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是由6大块创造出来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
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6大块是软环节,可以把它们
看成是一个“大物流”的概念。这6大块加上1的制造,就构成了整条产业链。
而制造在“6+1”的产业链里的利润是最低的。所以说,只有做了高效整合以后
才能掌握定价权。现在,成都有一个檀木匠,他现在就掌握了产业链,不但是设
计,还有很多专卖店。
《国际航空报》:你认为中国制造企业没有一家称得上是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即使是海尔和联想,也还是在“1”上下功夫,那么中国企业要想进入“6+1”产
业链的“6”中,应该怎么办?
我:首先从思想方面就要认清楚什么是6,企业的战略要往这个方向走。目
前我们很多国内企业还不了解这些,花很多时间搞品牌战略,搞产业升级,这是
错的。我不是说这些完全不重要,品牌战略是成功之后的必然结果,产业升级目
前对很多产业来讲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还是传统行业。你自己
要认清目标,要朝“6”的方向走,而不要把时间和资金浪费在很多不该做的东
西上去,比如找美女做什么形象代言人。
当然,我们国家的企业有进入“6”的,比如华为。而且华为的系统也设计
得非常好。它并不简单是个设备制造商,它有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整条产业链。
所以说,企业应该换一个思维,从“1”走入到“6+1”的整合,这个“整合”
不是说有这6项就可以了,这应当是一种高效整合!
《国际航空报》:你曾经说大概有2万亿的热钱流入国内,想要收购国内的
制造业,如果这个预言真的实现,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实际上,目前外资已经进入得差不多了,87%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都来自
于外资企业,粮油的85%产值也都来自于外资企业,还有很多,青岛啤酒也变成
了外资企业,这种趋势真是挡无可挡。
外资收购中国制造业之后就做6加1高效整合,最终的结果是他们越做越好,
我们越来越贫穷,因为他们席卷了大部分利润。
股市房市泡沫来自于制造业的不景气
《国际航空报》:现在的房地产行业一直比较低迷,救市和不救市的两种观
点在网上也争论得比较激烈。你的意见如何?
我:首先要谈到为什么会有房地产的问题,为什么产生泡沫的问题。先把源
头搞清楚再决定怎么救,我们现在还没有把源头搞清楚就开始救市,怎么救?我
问你,房地产泡沫怎么来的?股市泡沫怎么来的?我现在问这个问题大家都说是
流动性造成的。事实上它是第二张骨牌,第一张骨牌是制造业危机,之后大量资
金进入到房地产和股市,这种泡沫现象套牢了很多人。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话要先解决制造业的问题。因为国家的基础是制造业,老百姓的财富来源于制造
业而不是基础建设。真正创造财富的是制造业或者是服务业,或者是农业,创造
财富之后才能拿到钱。现在是企业家的钱大量进入楼市和股市当中,但是楼市泡
沫和股市泡沫将来一定会爆破。其实,现在已经爆破了,原因是股市和房价是跟
着基本面走的,基本面就是制造业。所以你不解决制造业的问题就解决不了房价、
股价下跌的问题。
《国际航空报》:国内经济学家建议通过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但你曾
经说消费占GDP增长的35%,那么这样刺激经济的方式能否收到立竿见影的效
果?
我:刺激不了,就赚那么几个钱怎么消费?而且爸爸妈妈生病怎么办?小孩
要上学怎么办?如果中国各方面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的话,老百姓是不敢消费的。
《国际航空报》:据说你认为中国经济弊端之一就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
多?
我:基础建设不会让老百姓更富裕,更富裕的是以制造业为主带动的服务业、
金融业,企业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给员工更多的薪水。
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成功的
《国际航空报》:有经济学家建议中国此时应该买入美国花旗、高盛等金融
机构的股权,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你怎么看?
我:大家激动一下是可以的。我认为收购花旗、高盛难度比较大,但我并不
是说不可能。
要参与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必须有重组的国际资
本,二是必须有一流的、卓越的人才。第一个条件我们有,我们有足够的外汇储
备。第二个条件,重组的国际优秀人才,我们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进入国际
金融市场,投资房利美、房地美、黑石之类的基金时损失惨重。要牢记,我们的
金融业很嫩。我不认为我们目前能够达到这种水平。我们不要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了。
我们的社会目前走到什么样的阶段了呢?“牛人”特多,能够认清楚自己不
足的人太少太少了。
《国际航空报》:我看你最近的演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状况保持一个比
较悲观的看法,在这种状态下,中国企业家应该如何自救才能够减少损失?
我:我不是悲观,我讲的是事实,我是客观地说。你可以用乐观的态度看客
观问题,也可以用悲观的态度看客观问题。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成功的。
我指出的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时刻,我必须透过媒体告诉全国企业家一句
话,那就是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个人艰辛的奋斗过程,没有一个人经历过洗礼,
也就是说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到最后你发现三十年的经济基本上都是往
上走,在很多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了非常多的企业家。但是中国企业家和世界级企
业家唯一的不同在哪里?你的所有人生规划,包括你的战略思维都缺乏大萧条的
经验。在这个时刻还有人说,郎教授我想加大投资力度,加大这个,加大那个。
我必须要告诉你,你疯了,你太不理解什么叫萧条。你要多向那些经历过大萧条
的企业家学习。我们上市公司的资本负债比率是多少?是100%—300%,资产负
债比率是50%—75%。你猜一猜,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四大天王,这些经历过大
萧条洗礼的人,他们的资本负债是多少?只有20%。李嘉诚借不到钱吗?不可能
的。为什么他的资本负债率这么低?因为他们受过大萧条的洗礼,他们知道一个
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在大萧条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他们随时随地保存大量?
股民赚钱的时代在泡沫期
《国际航空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外很多大银行都已经倒闭,
那么,中国的银行会不会存在风险?
我:过去我们这些国有银行的负债、坏账比例非常高,达到40%。为什么大
家还敢去存钱?只有一个原因,国家信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你会发现目前欧
美各国也是利用国家信用来保证。国家信用在欧美如果成功的话,类比一下中国,
你会发现中国的国家信用保护金融机构已经经历过四五十年,还是有信用的,包
括我也在存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有政府。如果没有政府,我直接把钱放在家
里也不会存在银行。
《国际航空报》: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中国百姓如何理财才能降低风险,减
少损失?
我:在这个时刻我请各位股民不要期望赚多少钱,赚钱的时代毕竟是泡沫的
时代。在萧条的时候你能够不赔钱就是最好的收益。现在做什么都赔钱,买房,
房跌,买股票股票跌。不如炒外汇,因为大家都认为美元持续下跌,大家都想买
石油,都不想买欧元、澳元,大量的资金流入以后价格就会飙升。可是做梦都没
有想到美国来了一个国会听政,对炒卖石油的人立刻进行调查。因此石油将要大
跌。美元涨起来不是问题,看谁来操纵。这个时候能不能买欧元,能不能买澳元?
可以啊。你只要买等价的澳元,等价的美元就不赚钱。不赚钱有什么好处?就能
保证不赔钱。这是一个投资观念的转变。什么时候赚钱?只有泡沫的时候,泡沫
一旦破灭就要亏钱,不是赚钱。
《国际航空报》:我们看到现在全球都已经进入了一个衰退的周期,那么下
一轮经济上升的周期我们国家会有哪些产业走势比较好?
我:要看最近这两年欧美各国对于中国企业的掠夺是什么形式的掠夺。比如
说他们的进入要看是什么目的,不要简单地以为是炒楼,抄底,那是以我们的水
平看的。人家的目的是完成产业链的战略整合。怎么整合?由上而下的整合。
但是,下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传统制造业不可能消退,比如说你喝水一定
会用茶杯,走路一定会穿皮鞋,不可能不生产。所以未来哪些行业走势好取决于
这个行业被外资收购的结果。
我的预测能力来源于严格的经济学训练
《国际航空报》:据说你认为自己已把中国经济危机如何发生看得非常清楚,
但是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因此你说这是你的人生悲剧。有没有考虑过通过
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我:虽然不受重视,当我看到,我们最近政策的某些转向还是跟我的观点有
关系的。至于说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一直都没想过改变。别人问我准备怎么办
的时候,我说以后我不再预测了,该讲的我都讲过了,要转行了。天天做电视节
目,接受采访,那都是过去干的事。以后,不接受采访了。你帮我呼吁呼吁,让
我们这些学者上春晚,取代赵本山、宋丹丹,好不好?
《国际航空报》:你在医改、教改、楼市、国企、股市等问题上均有很多独
特的见解,那么你对很多领域的见解是基于调查、观察,还是基于经济学等通用
的方法论?
我:我是经过大量的数据调研的,我一向是靠数据说话的。这就是为什么之
前关于德隆的案子,我会有这么准确的预言。其实不是预言,而是客观的分析资
料。说到我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我还是非常客观地分析。这种数据分析本身是需
要很多考验的。在沃顿商学院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刺激方法,
让我重新思考问题。举个例子,我在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天考8个小时,就
考股票市场。这个题目很专业,期权,买入期股票能否提早兑现。对于我一个学
生而言,考8个小时,就考这一个题目,我的直觉判断就是它一定很难,我在8
个小时内写了64页,我们班的法国女同学写了128页,班上的同学至少都写40
页以上。8个小时之后老师进来了,说我们全错了。我说是吗?那答案是什么?
他说8个小时只讲一个字,NO。就是不能的意思,其他一概不要。这个方法给我
极大的刺激,我明白了原来要这样看问题,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我
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经济学的功底。在美国的学习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思
考了问题,再加上一些严谨的数据推断,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
美国产生金融危机,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他是我们老师辈的人物,他是
70年代的经济学家,我是80年代的。你看人家是什么水平?他写的博士论文是
1929美国的金融危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