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笑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笑话- 第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人不懂,瞪眼下视。
某甲大怒,喝道:“王八蛋!不能办事的东西!你不晓官话粥叫稀饭,
竹与粥同音,竹箱子不是稀饭箱子吗?官话头喊脑袋,头与豆同音,我那
箱中有绿豆一包,岂不是绿脑袋么?”

先生

甲:你可知道,人类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乙:先有男人呗。
甲:根据什么?
乙:这都不知道,我们的男人称先生,不就是一个铁证吗? 

亡羊补牢

某师解书,颇有新见。一日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二句曰:“亡,
死也,羊,畜名,补,供也,牢,太牢也,合起来说,就是羊死了,再去
供太牢,也不算迟。意即世人不必将活羊宰了去供祭祀。”

众寡悬殊

有个人,不学无术,可总爱在孩子们面前逞能。
一天,他儿子放学回来在家做语文作业,当写到“众寡悬殊”时,不
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爸爸。
他爸爸一看,以教训的口吻训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学了,这个
词还不懂?那是形容旧社会穷人苦,许多寡妇活不下去了,只好悬梁自尽,
这就叫‘众寡悬殊’,以后呀,学习要多动脑筋。”

作文用老秤

语文老师:“哪有‘半斤五两’这句成语?”
学生:“考数学时,我答半斤等于八两得了零分。”
语文老师:“记住,作文时不能用老秤。”

女上男下

余曾列市一饶有趣味的辩论会,参加者一面为巾帼英雄,一面为须眉
丈夫,辩论为男女之地位,究竟孰上孰下,双方皆穷思极虑,以争一日之
长短。内容之精彩,确未曾有,笔者不敢自私,特走笔记之以飨读者焉。
评判员宣布开始辨论后,首由男方某君发言,曰:“乾字代表男性,而
坤字代表女性,今人只言乾坤而不言坤乾是表示男上女下也。”
女方即有人发言曰:“阴阳二字,阴在上而阳在下,是表示女在上而
男在下也。”
男方又有人曰:“若翁姑、公母、牝牡等字皆阳在上阴在下,当可
代表男上而女下。”
女郎应之曰:“雌雄,娼优、水火等字,皆阴性上而阳性下也。”
又一男子曰,“红绿二字,所以表示红男绿女;刚柔两字,所以表示
男子刚强而女子柔弱,故男上而女下,实毋庸异议。”
女方发言曰:“酸甜两字表示女子喜欢醋而男子喜欢甜言蜜语,香臭
二字,所以表示香美人与臭男子。故女上而男下,理之常也。”
一男子厉声曰:“男子好动而女子好静,而动在静上,男子体高于女
子,故长在短上。”
话声未绝,一女郎曰:“女子心软而男子心硬故软在硬上;女子体轻
于男子,故轻在重上。”
双方辩论至此,争持不决,莫分轩轾,评判员亦成哑口胡芦矣。
忽有一年轻时髦女郎,轻启樱口曰:“凹凸两字,为男女之象征,凹
在凸上,故女上而男下,实为不可推翻之真理也。”言毕,态度端庄,从
容不迫,面不敢色,听众莫不报之以热烈之掌声。结果男方大吃其瘪;皆
仓皇逃去。

锤不破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眼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
“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东西”趣释

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
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
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
其是文字语文方面。譬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蹩脚的英语

甲:“你那蹩脚的英语在英国一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乙:“不,我倒不感到麻烦,感到麻烦的是英国人。” 

更好

有一个新来中国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来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外国儿子

波生说:“凡是英国人,都比中国人小一辈,他们都要叫中国人做爸
爸。”
绿儿道:“什么缘故呢?”
波生得意笑道:“他们叫儿子做son,我们叫孙子做孙,我们的孙,都
是他们的儿子,所以他们都该叫我们做爸爸。”

德国话

甲:“昨天我和一个德国人谈了三个小时,但我一句德国话也不懂。”
乙:“你一定只会做手势!”
甲:“用不着!他说得一口好的中国话。”

拐弯抹角

小妹讲话一向拐弯抹角,常常令人感到一头雾水。爸妈一直想改掉
她这个习惯,却没办法。
有天,爸妈终于想到一个方法。妈要小妹和她一起下象棋,输了,小
妹就要立誓讲话不再绕来绕去,若击败妈,则发一个礼拜的零用钱,正
如意料,小妹立刻要求爸当她的军师。
下到半局时,小妹节节失利,急忙求助军师,但爸只说了一个字:
“千。”
小妹不解,再度求援,爸还是老话:“千。”
最后小妹被妈将死,小妹大叫:“不公平,我的军师背叛。”
爸答道:“背叛?我说‘千’,千就是窃;窃,你应该会联想到‘窃比
于我老彭’;彭,必定会想至彭祖;而彭祖活了800年,但800年只不过
铁拐李打个盹;打盹就是睡,睡就是眠,眠就是小死;死,在帝王叫崩,
诸侯叫薨,一般人就叫卒,我明明告诉你动卒,怎么说我背叛?”
小妹哑口无言,乖乖地痛改前非。

“把”和“被”

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
老师:“不能。”
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

寡妇

女儿:“妈妈,古时候,皇帝自称寡人,那皇后该称什么?”
母亲:“傻姑娘,那皇后当然称寡妇喽!”

兔死狐悲

儿子问爸爸:“‘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怎么讲?”
爸爸说:“如果兔子都死光了,狐狸就没什么吃的了,它能不感到悲
哀吗!”

“形而上学”新解

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
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
子:“怎么个讲法呢?”
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
子:“我,我没有逃学,只是有一回想逃学。”
父:“哎,这就叫思想上‘形而上学’嘛!

不看也罢

在国外教中文,最头痛的是外国学生对于细腻的中文语法难于掌握。
一天,我费尽口舌反复解说“看见”、“看”、“听’、“听见”等词不同用法
后,一个洋学生兴致勃勃地造句:“今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我看你的
女朋友,可是她不看我,我叫她,她不听我。”
下课后,另一个洋学生跟我道别说:“老师,我们明天互相看。”
我不禁暗暗自语:“不看也罢。”

专业语

足球运动员的妻子说:“我最讨厌我丈夫把吃剩菜叫做‘打加时赛’。”

猫犬语言

美国人:“我家的狗会说英语哩!”
中国人:“它会说英语?”
美国人:“是的,我问它,房屋最上层是什么?它会说‘ROOF!’”
中国人:“那不稀奇,我有小猫会说中文,”
美国人:“它会说中文?”
中国人:“是的,每当我问它,‘我们中国在哪里拜拜呢?’它会回答‘庙!
庙’”

初生牛犊

丈夫:“今天由你来教育儿子,我管他,他根本不听。”
妻子,“别人都怕你,难道他不怕?”
丈夫:“我属虎,他属牛,你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随机应变

有个女子很迷信,经常拆字。
这一天,她捡了个“韶”字,问婚事如何?拆字先生不加思索,有板
有眼地说:“韶”字拆开是音、员,你姻缘俱备,婚事必定圆满!”
女子听了大喜,但恐婚后婆媳难处,再请释疑。拆字先生献媚道:
“但请宽心,二老活不长,父在……母先死。”
女子申辩道:“老太太还活着,是老头归天了。”
拆字先生随机应变道:“我算得一点不错,父在母先死,就是说,父
死在母前面。”

数字信

有一人爱酒如命。一天,他接到外甥一封来信,打开信一看,全是阿
拉伯数字:
“99:
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 
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不解其意,便去请教数学老师,那老师看了看,
译了出来:
“舅舅:
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
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
这是外甥巧借谐音数字,规劝舅舅戒酒,巧妙之极。

姜还是老的辣

一位教社会学的老师打了个幽默的比喻说:“西方国家的夫妇老是闹
离婚,因为他们的爱神儿是个小娃儿。瞧瞧中国的月下老人,经验十足,
所以中国夫妇的婚姻较为恒久。”

。。/。。/ 
爱情俱乐部

笑话幽默…》》现代笑话》》文学艺术

懂得鸭语

儿子拿着诗集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呢?”
爸爸挠挠头说:“可能是诗人懂得鸭语吧?”

看头知尾

“听说你看书能一目10行?”
“何止一目10行,有的小说和剧本,看了开头就能说出它的结尾。”

稿酬不同

“编辑,你说散文诗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
“诗歌是按行付稿酬,散文诗是按字数付稿酬呀!”

也有不吃的

某作家与朋友对话。
朋友:“文人的胃口真好,在你们的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
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北风、咬文、嚼字……还
有什么不吃的?”
作家:“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留到夏天

编辑:“这部作品读者看了肯定会表示冷淡的。”
作者:“没关系,你们就放在夏天发表吧!”

看过了

作者:“编辑同志,我上次送您审阅的文章,您是否看过了?”
编辑:“看过了,不过,您应当把它寄到《读者文摘》编辑部去。”

妙法

甲:“我写的稿子每次都被编辑部退了回来,真没有办法。”
乙:“你想你写的稿子不被退回来吗?”
甲:“对!”
乙:“那好,我告诉你一个妙法,再写稿的时候,千万别署地址。”

问诗

“您对诗很有研究?”
“只精通罢了。”
“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什么讲?”
“就是君子喜欢踢球。”
“那么‘窈窕淑女,呢?”
“他们球艺不好,一踢球尽输给女的。”

一格一字

一青年缠着某作家,要他介绍写作的最佳方法。作家回答说:“请用
方格槁纸,一格一字。”

批评家与作家

批评家:“你已经是第3次在作品里作这样的描写了,难道你不知道
‘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三个是庸才,这一句名言吗?”
作家:“是的,您说得对,您已经第7次使用这句话了。”

三岁识字

女作家:“我真气极了!好好写成的稿子,被3岁的孩子撒破了。”
友人:“唷!3岁已经认得字了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