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此医院马上发动医生去找那个溜出去的病号。
医生们找啊找啊,发现在一个街角有个穿短裤的人正在跑步,便一拥而上。跑步者吃
了一惊,马上交了开来,“我是尼米兹将军”。医生们哈哈大笑,“抓的就是你,你
就是罗斯福总统也得回精神病房去!”。正说着,一辆挂着蓝色五星将旗的吉普车开
了过来,车上的人马上把那穿短裤锻炼者接上了车,原来他正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
令切斯特。尼米兹五星上将。
___
巴巴拉。布什
当布什还是副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去瑞典使馆做客,布什夫人巴巴拉和国务卿舒尔茨
一起和三个客人打招呼。一个客人对巴巴拉说:你好!你是谁啊?另一个说道:hi!
你好!舒尔茨夫人!第三个热情地握着巴巴拉的手,说道:欢迎你到我们国家来!
___
勃列日涅夫的笑话
勃列日涅夫偏爱住非常豪华的住房,在郊外有好几处很奢侈的别墅。有一次,他把他
的老妈接到城里来,骄傲地把自己的别墅展示给她看。谁知他的老妈一点也不高兴。
勃列日涅夫很奇怪,问为什么。他妈答道:孩子,你住这么好的房子,要是共产党执
政,你可怎么办呀……
___
赫鲁晓夫与猪的故事
赫鲁晓夫喜欢以农业专家自居。一次参观某集体农庄养猪场,发现一头病歪歪的小猪。
农庄主席解释说这猪从小营养不良,养僵了。赫鲁晓夫当即说,把这猪抱到我家,保
证两个月养肥还给你们。
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
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抛掉。谁知半路上偏偏遇上米高扬。
“赫鲁晓夫同志,散步哪。”
“啊……出来走走……”
“这是谁啊?”
“哦,是我……小外孙。”
“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长得真像他外祖父!”
___
赫鲁哓夫的故事
赫鲁哓夫有一次视察农场,在参观到猪圈时,记者拍了照。回到报社后,想以赫鲁哓
夫同志和猪的标题发表在真理报上。犰导说这样会影响领导形象。结果,第二天,苏
联人民手里拿到的真理报上的标题是:赫鲁哓夫同志视察农场(左起等三位为赫鲁哓
夫同志)。
___
前苏联的笑话
那是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车开的太慢,催促了好几
次。但因交通拥挤,还是不能让他满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方向盘,把司机推
到后面,自己开起来。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达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
局长大怒,质问改地段交警。
局长:”看到肇事者没有?“
警察:“看到了。”
局长:“为什么不逮捕他?”
警察:“我不敢?”
局长:“为什么?”
警察:“他的官很大。”
局长:“有多大?”
警察:“不知道,反正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
___
有一位电影明星向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
务必从她最好的一边来拍摄。抱歉,做不道,希区柯克说:我们没法拍你最好的一边,
因为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___
当邱吉尔在下议院前走出那部出租汽车时,便对那车夫说:『我在这里大约耽搁一个
钟头,你等我一下吧。』『那可不能呀!』那车夫回答说:『我一定要赶回家去,好
在收音机上听邱吉尔的演说。』
那位下台的首相一听这话大为惊喜,便重重的赏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我想了一下』
那车夫见钱眼开,便改口说:『还是在这里等著送你回去吧,管他妈的邱吉尔!』
___
以牙还牙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土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取笑
美国历史很短说: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
一代就不能不停止。
马克土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开始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
的父亲是谁
___
名医戏官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後为编修《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
离职前,接任的县官为李时珍饯行。席间,那新官求道∶「素闻李公医道高明,可否
为下官开帖滋补单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全的昏官,於是佯装允诺,取过文房四宝,开
了一剂药∶
柏子仁三钱 木瓜二钱
官桂三钱 柴胡三钱
益智二钱 附子三钱
八角二钱 人参一钱
乌三钱 上党三戋
山药二钱
写毕,李时珍扬长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将单方交予师爷去撮药,师爷细细一看,忙说∶「大人给他骂了!」
接著道出了其中奥秘。那昏官气得直拍桌子。
你知道这药方中骂了句什麽话吗?
如此壮心
在丘吉尔晚年,美国一家电影制片厂拟拍一部反映他的传记片,并重金聘请影
星查理?弗洛顿扮演主角。丘吉尔得知弗洛顿将因扮演自己而获巨额酬金时十分气
愤:“首先,弗洛顿这家伙太胖了;其次,他也太老了。既然演我能拿这么多钱,
还不如让我自己来演!”
后经家人极力劝阻,年近九旬的丘吉尔才悻悻地放弃了演员梦。
巴顿说:和平对我来说,将是一座地狱。
巴顿说: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
净利落地死去。
倒霉的巴顿却在他的打鸟途中被粗心大意的汽车撞死了。
命运同巴顿幽默了一次。
和平的确成了地狱。
请访问本站赞助商;谢谢!
笑话幽默…》》名人幽默》》外国哲学家
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
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著名的哲学家苏
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
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
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
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
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
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
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
摸浑身湿透的衣服,凤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
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差别:“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
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
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
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
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
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
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
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
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
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
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回答说:“忠
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
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
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
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
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
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不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
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
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
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
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
问题,我使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
助产术”。
大圆圈和小圆圈
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们多许多
倍,您回答的问题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疑问
呢?”
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
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的多。但是这两个圆圈
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的长,因而我
接触到的无知的范围比你们的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知识的
原因。”
点灯找人
古希腊大儒学派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一前323年)常常在大
白天也点着灯走路,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
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
人。
亚历山大大帝来到科林特市时,拜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
“你有什么希望尽管讲,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第欧根尼爬进自己
所住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只希望你让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
照到我身上的阳光。”
智救故乡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一前525年)出生于中亚的
莱普沙克斯。他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跟随亚历山大远征波斯,
军队占领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拯救他的故乡;使它免遭兵殒。
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
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
“陛下,我请求您下令毁掉莱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回答说。
莱普沙克斯终因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