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郎咸平文集- 第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到责任,而是整个公司治理的前提就是要有政府信用的严刑峻法,而且中小股
民利益为唯一前提的监管。 
什么是股票市场?我们回归到最原始的问题,所谓的股票市场就是透过社会
集资功能,把有限的资金交给全社会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管理意识的人经营。
比如通用电气韦尔奇,或者是比尔。盖茨,他们比我们睿智的多,由他们运用我
们这笔钱肯定会给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政府扮演什么角色?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是更清楚,政府要确保这个人,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对中小股民有信托责任,而且
为了让你有信托责任,政府必须以严刑峻法强迫你不得不有信托责任。这就是美
国企业上市公司,为什么他的职业经理人如此有信托责任的历史背景。你只要一
旦离开了严刑峻法,再好的职业经理人都有可能违背这个原则。美国的上市公司
甚至美国的一般公司到中国来做投资的话,他是不敢从事贪污腐败行为的,不敢
贿赂地方官员,他怕美国的法律,怕一回到美国之后事情被揭发出来受不了美国
法律的制裁,一旦被法院判刑之后,车子贷款、房屋贷款、信用卡都有问题,保
险金也要上升,完整的信用体系制度配合上严刑峻法,让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不敢不有信托责任。 
我们的股市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股市,好的没有引进来,引进来的都是肤


浅的表面现象。美国政府、西方政府,除了用严刑峻法强迫你不敢不有信托责任
之外,还要保证你披露的信息是真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要知道你这个人称不
称职,所以必须披露真实的信息。如果披露的是真的话,公司经营好,我们更多
人买你的股票,股票更增值,老百姓更受惠。如果经营的不好就必须要退市。所
以信息披露的是否真实也是美国政府重视的,由于美国公司基本上都是大众持股
公司,这一群严刑峻法下培养起来的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会为了公司的利
益努力经营,只要赚一块钱美金,社会大众、老百姓就会得到30倍的回报,由
于美国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民基本上都是全国老百
姓,很少有资本家。所以整个国家成长的利益通过市盈率的放大,平均地分给全
体老百姓,达到了均富的地步。 
讲到这里,我可以说一句话,我们的股市从建立开始,就一直违背这个原则,
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替国营企业脱困用,当时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就是跟股票
市场不一样的,他把公司搞的这么糟糕,通过股票市场脱困,他的本质就是傻的,
我们把钱大量给他,到最后股票市场搞的颓废不堪。我们那么多上市公司是有问
题的,结果还要把这些有问题的上市公司所控制的法人股以及国家股剥削股民,
这个愿景是不存在的,一再地进行股改,不是再次剥削吗?当然在这个节骨眼,
为了提升股市,不能否认股市监管当局想为中小股民赚钱的想法,为了提升股市
希望社保基金入市就搞错了,因为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没有严刑峻法的环境,股市
上市的基本环境,就摧毁了百姓明天的财富。我们在一组恶性循环下不断地前进,
到最后结果就是今天中国的股市。 
讲到最后我想提出一个结论性的思维,那就是我们首先要认清楚股市的本
质,所谓股市的本质是这样一个情况,我把本质讲清楚作为我今天演讲的结论。
股市本身担负着社会的集资功能,但是社会的集资必须给最有能力的人做经营,
怎么确保这些职业经理人能够为中小股民打算呢?你又怎么能够确保他是有能
力的人呢?政府的功用就很重要,政府必须利用严刑峻法,让这些上市公司的职
业经理人不敢不有信托责任。第二个要求,就是政府要用严刑峻法确保这些职业
经理人不会披露虚假消息。万一碰到任何的不法情况,政府必须严刑峻法,保护
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唯一前提标准惩治违法者,让政府的信用在股票市场上得以建
立。当所有老百姓都信任政府在股票市场上的执法能力之后,才会把大量的钱源


源不断地输入到股市,而只有到了这一天,中国的股市才能健康而稳定地成长,
一切违背这个基本原则的做法都是饮鸩止渴,只会给股市下一步带来更多的问
题。 
在此,我想呼吁一下各位,我们要理解公司治理以及董事会的职责等等,所
以能够有功效,并不是公司自己本身发起的运动,而是在一个大的严刑峻法的框
架之下,这一切治理条例或者是董事会的职责才会有用,一旦脱离了这个主体,
不能说完全没有效用,做这些小打小闹的事情,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各位要理
解,股市本身意义之重大是我们所低估的,因为股市本身是担负着社会财富重分
配的功能,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之下,各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上市公司职业经理
人在严刑峻法要求之下都有信托责任,不敢披露虚假信息,坏的公司退市,到最
后发现,你建立起这种信心制度之后,股市不断成长,资金不断流入,我们国家
的经济成长的益处才能通过股票市场重新分配功能,使得我们这个社会达到长富
于民的地步。这么伟大的工程建设,我认为是我们大家未来所应该考虑以及努力
的,谢谢各位。 

2006。01。16 郎咸平接受《人物周刊》记者采访实录 

2006。1。16 
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真正的有益于
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只是国家发
展的小部分而已。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接受贵刊的采
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不是反对改革,
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想。我想借贵刊提出
一个新思想——新法治主义来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思想的问题无对错。 
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人物周刊: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到现在,你认为公众对你有误会? 
郎咸平:公众对我没有误会。这几个月我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原因,是希望事
情能淡一下,需要整个社会的反思。同时,讲句良心话,我也希望专家和学者,


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自己批评这件事,也要容许别人来反向批评,这是件好
事。我不成为媒体的焦点,总希望让别的人来多谈话,这个讨论才有意义嘛。为
什么这么小的事能引起这么大的波动,这绝对不是我个人的魅力,不是我个人的
观点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整个社会不安的情绪,这是你们能看出来的。如果大
家到现在为止,还把焦点放在郎咸平喜欢个人炒作,那我觉得真是太悲哀了。郎
咸平只是一个棋子,只是一个社会大众发泄不满的出气口而已。 
人物周刊:其实你谈到的问题,秦晖先生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这
一次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郎咸平:其实不只秦晖,很多人也讲过。为什么到今日才引起重视?因为日
积月累的结果,到了今天特别严重。我不否认我提出的方法是绝对引人入胜的方
法,谈到一个最著名的企业,用案例的方式,说明他们如何转移国有资产。这个
方法当然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口味。但是这算不算是我个人炒作呢?当我提出这
个案例以前,我大概是惟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人。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会有什
么后果,利益团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我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写了这三篇
文章。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类国资流失问题会在社会大众里产生如此激烈的情绪
反应,这些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我当时甚至认为,写完这三篇文章之后,很可能
没有人关注,而且这是很强烈的感觉,因为这只是学术论著。 
这次争论不断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纠缠来纠缠去,我都听烦了,我都不作回应,
你说我回应什么呢?都是无关的事情,有什么好回应的?如果对于国资流失改
造,如何增加效率,这是学术讨论,我会回应。结果都不是,你叫我怎么回应?
任何一个专家学者发表评论,到最后都要经过社会的检验。那我现在认为是让社
会来检验我每一个发言的时候。 
人物周刊:这次大讨论,区别于大多经济学家,社会大众、特别是网民给予
了你很大的支持,怎么理解这种支持? 



 郎咸平:这次风潮过了,我有很深的感触。当网友写评论的时候,我很仔细
看,我想看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水平,大众对这个事情到底认识清不清楚。专
家学者的批评我是不太看的,让助理综合一下摘要。比如意识形态方面,郎咸平
是不是在哗众取宠,反正都是对我个人动机的猜测,你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呢? 
但是,网民的反应我非常仔细地看,坦白讲,我很感慨也很感动,我呼吸的
脉络和社会大众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社会大众对我理论的了解远远在专家学者之
上。甚至当别人批评我时,网民替我回答。批评者说,郎咸平说停止产权改革我
们是不赞成的,网民马上说,郎咸平从来没有说过停止产权改革。他们了解得多
么透彻,而且透彻到什么地步呢,他的回答就是我心里想说的话。经过这个讨论,
我发现社会的舆论走向究竟还是取决于民意,而不是取决于所谓的专家学者。我
从来没有对社会大众给予过如此高的评价,但这次社会大众所展现出来的强劲的
生命力,对社会不公正的呐喊,以及对强权压迫的反击,让我深有感触。所以,
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了。有的人说郎咸平不了解中国,
他搞错了。了解中国不一定要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是必须对中国做研究。 
人物周刊:网友这种一面倒的支持蕴含了什么? 
郎咸平:我必须绝对强调一点,我个人的魅力是非常小的。决不是因为我有
什么了不起的贡献,而是社会的不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爆发的热度。用经济活
动中一种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保姆理论”,就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心弦,让大
家在这个问题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判断。说真的,我心里没有
任何喜悦的感觉,我反而感到我的贡献可能被夸大了。我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
一个正确的时候,说了一些话,一些让人比较触动的话,然后让这个社会产生很
大的反思,仅此而已。 
人物周刊:整个争论从头到尾,你有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观点,有没有反思过? 
郎咸平:不可能有改变,不可能有反思,这是我几十年学术的积累,做出的
结果,怎么会有反思呢?我将来一定会继续坚持我的理念,这不是一个想法。学


术观点无所谓对与错,不同环境之下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的观点在美国是不适
应的,那在美国就不正确了?思想的问题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适不适应时
代的问题。我认为我这个想法目前是最适应中国的,至于正不正确不是我所考虑
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还是坚持认为,你的观点不能成为主流,那是国家的悲哀? 
郎咸平:对。你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