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学家-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统计数字    大仲马的作品多曲折感人,而大仲马又多私生子,所以,取笑讥讽他的人,往往把他的
作品比作他的私生子。
    最使他头痛的是巴黎统计学会的秘书长李昂纳,这人是大仲马的朋友,每次举统计数字
的例子,总是说大仲马的情妇和私生子有多少。
    有一年该统计学会开年会,大仲马估计,李昂纳又要大放厥词,说他的坏话了。于是他
请求参加年会,获得了批准,果然不出大仲马所料,李昂纳又举他的情妇和私生子的例子。
    李昂纳报告完毕,请大仲马致词。一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的大仲马,这次却
破例登台说:“所有统计数字都是撒谎的,包括有关本人的数字在内。”听众哄堂大笑。

最好的作品    大仲马曾和一个女裁缝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受到热烈欢迎。他打电报给当时流亡在布鲁塞
尔的大仲马说:“巨大,巨大的成功!就像我看到你的一部作品初上演所获得的成功一
样……”
    对于儿子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大仲马自愧不如;他既有父亲的高兴,又有同行的妒
忌。他风趣地回答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拼命写作    有一天,小仲马去父亲那里,见父亲正在写作,就问他近况如何?
    “累得要命。”父亲答道。
    “那就休息一下好了。”
    “不行。”
    “为什么?”
    大仲马拉开桌子的抽屉,指着两个路易对儿子说:“我来巴黎时身边有53个法郎,现
在手头却只剩下40个法郎了。在我没有挣回那13个法郎之前,我必须写作!”

没有秘诀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
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打瞌睡的人    友人约小仲马(1824—1895年)同去看戏,演出中间人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舞台。
    只有小仲马反转身来,面向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嘟噜着:
    “一个,两个,三个……”
    “亲爱的,您这是在干什么?”友人问。
    “您的剧本正在上演,我在算算看,有几个人正在打瞌睡。”
    小仲马答。
    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两人又一同去观看。
    这次,那个朋友也不停地回头寻找打瞌睡的人,找来找去,居然也被他找到了一个。
    “亲爱的,您的《茶花女》的观众不是也有打瞌睡的吗?”
    小仲马朝他朋友指的地方望了一下,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您不认识这个人了吗?他
正是上次看您的戏时睡着的人,想不到他至今还没有睡醒。”
    

作家选择决斗的武器    乔治·库特林(1858—1929年),法国知名的剧作家和幽默作家。
    有一次,一位自命不凡的年轻作者想一鸣惊人,便写信给库特林,借一个微不足道的理
由向他提出决斗,但这一封信实在上不了桌面:字迹潦草,甚至有许多字拼写错误。
    库特林很快给他写了回信:“亲爱的先生,因为我是伤害你的一方,该由我来选择决斗
武器。我要用‘正字法’来决斗。在接到这封信之前你就已经失败了。”
    

剧本的标题    特里斯坦·贝尔纳(1868—1947年)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
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后者尤其出名。他为人严肃认真但不刻板,富于幽默并常出奇想。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剧作者送来一部作品请贝尔纳指教。没过几天,他就来问贝尔纳,
剧本的标题是否合适。还没有看过剧本的贝尔纳想了一会儿问:“你剧本里有没有喇叭声?”
    “没有。”年轻人疑惑地回答道。
    “那么,有没有鼓声呢?”
    “也没有啊。”剧作者更纳闷了。
    “那就好办了,你干脆把标题改为《不闻鼓乐》吧。”

权威人士的俏皮话    有一次,贝尔纳说了句俏皮话,把他的朋友们逗得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非常佩服他的才
华和为人,就恭维他说:“只有你才能说得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话来。”
    可是,贝尔纳坦率地告诉他,这句俏皮话是他刚刚从报纸上看来的。
    “是吗?可你说得那么自然,就像是发自你的内心一样。”“这一点算你说对了,”贝
尔纳得意地说,“不同的是,我把它权威化了。”

乞丐也应有休假的权利    贝尔纳脾气不好,可心地十分善良。曾有个老乞丐摸透了贝尔纳的脾气,每天在某一时
间就守在贝尔纳的门口,每次都能如愿以偿。
    贝尔纳实在受不了,可又无法拒绝施舍。终于有一天,贝尔纳从钱包里掏出来的不是往
常的小额银币,而是一张大票面的钞票,老乞丐惊喜得不敢相信。
    贝尔纳把钞票放到老乞丐的帽子里,对他说:“我明天去诺曼底,要在那儿耽搁两个
月,这钱是预付给你两个月用的,你也有休假的权利。”

最佳答案    有一次,法国的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
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份答卷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
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1862—1921年)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滑稽剧,
《马克西姆家的姑娘》一剧曾轰动一时。但在他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受到观众的冷遇。在一个
蹩脚的首场演出的晚上,费多混在观众当中,同他们一起喝倒彩。
    “你是发疯了吧!”一个找到他的朋友拉住他说。“这样我才听不见别人的骂声,”他
解释说,“也不会太伤心。”

把斗赢的送来    有一次乔治·费多在饭店里用餐,女招待员送来一只缺了腿的龙虾,他毫不掩饰地表示
自己的不快。招待员解释说,在蓄养池里的龙虾有时会互相咬斗,被打败了的往往会变成残
肢少腿的。
    “那好,请把这只端走,”费多吩咐道,“把斗赢的那只给我送来。”
    

思想太丰富了    马塞尔·埃梅(1902—1967年)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一天,一名记
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
    “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毫不疑问,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这倒是的,”埃梅答道,“我不
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典的限制。”
    

让 路    德国诗人歌德(1749—1832年)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
一位批评家相遇了。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请寄标点来    台奥多尔·冯达诺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他在柏林当编辑时,一次收到一个青年习
作者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的诗,附信中说:“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如用时,请您自己
填上。”
    冯达诺很快将稿退回,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
诗由我填好了。”
    

不费神的阅读    德国幻想小说的奠基人库尔德·拉斯维茨,一次在回答记者关于他最喜爱什么样的书籍
的问题时说,他只读歌德的作品和描写印第安人生活的庸俗惊险小说。记者对这位大作家如
此古怪的阅读趣味大惑不解,拉斯维茨便进一步解释道:
    “你知道,我是一名职业作家,总爱情不自禁地对所读的作品分析品评一番。这样做实
在太费精神了。而读上述那两类书籍,则可以省却这种麻烦,让脑子完全休息。因为,歌德
的作品太高超了,简直不容置评;而庸俗的惊险小说又太低劣了,根本不值一评!”
    

反击旅行家    德国大诗人海涅(1197—1856年)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
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石头落地    一天,海涅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封很重的欠邮资的信。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大捆包装
纸,里面附着一张小纸条:“我很好,你放心吧!你的梅厄。”
    几天后,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一包很重的欠资包裹,他领取这包裹时不得不付出一大
笔现金,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块石头,也附有一张纸条:“亲爱的梅厄:当我知道你很好时,
我心里这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引以自豪    基督徒对海涅说:“您和耶稣是同一民族的后裔。我若是您,会引以自豪的。”
    海涅:“我也如此,倘若除了耶稣再无一人是这个民族的后裔的话。”

遗 嘱    1841年,海涅跟巴黎皮货店的一个女营业员欧仁妮结了婚。这是一个不幸的结合。欧
仁妮没有受过教育,愚蠢无知而且虚荣心极强。海涅对她的爱情没有能够使她克服自己的缺
点。诗人临死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她,条件是她必须再嫁一个人。
    “这样,至少会有一个人会因为我的死而感到遗憾。”海涅这样解释说。
    

妙语压倒暴发户    德国小说家、作曲家霍夫曼(1776—1822年)到柏林的一个新贵家作客。餐毕,主人
领他观看豪华的住宅。谈到仆人,这位暴发户漫不经心地说他一个人需要3个仆人服侍。谁
料到,小说家说他单洗澡就有4个人来服侍。一个给他放好浴巾,另一个试水温,还有一个
检查水龙头。
    “那么第四个呢?”暴发户迷惑不解地问。
    “噢,他是最关键的——他代我洗澡。”小说家说。
    

乌云与蛤蟆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1769—1844年)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
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野兽能代表我说话”
    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写得既多又好。
    有一次,他的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又一版,比谁都印得多。”
    克雷洛夫笑着回答说:“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
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野兽来写,他说:“要知道,我的野兽能代表我说话。”

反正赔不起    克雷洛夫生活很贫寒。一次,他的房东与他签订租契。房东在租契上写明,假如克雷洛
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卢布。克雷洛夫看后,没提出异议,而提笔在
15000后又加上两个“0”。房东一看,惊喜地喊道:“怎么150万卢布!”克雷洛夫不动
声色地回答:“反正我也赔不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