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企业纪律化的思维。我去过许多企业,发现许多企业的
员工无论是听讲座,还是座谈,都会有人出出进进,上厕所,打手机,大口喝
水,这种情况在西方企业很难看到。有些企业的老总,在开会时总会有这样那
样的事打扰,签个字,接个电话。这种见惯不怪的现象,实际上都是企业无秩
序的一种表现。
虽然说老总在开会时签个字不致使企业受到什么影响,但我认为如果企业
规定好了开会不许做其它的事,那么老总就应该做到,因为这已不再是简单的
纪律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一旦出现破例,企业老总的思维就陷入了不讲程
序、不规则的传统思维中。所以,要想使高新技术企业做到讲方法、讲程序、
讲纪律,企业老总最需要培训。遗憾的是,许多老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根据观察,在深圳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也有文档记录,但是文档的
操作性都很差。这是为什么?还是个纪律问题,大家都在随心所欲,认为少一
点、漏一点没关系。我想强调,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根本是无法发展成微软的。
此外我们应将纪律的思维转换成工序。我们还是以中国餐馆为例。它可以
借鉴〃麦当劳〃的工序。比如,我们可以把大厨经典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20
道工序:第一道工序(A)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切肉丝(B),
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C)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
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D)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6下就6下,不
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千万不要创新。这样炒出的菜肯定
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
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回头你可以告诉
C,你可以把勺子换个小一点的,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甚至可以
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达到大厨80%的手艺。但这就
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
开分店。
“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
它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INDOWS95到2000,其产品也就相当于“麦
当劳”的汉堡。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思路,创造出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
但在中国呢,企业流动最大的往往就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一个人走
了就带走了一切。这就是标准的中餐馆式的经营思维。我所谓的工序思维就是
用制度取代大拿,也就是前例所谓20道工序炒菜取代大厨。
传统文化不养高科技
我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维也对高科技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将
东西方的文化思维与其对高科技的影响做一解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
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我们由于受到这种东方
文化的影响,在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2。6%的企业管理者认为高新技
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是可以理解的。而企业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
是自然规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研发活动中,企
业管理者放弃或淡化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因此只有
23。1%的企业认为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企业研发人员追求自身能力的体现,
谁都不关心和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
研发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
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为什么呢?
我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视“悲剧英雄”。我们的文学戏剧里所歌颂的往往是
以少胜多的事例,例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杨家将、文天祥、史可法、岳飞
等等。但我们历史上绝对不缺乏以多胜少、以众胜寡的事例。例如汉武帝时的
卫青、霍去病,当这些大将军出征匈奴时,他们必定采用以众胜寡的策略,经
常以20万大军吃掉匈奴2万之众。而且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当时的汉军使用
的弓叫“钢弓”,这种弓涂上了一层黑漆后,变得更加坚硬,且能比一般弓多
射出100公尺,成了当时塞外之战的决胜利器。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
例呢?知道的人不多。
也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重视“以多胜少”、“千斤拔四两”。在研发中,
则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这是我们的思维。
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由于受到这种东方
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中,追求最少付出,寄希望
于小概率事件。例如许多企业宣传和奖励有那些条件不具备(如资金、设备或
环境),储备不充分(如备有技术积累和经验),过程超常规(不按程序和规范进
行),但获得成功的项目和个人。这些项目风险很大,成功率很低。这种宣传
和奖励的导向,将引导企业进入风险领域。这些小概率的项目的成功是建立在
大概率的项目失败的基础上。这也正是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短命的最主要原
因之一。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17。4%的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主营收入3%以下,
这基本上就是属于小概率的项目。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什么叫水平呢?就是做出来的事没有错误,对工作的
要求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呢?我想可能与我们从小
到大一到考试就追求100分的绝对完美心态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意识支配
下,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就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理念中,完
成的工作必定有错误,而且,高科技含量越大,错误也就越多,这不是无水平
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他们为
什么有这种接受错误的思维呢?我想很可能与西方考试制度不同所致,基本上
西方是以曲线打分,只要你在全班前30%,我就是A,虽然你考试犯了很多错
误,但你仍然相对上是最好的。因此西方人勇于接受错误的思维远远的高于东
方人。但表现在科研上就形成了西方重测试改正错误而东方人不重视测试。这
个心态能在此次调研中被充分体现。有85。9%的企业测试支出占研发总费用比
率是远远低于西方的40%水平。
我们的工作一般要求“内行领导内行”,高新科技企业尤其如此。我们的
研发人员多透着这么一股味道:说我不行,怀疑我,你自己来,老子不干了。
所以,我们的研发机构一般提拔什么样的领导呢?就是要提拔研发组中最好的
研发人员当组长,否则,镇不住下属。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6%的公司是从技
术部门的技术尖子中提拔,而只有24%的公司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中提拔。
但在美国,科研人员拿不了MBA的话就别想当“组长”。西方研发机构中,往
往是学管理的“外行领导内行”。“内行领导内行”有什么错呢?比如评价研
发人员工作,我没水平,怎么评价人家呢?所以要找一个最有水平的人来当
“组长”,他才可以给下属“打分”,这里便有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
但这一观念不利于企业研发的发展。再看西方的“外行领导内行”。当研发人
员发明出一种产品的时侯,他自己须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好的,而不是由领导来
评估。因此,他就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
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这位“外行”
领导用什么眼光来评价你的产品呢——他是个普通消费者,这个“普通消费
者”说好了,你的产品才OK。
由于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管理中,
追求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政府和企业奖励有“特殊贡献的专
家”,但很少听到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更不要说当“鸡身和鸡尾”。这也正是我国高新技
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是相信奇迹,崇拜奇迹的。根据调研结果国内有54。6%
的企业倾向于期望某个研发人员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能赚
大钱。可在西方却不然;他们只相信规律,不相信奇迹。他们不会倚重于个人
的创造能力,而更多的依靠制度的运作。
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
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
段目标”、“综合指标”。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高
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技术是否先进,水平是否领先,没有进度和时间
观念,甚至把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填补世界空白”
作为产品的研发目标,把 “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作为新产品的研发
的座右铭。因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进度不断延期,经费不断追加,
状态不断更改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
因之一。
2003。12 《经济观察报》的观察家年会郎咸平演讲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荣幸同时也非常的高兴和各
位迎接接下来两个值得期待的会议日程,经过两天的演讲和讨论,我们就崛起了
中国与世界、变革的金融体系,还有中国的良性市场、新国资时代、信息技术改
变中国等议题进行非常深入的探讨。聆听了这么多的专家和学者的演讲,我相信
大家一定获益不少,经过两天的熏陶,这个大客厅中一桌、一花,一椅、一灯似
乎都充满了思想,在这里说明都有点战战兢兢,首先我还是介绍一下,我是《财
富中国》的李楠。首先,今天我们有请第一个演讲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经济学
家朗咸平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 朗咸平:大家好,在这个伸展台上做演讲
是第一次,觉得有一点选美的感觉,在这种伸展台上我在想我要讲什么题目让大
家不要睡觉呢?两天的会议我相信大家都会很疲倦。
我想谈一下到底我心目中的企业家应该是个什么形象的企业家,也就是说下
一代的企业家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不失败。我这么开始我的开场白,我们上一代
企业家的成功包括在国内非常知名的一些大腕们,他们的成功主要是找到一个专
业的切入口,而后在碰上一个好的机遇,因此,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帝国。可是各
位知道,我们这批企业家都有什么特性,当自己成功了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很
不得了,出门坐奔驰,吃饭抢着付帐,甚至有人得意之余开始写自传、拍电影。
我想透过这个向大家传达一个新观念,什么观念,今天企业家所面临的是一个时
代的变数,因为企业家走到今天,他的思维已经不适合于明天的发展。我讲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