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部
藤。
(五两。用木槌微捣不可碎。)甘草节一两。水二碗。入瓦罐内慢火煎至一碗。加生酒一碗。
再煎十数沸。分二次一日服尽。得两便通利即效。如不利再服。(此方神效。)
〔一切痈疽肿毒围药〕 不拘部位。红肿高起者。用野苎麻根。(取白嫩者。) 赤小豆。
(
痛。
如大痛者可以止痛。 大虾蟆一个取皮。包四围。中留一孔。二三次其效甚速。不论阴阳皆
治。 活蜗牛。(不拘个数。) 入银朱二钱。同捣烂敷四围。 活蜗牛百个。以井水一钟同
入净瓶内。自晚封闭至晓。其水如涎。调真蛤粉涂四围。治发背效。 葱白捣烂。和蜜调匀
。涂四围。轻者即效。端午日取苍耳草。(根叶风干。研细。或烧存性。) 重阳日采芙蓉叶
。风干为末。等分和匀。蜜水调涂四围。即消。 芙蓉叶捣汁。和生白酒服。将渣敷上即消
。或用芙蓉根切片煎酒服。随量饮更效。 黄瓜放在滴卤内。发背初发时。将黄瓜切薄片贴
上。一周时一换即消。 发久破烂不住。用花椒煎汤。或甘草汤洗去烂肉。亦用黄瓜粘贴。
一日一换。二三日内可收口。 发背诸药不效。芭蕉根捣烂敷之。效。
〔秘方托里散〕 治一切疮毒。始终常服。不致内陷。至效仙方也。栝蒌。(大者一个
捣碎)当归。(酒拌炒)黄 。(盐水炒)白芍。生甘草。(各一两五钱)熟地。天花粉。金
银花。
皂角刺。(切片炒各一两)每用五两。以无灰酒五茶杯入瓷器内。浓纸封口。再以油纸重封。
置汤锅内盖煮至药香。取出。每日分服。直至疮愈为止。(此方药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
且不动脏腑。不伤血气。不问阴阳肿溃。屡用屡效之妙。)凡治背疽脑疽。势甚者。先用蒜
法灸之。若脉实大小便秘者。先用疏通而后用此。其功甚捷。若火毒已退。不作脓不溃者。
更宜托里。如溃而不敛脓清者。又宜峻补。如十全大补汤之类。
〔定痛散〕 一切肿毒发背痛不可忍。服之即止。白芷。(未溃五钱已溃二钱五分)贝
母。(未溃二钱五分已溃五钱)水酒各半煎浓服。 外用鲜山药。(一两)白糖霜。大黄。(各
四钱)
俱研细。
甚者。用赤
练蛇。(火 存性。研末。不犯铁器。) 加姜黄。藤黄。各研细。米醋调敷。即能止痛。
〔透骨丹〕 治一切痈疽肿毒。坚硬不溃。此药立能溃脓。蟾酥。硼砂。轻粉。巴豆。
(各五钱)蜗牛。(二个)麝香(一分)先将巴豆研如泥。次入蜗牛麝香再研。后入各药研
极细。
以瓷瓶收藏。每用少许。以乳汁化开。先用银针轻轻拨破。挑药米粒许纳于疮口。外用清凉
膏贴之。即溃。 凡疮未破。先湿热脓水淋漓不得卧者。用菖蒲晒干为末涂之。鲜用亦可。
〔替针散〕 一切肿毒。不出头。不穿破。用蛾口茧。(出过蚕蛾者一枚烧灰。) 酒调
服自出头。切不可多服。二三枚即出二三头。 雄麻雀粪。(头尖挺直者是也。)同赤小豆为
末调敷之。自破。 痒肿无头。用皂角刺烧灰。酒下三钱。嚼黄蜀葵花子三五粒即穿。
〔透脓散〕 一切痈疽肿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生黄 。(四钱)穿山甲。(炒末一钱)
川芎。当归。(各二钱)皂角刺。(一钱五分)水二碗。煎一碗。随病前后服。入酒一杯同服。
即出毒。
〔猪蹄汤〕 洗一切痈疽杖疮溃烂。去恶肉。黄芩。白芷。赤芍药。当归。羌活。甘草。
露蜂房。(有蜂儿者佳各等分)看毒之大小。每用两许。先用猪前蹄二只。(重一斤许者)并
水
六碗。煮蹄软为度。去油只取清汁。入前药两许。再前十数沸。去渣。以旧 片温洗。恶肉
随手而下。宜避风。忌人口气吹之。并忌月妇孝服。及猫犬入病患房。次用抿脚挑玉红膏于
掌中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黑膏贴护。早晚洗换两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腐肉自脱。
新肉即生。洗疽之方甚多。惟此方为最效。然轻者仍用生甘草煎浓洗。
〔玉红膏〕 白芷。(五钱)归身。(二两)紫草。(二钱)甘草。(一两二钱)血竭。轻
粉。
(各四钱)白蜡。(二两)真麻油一斤。先以前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勺内慢火熬药微枯色。
细
绢滤去渣。将药再煎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亦化。遂倾入碗内顿冷水中。候少顷。将研
细轻粉投下搅匀。收口生肌。长肉。诚外科收敛药中之神品也。(凡用收敛收口药。须看疮
内新肉淡红色糁入。好后无患。紫色者尚须提毒。)
〔治一切腐肉〕 巴豆。(二十粒去壳及细皮炒黑存性)雄黄二分共研极细。取少许糁
腐
肉上。一日夜即去。(麻油调涂亦可。即乌金膏。去腐生新之宝也。)
〔肿毒烂不住者〕 白盐梅同皂角烧灰存性为末。四围箍之。 发背烂见五脏。用大鲫
鱼一个。去肠。入羯羊粪其中。烘焙焦黑为细末。糁之疮口自收。昔有人溃烂将死。人传是
方。用之即效。后屡试皆验。须脓少生肌时用之。
〔治 肉瘀突〕 南硼砂。(黄色者一钱)入冰片少许研细。灯草蘸药点之。 如恶疮
死
肉不消成紫黑突出高起。乌梅肉捣烂。入蜜少许。摊纸贴之。恶肉即收。永无后患。
〔治一切痈疽不收口〕 红粉霜。(四钱即三仙丹)乳香。(二钱炙去油)没药(二钱炙
去
油)儿茶。(二钱)珍珠。(一钱入豆腐蒸过布包捶碎研细)俱为细末。先用甘草汁洗净。棉
花
拭干。将药末糁上。外用膏药贴之。一日一洗。此药能提毒生肌。脓未尽时即可用。 或只
用乳香。没药。(俱炙去
〔制红粉霜法〕 水银一两。焰硝一两。明矾一两。俱研细。与水银拌匀。入铁锅内。
用浓瓷碗覆之。盐泥封碗口。晒干。不令些微透气。用石一块压之。文武火烧三炷香。常看
泥干有缝。即以湿衣补之。忌孝服月妇鸡犬见。候冷升在碗上者即三仙丹。能治一切肿毒。
及刀伤跌破成脓者。皆用少许糁入疮口。上以膏药盖之。未溃者能化脓。已溃者能提毒收口。
不须换药。如加入朱砂雄黄。(各水飞三钱)同升。即五仙丹。利于收口。凡升就一年后。
用
入疮不痛。急用者以井水飞之。
〔一切痈疽痔漏恶血不止〕 琥珀。(二三分) 研极细末糁上。即能止血收口。脓水
不
干。用黄蜀葵花煎汤洗。 如多年不瘥。及翻花疮。用马齿苋捣烂敷上。多次即效。
〔一切肿毒脓尽虚不收口〕 鳖甲。( 存性) 研极细末。糁入疮口即效。 地鳖虫。
(新瓦上焙焦)研极细末。掺上即效。并治刀斧伤久不收口。 如年久不收口成管者。用不
见
天
以膏盖之。即愈。
〔多年恶疮肉顽不收口〕 久年锻石研末。鸡蛋清和成块。 过。再研姜汁调敷即敛。 蜣
螂一个。 焦研极细。糁入即敛。漏疮皆治。 上好松萝茶一撮。先用水漱口。将茶叶嚼烂
敷在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人参末拌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日即收口。
〔诸疮成管〕 大蒜梗烧灰存性搽患处。其管即退。
〔诸疮久溃〕 丝瓜老根熬水洗之。数次即愈。
〔豆豉饼〕 治一切肿毒硬而不溃。溃而不敛。及顽恶年久不敛。用江西豆豉研末。唾
津和饼。如三钱浓。一钱大。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之。干则再易。如背疮以漱口水调饼
铺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毒。不问阴阳至稳之方也。如有
不效。必气血虚败也。
〔溃后煎方〕 凡疮毒已溃之后。不生肌而色赤甚者。乃血热也。四物汤。(熟地当归
各三钱川芎一钱芍药二钱)加黑山栀。连翘。各二钱。 色白而无神者气虚也。四君汤。(人
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当归。黄 。各二钱。 晡热内热。阴血虚也。四物汤加
人参。白术。各二三钱。 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四物四君汤相合。加黄
肉桂各一钱。)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门) 烦热作渴。饮食如常。
胃火也。竹叶黄 汤。(淡竹叶二钱。人参黄 生地当归麦冬芍药甘草 石膏炒黄芩各一钱。)
若败肉去后。新肉微赤。四沿白膜者。乃胃中生气也。但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 如毒深溃
浅。红肿未退者。仍宜金银花。黄 。当归。甘草。各等分。水酒各半煎浓。分病上下。食
前后日二服。不问老少虚实皆可服。
〔巴膏方〕 治发背。对口。搭手。疔疮。肿毒仙方也。象皮。穿山甲。(各六钱) 人
头发。(一两二钱)山栀子。(红者八十个去壳) 血竭。儿茶。(研各二钱)真番 砂。(一
钱
五分研末)桃、柳、榆、桑、槐、五种树枝。每种七条。三寸长。麻油二斤。将树枝煎枯。
取出树枝。再入头发象皮穿山甲煎化。再入山栀煎枯。用绢袋滤去渣。将前油复入锅内。熬
沸去火。少定入炒过黄丹半斤搅匀。将锅取起。再入血竭。儿茶。 砂。细细搅匀。用冷水
一盆。将药倾入水内。用手扯药千余遍。换水数次。拔去火气。保存瓷罐内。临用温水荡开
摊贴。不用火烤。如存地下年余。不用水拔。每净油一斤。入黄丹四两。夏用五两炒枯加入。
〔紫云膏〕 治一切肿毒初起。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愈。白芨。白蔹。马钱子。商陆根。
黄柏。蓖麻仁。独活。羌活。生大黄。(各一两) 生地。当归。血余。(各四两)用麻油四
斤
。春夏浸三日。入桃、柳、桑、榆、槐枝。(三寸许。各三十段。) 每净油一斤。加炒黄丹
五两收之。(一切膏药熬好。浸入尿缸内愈久愈妙。)
〔鲫鱼膏〕 治百样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拔毒收敛。牛脚合。(二只)羊角。(二
只)猪脚合。(三十个)穿山甲。番木鳖。南星。赤芍。白芨。(各一两)商陆。地丁。白紫
英
花。(即夜合花各一两五钱)巴豆肉。(五钱)大黄。(四两)蓖麻仁。(二两)生地。当归。
(各
二两)元参。(三两)鲫鱼。(一尾约十两重)用麻油五斤。将药煎枯滤去渣。再熬滴水成珠。
每净油一斤。入炒黄丹五两收之。
〔神效当归膏〕 治一切发背肿毒。汤火疼痛。生肌止痛。去腐生新。其效如神。凡洗
拭换膏。必须预备即贴之。新肉畏风故也。当归。生地黄。(各二两) 白蜡。(一两)用麻
油
六两。先将当归。生地。各一两入油内煎黑去渣。又将二味各入一两。煎至微焦复去渣。乃
入蜡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用涂患处。以纸盖之。如有死肉剪去。则生肌尤速。
〔疔疮〕 症有十三种。色有青黄赤白黑。(青疔发于目下。黄疔发于口唇。赤疔发于
舌根。白疔发于鼻右。黑疔发于耳前。)因发于五脏。色故有各别。内一种名三十六疔。(其
状头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赤色。初生一个。日增一个。若满至三十六个。则药所不治。
急疗之得生。)复有暑疔。火疔。气疔。冷疔者。皆以其时候缓急浮实之不同。但初起疮心
先痒后痛。先寒后热。热定则寒多。凡人一二日间恶寒发热。四肢沉重。心惊眼花。或遍身
麻木。头痛呕逆。稍异如常。须宜遍身寻认。如有小疮突起如钉。即是疔也。大抵起紫 者
多。起堆核者少。发于手骨节之间。其症最急。或肩或腰或足稍缓。初生用黄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