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已見四拢B,斷後有之慾,斷苦之根源,則無復後有。
裕В喝巳裟芤娝穆}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能斷「後有」,即能斷來世之肉
身,此後有,乃因此生之慾念而有,若能斷之,則能斷苦之根本原因,來世不復
有此色身之受苦也。
一○三、時時行布施,守護自眨海瑒t必得大樂,因無熱惱隨。
裕В喝巳魰r時布施,又能守護攝護自己之身業、口業、意業,更能眨约海鹆钤
惡,則到處必有大樂。因為所作之業,皆是清涼,無熱惱苦惱,追隨逼害也。
一○四、喜睡喜說話,不勤性怠惰,放任而妄作,皆是滅敗因。
裕В喝巳粝菜窒舱務f閒話,更不勤勉,性又怠惰,遇事又放任情感輕妄而作,則此
人必滅敗。蓋以上之性格,皆滅敗之原因也。
一○五、旗是戰之標,煙是火之標,王是國之標,夫是女之標。
裕В捍速逝c佛法無關,僅在說明各事物各有其標:戰爭以旗為標、火以煙為標、國以
王為標、女以夫為標。
一○六、比丘樂於法,悅法及念法,時時憶於法,不退於妙法。
裕В喝糁T比丘,於法有喜樂之心、有悅歡之心,又時時念法,於法更常憶想,則永遠
住於妙法,不退轉於其他矣。
一○七、世上無密地,可以作罪業,人見是林木,愚人見為密。
裕В菏郎蟻K無一秘密之地方,可以造作罪業,而令他人不知不見。例如普通林木,人
人皆見為林木,唯有愚人惡人,見為秘密之地,可以造作罪業。
一○八、自恃不眨牟还虩o學,放逸雖獨居,不能越死城。
裕В喝巳糇则溩允眩徽{伏節制自己,心又不堅固,又無學識,更粗心放逸,如是,
雖則單人獨居,亦不能修行,越過死亡之城也。
一○九、不留心謗語,不知他所作,諸事亦莫知,唯知自未作。
裕В喝思攘⒅咀魃剖拢瑒t須專心一志,勿聽他人之流言謗語,亦勿知他人所作之事,
及其將作之事。唯一心一意,知自己所作之事,及將來所必作之事。
一一○、見放逸之害,不放逸之樂,修行八正道,此是佛教示。
裕В耗芤姶中姆乓葜Γ帜芤姴淮中牟环乓葜畼罚苄扌邪苏溃酥T三事,皆
是佛所教誨開示也。
一一一、不見喜境苦,見不喜境苦,不應造喜境,因離則悲傷。
裕В喝硕嘁虿灰娍上仓常纯啵嘁蛞姴豢上仓常纯唷9什粦约涸
出喜境,因一離喜境,則傷心悲苦也。
一一二、世間被死限,老圍無可抗,常苦惱不息,如罪人受刑。
裕В捍耸篱g眾生,皆為「死亡」所限定,不能延長,又被「衰老」所包圍,不能逃脫
,故常苦惱,無有休息,如犯罪人之受刑。
一一三、既得則不喜,輕視所已得,欲得無有盡,故應禮離得。
裕В喝思鹊玫剿弥⒌匚恢幔瑒t漸起不喜之心,輕視所已得之名利、地位
,自謂太小太低,又再起欲得其他之心。欲得之心,並無盡日,故有人若能離欲
得之心,則當禮敬之,因此人已無貪矣。
一一四、如車因集合,故名之為車,諸蘊既集合,亦假名眾生。
裕В很嚕蚣宪囅洹④囕啞④囕S而成,故名之曰車。亦如眾生之肉身,由五蘊,即
色受想行識,集合而成,故假名之為眾生。一旦五蘊分離,則亦無眾生之色身及
名也。
一一五、樹根若不壞,被斬能重生,慾隨眠不斬,苦則時時生。
裕В簶涓舨槐粩爻龜貍瑒t新枝亦再生長不息。亦如人若不斷慾隨眠,隨眠即時常
追隨不捨,眠藏於識中,則苦惱之念,時時再生,不能止息。
一一六、能斷貪瞋痴,則能渡猛獸、海盜及惡浪,難渡之大海。
裕В喝巳裟軘嘭澋弥摹⒉_恨之心,及痴妄之心,則必能渡過生死大海。此大海,雖
有兇猛之魚類、有海盜及有惡波惡浪,他人所難渡者,亦得渡過之。
一一七、人若無愛結,又無慾疑念,則已得脫離,更無其他法。
裕В喝巳魺o諸愛結,又無慾念,更對佛法無有疑念,則此人已經脫離一切苦惱,不必
更求其他之法也。
一一八、見苦生於愛,則心不著愛,見依著是障,則修滅依著。
裕В喝巳粢娍鄲溃巧稅勰钪模瑒t能不隨境起愛,又若見依著諸事物,乃是學道
立身之障礙,則應滅除依著之心。
一一九、人若能蓋慾,世間所難蓋,則悲傷墮去,如蓮葉水墮。
裕В喝巳裟苌w住壓住自己之慾念,雖此慾念,在世間實難蓋壓,但能蓋壓之,則一切
悲傷苦惱,必墮亡消失。又蓮葉上之水,必定墮下,不能著在葉上也。
一二○、不惰不著味,不養人活己,托缽不擇姓,如犀獨撸小
裕В捍速史馂楸惹鸲f,謂諸比丘,不怠惰閒散,不著於食味之妙好或惡劣,不為自
己之生活而飼養人,托缽行化不選擇族姓門第,不結隊成群,如犀牛之獨行。如
是,則為好比丘矣。
一二一、著愛諸眾生,對拢呦矘罚蚵}者無作,離愛越暴流。
裕В簣猿謭讨稅壑娚娐}者無作無為,不著於愛,而能越過生死暴流,而生喜
樂之心,此人雖著於愛,仍能知離愛之樂,乃有善因之人也。
一二二、悟解吠陀典,捨大小有障,無慾苦渴望,則能越生老。
裕В捍酥钢T讀誦吠陀經典之修行者而言,謂若能悟解經典之理,能捨此世間大大小小
之「後有」障、無慾念、無苦惱,又不渴望希求,則此人亦能越過生之苦及老之
苦。
一二三、應修學寂靜,是諸經之德,不自恃而寂,則近涅槃行。
裕В喝巳裟苄迣W寂靜之法,此寂靜之法,乃諸經之最高德行,若能修之,而不以此自
驕自大,則亦已近涅槃之道矣。
一二四、懀鶓獞'災,防未來之災,智者思兩世,因怖畏來世。
裕В喝吮乜紤'所應考懀е疄暮Γ鄳O法預防未來所能發生之災。有智之人必審二世
,即此現世必須審思,於未來世亦應審思,來世如何,應知怖畏也。
一二五、渡暴流、知受,不著惑、拔箭,撸小⒉环乓荩煌F來世。
裕В喝巳藨敹蛇^生死暴流,因知受蘊之苦,賢者不著於迷惑,亦即等於拔去毒箭;
獨自撸袑W道,住於不放逸,不粗心大意,對於現在世及將來世,皆無希望任何
世樂。此處之受蘊,專指色及聲二種。
一二六、因正知脫離,是堅住寂定,其心必寂定,口身亦寂定。
裕В阂蛘娬苊撾x煩惱,必為堅住寂定之人,其心必寂定、其身其口,亦寂
定也。
一二七、不作一切惡,奉行諸善行,自清淨其意,此三諸佛示。
裕В捍藶椤钢T佛通教偈」所再解說,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此三者,諸
佛所共開示教化也。
一二八、善王在正法,賢人在有慧,好友在不害,樂在不作惡。
裕В荷仆跛陨疲陟蹲§墩ǎ毁t人之賢,在於有慧;好友之好,在於不害他人;
樂則在不作惡業。
第十 慧 品
一二九、慧淨人所讚,財勢眾所愛,禪定不可量,財勢不超慧。
裕В褐腔郏藴Q人所最讚美,而財產權勢,則為人人之所愛。唯有對佛教有悟解者之
禪定,為不可量之力,無論任何時代,財產權勢之力,皆不能超過禪定之力。
一三○、究念諸難睿x惡無益事,不捨及時益,如是名有慧。
裕В喝巳糁滦难芯浚接懮铍y問睿x惡行,不作無益之事,唯對於利己利他之事,
則不放捨。如是,則可名為有慧之人。
一三一、愚人雖有祿,仍是智者奴,遇事賢能處,愚人則昏昧。
裕В河奕耍m然有祿、任官職,亦始終為智者之奴僕,不能自處。蓋有事件發生,賢
者能處理合法,而愚人,遇有事件發生,則愈昏昧,不知如何處理也。
一三二、人讚有慧者,實語堅住戒,專精種種法,令心住寂靜。
裕В喝巳私苑Q讚有慧之人,因為有慧之人,說話必皆實話,又能堅住於戒行,更專精
修持種種諸法,令心住於寂靜。
一三三、慧審思學識,慧增長名稱,人若具智慧,逢苦化為樂。
裕В喝巳粲谢郏瑒t能審思研究所聞所讀之學識,分別邪正,慧又能使名位稱譽逐漸增
長。人若具有智慧,遇到苦事,亦能化苦事為樂事。
一三四、慧飽為最勝,慧飽無愛苦,慾苦之威力,不能害飽慧。
裕В菏篱g所有諸飽,智慧之飽,最為第一。人之慧既飽,則無愛慾之苦。慾苦之威力
,本來甚大,但亦不能侵害飽慧之人。
一三五、有慧人見愛,知是無常等,見之則能捨,愛之苦及害。
裕В河谢壑耍饕婌稅郏菬o常、知是苦、知是病,明見之後,則能捨去此苦害
之愛。
第十一 人 品
一三六、不瞋不結瞋,不輕能自淨,具正見有慧,則知是賢者。
裕В喝巳舨徊_怒,心中亦不結執瞋恨,不輕視他人眾生,自己之身口意清淨無垢,又
具正知正見,更有智慧,則此人已是賢者矣。
一三七、無瞋自眨罢饷摷艌宰。_殺何處生。
裕В簾o瞋之人,是能眨耍姓鄙睢⒂姓姡媒饷摕⿶溃闹屑哦ǎ
堅住不退。如是,則瞋怒之心,無從生起矣。
一三八、智者行不失,有慧戒心寂,猶如閻浮金,誰能責謗彼。
裕В河兄侵耍湫袨楹侠恚诲e不失、有智慧、有戒行、心中寂靜。其清淨猶如閻
浮金,故無人能責罵毀謗智者。
一三九、追求未來物,傷悲過去事,故愚人憔悴,如生蘆被斬。
裕В河奕耍瑹o有智慧,時常追求所未來之物,又時常傷悲已經過去之事,故面目憔悴
,猶活之蘆草被斬倒下。
一四○、智人不妄想,不動搖、慧護,攝根、有善友,能盡諸苦際。
裕В河兄侵耍煌胪螅哪畈灰驗榫秤觯鴦訐u不定,以慧守護其身心,又能
攝護諸根,又有善友。如是,則能盡苦惱之邊際,又能斷除眾苦也。
一四一、愛小悅、大苦,賢者既知已,則不悅諸愛,雖是天之愛。
裕В褐T愛,皆有小小可喜悅之處,但內有極大苦。賢者既知諸愛是極大苦,則先不喜
悅之,雖彼愛是天宮中之最極可愛。
一四二、不信、知涅槃,斷貪、結無隙,能捨諸一切,是名最上人。
裕В喝巳裟懿恍潘诵胺ǎ鶚勚顦罚瑪喑澖Y,及使貪結無隙可再生起,又
能捨棄一切世間之法,則可稱此人,為最上之人。
一四三、眨粦{,應眨徽{,棄利任意作,後必禮眨摺
裕В赫{伏自己,是最善行,但眨粦{伏、應眨徽{伏,則必失去利益,而
又縱情任意,將來必甚悔惱,而必禮敬能合理眨恕
一四四、知內外諸法,淨不淨人法,人天所供養,越網名牟尼。
裕В喝巳裟苤鸱笆篱g法,又知淨人法及不淨人法,則其學問知識,已甚廣大,為
人及天所共供養。自己能越網,即已能越過諸一切障礙矣。
一四五、沙門無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