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希求。不知唯心,見外有陰、界、入諸法差別無常,展轉變滅,從變滅處計著為
空。虛妄分別此空,以為如來所說離文字相,此皆無見之過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境界,淨除彼境界,平
等心寂滅。無取境界性,滅非無所有,有事悉如如,如賢拢辰纭o種而有生,生已
而復滅,因緣有非有,不住我教法。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餘,因緣所集起,云
何而得無?誰集因緣有,而復說言無?邪見論生法,妄想計有無。若知無所生,亦復
無所滅,觀此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有無邊見,皆妄心之所行,淨除外境,境自寂滅,所謂無取境界,非滅而無。

平等心現證真如,即拢亲宰C境界。無種而生,即生復滅,計有計無,皆非佛說。
眾緣所生之法,非佛及外道等所能造集之而有,云何可由妄想而說為無?故計有計
無,皆妄想邪見。以諸法本空故,無所生,無所滅,離於有無。

己四 宗通說通門
庚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我及諸菩薩說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
相者,我及諸菩薩通達是相;通達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想及眾
魔外道』。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
、受教』。
宗通者,修行正法之宗趣,拢莾刃淖宰C境界。前來所說之壞者,正以其非宗
通也。故大慧繼前而問,使諸菩薩及後世眾生得通達是相,不隨虛妄之覺觀分別及
墮於魔外。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
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
,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云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
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
。大慧!汝及餘菩薩,應當修學』!
宗通對說通言,故說二種。大慧問未及者,舉宗而攝於說。宗者、修行內自證
義。說者、化他義。宗通者,謂證得殊勝真實相,離一切虛妄分別,趣佛無漏自覺
境界,降伏外魔,慧光遍照。說通者,謂善能應機說法,以悉檀宗旨,離四句執著
廣度眾生。菩薩於宗趣、言說、皆應修學。九部教法者,如來十二分教,大乘、小
乘各九部,此言大乘,十二部中去因緣、譬喻、本事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宗及說通相,緣自與教法,善見善分別,不
隨諸覺想。非有真實性,如愚夫妄想,云何起妄想非性為解脫?觀察諸有為,生滅等 
相續,增長於二見,顛倒無所知。一是為真諦,無罪為涅槃,觀察世妄想,如幻、夢
、芭蕉。雖有貪、恚、癡,而實無有人,從愛生諸陰,有皆如幻、夢』。
宗通、說通,即依佛法內行、外化,善能了知,則不隨凡外之妄想分別。凡外
愚夫無此真性實智,即思解脫無可解脫,取有為之生滅相續,增長有無二見,凡夫
顛倒,無正知見。須知唯一佛法是真,離佛法外無真解脫。無罪、無漏,即是涅槃
。世間虛妄分別,皆幻、夢耳。僅有貪、瞋、癡三毒之妄想,無能起妄之人;貪、
瞋、癡所生之五陰,亦無人、我、眾生等相。離於二見,皆不可得。

己五 虛妄分別門
庚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不實妄想相,不實妄想云何而生?說
何等法名不實妄想?於何等法中不實妄想?』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
是之義,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一切天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
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以前種種說不實妄想──即虛妄分別──之相,但妄想何故生?何名妄想?於
何法中妄想?此中三義,大慧今更請問。妄想之名,有寬有狹:狹、即是遍計執,
寬、則三界有漏心心所聚皆是虛妄分別。異生五、八識,雖現量變緣根身、器界,
皆不證法實相,未能轉為四智相應清淨心品,皆為虛妄分別識也。更從寬說,凡除
佛菩薩根本智親證真如之外,即後得如量智權巧方便變緣真如萬法,亦名虛妄分別
,亦是妄想。此問中所指之妄想,確指三界異生有漏心心所聚。大慧悲願深切,深
見眾生許多心病,請佛應機施教,講明妄想何物何來,令認識之。
庚二 解說

辛一 長行
壬一 直說
佛告大慧:『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大慧!攝所攝計著,不知自
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
所生』。
義、作境界解。凡夫於種種境,不知唯心所現,攝受計著則不實妄想生。此答
第一問也。由能取之分別心取於所分別之境,墮於二見,由此增長外道惡習,遍計
執所熏心心所妄想不息。此答第二問。隨其所能相應起妄計者,執一陰為我,餘四
為我所。此答第三問。
壬二 問答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攝所攝計著,不知
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我我

所計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種種義相墮有無相,離性非性,離見相。世尊!第一義
亦如是,離量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處妄想不實義,種種性計著妄想生,非計
著第一義處相妄想生?將無世尊說邪因論耶?說一生、一不生』。佛告大慧:『非妄
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謂有無妄想不生,故外現性非性,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
大慧!我說餘愚夫,自心種種妄想相故,事業在前,種種妄想性相計著生。云何愚夫
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緣過,覺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
如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因緣故,我說妄想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
,知如實義,得解脫自心種種妄想』。
大慧領佛所說而問難:若如是,則外種種境,離有無,離能所,而墮於二見相
;則第一義亦如是,離有無、能所、比量根覺、宗因喻相,應亦可墮於虛妄分別之
二相!佛何以說種種境起妄想,而不說第一義起妄想耶?然則佛說亦不平等,說一
生、說一不生故!此非微細抉擇不可。佛答:非說一生妄想、一不生也。拢怯X了

自心現量故不生,非言語建立分別故不生;心外之法畢竟無有故不生。自證之心如
是,並非心外別有一實體之第一義諦,若凡夫所取之心外實法可不生於妄想,而凡
夫自心生種種妄想;亦非另有種種境之實體能使生起,即在自心所現種種事業當前
而起。所以說種種虛妄分別者,令彼愚夫以之為鑑,離我我所計著,斷能作、所作
諸妄計因果,覺眾生自心妄想相之非,轉入如來知見之境,於五法、自性分別見,
徹悟泯離。以是因緣,故如是說。於種種不實之外境,知唯心現,了如實義,一一
皆得解脫。明此、則不應計著另有一第一義諦不生妄想也。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妄想著四句,不 
知我所通。世間非有生,亦復非無生,不從有無生,亦非非有無。諸因及與緣,云何
愚妄想?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如是觀世間,心轉得無我。一切性不生,以從緣
生故;一切緣所作,所作非自有。事不自生事,有二事過故,無二事過故,非有性可

得。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量者自性處,緣性二俱離
,性究竟妙淨,我說名心量。施設世諦我,彼則無實事,諸陰陰施設,無事亦復然。
有四種平等:相、及因性生,第三無我等,第四修修者。妄想習氣轉,有種種心生,
境界於外現,是世俗心量。外現而非有,心見彼種種,建立於身、財,我說為心量。
離一切諸見,及離想所想,無得亦無生,我說為心量。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離,謂
彼心解脫,我說為心量。如如與空際,涅槃及法界,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諸因及與緣至心轉得無我,言計著有何法為因為緣,實有因緣從此生許多事,
不知佛所說義。世間妄想,著四句見,皆非佛法;所以諸因諸緣,悉是愚夫虛妄分
別。如實觀之,世間法相非有非無,離四句,絕百非,轉捨有漏,證二無我。一切
性不生至非有性可得八句,言一切法不生,實非絕滅緣生,緣生緣滅實無一法生滅
,以唯眾緣而法法非有故。果不自生,若從自生,未生有果,是有兩果之過。無自
即無他可對,共亦不可得,一切性均不可得。事不自生事三句之事字,均作果字解

。觀諸有為法至我說名心量八句,言一切有為法,離能所緣,能緣之心量離,所緣
之境自消,故說唯心自覺拢蔷烤骨鍦Q。施設世諦我至第四修修者八句,言十法界
差別名相,悉皆假名,明此不但知唯心和合假聚是假名──人無我──,即五陰之
法亦假設。四平等法印:一、相平等,二、因平等,三、性生──所生法意,亦果
字意──平等,四、無我平等,乃修行者所應觀察。所謂相者,即自共相,皆分別
之所現。因、性生、無我者,凡為因之法,亦為因所生──不同外道異因無因──
,為果亦能生果,而一切有為法畢竟無我。此四法畢竟平等無前後次第差別,如台
宗所謂:一空假中,一切皆空假中也。妄想習氣轉至我說為心量二十句,決定一切
世間出世間法,佛法、眾生法、妄想法、緣起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
法,一一皆唯心,唯心為諸法決定通量也。頌文可知。

己六 善於語義門
庚一 依義不依語句

辛一 請許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菩薩摩訶薩當善語義』。云何
為菩薩善語義?云何為語?云何為義?』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
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此大慧對於佛說依義不依語句,眨松魄捎^察語義,故有是問,以為抉擇。
辛二 解說
壬一 長行
癸一 離觀
佛告大慧:『云何為語?謂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脣、舌、齒、А㈩a輔,因
彼、我言說妄想習氣計著生,是名為語。大慧!云何為義?謂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
,是名為義。大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義,獨一靜處,聞思修慧,緣自覺了,向涅槃
城,習氣身轉變已,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義』。

語者,謂言字等與意識能取之妄想和合,由肢體上種種發音器具以生出音聲及
言字,哂猛暥l種種言說。義者,義是言詮所指之真實義;然必在言詮上離去
言說相、文字相、心緣相、分別相,乃契第一義真如法性也。菩薩於此所聞,靜而
尋思,引如實智,得無分別,證真如,趨佛地,轉所依,歷諸地,增進自覺乃至成
佛,是為善觀語義菩薩。
癸二 合觀
『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