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胁支满或腹满痛或腹胀,亦有经气聚而不行,如胁肢满,小阳经不行也(余仿此)。
有头肿、膺肿、胸胀,皆气不顺,有余于上。
有身肿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节,汗之安。
胀,有胃中风、脾中寒、中湿、脾伤、肝虚、心痹、饮聚、女疸。
小腹胀,有肾热、肠痈、三焦虚寒、女劳疸。
面肿,有肺中风、胸中风、肺水、胃寒。
卷之下
呕吐哕(十)
属性:脉数故吐(汗令阳微,鬲气空虚;数为客热,不能消 ,胃中虚冷,故使吐也。)
关上脉数,故吐。阳紧阴数,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然,或浮大(皆阳偏胜,阴
不能配之也,为格,主吐逆,无阴则呕故也。)
脉紧而滑者,吐之。关上浮大,风在胃中,食欲呕。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寸紧尺涩,胸满不食而
吐,吐止者,为下之未止者,为胃反。
趺阳脉微而涩,微则下利,涩则吐逆。或浮而涩,浮则虚,虚伤脾,脾则不
磨,朝食暮吐,名曰胃反。
寸口微而数,微则血虚,血虚则胸中冷。
脉小弱而涩者胃反(血不足也)。
寸口紧而芤(紧为寒,芤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
脉大而弱,噎鬲(气不足也)。
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关上紧而滑者,蛔动。
盖呕吐因胃口有热,膈上有痰。亦有寒气客于肠胃,故痛而呕也。
哕(吃逆也),因胃中虚,鬲上热,亦有痰水满塞而哕者,必心下坚痞眩悸。
x李论x 三者皆因脾胃虚弱,客气寒之,加之饮食所伤,治宜二陈汤加丁香、藿香、姜汁主之。
痰饮必下之导之。
火者,二陈汤加芩连降之。
x刘论x 吐有三,气、积、寒也。
上焦吐者,皆从于气。脉浮而洪,食已暴吐,渴欲食水,大便结燥,气上冲而胸发痛,治宜降气和中。
中焦吐者,皆食,从于积。脉浮而匿,或先吐而后痛,或先痛而后吐,治宜
毒药行积,木香、槟榔去其气。
下焦吐者,从于寒也。脉沉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不
通,治宜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
x治方x
x安胃散x 治呕吐哕胃寒所致。
茱萸 草豆蔻 人参 苍术(各一两) 甘草(炙) 黄 (二钱) 川归(一钱半) 升麻
(七分) 柴胡 丁香 陈皮(五分) 黄柏(五分)
呕吐痰涎痰饮为患,加二陈汤。
x二陈汤加黄连、栀子(炒)、姜汁、香附x 治痰呕吐。虚加苍术。
x桔梗汤x 治上焦热气所冲。
半夏面(二两) 陈皮 茯苓 枳壳(炒) 浓朴(制各一两) 白术 桔梗(一两五钱)
上煎调槟榔木香末一钱。
x荆黄汤x 治前证甚者。
荆芥穗(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炙) 大黄(三钱)
上调下槟榔木香末二钱,大府燥结加承气。
x清镇丸x 治前证头痛、有汗脉弦。
柴胡(二两) 黄芩(七钱半) 半夏 甘草(一两半) 人参(五分) 青黛(二钱半)
姜汁炊饼丸。
x紫沉丸x 治中焦积气相假,故吐而哕。
半夏曲 代赭石 乌梅 宿砂(各三钱) 杏仁(去壳皮) 沉香(一钱) 木香(一钱)
槟榔(二钱) 丁香(二钱) 陈皮(五钱) 术(一钱) 白豆蔻(五分) 巴豆霜(五分另入)
醋糊丸米大,姜汤下五十丸。
x木香白术散x 治前证腹中痛,是脾实击强,宜和之。
木香(一钱) 白术(五钱) 半夏曲(一两) 槟榔(二钱) 茯苓(五钱) 甘草(四钱)
上浓煎,芍药姜汤下,无积者宜之。
x附子丸x 治下焦吐,大便不通。
附子(炮五钱) 巴豆霜(一钱) 砂(五分另研)
上黄蜡丸,桐子大,每二丸,以利为度,更服紫沉丸,不令再闭。
卷之下呕吐哕(十)
三因论六证
属性:x寒x 因胃寒伤食,四肢厥冷,脉弱,宜四逆汤。(又云,今吐先觉咽酸,然后吐食,脉
滑小者,是伤寒汗下过多,食久反吐,亦属于冷也。
x热x 食入即吐,烦躁,脉数,柴胡汤下主之。(又云∶闻谷气则呕,药下则吐,关脉
洪,亦属于热,宜凉药。)
x痰x 昔肥今瘦,肠间有声,食与饮并出,宜半夏人参汤。(又云∶痰食脉沉伏,宜吐之。)
x食x 因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朝食暮吐不消,宜养胃汤。
x血x 因瘀蓄,冷血聚于胃口,忧怒气攻,血随食出。宜茯苓汤。
x气x 胃者阳明,合荣于足,今随气上逆,心膈胀满,呕吐却快,宜人参茱萸。
哕 有二证,胃中虚甚,鬲上热也,陈皮竹茹汤主之。
陈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痰则半夏汤主之;
呕而心下痞,半夏泻心汤;
呕吐病在鬲上,猪茯苓汤;
干呕而利者,黄芩半夏汤;
胃反,吐而渴者,茯苓泽泻汤;
呕吐谷不得入者,小半夏汤;
似呕不呕,似哕不哕,无奈,姜汁半夏;
食已则吐者,大黄甘草汤;
先吐却渴,为水停心下,五苓主之;
有伤寒瘥后呕者,当去余热;
有酒呕者,当解酒;
有脚弱脾疼而呕者,根据香港脚治;
有中毒而呕者,解毒治之;
有怀孕恶阻者,从痰治。
x有漏气x 病则身背热,肘臂挛痛,其气不续,鬲间厌闷,食入则先吐而后
下,名曰漏气。此由上焦伤风开其腠理,经气失道,邪气内着,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 生芦根 葳蕤 竹茹 陈皮 甘草 茯苓 参术
x有走哺x 病者下焦实热,大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
人参汤主之。前方内去竹茹、麦门冬,加知母、石膏、黄芩、山枝。
有人恶心吐虫数条后,乃屡作,服杀虫药,吐虫愈多,六脉皆细,此非虫
也,乃藏寒而虫不安矣。
有人呕,饮食皆不进,治呕愈呕,此胃风也。
卷之下呕吐哕(十)
不治证
属性: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死。
脉紧而涩者难治。
趺阳脉浮,胃虚不食,恐怖,死;宽,缓生。
卷之下
噎膈(十一)
属性:脉涩小,血不足。大而弱,气不足。又脉同胃反。
盖因脉虚火起,气虚火炽,血液既耗,肠胃津涸,传化失宜。或因痰隔,妨
碍升降,气不交通,皆令食而复出也。大概因津血俱耗,胃脘亦槁,在上近咽之
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入亦不多,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
虽可进,难尽入胃,良久复出,曰膈,即翻胃也。大便秘如羊屎,小便热,
各虽不同,病则一也。三阳结,谓之膈(三阳,大肠、小肠、膀胱也。)小肠结热则
血脉燥;大肠结热则后不通;膀胱结热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前后闭,必反而上。
x治宜x润血降火解结。牛羊乳、韭汁、竹沥、童便、蜜(润燥),姜汁(去秽,)甘蔗汁(解
酒毒),气虚以四君子为君,血虚四物为君。或加桃仁、红花,驴溺(防其生虫)。
x三因有五噎五膈x
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背痛。
忧噎者,遇天阴冷,手足厥冷不能自温。
劳噎者,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痛。
思噎者,心怔忡,喜忘,目视慌慌。
食噎者,食无多少,胃中苦寒痛,不得喘息。
忧膈者,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
思膈者,中脘逆满,噫则酸心,饮食不消,大便不便。
怒膈者,胸膈逆满,噫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臭。
喜膈者,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食少。
恐膈者,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中逆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
有人血耗,便如羊屎,病胃反半年,脉涩不匀,先服六君子汤,加甘蔗汁、
附子、大黄、童便。便润,服牛乳愈。
卷之下
跌坠(十二)
属性: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x李论x 凡治恶血归内,归于肝经,胁痛自汗,宜破血行经。
x张论x 坠堕便生心HT ,痰涎发于上也,治宜三圣散,吐痰壅。
x神应散x 治瘀血大便不通。
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 红花 栝蒌根 穿山甲(炮炙二钱) 归(三钱) 柴胡(引经)
麝(透)热酒下。
x紫金丹x 治折伤骨节疼痛。
川乌(炮二两) 草乌(炮一两) 自然铜( 淬) 禹余粮(淬各四两) 威灵仙 骨碎补
金毛狗脊 麝 没药 红娘子(各二钱半) 木鳖子(去壳) 五灵脂 黑丑 防己 地龙
乌药 青皮 陈皮 茴香(各一钱半)
上醋糊丸,桐子大,酒下十丸。
杖打闪肭痛,皆同血滞证,可下之,凡忍痛则伤血,余同上治。
卷之下
中毒(十三)
属性:脉微细者死。
续随子 五倍子 甘草
上茶清下一二碗,取吐,治中药毒。
板蓝根(四两) 贯众(一两去土) 甘草 青黛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青黛为衣,治食毒物。
x局方解毒丸x 治中药甚者,大戟吐之。
有人用肉豆蔻、宿砂、甘草为末,入大戟、麝香、五倍、细茶服之,能大吐下。
卷之下
癫狂(十四)
属性:脉大坚疾者癫病。沉数为痰热。虚弦为惊。
盖因痰者,乃血气俱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视听言语皆有虚妄,宜吐之。
因火者,乃火入于肺气主鼓舞,火传于肝,循衣摄空,胃中大热,治宜
降火。
因惊者,惊则心血不宁,(心者神之本),积痰郁热随动而迷乱心神,有似邪鬼。
治宜先吐之,而后以安神丸主之,佐以平肝之药,胆主惊故也。治法,痰则吐
之,以三圣散。火则降之,承气汤。惊则平之,安神丸。
x总治x 黄连 辰砂(降火) 栝蒌 南星 半夏(行痰) 川芎(平肝) 青黛 柴胡
x局方妙香丸x 治洪长伏三脉诸痫狂者,令水浸服之。
x李和南五生丸x 治弦细缓三脉诸痫狂者。
卷之下癫狂(十四)
不治证
属性:脉沉小急实者死。
虚而弦急者死。
循衣缝者死。
身热手足冷者死。
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
脱阳见鬼;脱阴目盲。
卷之下
惊悸(十五)
属性:肝脉惊暴,有所惊骇。惊生病者,其脉止而复来(目睛不转,呼吸不能,气促,)寸口
脉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
寸口脉紧,趺阳脉浮,胃气则虚,是为悸。
趺阳微而浮,浮为胃虚,微则不食,此恐惧之脉,忧迫所作也。
盖因血虚,肝生血,无血则木盛,易惊,心神忤乱,气与涎结,遂使惊悸,
血虚宜朱砂安神丸;气涎心郁在心胆经,宜温胆汤。忪悸在心脾经,因失志气郁
涎聚,宜定志汤。
小儿惊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时受怖,为腹中积热,宜坠涎镇火清心也。
x朱砂安神丸x 治血虚惊悸,凡血虚则木火盛也。
朱砂(一钱另研) 黄连(一钱半) 甘草 地黄 川归(五钱) 炊饼丸。
x温胆汤x 治心胆怯,易惊。
半夏 竹茹 枳实 陈皮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x寒水石散x 治因惊,心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
寒水石( ) 活石(水飞各一两) 甘草 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