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Ф嗄昀吹拇担稻昧耍簿臀抟煲榈目醋魇肥怠6衷谝壑の蔚诔闪⒌模行┗钩俚轿髟搬幔圆幻飧械秸鸲耍∠执娓鞑颗伤木桑坷嘤胱橹舜思洳⒉幌嗤谌菀泊笥谐鋈搿6鞑颗啥家宰宰谒木桑傅谝唤峒顾峒模徽獾比挥形侍猓辽俑鞑颗捎泄谋嗟氖率怠D撬窃嫉模炕蛘咭磺卸季亩哪兀≈饕氖⒋蟮牟颗桑妥猿莆父尽沟模纭父敬笾诓俊埂u^lamaha^sa^m!ghika,「根本上座部」Mu^lasthavira,「根本说一切有部」 Mu^lasarva^stiva^din,「根本犊子部」Mu^lava^tsi^putri^ya。自称为「根本」,就有以佛法根本自居的意图。巴利语Pa^li写成的经律,自称为上座正统;是「第一结集」所结集,保持原样而传承下来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存的经律,不能否认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认部派间的多少改动。进一步说,现有经律,决非都是佛灭第一夏,「第一结集」所集成的;现存的经律自身,提贡了明确的证据。如文荼王Mun!d!a为佛灭後四十馀年间在位的国王,由於王后的去世而非常悲伤。尊者那罗陀Na^rada为他说「除忧患法门」;这是巴利的『增支部』,与汉译『增壹阿含经』所共传的(1)。经文明白说到∶「如来涅盘以後」,佛弟子所说而被编入「阿含经」的,不在少数(2)。现存的经律,由经律自身的文记,而证明为不是「第一结集」所完成的。那末,现存经律集成的次第历程,是怎样的呢?近代学者,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提出 'P4' 意见,来答覆这个问题。 


  近代学者的研究,由西方学者开始,日本学者作了进一步的论究。在原始佛教圣典的研究上,资料上,有著丰硕的成果。西方学者接触到锡兰的佛教,以巴利语圣典为研究对象,从巴利语的研究,而进入巴利圣典的研究。如H。Oldenberg於西元一八七九年,刊行「律藏」第一卷。在「绪言」中,论圣典的成立,分为七阶段,以判别新古。一九0三年,T。W。Rhysdavids。刊行『佛教印度』,判圣典的发达为十阶段;以为巴利三藏完成於阿育王As/oka的时代。西元一九三三年,B。C。Law。修正前说,而成立多少改善的十阶段说。以为第六阶段,当阿育王时代。那时,「四部」与「律藏」全部,都已完成;而「小部」与「论藏」,大部分属於後四阶段,也就是阿育王以後成立的(3)。这几位学者,仅留意巴利圣典,而未能注意到其他语文的原始圣典,也就不能从比较而发现原始圣典的原形。同时,著重於大部,大类的分别,著重於语文的新旧,而没有能从一一部类,一一经典自身,作精密的考察。 


  日本学者的研究,大概来说,是重视巴利语圣典,而又不忘固有的汉译圣典。西元一九二二年,宇井伯寿发表『原始佛教资料论』(4)。四年後,和!A薪哲郎发表『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在「序论」中,论到了根本资料的取舍的方法(5)。这二部书,对原始佛教圣典的研究,提贡了更精密的方法。不从大部著手,而对一一经典,举例研究,以发见其新古阶段。这一方法,深深的影 'P5' 响日本学界,到现在还受到尊重。从这二位学者的著作看来,存有超越巴利圣典,而进求更古更根本的佛教意图。在资料上,二位都汉巴并取。宇井伯寿以为∶阿育王时,还没有「五部」,「四含」。他从巴利学者的传说中,接受了「九分教」为原始圣典,阿育王时的圣典。参照觉音 Buddhaghos!a的解说,还是以巴利圣典的某些部类,作为当时「九分教」的实体(但认为「九分教」还有新旧三阶段)。然而现在这些古经律,仍不免部派的变化,所以结论到∶凭上述的古典,还是不能充分知道历史上的佛陀的真说。然後提出三项标准,认为这样,才能阐明根本佛教的真实。在这里,表达了他的卓见,称为「根本佛教」。和!A薪哲郎的作品,大体同意宇井伯寿的见地,而作进一步的更精密的论究。举例来作精密的分析,用异译本来比较,论究到编集者的意趣。撇开结集传说,聪明的逃避了年代上的困扰。 


  继之而来的,是进入了「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九分(十二分)教」与「四阿含」,谁先谁後的讨论;「九分(十二分)教」到底是形式分类,还是实体部类的讨论。「九分教」与「十二分教」,西方学者也曾有过介绍。到西元一九一六──一九一七年,椎尾辨匡发表『关於根本圣典』,主张「九分教」为最古的圣典。加上宇井伯寿『原始佛教资料论』的发表,在日本佛学界,引起了或赞或否的反响。如(西元一九二五年)赤沼智善的『佛教经典史论』;(一九二六年)美浓晃顺的『九分十二部教之研究』;(一九二八年)林屋友次郎的『关於十二部经的 'P6' 研究』等,先後讨论了这一问题(6)。以「十二分教」为古,以「四阿含」为先的,是尊重(日本也就是中国的)佛教旧传的。以「九分教」为古,早於「四阿含」的,比较上重视巴利圣典。这些讨论,都与原始佛教圣典的研究有关。 


  也许是由於战争吧!日本佛学界沈寂了下来。等到日本回到了和平,西元一九六0年,平川彰发表了 『律藏之研究』。比较各部广律,各种语本,也论到「律藏」各部分成立的新古。研究的结论,大致以巴利「律藏」为比较古形的。一九六四年,前田惠学发表了『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标名原始佛教圣典,而其实是限於契经的。多少比对汉译,而只是巴利原始圣典的研究,以「九分教」为古典,而作更精密的论究。这两部,一经一律,是日本学者最近的研究成果。 


  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资料方面,都有了丰硕的成就,是应该深深的表示赞叹!自从西方学者,重视巴利圣典以来,日本学者受到深刻的影响。虽然他们不忘旧来所传的汉译,而终於不能摆脱巴利圣典为古典的!8统索;不自觉的投入了,非研究巴利语,不足以理解原始佛教的窠臼。多读汉译经律的学者,应该接受过去研究的良好成就,走著自己的道路,来作原始佛教圣典史的研究! 


   
注【2…001】『增支部』「五集」(南传一九.八0──八四)。『增壹阿含经』 卷二四(大正二.六七九上──六八0中 'P7' )。 
注【2…002】如宇井伯寿『关於阿含成立之考察』所引述(『印度哲学研究』卷三.三一二、三一三)。 
注【2…003】平川彰『律藏之研究』,据和!A薪哲郎的介绍引述(八──一六)。 
注【2…004】宇井伯寿『原始佛教资料论』(『印度哲学研究』卷二.一一五──二六0)。又应参阅所著『印度哲学研究』第三卷。 
注【2…005】和!A薪哲郎『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三──一三一)。 
注【2…006】如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四八0──四八八)。 


   

第二节 圣典(佛法)的来源与成立

 第一项 圣典的来源

  佛陀自身并没有著作,佛弟子也没有当场记录;没有原始手稿,也没有最初刊本∶圣典是怎样集成的呢?原始佛教圣典,与一般的典籍不同。对圣典而作史的研究,首先要认清圣典的特性。一般的说,圣典是佛法,源於佛陀的自证,而为人宣说出来。其实,佛法不只是口说的。佛法的根源,当然是佛陀的自证。属於佛陀自证的境地,是无可论究的。从佛的自证境地,而成为世 'P8' 间的,为人类所信、所知、所学习的,一定要经「表达」的过程。检讨圣典的内容,有教说,有制度,有佛的生活实况。教说,是佛所宣说的,是佛的「言教」。 法制,部分是当众宣布制定的;部分是佛的生活轨范,成为大众的楷模,这里面就有「身教」(还有佛的事迹,也不用佛说,而为当时所知而传说下来的)。佛的「身教」、「言教」,从佛的内心而表现出来。内心流露出来的,如佛的气象、精神,使人直觉到伟大而信心勃发;那种「目击道存」,「无为而化」的教化,经律中多有记述,这不是「身教」、「言教」所能概括的。如来的身口意──三业大用的示现,约特殊的事例,称为「三业轮」(三示导)。这表明佛陀的教化,是佛的三业德用,呈现於人类,诱导人类趋入於佛法。佛法,那里只是口舌的说教呢! 


  佛法也不只是佛说的∶以教说来说,佛法而见於圣典中的,佛说的而外,有弟子说的,有弟子与弟子互相对论的,有佛略说而弟子广为分别的,还有佛涅盘後弟子说的。宇井伯寿曾列表以为说明,可以参考(1)。在『相应部』「有偈品」(与『杂阿含经』的「八众诵」相当)中,还有梵天Brahman,帝释天S/akradeva^na^m indra等说法,所以『大智度论』说∶「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2)。佛法并不限於佛说,是佛教早期所公认的。从佛的自证心境,表现出来,化导人类。在家出家的佛弟子,依佛的教导而修证,证入佛陀自证的境地。本著自己的理解与体验,或表示自己 'P9' 的悟解,或为了化导而表达出来,都就是佛法。彻底的说,根源於佛陀,而表现於世间的,不只是佛的三业德用,也是佛弟子们的清净三业。佛法是具体的,活跃於人类面前的。以佛陀为根本,僧伽为中心,统摄七众弟子,而展开其觉化,净化人间的救世大业。这就是用文句来集成圣典的来源。 


  「原始佛教」初阶段,离佛不远,对佛法是有一种明智合理的看法。佛法不只是说的,也不限於佛的。所以「阿含经」集录了佛弟子所说,连佛灭後弟子所说的,也集录起来。律部而成立较早的,如「经分别」对於「学处」的「文句解说」、「犯相分别」,都只是分别,而并不解说为是佛说的。但这种明智合理的看法,终於变了,这当然是离佛日远的关系。一切归於佛,作为佛说,其时间是可以考见的。「九分教」的名目,出现在『中部』、『增支部』中。「九分」或「十二分教」,在汉译「阿含」部中,称为「如来所说」(3),「我所说」(4),「佛所说」(5),「佛所宣说」(6);铜 部Ta^mras/a^t!i^ya(7)的『增支部』,也称为「瞿昙之法」(8);『岛史』也说是「师之九分教」(9)。「九分(或十二分)教」是佛法部类的总称,所以这就是「一切佛法是佛说」。巴利Pa^li圣典『相应部』 还没有说到「九分教」,『增支部』 才明确的称为佛说。所以以一切佛法为佛说的见解,是「九分教」成立了,「四部阿含」末期──『增支部』成立的时代,还在「第二结集」以前。从此,「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说」,成为契经的一定文 'P10' 句。 


  「佛法等於佛说」,传说也太久了!然而要作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考察,不能不回复原始的古说,以便理解圣典所传佛法的特质。 


   
注【3…001】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卷三(三一二──三四七)。 
注【3…002】『大智度论』卷二(大正二五.六六中)。 
注【3…003】『增壹阿含经』卷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