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燄,
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
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夷變滅;是身如電,念念
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
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担В皇巧頍o作,風力所
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
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佟⑷缈
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
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佈施、持戒、忍
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密生;從方便生;從六
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
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
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是長者
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釋 本文之科判如下:
┌觀自身
┌大眾問疾 ┌分別觀身─┤
觀身發心─┤因疾說法─┤ └觀他身
└聞法發心 └勸導發心
世間眾生,因不覺妄動而有病,淨名菩薩以大悲方便而示疾。非眾生病,如來
無施教之功,眾生無自行之果。緣菩薩疾,法界有應機之教,菩薩有利他之行。若
不覺妄動之病滅,則大悲方便之疾除;若大悲方便之疾起,則不覺妄動之病轉。感
應道交,內外熏通,故以維摩詰疾,而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波羅門、及王子
、官屬等無數千人,雲集興問。淨名於是乃令人人以彼有病之身,推之人人自己之
身。先觀身是無常、苦惱之聚,無足依恃,遂說十喻、以明人人自身無常及苦之理
。立比量云;身是無常;不久立故;諸不久立者皆無常,如泡。餘之九喻,例推可
知。
問曰:何以知身是眾苦之聚也?答曰:以身乍生,即為老與病死所依,呼吸無
常,甚為危迫,故知是苦。問曰:何以知身是無常耶?答曰:此身血肉業風所持,
如吹水沫聚為一團,不可撮摩,撮摩即散,故知是無常也──初因無明業識為中心
力,遂攬父精母血凝為自體──。問曰:不然,身有個形體故。答曰:身根色狀業
力暫現,猶如漚泡不得久立,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長時存在故。答曰:
渴愛所注,相似相續。如彼燈燄從油炷生,油乾炷燼,燄續則斷;渴消愛歇,亦復
如是,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有自體相故。答曰:層疊纏裹,恍似有實,
然同芭蕉中空無堅,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體本常一故。答曰:本無常一
,顛倒故見。如觀眩人幻無為有,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明了現前故。答
曰:雖有身相,如在夢中,見自見他,皆是虛妄,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
體是真實故。答曰:由三世業集四大緣,在心鏡中現身如影,故知是無常也。問曰
:不然,身本自然有故。答曰:業識為因,名色為緣,身依起滅,如聲之響,故知
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個形自存故。答曰:業緣牽合,時變時滅,猶如浮雲倏
然有無,故知是無常也。問曰:不然,身有形現存故。答曰:眾緣集起,緣起即滅
,如閃電光剎那不住,故知是無常也。能見此身現前剎那、剎那變滅不住,則無常
觀成矣。
下有八喻,觀身無我。問曰:身是無常與苦,此義不然。身有生命,有自在力
,主宰環境,造作受用,何得比同影、響、雲、電、無我無生之物?答曰:不然,
身體如地,非能自主。身心如火,豈為吾我?身之業用,動作如風,何來性命?身
之生死,流轉如水,安有魂臁克拇蠹俸希瑢幱姓鎸崳慨旙w全空,何我何物?如草
木瓦担o知,故知地無主。為風力所轉無作,故如風無壽。此身無我,故無常、苦
、空也。
以下六句,合觀不淨及苦。蓋苦與不淨是事,而無常、無我是理。雖悟無常、
無我之理,觀身是苦,而習慣自然已成常事,貪玩色身深生愛著,然此實唯互相誑
騙而自欺其明耳。何則?涕、淚、屎、尿、痰、唾、汗、垢,凡所流溢無非不淨,
足知全身穢污充滿,外包薄皮,偽現形容。雖復澡浴香潔、鮮衣美食,病與老死輒
相凌逼,凡是又誰不曾身歷目擊者哉!顧猶貪玩愛著,非自欺欺人而何?故此身實
為毒蛇、猛獸、怨佟汗硭壑畷缫埃幋松蹩刹牢罚蹩蓱n患,甚可厭惡。此
為觀自身竟,即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四枯念處也。
一切可樂皆自身起,身既如是,除此身外復有何者以為樂耶?使更無堪樂者,
雖悟此身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不唯無可除卻,除卻亦何所得,則翻不如不知
此為愈也。答曰:不然,有佛清淨法身甚是可樂。所以者何?以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故,從五分無漏法生故,從四無量心生故,從六波羅密生故,從方便、神通生故,
從道品、止觀生故,從佛果不共力生故,從斷智二德生故,從真實嚴重生故,故當
欣樂。此為觀佛身竟,即常、樂、我、淨四榮念處也。
釋尊昔於雙林之間現般涅槃,林之八樹變現四枯、四榮之相,以表四枯、四榮
之間為大涅槃。六凡執世間法為常、樂、我、淨,固迷大涅槃,二乘執一切法為無
常、苦、空無我、不淨,亦迷大涅槃。而大涅槃實亦不離四枯、四榮,四枯四榮全
即大涅槃也。大涅槃性如是,本不生菩提心亦復如是。故淨名令分別觀身相為剴切
而顯發真心也。
雖然、此身既不足依,縱有佛身可樂,亦與吾今有何交涉?答曰:不然,吾人
自心本真如性,亦即佛心本真如性;而此心真如性,本非是人亦非是佛,然具能起
諸佛、眾生一切因果業報依正染淨之事。心迷性摺瑹o明妄動,遂成吾人可患身世
。心悟性順,圓覺真淨,遂成如來可樂法身。今且能迷之、摺纱丝苫忌硎溃
夫甯不能悟之、順之而成佛可樂之法身也哉!亦在當人悟本心性,自覺佛性本具,
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學佛修習無量清淨之法焉耳。然佛清淨法身,圓明真常,離名
絕相,隨九法界眾生淨善根緣,以本因地中大悲行願,故現諸差別福智身士。是以
得佛現身,須淨眾生善根緣力;欲得眾生緣力,須斷一切眾生煩惱生死之病,非由
自求解脫之所能得。必焉發大乘心,普遍種植、發生、長養、成熟一切眾生善根德
本,乃能得之。故曰:沼麛嘁磺斜娚 ⒌梅鹕碚撸敯l無上菩提心也。此為勸
導發心竟。
夫維摩詰既因身疾,當前指點,深切著明,如應解說。彼問疾之無數千人,遂
皆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此為聞法發心竟。
然此經是修取淨佛國土法門,故專從利他一方面,示為維摩詰度人發心耳。須
知此經即俗而真,即事而理,非所謂從假入空以自度,再從空出假以度他,然後自
度度他入中道者。此圓頓門,一時同具,即利他而自利。故從自利言之,則淨名自
發菩提心,猶善財初遇文殊耳。
┌─透視障礙
┌─天眼─┼─明矚微遠 ┌─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 ├─能見未來 ┌─┼─移遠令近不往而到
│ └─遍觀諸趣 │ ├─此洠П顺霰藳'此出
├─天耳─聞 聲 無 礙┌─到達─┘ └─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六通─┼─他心─知他心事無礙│ ┌─小大互變
├─宿命─知過去事無礙│ ├─一多互變
├─神境───────┼─轉變─┼─彼此互變
│ │ └─有無互變
│ │ ┌─應機不測
│ └─應化──────┤
└─漏盡─自能漏盡遍知一切眾生漏盡不盡 └─化現無方
┌─天眼 ┌─菩薩明─般若
三明─┼─宿命 又─┼─如來明─佛德
└─漏盡 └─無明明─法空
┌─觀身不淨
┌─四 念 處─┼─觀受是苦
│ ├─觀心無常
│ └─觀法無我
│ ┌─未生惡令不生
├─四 正 勤─┼─已生惡令滅
│ ├─未生善今生
│ └─已生善令長
│ ┌─欲
├─四 如 意足─┼─念
│ ├─進
│ └─慧┌─信
三十七道品─┼─五 根─┐ ├─進
│ ├──┼─念┌─念 ┌─正見
├─五 力─┘ ├─定├─擇 ├─正思
│ └─慧├─進 ├─正語
├─七 覺 支───────┼─喜 ┌┼─正業
│ ├─輕安 │├─正命
│ ├─定 │├─正進
│ └─捨 │├─正念
└─八拢扩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缉俯ふ
┌─因果 ┌─發一切智心堅固…………解脫
├─業 ├─不捨眾生大慈……………救苦
├─定 ├─具足大悲……………………觀
├─根 ├─信一切佛法精進……………忍
佛果十力─┼─欲 因地十力─┼─思行禪定……………………智
├─界 ├─除二邊智慧…………………斷
├─至處 ├─成熟眾生……………………聞
├─宿命 ├─觀法實相……………………願
├─天眼 ├─入三解脫…………………圓滿
└─漏盡 └─無礙智………………………愛
┌─總持……………一切智─┐
四無畏─┼─知根………………漏盡─┼─果地
├─決疑……………說障道─┤
└─答報…………說苦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