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故以方便力,為息說涅槃,言汝等苦滅,所作皆已辦。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眾,為說真實法: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唯有一佛乘,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汝所得非滅,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汝證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
三十二相,乃是真實滅。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既知是已,引入佛慧』。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每周之中,均具四事:首說法,次領解,次述成,次即授記。第三周佛說因緣
已竟,下根即須領記,故有此品。此品受記非止一人,滿慈及千二百人皆同得記。
若以總數言,應名千二百阿羅漢受記品。若以受記之班首言,應名富樓那彌多羅尼
子受記品。而獨名為五百弟子受記品者,以佛授記時,千二百人或不在會;五百弟
子均現在會,且說領解之衣珠喻,故此品即以之命名。又、滿慈一人少數,亦不取
為此品之名。
弟子、為四眾對佛之通稱,非僅為比丘對佛自稱之號。但比丘從佛出家,形同
於佛,故此專以稱諸比丘。佛與眾生本同一覺,佛覺在先,眾生覺悟在後,在先為
兄,故在後稱弟;諸比丘從佛乞法,遂生慧命,從佛口生,故為佛子:是即弟子之
義。又、佛之左右,常住之眾其數五百,故恆稱五百弟子。又不云授記而云受者,
自弟子方面聞法領解後言之也。
依法華論:謂前品化城喻,為對治有禪定之增上慢;此品則對治無禪定之增上
慢,以散亂下劣之心,生虛妄憍慢之解,自謂得一切智,故後以醉夫失於了解喻之
解甚深故。又本品不為別記而為同記,以諸人同時受記,且同一佛名,同一國名故
也。
戊二 頌記
己一 滿慈領解得記
庚一 滿慈心念領解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
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捨。而作是念
: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
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富樓那、義言滿;彌多羅尼、義言慈,母名也,蓋以母名為名,故言滿慈子。
亦簡稱滿慈。智慧方便隨宜說法,指所聞方便、譬喻等品。授諸大弟子佛記,指授
舍利弗及摩訶迦葉等記。宿世因緣,遠指日月燈明佛,近指大通智勝如來十六菩薩
沙彌等長劫修行之事。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燈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勝如來
光照十方梵天等事。滿慈受記雖遲,實於初二三周種種說法,無不親聞領解,前後
貫徹,是以獨深念讚奇特希有,即非三乘拢娝芄仓x。以方便知見說法,拔眾
生處處貪著,謂如著於三界火宅,則以小乘方便而拔度之。如著於有餘涅槃,則以
如來知見而拔度之。蓋滿慈本為菩薩化現之聲聞,功德不在舍利弗之下。以一切下
根眾生不易迴小向大,故必有示現下根之菩薩出於其中以為領袖,并受記作佛,而
後始可起群眾克自振拔之意。滿慈所心念,實已深達佛智,故其所受記,即為報身
佛之記,與他人所受之記不同。
庚二 如來印述授記
辛一 長行
壬一 如來發言印述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
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
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此釋如來印可述成也。約分為二:此歎滿慈之今德。總歎德則許為說法第一。
別歎德則稱為有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釋正法,饒益同行,辯同如來之五種。
『如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久十儯T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
,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神審諦清淨
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
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為淨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此歎滿慈之往德。一、於過去佛所說法人中第一。二、圓證二空。三、辯才無
礙。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謂能以善巧名言顯露法性,而不滯著於所說之法;
不惟能說,且能證知,故無疑惑。五、具足神通。六、常修梵行。七、耄ъ堵暵劊
即以小乘方便利益眾生。八、化他令立無上菩提,為利他行。九、為淨佛土常作佛
事,即由利他成自利行。以上種種,顯滿慈往劫以來久有佛功德,實為菩薩示現之
聲聞也。
壬二 正為滿慈授記
癸一 授因記
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
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
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
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七佛者、即前劫三佛,為毗缽尸佛,尸棄佛,毗溼俊》稹Yt劫四佛,為迦路
迦村陀佛,迦路迦牟尼佛,迦葉波佛,釋迦牟尼佛。共為過去七佛。滿慈於三世諸
佛劫中,說法人中均為第一。又皆護持正法,教化眾生,饒益無量,能以利他為自
利之功德。
癸二 授果記
『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
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⑹雷稹
明解法義,故名法明,為佛之別號。餘均通號。
『其佛以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谿
澗、溝壑,七寶臺觀充滿其中。
此明佛土之寬狹及其相狀。
『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
以化生,無有淫欲。
此明佛土之天人兩道相通。眾皆化生,無惡道,無女人。
『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
而自莊嚴。
此明人天之相好光明、及其福德。
『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此明眾生之食相。三界眾生皆依食住,所謂段食、樱场⑺际场⒆R食四者。段
食、即此土眾生飲食之類。樱场⒓次甯辰缡軜肥艿取K际场⒓此寄钕M仁
。識食、即由各業熏習阿賴耶識,起相續不斷之果報,使妄心安住是。此四食亦名
為身食、受食、法食、心食。能長氣力,能長喜樂,能長希望,能攝諸根、造色并
壽與煖相續不壞,均名有漏之世間食。至無漏之出世間食,有五種:一、禪食,二
、願食,三、念食,四、八解脫食,五、喜食。修行之始,恆以此五種之無漏食,
破裂前四種之有漏食。本節所云法喜食、即喜食,禪悅食、即禪食,此二食最能長
養法身。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儯怯伤T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
。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
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
此明三乘眷屬之德。
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
塔,遍滿其國』。
此記劫名國名、及佛法壽命、與佛滅後之塔。以善說一切法,法寶顯明,故曰
寶明。善化眾生使心清淨,則國土清淨,故曰善淨。
辛二 重頌
壬一 頌如來印述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
可得思議。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以無數方便,化諸
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
作佛。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
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此七頌、頌歎今德。佛子、耄е笣M慈而言。滿慈以菩薩而示現聲聞,即是善學
佛之方便。作聲聞、緣覺并自說去佛道甚遠者,即是示現於聲聞、緣覺。然始而發
大行,繼而受佛記,由是能使同類之眾亦盡發心趨上。雖小志之人恆欲懈退,然漸
教之終令作佛,此即為以菩薩行祕之於內而不令外露者也。令眾生少欲,令眾生厭
生死,以淨眾生之心,實即為自淨其心之佛國土。自心本無貪、瞋、癡三毒,茲示
現為有而斷除之;自心本無邪見等相,茲示現為有而降伏之,皆屬佛子方便度生之
事。若詳述之,恐眾生聞之而不敢盡信也。
『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儯穑谛匏械溃o諸佛法。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
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儯姡
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
此五頌、頌歎往德。
壬二 頌滿慈授記
『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
此二頌半、頌因記。
『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菩薩眾甚
多,其數無量儯远却笊裢ǎ铝咦悖錆M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
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賢拢娚醵唷H缡菬o量事,我今但略說』。
此七頌、頌果記。
己二 五百悕領得記
庚一 心悕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
餘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庚二 許可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庚三 正記
辛一 現前授記
『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儯穑会岬贸蔀榉穑栐
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眨煞颉⑻烊藥煛⒎稹
世尊。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
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盡同一號,名普明』。
供養六萬二千儯穑瑸橐蛴洝R韵拢瑸楣洝e攘敉右摹⒘x言黑光。優陀夷、
義言出現。周陀、義言蛇奴。莎伽陀、亦云娑婆揭多,義言善來。餘見前釋。先授
憍陳如及五百弟子者,以五百弟子現在法會,而憍陳如又為其上首也。
壬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祇劫,乃
成等正覺。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明聞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常說無上道,故號
為普明。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