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第1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真难,你试试看,你去放放看,看你能放多少。才说放下,下定决心我放下了,境界一现前,妄念马上就起来,烦恼就起现行,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佛菩萨大慈大悲,为我们开方便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有个特别法门,就是念佛。这个法门是真好,不管你是善念是恶念,你是欢喜还是烦恼,念头才起,“阿弥陀佛”。不起念头没事,一起念头全是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杂念取而代之。第一个是妄念起来,第二个就换成阿弥陀佛,决定不让这个妄念相续,这个叫功夫。果然能够用一句佛号代替,功夫就得力,将来你到哪里去?你要是开悟了,当然你成佛了;没开悟,没开悟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在那里等你,他会帮助你开悟。这法门殊胜,十方诸佛都赞叹,十方诸佛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劝我们求生净土,劝我们亲近弥陀。古大德有句话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好事,不要当面错过。

  所以智慧现前,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我们的身在此地,我们的身到这个世间来是什么?到这世间来是业报身,过去生中造的业,业力牵引着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你跟父母有缘,没有缘不会到一家来,到一家来都是有缘。这一生要怎么样去过?那就看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深厚,你会遇到善友、善知识,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你。你要是有福德,你会听老师的话;不听老师的话,那个人没福,有善根遇到了,福报不够,老师讲的东西不能完全接受、不能完全奉行,这没福。所以自己的福报,就是老实人有福,不是说聪明人有福,老实人有福,古谚语里非常有道理。你能够听一个字,就琢磨这个字我怎样把它做到。

  刘有生先生的祖师是王凤仪先生,“万国道德会”的创始人。我跟这个会还有一点关系,早年万国道德会在美国洛杉矶开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我也随他们的团到美国。我是他们团里面的顾问,在洛杉矶大会里面做报告,我讲的题目是佛门的“十善业道”。最近香港那边有个同修送一本王凤仪的传记《言行录》,印成一本送来给我看。我看到他的传记,非常难得,这个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可是他家里面先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到他这一代,父亲死得早,家境非常穷困,就没念书。祖先世世代代是读书人,所以他就发了一个大愿,一定要叫他儿子读书,我怎么样苦,我也要叫儿子读书,继承家里面读书的风气。儿子读书也很认真,那个时候读私塾,他跟他儿子一起学。他儿子在学校学了之后,回家来讲给他听,讲什么?讲《大学》、《中庸》,讲给他听。他听完之后,他也讲给他儿子听,他讲什么?他听了一句,他听了一个字,他就琢磨这个字我要怎样把它做到,这是真学问。他学到一个“孝”字,他就孝养父母,真做到;学到一个“俭”字,勤俭,他学到了,无论帮谁做工他都非常认真负责,所以富有的人家都喜欢雇他。这个人老实可靠,他又不讲价钱,不像一般人做一天工一定要多少钱,他不讲。他说你雇我来做,我就认真做,你给我多少钱都可以。多给少给都一样,他不计较,生活节俭。以后他开悟了,这一开悟他都通了,一切理事他都通。为什么会开悟?人真诚到极处,真诚就是定,定不一定要盘腿打坐,没有杂念,起心动念都是为人,没有想到自己。他自己很简单,因为他过去父亲曾经跟他讲过,人要有五亩地生活就能过得去。所以他有五亩地他就不贪了,他不需要更多的产业,我能活得下去就行。他心是定的,定能开慧,佛家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就能解决问题。

  他大概是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智慧开了,后半生到处讲学,他还办了很多学校,成为一个名人,仰慕他的人、尊敬他的人、跟他学习的人愈来愈多。由此可知,人最怕的是没有志气、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人要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不成就的。他一生讲他走的是圣贤之道,对古圣先贤,听别人讲,讲书也好,讲故事也好,他是听得津津有味,听了他真有心得,真听进去,真想学,这么一个人。世代相传,但是真正像他这样做的不多,他是真干,是一位实行家。近代,也就是现代,大陆上刘有生先生也是农民出身,也是没有念过书的,现在到处给人讲病,继承王凤仪先生的教诲。他有什么长处?他完全学王凤仪先生,真干,学一样要把它做到,而且做得很彻底,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他们所说的这些原理原则,全在《华严经》里头,《华严经》讲得很多,读诵的人很多、研究的人很多,没有能落实到生活,所以成就不如他们。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是贤首大师著作的,大师著作这篇文章用意,前面我们都报告过了。《华严》的分量太大、太丰富,纵然你很想去学它,修学的纲领抓不到。贤首国师也是佛菩萨再来,来帮助我们,他这篇文章就是《华严经》修行的纲领,所以它的经题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还源就成佛,到什么人才真还源?《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还源了,这些人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他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还源了。我们常说,不执着,六道没有了;不分别,十法界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没有了,最后还源了,还源是回到哪里?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什么?就是这篇文章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回到这里来。回到这个地方来,在佛学里有个名词,叫究竟圆满佛;在《华严经》上讲,这个位次是妙觉位,第五十一个等级叫等觉,五十二个位次叫妙觉,往上就没有了,这是妙觉位,究竟圆满的佛果。真难得!你看大师把这桩事情这样简单扼要的给我们指示出来。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像王凤仪一样,他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放下执着干起,要真做。吃饭不再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你挑剔,你不就是执着吗!穿衣服不再讲求料子,也不再讲求款式。都落实,穿衣吃饭都落实,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放得下,不再执着。不再执着叫随缘妙用,叫随缘,什么都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生活就是随缘妙用,吃饭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我们相信他托的那钵饭,即使人家很贫穷菜饭很差,甚至于菜饭都馊了,有这个情形,穷人家见到佛、罗汉、出家人来,他供养修福。你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吃那个饭是什么味道?无上的妙味,你们相信吗?我相信,为什么?境随心转。实在讲,饭菜一个锅里煮出来的,如果我们四个人在这一桌吃饭,每个人味道不一样,为什么?每个人的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起心动念就能改变这里面的色香味。佛心多清净,一点分别执着都没有,什么味道到他那里都变成无上的妙味。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境随心转。如果这个人吃饭的时候正在发脾气,什么样的好味到他那里都变成坏味道,所以他会摔盘子、摔碗,境随心转。日本江本博士他告诉我,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东京见面他就跟我讲,他说宗教徒吃饭在饭前做祈祷大有道理,为什么?这个心是善心,把所有吃的、喝的东西里面的分子全都变成最好的。他用水做实验,你的善心对它,它变现的结晶是最美的;你不善的心对它,那个结晶是最差的,非常难看,这就是境随心转。所以我们不但要善行,比善行更好的是清净行、智慧的行,真能转境界。

  大智没有生死,大悲普度众生,众生有感,立刻就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佛法里面把佛菩萨对众生的感应比喻作潮音、潮水,涨潮。涨潮是一定的时间,每天到那里,它一分一秒不差,时间一到潮水就涨,再到时间,潮水就落。海潮音,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比喻作海潮音,那叫应机说法,就是形容感应道交。大智、大悲是一不是二,没有大悲,大智显示不出来;没有大智,虽然慈悲,他慈悲里的妙用显不出来,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方为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如是。底下大师引用《宝性论》上的一句话:

  【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

  三种疑惑。‘道前’是没有悟道之前,也就是说没有见性之前,就叫道前。道前菩萨在哪里?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菩萨、有佛,佛比菩萨高一级,但是还是在道前。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些菩萨他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没见性,见性就是真的。道前菩萨不错,分别执着放下了,分别执着的习气也没有,功夫不错了,可是怎么样?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妄想,起心动念叫无始无明,他还有这个东西,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必须把起心动念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世法、佛法,他都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他悟道了,这就是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真佛,不是相似即佛,是真佛;虽是真佛,没有到圆满,所以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分证即佛,在经论上古大德常常用月亮做比喻。月亮,初三、初四是个月牙,到十五就圆满,满月,把十四以前的月亮,没有到完全圆满都称之为分证,部分部分,没有达到圆满,但是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初二、初三的月牙,你不能说它是假的,它是真的。用这个做比喻,比喻得很好,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在《华严经》上,从初住菩萨开始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个阶级都叫做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就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他就成为究竟圆满佛果,这是第五十二个阶级,最高的一个阶级,再往上去没有了。这个阶级就是回归到常寂光,回归到自性清净圆明体,功德是究竟圆满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这是道前,他还有三种疑惑,就是对于‘真空妙有’。哪三种?第一种:

  【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

  他以为空在哪里?色灭掉才有空。好像大地,大地是色法,我们在地上挖土,挖掉一尺,你看一尺的空出现了;我再挖一丈,一丈的空出现了。他以为空怎么出现的?空要把色灭掉,空就现前,他不知道色跟空没有两样,色是幻色。这个就是智慧有问题。

  【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

  这就是怀疑空不是色、色不是空,把色、空当作两桩事情,他以为色外有空。色外有没有空?有空,可是一定要知道,色也是空,空是空性、是自性。色从哪里来的?色是空现的,色法之体就是空性,是一不是二。你要是‘取色外空’,你想想看你有分别心。所以他是十法界的菩萨,他虽然没有执着;他要有执着,他就是六道轮回的众生,最高也不过是色界、无色界的天人。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对这些事理逐渐明朗,慢慢的都清楚了,在什么境界、哪个阶层,我们能够体会得到。

  【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

  怀疑空也是一种物质现象,空像一般物质一样,也可以能取得它。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