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 別彰體相
丁二 正報功德
乙二 合明宗用
丙一 寄用明宗
丁一 正說行願寄顯往生
丁二 廣歎當信寄彰不退
戊一 諸佛讚歎勸信
己一 枺
己二 南方
己三 西方
己四 北方
己五 下方
己六 上方
戊二 護念不退勸信
丙二 歸宗示用
甲三 流通分
乙一 讚佛重法
乙二 結眾喜信
懸 論
一 釋名睿
佛說阿彌陀經,合能說之佛與所說之佛而立名。上面的佛字,是本經的能說者
──釋迦牟尼佛。故在講經之前,在會大眾須志心找獾暮险品Q念『南無本師釋迦
牟尼佛』三稱,用意即在此。然而、佛是通名,十方過去現在一切諸佛都是佛,而
且都是平等的,洠в械燃壓唾|量的差別。只要成就福慧二足,到究竟圓滿覺悟的地
位,都堪稱曰佛。佛以大悲願力而普度眾生,使各個眾生離苦得樂,有了利他覺他
和自身充分的自覺力;到了佛位,覺悟究竟,福慧亦究竟。一切佛皆具有十種德號
,佛、只是十號中的一個。這十種德號,都是從修證諸功德所成就。這本經,為什
麼不標明釋迦牟尼佛的名字?因為在這時代,在這世界裡為大眾廣說教法的,唯有
釋迦牟尼佛是獨一無二之本師,故不另舉其名。而亦可通攝於其餘諸佛,因為釋迦
佛所成就的福德智慧,與十方諸佛平等無別,所謂佛佛道同。故舉釋迦,亦即舉十
方諸佛。牟尼──法身報身功德,即諸佛功德,此經為牟尼佛說亦即是十方佛說,
十方佛說亦即牟尼佛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二無別。
佛因何而說此教法?諸法真實相性,本無可說。不可說而說法者:一方面,佛
在因地中有大悲願力,要令眾生得樂離苦,出生死海;這是佛以大悲心為本因。一
方面呢,因眾生機緣成熟。有了這兩種而發生說法的作用,從無可說中而方便說。
佛哂梅奖闵魄傻闹腔郏f無上妙法。機有千差,法有萬別,應種種機,說種種
法。要看聞法者思想環境如何,確定說法的中心的問睿
此經的中心問睿酝鷾Q土得不退轉為主旨,就是阿彌陀經的特點。無量壽
佛經裡面的無量壽佛,即是此經阿彌陀佛的譯義。阿彌陀的本義,即是無量的意思
。無量、包含很多的無量義:如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人民、聲聞弟子、菩薩
;還有無量相好莊嚴等等。故阿彌陀所以為阿彌陀,一方面以無量義立名;一方面
包含有種種莊嚴功德成就。現在釋迦牟尼佛在此經中,宣說阿彌陀佛的依報和正報
所成就的功德,依此功德而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得不退轉。此為此經所詮的中心
意義。
經是佛所說的經文。梵文『素怛溃唬g為契經,本是『線』義,一線貫攝諸
法不失不散故。所謂契經者,有契理、契機二義: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推及十方諸佛所說的教法,無不如此。還有許多雖非佛說而為佛弟子等所說的,既
蒙佛之印可,得到佛之同意,亦名佛說的經。
佛在印度舍衛國說此經法,以具足一切微妙音聲之言語而說,當時並無文字發
表。到後來,弟子們才以印度的梵文結集記錄。至於翻譯成為中國文字,更不是一
次一人的工作了。在藏經中尚有玄奘法師等翻譯的,名稱上稍有不同,但究其經文
的真理實際,並洠в惺颤N不同。
現在講的經,是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羅什的歷史,在三藏記裡有詳
細記述。鳩摩羅什,譯曰童壽。因其人雖在年事幼稚時代,而其學問道德如同老年
人一樣。羅什父名鳩摩羅炎,印度中天竺人。出家至龜茲國,即現在新疆庫車縣地
方。婚娶國王之妹,生羅什。年七歲、隨母出家,遍撸鞣街T國。總貫群籍,善於
大乘。這時、在枺鼤x時代。北方符堅稱秦,即中國歷史上所謂前秦。建元十九年,
使呂光帶兵討伐龜茲,為的是要得這道學俱優精通三藏的羅什法師。果然、獲得羅
什,而歸到了涼州地方。呂光聽說符堅敗了,於是自立為王。其後、後秦姚興興師
伐涼州,羅什法師才入長安。姚興事以國師之禮,出入皇家的西明閣及逍遙園,率
領弟子致力於翻譯。共譯三百八十餘卷。阿彌陀經、就是在這時代翻譯的。在譯經
史上作考據,極其重要。不然、釋迦以梵語說法,佛弟子以梵文結集;若無人翻譯
,怎麼會變為中國文字的經典?若佛經洠в袣v史的根據,殊難令人起信。故在釋名
睿墓爣校g人的歷史地位不得不提出說明。
二 提教綱
甲 教
古來的佛教大德,對於佛的教法或開或合,其見解各有不同。在施設教法之能
詮的方面,除有經、律、論三藏之外,還另有雜藏。溯此教法之源流,推觀流傳轉
變種種差別之分判,可作如下的觀察。這教法源泉,是釋迦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在
菩提樹下覺悟證得的證法。因有利他覺他本願之心力,故以所證的法應眾生機宜,
方便善巧而說。然法性無差別,諸佛所以出現於世現身說法者,無非開示諸眾生令
入佛之知見;覺佛之覺,證佛之證,以顯現諸法實相。故雖所說法有千差萬別,從
佛的立場上看,無非令眾生輾轉得無上菩提的妙法。但從眾生立場上看,卻有大小
、頓漸、顯密的差別了。再從教法原則方面去探討,都是以佛智所證諸法相性為本
伲H缡墙谭ǎ驗楸娚约皶r地因緣之不同,故在流傳上有轉變差別的形態,
遂成了佛教中分宗判教的風尚。
在佛滅度後不久,有迦葉、阿難、優波離、富樓那等,結集經、律、論三藏拢
典,為宏揚教法之中心人物。在此初期五百年的教法大勢上看,一切大乘顯密的教
法,都耄Ш渲小4藭r為三乘共法的時期。第二五百年,有馬鳴、龍樹、無著、天
親,他們都是主張大乘,對破二乘。故三乘共法,有附屬大乘法的形勢。到了第三
五百年,在教法本伲嫌伟l達。對於教理研究得已很精細,信佛者和佛弟子趨求
實驗修行,乃有龍智等以真言密咒的行法昌明於世。整個佛法,完全在真言密咒中
生活著,大乘、三乘都附在密法中。到此密法發達時代,大乘尚可同時流傳,而三
乘共教卻完全耄'了。此為佛滅度後在教法的本伲稀⑼獗砩嫌羞@三階段的分別,
這是印度佛教的史乘。
第一時期的三乘共法,流傳在錫蘭、暹羅、緬甸。現在整個國家政教之設施,
仍多以佛教為標準,而國民與佛教徒有同一之步驟。第二時期的大乘性相法,流傳
到中國,而朝鮮,而日本,而安南,現在也還有蓬勃的氣象。第三時期的真言密咒
的教法,傳入西藏、蒙古、西康、青海,也都能發摚ХN種的特徵。所以、這三個時
期的教法,可考之于以上三處的流布區域。
由流以溯源,西藏、中國、錫蘭三處的教法根源,都是佛哂蒙魄煞奖銘獧C而
說的。判定這是什麼教,那是什麼宗,是洠в薪^對性的。因為在佛法流行的時代和
區域上,雖有大小、顯密之不同,而教理都是互相關聯的。
乙 理
佛法中最普遍共同之理,就是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世出世間人天
四拢埔蚬詮拇私ⅰl洞讼纫靼兹颂焓品ǎ远速t拢⑵兴_、佛果,
均由此法做起。此人天乘法,講明善惡因果之俗諦理,教人止惡行善;由此以建立
真諦理的基礎。故明白了五乘共法破邪因果、明正因果的人天善法,然後才可以此
為根基而建立出世拢酥斯卜āH斯卜ㄊ鞘颤N?即知三界有漏因界皆是變遷
無常,皆是苦,一切法無造作者、亦無受者,畢竟是空的、無我的。有漏法是苦,
有為法是無常,一切法空無我。以解脫生死煩惱的涅槃寂靜為究竟。這、比較前面
的五乘共法是進了一步。
再進一步說,大乘教理明一切法不離一法,一法不離一切法。眾生與一切眾生
亦然,平等同體不二。故以一切眾生皆得離苦得樂為原則之大慈大悲心為根本,起
正信解,發大誓願,同證究竟真如。這就是所謂大悲菩提心。不以個人超出世間、
脫離生死為滿足,這是大乘學佛人對於佛法之根本觀點。如能於諸法如理如量普遍
覺悟,隨順法性,斷除煩惱;修行菩薩六波羅密,四無量心,修到所謂『我等與眾
生,皆共成佛道』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滿足。因此、諸佛之所以能成佛,我等之
所以要學佛,不為自求個己解脫,是要度盡一切眾生。大乘教理就是如此。
丙 行
在佛法裡所謂修行,有種種底型態和種種底方法,可歸迹麨閿捣N如下:
1。戒律行,或曰律儀行:包括三皈、五戒、八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
和真言密戒。普通人都知道佛教要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三皈依由師傳授
。既受三皈,進而受五戒──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或短期加受
八關齋戒。或進至沙彌等出家戒,再增上為通于在家出家之菩薩戒。真言密戒,是
密宗特殊底戒條。比丘戒為具足戒,依此戒行而生定發慧證果,為錫蘭等處佛教徒
修行之特色。
2。禪定行:由四禪、八定、五停心,以至如來禪、祖師禪,總名禪定行。修五
停心觀,為聲聞乘入道之最初法門。一、不淨觀:觀身不淨之相,對治貪欲而心得
停止。二、慈悲觀:對治瞋恚而心得停止。三、因緣觀:觀十二因緣三世因果相續
之理,對治愚癡而心得停止。四、數息觀:應用計數呼吸,對治散亂而心得停止。
五、念佛觀:念佛功德,對治業障而心得停止。由心得停止,而發色界之四根本禪
,或無色界之四空定,則為修習禪定的過程。更有三乘大乘所修之種種三昧。至於
如來禪,如楞伽經裡說:『云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得自覺拢窍嗳N樂住,成辦
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圭峰在禪源都詮序也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
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來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亦名如來清淨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
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此以如來禪為至極之
禪法,即是達摩所傳的宗旨。到了唐末,仰山更於如來禪之上立祖師禪的名目,以
祖師禪為達摩所傳的心印。祖師禪又是什麼?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祖祖相傳。以
如來禪為教內所傳之禪,別以祖師禪為教外別傳之禪。傳燈錄仰山章云:『師問香
嚴:『師弟近日見處如何』?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說偈曰:『去年貧未是
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曰:『如來禪,許
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祖師禪,是中國佛教徒修行之特色。
3。密咒行:這是真言祕密之法。中日所傳的以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等為
依,立十住心統攝諸法,建立曼荼羅;以修到三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