其输上在于足太阳之大杼,下在于足阳明之巨虚上下廉。 
愚按∶动输篇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太阴阳明论曰∶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逆顺肥瘦篇曰∶夫冲脉者,五脏 
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此篇言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若此诸论,则胃与冲脉,皆为十二经之海,亦皆为五脏 
六腑之海,又将何以辨之?故本篇有水谷之海、血海之分。水谷之海者,言水谷盛贮于此,营卫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 
言受纳诸经之灌注,精血于此而蓄藏也。此固其辨矣,及考之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 
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盖阳 
明为多血多气之府,故主润宗筋而利机关。冲脉为精血所聚之经,故主渗灌溪谷。且冲脉起于胞中,并少阴之大络而下 
行。阳明为诸经之长,亦会于前阴。故男女精血皆由前阴而降者,以二经血气总聚于此,故均称为五脏六腑十二经之海, 
诚有非他经之可比也。又冲脉义,详前二十七,所当互考。)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膻 
中,胸中也,肺之所居。诸气者皆属于肺,是为真气,亦曰宗气。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故膻 
中为之气海。柱骨,项后天柱骨也。忧恚无言篇曰∶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故气海营运之输,一在颃颡之后,即柱骨 
之上下,谓督脉之喑门大椎也。一在颃颡之前,谓足阳明之人迎也。)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凡骨 
之有髓,惟脑为最巨,故诸髓皆属于脑,而脑为髓之海。盖,脑盖骨也,即督脉之囟会。风府,亦督脉穴。此皆髓海之 
上下前后输也。)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和,不知调者害。 
(凡此四海,俱有顺逆。得顺者,知所养者也,故生。不知所养则逆矣,故败。)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 
海有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气有余者,邪气实也。气不足者,正气虚也。下仿此。气 
海在胸中而属阳,故气实则胸中 闷喘息,面热而赤。声由气发,气不足则语言轻怯,不能出声。脉要精微论曰∶言而 
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母本切,又音瞒。)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 
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形以血充,故血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怫郁也,重滞不舒之貌。血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 
隘狭也,索然不广之貌。此皆血海不调之为病,病在血者徐而不显,故茫然不觉其所病。怫音佛。)水谷之海有余,则腹 
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有余者,水谷留滞于中,故腹为胀满。不足者,脾虚则不能运,胃虚则不能纳,故 
虽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 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 
充足,即有余也,故身轻而劲,便利多力,自有过人之度而无病也。若其不足,则在上者为脑转,以脑空而运,似旋转 
也。为耳鸣,以髓虚者精必衰,阴虚则耳鸣也。为胫 ,髓空无力也。为眩冒忽不知人,为目无所见,怠惰安卧,皆以 
髓为精类,精衰则气去而诸证以见矣。)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岐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 
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审守其输,谓审察其输穴如上文也。无犯其害,无盛盛、无虚虚也。顺者得复,逆者 
必败,切戒夫天时人事皆宜慎而不可忽也。) 

九卷经络类
三十三、十二经水阴阳刺灸之度
属性:(灵枢经水篇 全)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 
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人有经脉十二,手足之三阴三阳也。天地有经水十 
二,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也。经脉有高下小大不同,经水有广狭远近不同,故人与天地皆相应也。)夫经水者,受 
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 
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经水者,受水而行于地也。人之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 
化其精微之气,而布扬于内外者也。经脉犹江河也,血犹水也,江河受水而经营于天下,经脉受血而营运于周身,合经 
水之道以施治,则其源流远近固自不同,而刺之浅深,灸之壮数,亦当有所辨也。)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 
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 
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 
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 
气,固其常有合乎!(天至高,地至广,难以测度。人生天地六合之间,虽气数亦与天地相合,似难测识;然而八尺之士, 
有形可据,其生也可度量其外,其死也可剖视其内。故如脏之坚脆,则见于本藏篇;腑之大小,谷之多少,则见于平人 
绝谷篇;脉之长短,则见于脉度篇;血之清浊,则见于根结篇;十二经血气多少各有大数,则见于血气形志等篇。此其 
针艾浅深多寡,故各有所宜如下文也。)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 
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人与天地相参,所以为三也,应阴阳义如下文。) 
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此下以经脉配经水,盖欲因其象,以辨血气之盛衰也。足太阳经内 
属膀胱,是经多血少气,故外合于清水。按清水即大小清河。舆地图志曰∶大清河即济水之故道,自兖州府东北流出长 
清等县,由利津等界入海。小清河一名滦水,源发济南府趵突泉,经章丘,受漯河之水,由新城入海。禹贡曰浮于济漯 
达于河者,必此河也。今俱属山东省济南府。) 
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少阳经内属于胆,常少血多气,故外合于渭水。按地志∶渭水出陇西郡渭源县西 
南乌鼠山,至同州入河。今俱隶陕西省,渭源属临洮府,同州属西安府。) 
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阳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