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為內凡發心┤ ┌初悟空妄
┌正說分┬開示┬開佛知見令悟┤ └悟心方便┤進悟幻有
│ │ │ └兼為小拢l心 └徹悟實性
正宗┤ │ │ ┌悟修緣起
│ └結持└示佛知見令入┌正明因地修證┤ ┌入門正行
│ ┌七趣業妄 │ └修入方便┤入門前行
└兼說分┤ └兼明果地修證 └入門助行
└五陰禪魔
正說分、兼說分,分齊易明。攝論『頓問頓答』一章,併在『迷悟緣起』科內
。『重請重告』一章,併在『五陰禪魔』科內。結名奉持之後,始說七趣、五陰,
別有緣起,在本經但兼說而已。結名之前,正為從迷得悟、從悟修入而說。正說周
圓,故結名奉持也。此為一經大分,應如是判。開示、結持,分齊易明。『開示』
,即攝論『轉三道成三德』之一科。由今觀之,但作『開』之與『示』二科為當:
開眾生心本有之佛知見令自發悟,示因果地證成之佛知見令依修入,此正說中大分
如是。不應將修圓通、證菩提,並列為二也。前三卷、為內凡開發心地,是此經開
悟科中正中之正。第四卷至方悟神珠不從外得,是此經開悟科中正中之兼,因一經
總緣起所關在阿難故。內凡科中『迷悟緣起』,當從唯有阿難先受別請起,至阿難
頂禮伏受慈旨止,為一經密顯之總緣起故。『悟心方便』科中,『初悟遍計妄空』
,即初拂落客塵虛妄相想,悟心性空寂也。進悟依他幻有,即恍然於見性之無是物
者、無非物者而如幻如夢,無定相實法之可執取也。所謂魂懀ё儜b失其所守是也。
大悟圓成實性,從二卷非自然非因緣起,至三卷盡可知,兼為小拢l心,大致令捨
遍計所執染依他法,即證得圓成實性淨依他心而已。明此可知皆唯識宗之義。示佛
知見令入,則觀世音等之二十五拢C圓通,是示伏還元真、得圓明覺為因地心
之佛知見。頂光化佛神咒功德,清淨修證真菩提路,是示圓成果地修證之佛知見;
要皆令已悟本有佛知見者修進證入也。然以因地修證,為此示入科中正中之正,亦
因一經總緣起所關故。因地科中『悟修緣起』,當從第四卷中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
禮佛足起立白佛,至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止。阿難已發心出婬愛家而重墮婬
愛家,是此經第一發起之緣,前之迷悟緣起是也。阿難已悟心出戲論圈而重墮戲論
圈,是此經第二發起之緣,今之悟修緣起是也。墮婬愛是事障,墮戲論是理障。事
障非悟不破,理障非修不除;破事障、救之以密言而唯令悟本心,除理障、救之以
顯呵(此顯呵中重復回顧前墮婬室事緣,以理障為事障之本,理障不除則事障雖破
,猶得他起也)而兼教持頂咒;故同為本經顯密之總緣起也。此令應當先明發覺初
心二決定義,猶初卷中許說『大佛頂首楞嚴王』也。然彼總括開示悟入,此則局是
從悟修入得元明覺為因地心而已。至聞文殊選定圓通獲益之文,為入門之正行;說
毗捺耶四種決定清淨明誨,為入門之前行;結壇持咒為入門之助行。入門者,入佛
知見華屋門,即得元明覺為因地心也。除理障之正意,祗重於此。重請重說神咒,
是示密嚴果海之佛知見。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是入密嚴果海之
佛知見,即圓成果地修證也。然三漸次,仍即『入門正、前、助、之三行』。依第
二重金剛乾慧,所起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四加、十地、等覺之五十位真菩提
路,為圓成果地修證。然其意仍重在三漸次中第一重、所歷之單眩室怨
修證為兼明耳。因地修證,是悟入唯識資糧、加行、通達位,是第一重單眩
金剛乾慧以後第二重之單眩俏蛉胛ㄗR修習位之所開出,乃密宗金剛界之修
位也。一念中所悟得之義,未能盡言。姑出此綱要,以供海眾研究耳。
圓覺經略釋
──二十一年六月在南京中國佛學會講──
懸論
一 經本推考
甲 翻譯
乙 卷帙
丙 裕еv
二 經義提示
甲 託本在佛
乙 被機在頓
丙 注重在行
三 睿柯葬
甲 大方廣
乙 圓覺
丙 修多羅了義
釋經
甲一 證信分
乙一 略敘聞時主
乙二 廣明依處眾
甲二 正說分
乙一 示境行
丙一 示平等境──文殊章
丁一 長行
戊一 啟請
戊二 許聽
戊三 正說
己一 總標
己二 別說
庚一 別說無明
庚二 別說覺相
己三 結答
丁二 偈頌
丙二 示差別行
丁一 示地上入佛地行──普賢章
戊一 長行
已一 啟請
己二 許說
已三 正說
庚一 總標
庚二 詳示
庚三 結答
戊二 偈頌
丁二 示地前入地上行──普眼章
戊一 長行
已一 啟請
己二 許說
已三 正說
庚一 遠離無明之事
庚二 隨順圓覺之功
辛一 依理成事
辛二 事得理融
庚三 覺心成就之相
已四 結說
戊二 偈頌
乙二 深抉擇
丙一 境抉擇
丁一 自悟境──金剛藏章
戊一 長行
己一 啟講
己二 許說
已三 正說
庚一 就遍計執以明妄不到真
庚二 就圓成實以明真不成妄
庚三 就依他起以明銷妄成真
庚四 開示正見而正勸息妄
己四 結斥
戊二 偈頌
丁二 悟他境──彌勒章
戊一 長行
己一 啟請
己二 許說
己三 正答
庚一 答輪迴根本問
庚二 答輪迴有幾種性問
庚三 答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問
庚四 答迴入塵勞度生方便問
已四 勸修
戊二 偈頌
丙二 行抉擇
丁一 行位──清淨慧章
戊一 長行
己一 啟請
己二 許說
己三 正答
庚一 總顯
庚二 別明
辛一 答由生至佛之漸次差別
辛二 明頓根無層次之隨順
戊二 偈頌
丁二 行法
戊一 單法門──威德自在章
己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庚二 許說
庚三 正說
辛一 總標
辛二 別說
壬一 奢摩它
壬二 三摩缽提
壬三 禪那
辛三 結說
辛四 顯利
己二 偈頌
戊二 眩ㄩT──辯音章
己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庚二 許說
庚三 正答
辛一 總標
辛二 別說
壬一 明單修
壬二 明眩
癸一 以止為首之眩
癸二 以觀為首之眩
癸三 以禪那為首之眩
壬三 明圓修
辛三 結示依輪修習之方
已二 偈頌
丁三 行病患
戊一 自心病──淨諸業障章
已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庚二 許說
庚三 正答
辛一 正明四相為迷悶所因
壬一 總明四相
壬二 詳明四相
辛二 結示四相為修行之病患
已二 偈頌
戊二 邪師病──普覺章
己一 長行
庚一 啟請
庚二 許說
庚三 正答
辛一 應求之人
辛二 應依之法
辛三 行何等行
辛四 應除之病
辛五 云何發心
己二 偈頌
丙四 行方便──圓覺章
丁一 長行
戊一 啟請
戊二 許說
戊三 正答
已一 道場行相
己二 加行修證
丁二 偈頌
甲三 流通分──賢善首章
乙一 啟請
乙二 許說
乙三 正說
丙一 總顯
丙二 正答
丁一 答名字何等
丁二 答流布何地
丁三 答云何奉持
丁四 答所得功德
丁五 答云何護持經人
丙三 外護稟命護持
丁一 敘金剛護法
丁二 敘天王護法
丁三 敘鬼王護法
乙四 總結
懸論
一、 經本推考:
經本推考,即對於本經之歷史,及向來流傳經過,要先有一番考證。於此又分
三段:甲、翻譯,乙、卷帙,丙、裕еv。
甲、翻譯 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說法均用梵語。後人結集之經典,亦係梵文
。佛經之有中文本,俱從翻譯而來。此經睿秊椋禾屏Y賓沙門佛陀多羅譯。罽賓、北
印度國名,具云:羯濕彌羅。沙門、出家人之稱。佛陀多羅,此云覺救,乃譯者之
名。據睿齽t本經係唐朝時代,罽賓國沙門,名佛陀多羅者所譯。但據歷史考之,則
圭峰大疏傳說:一、貞觀二十一年丁未七月十五日,在潭州寶雲道場羅喉嚜健譯,
疑未奏聞。二、開元拢啼浀取⑤d長壽──大周武則天年號──二年,佛陀多羅在
枺及遵R寺譯。二說相去五十年。但可疑者,大周刊定經目所無。又、宋高僧傳僅
言覺救譯此經,不詳其來去。三、一說開元錄但云近出,不詳人時,但開元──開
元約後長壽四十年──錄載之。大歷間──約後開元四十年──惟愨已裕е瑒t此
經為最早貞觀、最遲開元之八九十年間所譯。而譯者,則於二人中定其為覺救耳。
譯史既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