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9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維,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
不能悟入。願興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
是三請,終而復始。
世尊至不能悟入,菩薩自陳固請方便漸次之意。彼眾生,概指此會新學及末世
初心。意謂適來聞佛所說菩薩修行如幻三昧,即是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不作方
便漸次,此在上根之人,固可頓悟;但在初心,若無正方便及正思維,湛致劥巳
昧,其心轉生迷悶,以心生迷悶故,即不能悟入圓覺矣。願興慈悲下,陳明問意之
後,仍堅請於無方便之中權宜為說,故云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下,再申懇請之儀,
準前可知。
己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
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維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
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已三  正說
庚一  遠離無明之事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
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晏坐靜室。
自此節至長行之末,正答前問,尤注重修行方便。佛知普眼菩薩之問,意在新
學,故直云彼新學菩薩。欲求下、明修行漸次。意謂此等初學,欲求淨圓覺心之人
,修行之要,在於離幻,以離幻即覺故,是以應當正念。言諸幻者,正指前章所說
幻境、幻心等重重之幻。至於漸次,則先依如來奢摩他行等。奢摩他、梵語,此云
止:外止惡行,內止散心故。奢摩他為一切如來因地之行,故云如來奢摩他行,即

大乘奢摩他也。禁戒、自五戒、八關齋戒乃至比丘戒、菩薩戒等,戒相繁多,難於
浚e,各依所受堅持勿犯。徒眾、乃從學親近之人,安處之勿使有擾。靜室者,遠
離喧囂,異於尋常起居之所,於此晏安而坐,可以進修禪觀矣。
『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毛、髮、爪、齒、皮、肉、筋、骨、髓
、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
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
,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
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
,無塵可得,於中塵、緣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此節正答云何思維。先觀察身,次觀察心。恆作是念者,承上文既已晏安而坐
,即應恆作如是身心上之觀念。我今此身至實同幻化,詳明觀身。歸者,歸還、歸
屬、歸迹攘x,均可通。試將人之一身,凡是固伲奈铮缑Ⅲ尅⒆ΑX之類,

都歸於地大,流伲鼩w水大,熱力歸火大,動力歸風大,全身分析觀察,四大各有所
歸,究竟此身當在何處?都無實體可指,即知此身畢竟無體,不遇四大和合,而有
此虛妄之相狀。故云: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四緣假合以下,詳明觀心。四緣假合,妄有六根者,以四大為緣而有虛妄之六
根也。六根為內,四大為外,交涉之間即成為一種經驗的習氣,故云:中外合成,
妄有緣氣。此種經驗習氣即緣氣,積聚於中,即似乎覺得有能緣的狀況了。此種能
緣的狀況,即吾人名之為心的,即第六識也。故云: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
心。心義既明,又重呼善男子,使注意觀察。此虛妄心,指第六識而言;六識與六
根、六塵相對而起,若無所緣之塵,即無能緣之心,故云: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又觀察六塵,只是四大假合,如果四大分離,塵即非有,故云,四大分解,無塵可
得。既是所緣之塵各歸散滅,便到底也不見有能緣的心了。故云:畢竟無有緣心可
見。

以上所說,是一種靜坐實驗的工夫。可見佛法的靜坐,不在血肉埽w上的衛生
或鍛鍊,乃在於實地省察心理上一向的迷謬而改造也。
『善男子!彼諸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
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
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此節正答云何住持。思維明思所成慧,住持明修所成慧。自此以下,為菩薩入
地後所修之行。彼、指欲求淨圓覺心之人,依於上來所說漸次思維等,修習純熟,
即可漸空我法諸相而隨順圓覺矣。彼之眾生,能如前說親身無體,實同幻化,而安
住任持此如幻境界,則身相之幻可空,故云:幻身滅。緣心依於六根,身減則無緣
心可見,故云:幻身滅故,幻心亦滅。於此即能先空我相。塵托心現,心滅則無塵
可得,故云: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對塵說滅,塵滅則滅無所用,故云:幻塵滅故
,幻滅亦滅。於此則一法不立,而法相亦空。如是層層滅幻,步步住持,幻滅既滅

,即是法法皆真,真故不滅,故云: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至十方清淨
,設喻合明。垢盡、喻諸幻盡滅,明現、喻非幻不滅。身心、概指上言身、心、塵
、滅四重,四重之幻如鏡之垢,故云: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四重盡滅,則無在而非
清淨,故云: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
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
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
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上設鏡垢之喻,以示無明之幻,猶恐铡畷䴗Q圓覺心實有無明實性。此節重設寶
珠之喻以示圓覺本淨,幻垢妄生,法喻合明,其義至顯。寶珠隨方映現五色,圓覺
隨類應現五陰。隨類者,眾生於何道受五陰身心,隨而應現身心影像也。摩尼無五
色之相,圓覺無五陰身心自相,而愚癡者執為實有,即是不能了達於幻而妄執我法

,是以常在幻化之中,不能出離,故云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下,結示圓覺本淨
。意謂因彼愚癡眾生妄執身心諸相,故說身心是幻垢,幻垢是可對治遠離的,若能
對治遠離於幻垢,即說是人名為菩薩。如果垢盡對除,亦如病去藥除,即是對離幻
垢之事亦無,而對離垢幻之人亦不可得而名。以圓覺妙心,本無一切故。
庚二  隨順圓覺之功
辛一  依理成事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
空覺所顯發。
上章詳明遠離無明之事;此下更示隨順圓覺之功。此菩薩及眾生。指上文對離
幻垢乃至垢盡對除之人。諸幻滅影像,讀如『諸幻影像盡滅』。於證得諸幻影像盡
滅之時,即得無方清淨。無方者,無限量義。清淨者,無幻垢義。向之認為無邊晦
昧之虛空者,今則覺性顯發,轉成清淨圓明,故云:無邊虛空,覺所顯發。在此所

說,根本上是把無明的心改造到了成為圓明覺悟的心。即根本無分別智親證真如、
泯事相而顯理性。此節概言其相,下更廣一切法以顯清淨平等不動。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
,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
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上文諸幻永滅,即是覺性圓明,而得無方清淨。而覺性圓明,即顯此心本來清
淨,而非以緣影為相,故云: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既清淨,則依心所起之見、
聞、覺、知,亦成清淨。推而至於見、聞、覺、知所依托之六根,及六根所發之六
識,亦皆清淨也。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樱⒎ㄒ鄰腿
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六根既成清淨,則根所對之色、聲、香、味、樱⒎ㄖ鶋m,亦成清淨。又以
六塵由於四大而有,六塵既成清淨,則四大亦成清淨。又以四大既成清淨,則根、
塵所成之處,及根、塵、識所成之界,推極至於二十五有,亦皆清淨。二十五有者
,三界眾生之依處。舉此數端,以盡賅世間諸法也。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
如是乃至八萬四干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上文以覺圓明顯心清淨,以心清淨而遍顯世間諸法清淨。夫世間諸法皆依染緣
,今以覺所顯發而成清淨者,即依真如性淨之理,而成一一事無不清淨也。彼、指
上文世間諸法,世間諸法既依覺所顯發之真如理性而成清淨;則出世之法,若因若
果,清淨可知。故本節舉十力乃至陀羅尼門,而結以一切清淨。諸法名義,詳見大
疏。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

,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
,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一切、承上文世出世間諸法而言。夫自根智證真,泯事顯理,則一切世出世間
之法,皆以真如而為實相。真如性淨,故一切實相同於真如,其性清淨。以一切實
相性清淨故,故正報依報同一實相,其性清淨,故云:一身、多身,乃至十方眾生
,一世界、多世界,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清淨。平等、約虛空言。盡於虛
空,同歸一性清淨,而非對染之淨,乃為真淨,故云平等。不動、約三世言,圓裹
三世,乃為常淨,故云不動。
辛二  事得理融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
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上來自『證得諸幻滅影像』而依理成事,即依無分別智證得真如理性,以廣成

一切世出世間正報依報之法,平等清淨不動。此節泯事顯理,遣相證性,即遍立一
切法而顯覺性平等不動。
虛空、四大,即以五大賅世間法。如是平等不動者,緊承上文一切平等清淨不
動言。如是乃至者,超略之辭,即遍立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
之平等不動,以顯覺性平等不動,即一一事以顯真如理。故隨舉一事,即繼以當知
覺性平等不動之言。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
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既依理以成事,復泯事以顯理,今以事隨理遍,而示理事無礙。無邊虛空,覺
所顯發,圓裹三世,平等不動,故知覺性遍滿法界,根、塵、四大乃至陀羅尼門,
皆以真如實性為性,即覺性故,故一一遍滿法界。一法雖遍而非別法耄',故得一
一遍滿而不相礙,故一一法皆圓無際,是為理事無礙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