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儿童异常行为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有:儿童多动症,退缩行为、过度焦虑反应、强迫行为、恐怖症、遗尿症、夜惊、不良习惯等。有行为异常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及行为上均不同,这种异常行为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影响学习,成长后也常有偏离正常的人格特征及行为。
一、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指孩子活动过多、不分场合地多动不安,常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还可有感知觉的障碍,智能正常,也无其他明显精神异常。其症状可概括为以下七类:
1。行为异常 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与人交往时,喜欢控制他人;
2。注意力集中障碍 特别是在上课时极不专心,极易受外界动因的干扰,但从事感兴趣的游戏却可专心致志;
3。情绪障碍 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自制力差;
4。感知觉及认识障碍 视觉障碍表现为画图时对画面安排缺乏计划性和整体观念;分辨左右、认路能力均差;听觉辨别力差、视觉形象及听觉概念的相互转换能力也差;
5。学习障碍 非智能及教育方法所致的学习不良;
6。轻微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可能完全正常或有下列障碍贩轻度发生,如: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不对称或亢进、单(或双)侧锥体束征、吞咽困难、眼震颤、斜视、二点辨别觉障碍、言语困难等;
7。先天性缺陷。
二、儿童退缩行为
指有些儿童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表现孤独、胆小、害怕、退缩、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朋友等。多见于5…7岁儿童。发病原因涉及患儿素质、父母态度及家庭环境。家族中精神障碍、父母的怪僻行为、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使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或适应能力而逃避现实,形成退缩。
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这些儿童较一般孩子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因小事而过度焦急、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甚至哭闹不休,但并无精神异常。
这些孩子性格顺从、做事负责、听话守纪律、自制力强、缺乏自信心而有强烈的自尊心。由于焦虑不安常引起睡眠障碍、做恶梦、食欲不振及典型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
发病原因与先天素质及环境因素均有关,精神因素可以诱发。
四、儿童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儿童重复进行某些活动或动作(如反复洗手),明知不妥,但无法自控。这些孩子除强迫行为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反复检查作业和衣物或有仪式性动作。若阻止其重复会引起焦虑不安,若让其重复也并无成年人的强迫症患者那样的明显内内矛盾与焦虑不安。
发病原因也是多样的。病前常有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父母胆小怕事、过分谨慎、缺乏自信心、迟疑不决、缺乏兴趣和受好、对孩子过分苛求等。突然的严重心理创伤、疾病或长期心理应激均可作为发病诱因。
五、儿童恐怖症
患儿有无缘无故的恐惧,或对某些事物较正常儿童更为害怕。如怕狗、怕猫、怕黑、怕暗、怕过马路等;并伴有植物性神经症状,如心悸、脸色苍白、出汗、竖毛等,也可伴有焦虑反应。突然的惊吓,会促使突然发病。
六、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指的是5岁以上孩子还不能控制排尿,夜晚入睡尿床或白天尿湿裤子,有功能性器质性之分。这里指功能性遗尿。据Miller(1960),5岁儿童间歇尿床者,74%到9岁时自行缓解;每天尿床者,到9岁时只有56%缓解;白天夜间均遗尿者,预后较好,约87%可自行缓解。
功能性的遗尿多数是精神因素所致,还可能有些素质因素:①婴幼儿时排尿习惯训练不良。②婴幼儿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如意外灾难、家庭破裂、母受剥夺等。Douglas(1973)对4,500例儿童作研究,发现3~4岁时有精神创伤史者,其遗尿症发病率为无精神创伤儿童的两倍。③心理紊乱:包括抑郁、多动症、习惯性抽动或其他不良习惯的儿童,常伴有遗尿症状。遗尿症者的人格特质为孤僻、缺乏信心、较温顺等(Lovibond 1964)。④睡眠紊乱:睡眠深不易唤醒。
七、夜惊
本病表现为开始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起坐、躁动不安、面露恐怖表情,但意识朦胧;并伴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部分患儿还伴有梦游症。发作频率与次数不一。
病因主要为焦虑及受惊,如亲人重病或丧亡,陌生环境、意外事件、睡前听恐怖故事、看恐怖小说或电影等。常可自愈。
八、儿童不良习惯
儿童不良习惯是指有些儿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或精神及躯体不适时,出现的某些刻板的、不良的习惯性动作,但并无其他精神异常,表现形式多样。
(一)习惯性抽动
这是指同一组随意肌快速、突然、频繁、不自主地、无目的地抽动。如眨眼、牵嘴、耸肩等,以头面部,特别是眨眼最为常见。动作单调、重复、不能控制,频率随情绪紧张而增强,注意分散时减轻,入睡时完全消失。
精神刺激或躯体疾病可诱发本病。常见心理因素为突然的惊吓或慢性焦虑;躯体因素中常见的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他急性病。
(二)吮吸手指及衣物
这是一种习得性行为。饥饿时,婴儿吸吮手指或衣物以取得满足的行为养成习惯。是不良环境及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所致。
(三)偏食
偏食是由于缺乏卫生知识,致使成人在育儿过程中养成儿童的偏食心理。
偏食受环境、心理因素影响。对幼年儿童要注意通过烹调方法来纠正;对年长儿童可通过改变认知(指出偏食危害性)或暗示来纠正。
校对时间:00…09…19 09:20:1120 Mar 2001 21:17:10 +0800 陈卫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儿科心身疾病有神经性压食、肥胖症、儿童溃疡病、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等,有的已见前述,此处从略。
一、神经性压食
以自愿的饥饿和明显的体重丧失为特征,是精神因素性的厌食。此病与认知有一定关系,如患儿自己认为(或他人议论)过胖而要减肥;有的虽然消瘦,但为了保持“身材苗条”而节食(尤多见于青春期的少女)。其余则为行为性的,或不良进食习惯、挑剔食物而致厌食;或者是情绪性的,如离开亲人离开陌生环境而致的厌食,则是短暂的。
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稚气及不成熟(行为及认识低于实际年龄)。
二、肥胖症
体脂积聚过多,起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症。无其他临床异常者为单纯性肥胖;若有其他神经内分泌异常则为病理性肥胖。
肥胖症也是多因性的,饮食习惯与食量是重要原因。性格喜静,运动不足也有明显关系。心理障碍与肥胖有一定关系。当情绪波动时有74%的肥胖症患者食量增加,而非肥胖症者在心理障碍时吃得较少。从父母认识来看,肥胖症患儿的家长大都以体重增加作为孩子健康的指标。缺少活动与肥胖症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胖人懒动,不动更胖。
三、儿童消化性疾病
儿童溃疡病也有心理因素参与。国外文献报道儿童溃疡病中约占7~58%,国内报道为28%。分析其原因有学校与家庭两方面。好胜心强的孩子在学校中处处争先,当愿望耒能实现,易产生愤怒、敌对、羞愧、抑郁等负性情绪;家庭中督促学习过分紧张而处于过分应激状态。这些情绪上经常或间歇的强烈紧张状态是引起小儿溃疡病的主要因素。早年致力研究的溃疡病人格,现在看来并无显著的特异性。
(徐 斌)
校对时间:00…09…19 09:21:3820 Mar 2001 21:17:10 +0800 陈卫 (作者:徐 斌)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一、眼科心身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眼科方面的心身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可列入心身性眼病的见表10…1。
表 10…1 眼科心身疾病
20 Mar 2001 21:17:10 +0800 陈卫
参见: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医疗中心 》 疾病专题 》 眼科 》 信息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皮肤,作为机体与环境的界面,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体温和体液的调节。从器官系统看,皮肤血流量改变而致的色泽改变可以作为情绪反应的一个方面;皮肤的感觉机能(痛、温、触、压)又使它成为躯体“自我”的基础。躯体接触对于儿童的早期发育有重大意义。
一、异常皮肤感觉
(一)全身搔痒症
痛、痒是由同一传入纤维输送的,其区别仅在于冲动的频率不同。但迄今对搔痒发生的神经体液基础仍未弄清。
全身性心原性搔痒症是指没有器质性原因或者说是不存在持续的器质性原因,情绪冲突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二)局部搔痒症
1。肛门搔痒症 本病常有局部刺激史(如蛲虫病、霉菌感染)、或全身性因素(如营养缺乏及药物中毒等),用传统的常规处理无 效。这是一种足以干扰工作和社交活动的不适感觉。对大批病人的研究发现,发病前就有人格偏离。且常因情绪障碍而促进或使其保持。有人认为,这种病人有特异精神因素。并认为许多特质是在幼年时对父母训练排便的顺从或对抗的结果。
2。会阴搔痒症 同上。也有局部及全身性特异的躯体原因。
二、异常的皮肤表现
(一)多汗症
恐惧、盛怒及紧张可以引起汗腺分泌。人类出汗有情绪性及温热性两种形式。情绪性出汗主要在手掌、足底及腋部;而温热性出汗则多见于前额、颈部 、躯干及手背和前臂。
多汗症可以视为由植物性神系统中介的焦虑现象,应注意与药物引起的多汗相区另。在长期应激下,过多的出汗可致许多与原发情绪无关的继发性皮肤改变,如发疹、起泡以及感染等。
(二)荨麻疹
荨麻疹性损害的原因涉及到许多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因素。急性病例常有变态反应的基础,而在亚急性、慢性及反复发作时,则找不出变态反应的因素,多数人认为情绪是某些荨麻疹发生的原因或有促进作用。
(三)遗传过敏性皮炎
遗传过敏性皮炎最许多湿疹性皮炎中受情绪影响最强的一种。痒感与可见损害不成比例。有人认为皮肤损害是由原发性的痒感导致搔抓所致。因此常称为神经性皮炎。所以称之为“特应性”(atopic),是指这是一种变态反应障碍。但是,变态反应性因素与情绪性因素之间的特关系还远未澄清。
约有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