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是要回到人治的时代,那是错误的。
我主张的法治是以民为本的法治,法治化的目的不是讨好利益集团,像这次
产权改革,而是增进全民福利,提高国家财富。以民为本的法治化建设必须由政
府来推动,如果牵扯到了利益团体,一定是不公平的,会造成社会动荡。精英政
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这样才能主导一个中立的法律,以大众利益为准,这是一
个原则。
人物周刊:在这次产权改革争论开始时,你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郎咸平:对,一开始并没有提到,我认为太早了。但现在我发现社会大众已
经有足够的水平来接受我这种更进步的理念,强国理念。(反复看窗外的十字路
口)你看我们现在交通乱成这个样子,你不感到惶恐吗?慢车道跑到这里停,快
车道跑到那里去右转。这个叫纪律吗?这样的国家是法治化的国家吗?不经过法
治的建设,怎么能导向正统?
一定要写清楚,我主张的不是人治的强权,不要让人说郎咸平带回文化大革
命。在现阶段,应该强化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这个阶段过了,我们下一代人才
有好日子过,我们这一代该做点牺牲吧。
人物周刊:你受哪一种思想影响最深?
郎咸平:我受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影响很深。哈耶克,他是中国现代新自
由主义学派的鼻祖,我在大学时代和他通过几次信,对他个人无比地崇拜。当时
认为民主自由是治国的经典。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我发现这只是一个结果(连
续地笑)。过程必定是1932年以前的美国大政府,俾斯麦的德国政府,法国的
拿破仑时代,那才是一个开始。
人物周刊:一般人会觉得很奇怪啊,依你个人的经历怎么会主张精英政府主
义?
郎咸平:我是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大学时代我就研读新自由主
义学说,哈耶克的所有著作,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看的都是原文。我出生于
台湾蒋介石时代,但一直无法解释,一个没有民主自由的地方,一个威权统治的
时代,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完全不合理。等到有了民主的时候,反
而是台湾经济最落魄的时代,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因此我明白,自由民主只是
一个结果,到了一定阶段才能实现,台湾就是过早地实现了民主,带来的是民生
凋敝。
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的产权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
宣言。
人物周刊:这场争论到此结束了吗?
郎咸平: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
真正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
革只是国家发展的小部分而已。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
接受贵刊的采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
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
想。
人物周刊:那你就是反对目前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
郎咸平:当然是,因为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以学术成就、影响力而言,我
才是主流。我是真正彻底地了解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才讲这个话,所以
类似的观点才应该成为主流。我从来不承认我是非主流,我就是主流,虽然我就
只有一个人。(大笑)
人物周刊:一个人的主流,不觉得力量单薄吗?
郎咸平:无所谓嘛,一个学者难道不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我对对方也挺尊重
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没有看不起。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
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从
来没有跟他们辩论过,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
人物周刊:几天前你说过:“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
的作用”。具体指什么样的作用?
郎咸平:对啊,现在我不是正在谈嘛。我认为现在是谈治国理念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言。
人物周刊:但是我突然想到,你这个观点是不是偏左?
郎咸平:哎呀,这个不重要了。你能说德国、法国是左派吗?你能说美国是
左派吗?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这个阶段性好像看起来有一点左派的味道,我是为
了右派而左派,不是为了左派而左派,我追求的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民
主经济、民主自由。与其说是左派,不如说现阶段是左派,未来是右派,更好一
点。这就是我跟左派经济学家保持那么远的距离的原因,不要让人误会我是左派
经济学家。你说我是左派,那不可笑吗?(一连串笑声)
人物周刊:如果非要用一个标签的话?
郎咸平:那我是一个经世致用的经济学家。
人物周刊:上次接受我们采访时你说,仅仅得到网民的支持,也是一种悲哀。
郎咸平:一个政策推行的话,需要得到整个国家的认同,老百姓认同了,政
策不改,那不等于白忙一场吗?
人物周刊:也有启蒙的作用啊。
郎咸平:走到这一步把自己当启蒙,那不是很悲哀吗?你不能改变,只能有
启蒙作用,那真的是林觉民了(笑),我何尝不想做改变呢?我想得到的不应该
只是网民的支持,应该是整个国家的支持。
人物周刊:你的治国理念什么时候能成为主流?
郎咸平:(沉默)我不知道(肆意大笑)。
2006。02。23 深圳演讲
2006。2。23 郎咸平
今天谈的问题,是宏观的层面上来谈一谈我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我
个人的浅见,可能这个切入的角度不太一样,我简单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宏
观调控政府从2003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推出了多项政策,一直到今年6月、7
月为止,在座的各位都是在深圳地区居住的企业家或者平民百姓,你们有没有感
觉到,深圳的房价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这是我的感觉,那么话说回来,我跟
深圳的的地产发展商交流,他们激动地跟我们说这还是深圳的形势好,民间的所
谓的经济意识比较强,自由市场形成比较早,所以并没有泡沫现象,因此中央政
府宏观调控对深圳没有影响。
往北方走,天津和北京影响也不是很大,我们前两个月做简单的估计,我们
发现广东地区跟北京购房率稍微提高了,只有上海受到最大的打击。可是各位想
想,难道上海地区的民众自由经济的认识不如广东吗?不如北京吗?我想不是这
么简单。为什么在全中国经济首先的发源地并不是深圳?是明末政府时期从上海
开始。这样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为何会在这轮国家宏观调控成为对象?而且上海
房价之高,涨幅之大,我相信从领导人到地方政府表示高度不理解,上海的老百
姓教育水平跟广东相比不相上下,对事物的理解,对经济运行的掌握,不应该有
太大的分别。这样的人群,怎么可能会在广东地区跟北京地区还有上海地区造成
如此大的差距,难道是上海的民众有问题吗?我这么一讲,我相信各位嘉宾可以
对我所讲的呼之欲出,整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泡沫问题,而是我国整个宏观环境还
没有跟国际接轨,而且从去年调整利率,一直到今年调整汇率,我在公开场合发
言的时候,我公开表示反对中央政府的做法。反对做法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
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二元化的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利率与汇率的
不稳定,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房地产的泡沫,这些都应事先作防范,正确的
政策实施的话就不会有上海的现象,这就是我对外发言的基本观点。
今天看房地产的问题,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未来走势应该怎么样?
深圳的老百姓如何看房地产?今天的房地产政府清楚一点,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已
经不能单纯从房地产谈房地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环节了。因此我们从前几年
的宏观调控一直到利率汇率的变动,到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
关系。我对政策的调控认为基本上没有达到要点。也就是说,最近这一轮政策的
出台,对于房地产泡沫而言,我们基本上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泡沫形成于上海?而
整个宏观政策的推行“一刀切”是不可以接受的,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取决
于两个变数,一个变数是薪水所赚的钱,第二个变数是固定资产产生的财富效益,
目前表面上看起来,我们一刀切的宏观调控对很多地区是没有影响的,包括广东、
北京,但是你的财富效果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只要你的财富效果受到影响,一个
最直接的打击就是消费心态会改变。
如果你今天买一部汽车认为贵,并不是今天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很多人会
由此推迟消费行为,后面将是整个深圳地区的新消费观念的改变。所以大家千万
不要认为这次宏观调控目前没有多大影响。这就太简单了。不是的,影响之大,
是我不能理解,也是你不能理解的。我在国外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包括国家的宏
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公认的事实,那就是
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为什么?你调整利率也好,你调整汇率也好,有两点你
是控制不住的。学术界称之为定论的东西:一个是什么时候产生效果不知道;第
二个效果多大不知道。
因为如果一个政策的推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效果,或者不知道效果有多
大,这个政策必须要稳健。而为什么美国政府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始终在一个稳
定的水平?你们在座都是做企业的,日本、美国、欧洲的厂商基本上都知道如何
对外汇的风险。但中国不稳定的金融政策,也就是汇率和利率的调整,最后是由
生产厂商承担,也就是消费者承担。当然,最后是要中央政府包括中国人民银行
来承担。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在中国大陆还需要讨论?也就是应由中央
政府来承担金融政策的风险,而不是老百姓承担。人民银行还搞不清楚这个道理,
因此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是我表示反对的。
那么各位想一想,今天房地产的未来,不是取决于老百姓怎么想,也不是取
决于发展商怎么想,我们何尝不希望,住者有其屋;我们何尝不希望老百姓买到
廉价的住宅,可是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你住不到!
我举个例,上海地区也是我比较熟悉的地区,房价到了什么地步?所谓城区
“三二一”环线,内环是三万元一米,内环跟外环之间的二环线是2万元一平方
米,外环“三环”线以外是1万元平方米。政府统计数据称6700多元/平方米是
不可靠的,我讲的是数据是比较真实的。这种数据远远高于广东地区和深圳。
很多媒体说影响上海房价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上海老百姓收入显著增长;
第二,由2009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第三个原因,就是可能有外国资金的流
入,包括温州、香港等地的资金的流入。我跟各位讲,这是非常简单化的看法。
第一,上海老百姓比较有钱吗?我们看一下,从2002年-2004年,上海老
百姓可动用收入所得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