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一一法同如故,唯一心故,無二性故。尚無一法,況有眾多法之和合!尚無和
合,況有一合相之連續!即假相心是實性之謂如,攝假相歸心實性之謂來。故言眾
生心猶言如來心,亦可見心、佛、眾生三法差別而無差別也。大乘義所宗依之法,
既為此眾生心,可知大乘乃總以一切法為依而無外無遺也。即假相心是實性故,故
依此心示大乘體;攝假相歸心實性故,故依此心示大乘自體相用也。示大乘自體相
用即示大乘義。前大乘體是心真如,此大乘自體相用是如來藏心。大乘之自體不異
前大乘體之真如,以隨相故說為自體,即如來藏之如義也。大乘之自相具含無量性
功德,即如來藏之藏義也。大乘之自用能生一切善因果,即如來藏之來義也。此中
有三層次:第一層次,以眾生心為法自相,以真如相及生滅因緣相為法共相,以心
之真如相或生滅因緣相為差別相。第二層次,以大乘為自相,以心真如相或心生滅
因緣相為共相,以心真如示大乘體及心生滅因緣示大乘自體相用為差別相。第三層
次,以大乘自體相用為自相,以心生滅因緣相為共相,以體相用三大為差別相。必
審大乘之差別相,乃知大乘之所以為大乘。故僅示真如則為諸乘之共依,亦為十法
界之共依:與堯俱拢c桀俱狂,與佛俱覺,與生俱迷,與草木俱有生,與瓦石俱
無情,謂之法性,不名佛性。故必示如來藏乃為大乘不共之依;蓋如來藏專與佛果
一切性淨功德為體,謂之佛性,一得相應,決定成佛。復能廣生人、天、小乘、大
乘之善因果。以決定成佛故,復有因相、果相,所謂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
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也。更製圖表如下:
法性離相┐ 一一法皆
┌ ├六凡生滅眾生世界…………………………迷染動真如…完全迷真如┬─
│即一切法│ │ 真如全體
│ ├第四禪天與無想天及四空天………………迷執靜真如…謬似證真如┤
│ │ │
│ ├滅受想定二乘涅槃…偏證靜真如─┐ │
│ │ │…悟淨靜真如┐ │
真如…不變隨緣┼初地創證空如來藏…圓證靜真如─┘ │ │
│ │ ├┬隨緣不變…真如
├初地至八地等覺地等證空不空如來藏…悟妙動真如┤…偏分證真如┤│
│ │ ││
├不動地捨我愛執藏阿賴耶轉名如來藏…如來藏真如┘ ││
│ ││ 一一法即
都無一切法妄幻相┴不動地至妙覺地證圓成實如來藏………圓成實真如……圓滿證真如┴┴─
性離法相
┌佛性心中眾生┌三界凡愚┐
│ │ │……全具如來藏而全迷┬─諸染淨法皆如來藏全體
│ ├二乘拢t┘ │
│ │ │ │
│ ├信住行向………信解如來藏起修證┤ │
│ │ ├┐隨緣不變………如來藏
如來藏……不變隨緣…├初歡喜地………始悟達密證如來藏┤│
│ ││
├八不動地………始住持顯證如來藏┤│
│ ││
都無一切法雜染相…└佛妙覺地………圓顯如來藏而圓證┘└─眾生心中佛性
┌法──眾生心……………………………自相
大乘┬┤ ┌體……………真如………………共相
│└義─┴自體相用……如來藏…………差別相
│┌因…………………………………………因相
└┤
└果…………………………………………果相
要之,世間出世間法之理,不越心性,世間出世間法之事,不越因果而已。
丙三 解釋分
丁一 總列
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
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
丁二 分解
戊一 解釋大乘心性
己一 顯示正義
庚一 示二門一心依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
。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唯是一心,遍為諸法。由勝義平等智觀之,舉一心全體而為真如門,故真如門
總攝一切法。由世俗差別智觀之,舉一心全體而為生滅門,故生滅門總攝一切法。
既皆同時舉心全體而為真如及為生滅,故是二門不相離也。
庚二 依一心二門顯
辛一 心真如門示大乘體
壬一 離言直示心真如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
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
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
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
、不可念,故名為真如。問曰:若如是義者,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答曰:若
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於念,名為得入。
此中有二段文。從心真如者以至故名為真如,是由絕對不可得故名心真如。從
問曰至名為得入,是由究竟離妄念故見真如性,此達磨傳心宗之本。
壬二 寄門辨證真如相
復次、此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云何為二?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
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從本已來一切染
法不相應故;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虛妄心念故。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
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
一異俱相。乃至總說:依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為空;若離
妄心,實無可空故。所言不空者:已顯法體空無妄故,即是真心常恆不變,淨法滿足
,則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
從復次此真如者,至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總標寄言分別之二門也。所
言空者至實無可空故,乃從離一切名相之空門,遣遍計執以顯圓成實也。此即龍樹
三論宗本,亦即天親唯識宗本。何以亦為唯識宗本?以明所空之有無、一異等妄相
,皆從妄心念念分別而現,若離妄心實無可空。即是一切遍計所執相,皆執染分依
他起性而妄現之義。所謂能空、所空皆唯是識。於妄境空,境性本空故空妄境,實
無可空。於妄心空,心性真有,依空妄心,究竟顯實。此唯識論境行果三中之境唯
識也。從所言不空者至唯證相應故,乃是由前空門究竟開顯之真實性,即如來藏心
也。然或但依妄心而取空彼妄境所現之妄空相,雖由空門不證實性。應更為說即一
切法之不空門,使從不空門入。此為南山、淨土、真言、天台、華嚴諸宗之本,亦
行果唯識也。雖即一切法而依然離一切相,因一切相由妄念生,而不空之真性唯正
智之親證。心離妄念,乃成正智,故正智證於真性,必離諸可取相也。阿僧伽曰:
『二我無即二無我有,二無我有即二我無』,斯之謂也。
辛二 心生滅門顯大乘自體相用
壬一 顯疏依真如門轉成生滅門
癸一 示具分依他起性
子一 解釋心生滅因緣相
丑一 解釋心生滅義
寅一 依如來藏有藏識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
黎耶識。
真妄之依,名阿黎耶。即生滅不生滅之根本依,亦即覺與不覺之根本依。此中
名阿黎耶識者,正取能藏一切種子之心體,與所持一切無漏無明之業幻相用,不偏
依我愛執藏以立名;故與成唯識論所謂阿黎耶之名義,分齊有異。其分齊、乃正如
彼論之阿陀那識也。阿黎耶識如空海水,如來藏如空海澄淨明靜均平虛通之水,真
如如海水之空性溼性。阿黎耶與末那為俱有依而現前七識之心境,如海水渾濁昏動
起伏搏激之波流相。雖海水之昏動渾濁起伏搏激,非必先依澄淨明靜均平虛通而起
,亦互輾轉前後相引;然水之自體相,固自是澄淨明靜均平虛通者。故但應說波流
依水而起,不說水依波流而起。理唯如是,唯事上則水與波流無前後之可言。抑不
唯離水無波流,且全海水為波流時,亦復離波流而無水。但水離昏動等則不名為波
流而不無水;故水有時可離波流而有,非若波流必依乎水而有,離水必無也。又以
離波流相而有水故,有水之澄靜等相故,可證水相原自淨明,本離昏濁等相。故此
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滅心。如來藏喻空海水中之明靜等相,真如喻空海水隨現何相不
變不易之空濕性。故阿黎耶具有不生滅性與生滅性,本不覺義與本覺義;如來藏即
指不覺生滅所不能離之不生滅覺性,而真如即指生滅覺不覺所圓同之不生滅性。然
阿黎耶識依不生滅與生滅和合立名,如云空海水波流也。和合識破,則生滅心相滅
,不與生滅和合,則即不名為阿黎耶,而唯應名為如來藏。故亦說依如來藏心而有
阿黎耶識,如云依空海水而有空海水波流也。一者指不覺生滅中之不生滅覺性,一
者指不生滅覺內之不覺生滅相,故如來藏與藏識雖相即而非一也。證如來藏則非不
覺生滅,成阿黎耶則非不生滅覺。然證如來藏時,阿黎耶全成如來藏,別無阿黎耶
識;成阿黎耶識,如來藏全轉阿黎耶,別無如來藏心:故藏識與如來藏雖相離而非
異也。待如來藏而有藏識,待藏識而顯如來藏,故相待互依而現起,俱無自性。無
性之性,即真如性。
寅二 依藏識有覺不覺
卯一 總標
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為二?一者、覺義,二者、不覺
義。
卯二 別釋
辰一 釋覺義
巳一 約對覺離念釋
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