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培训教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点检定修培训教材-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预知维修即状态检修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维修。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不仅要有多种管理理论为指导,而且要有可靠的监测和诊断技术手段为后盾。设备管理也朝着社会化、专业化乃至国际化方向发展,并出现运行人员参与维修的趋势。 实行这种维修方式的要求是,设备在设计上广泛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实行在线监测。在维修上采取了高级诊断技术,实行离线监测,根据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设备异常,预知设备故障,在故障发生前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维修。这是一种最合理的维修方式。但是,进行状态监测和设备诊断,所需投人费用较大,常用于关键设备、重点部位。 
应当指出:全员设备维修和预知维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是为了确定运行中设备的状态,点检基础上的定修也可以说是在实施状态检修。两者在性质卜士分接近,无非是对状态的掌握程度,后者具备更准确的检测手段,对设备状态的确定更有把握而已。因此,很多学者把点检定修视作状态检修的初级阶段。 
4 .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 
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是基于设备的一生管理理念为基础,它跳出企业内部专业维修的圈子,重点研究从设备技术开发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维修管理。把设备生产过程、安装过程、使用维修过程、社会支援过程、更新废弃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社会大系统维修体系。如果说在上世纪50 年代、60 年代,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设备维修体系,基本上做到技术和备件依靠本系统或自身可以解决,而进人21 世纪,特别是引进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以后,单靠企业自有维修体系,不但是不经济的,而且也是难以继续维持和发展其装备的先进水平,并朝着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实行社会大系统维修无疑是维修管理改革的方向,是维修实行市场化的长远目标。 
5 .维修预防 
维修预防就是设备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改进其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设计、制造上提高质量,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又称为无维修设计。也有采用等寿命设计。使用这类设备,其维修概率趋近于零。采用维修预防, 设备可靠性特别高,但费用也特别高。目前,比较多的是用在航天器等设备上。在发电设备中,也用在一部分先进设备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和重要控制设备上。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国外先进发电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已经建成了一批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发电企业,综合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总的看,设备维修管理大部分仍沿用传统模式,特别是老电厂,鱼需进行维修体制的改革。目前新建或引进国外设备的电厂,已实施或正在实施预防维修体系。从20 世纪oo 年代起逐步推广宝钢电厂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点检定修制)以来,国内已有近80 家发电企业组织实施或正在实施,向状态检修迈进了一大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回复 引用 TOP 
 
  

遥望敬亭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遥望敬亭 当前离线 

UID6 帖子464 精华15 积分1622 金币1411 个 贡献值272 点 阅读权限30   
设备科长



帖子464 金币1411 个 贡献值272 点  3# 
 发表于 2007…7…9 17:33 | 只看该作者 yuoyuo:
时间: 2006…6…10 周六; 下午3:40  标题: 点检定修培训教材


第四节 发电厂设备管理 
一、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厂的主要任务 
电力生产的特点是产、供、销同时瞬间完成。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必须保证其设备在计划发电期限内做到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的连续发电。电厂的全体员工都要围绕这一主要任务而奋斗。同时包括人力资源、流动资金在内的全部资源都要向设备管理倾斜。 
二、发电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使设备受控 
长期无故障运行是发电厂的最大效益。当前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开停机一次的费用均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要使运行周期内的设备总产出和设备总投人的比值最大化,首先必须努力减少非计划停运直至达到非计划停运为零的目标。 
参与设备管理的员工,应该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就是把你所分管的设备控制起来。设备管理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算是尽到了职责,不能满足于有了缺陷去消除,而是要树立缺陷、故障为零的目标,完全掌握设备的可靠程度,做到对在连续生产系统中运行设备的状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期无故障运行,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设备受控必须建立全员参与的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 
大型发电机组特别是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其生产系统十分庞大,众多生产环节,需要各专业(机、电、炉、燃、化等)的协调配合,需要管理方、运行方、维修方(检修方)共同努力,为了达到设备受控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它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目标管理体系― 计划值制。把设备受控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包括运行、维护、检修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然后采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目标管理值(又称计划值)的方法,逐步逼近既定目标值。这个目标值既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目标,也包括有关维修费用和其他经济性指标。 
( 2 )采用与优化检修相适应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也就是本书重点介绍的点检定修制管理。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设备的全员参与管理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它在强调加强设备管理方职责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对运行方和检修方明确了在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应尽职责。 点检定修管理有一套使设备受控的管理方法,采用这些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过维修”和“欠维修”,逐步使设备受控。 
( 3 )建立以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设备主管是指各发电企业中各个专业的带头人。这个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明确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使每一台(件)的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管理责任人。在《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DL/Z 870 …2004 )中,定位为设备的责任主体。 
( 4 )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 
1) 设备的技术标准。 
2) 设备的作业标准(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 
3) 设备的点检标准。 
4) 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 
5) 与上述四项基准标准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以上标准是设备管理的“法”,认真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上述标准将使企业的设备管理逐步纳人规范化、科学化的范畴。按点检定修制的要求,这些标准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支持体系,它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运用PDCA 工作方法逐步完善。认真执行上述标准有助于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加强和改善维护效果、早期消除设备隐患,达到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目标。 
(5 )培育一支高素质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引导并开展以人为本的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活动。自主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对自己所管辖范围的设备和相应管理标准开展动态管理(PDCA )。把完善各类标准和设备受控作为自主管理的目标。自主管理在策略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运用PDCA 方法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 积极鼓励,正面推行。 
3) 高透明度推进,全员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4) 落实责任制,全体员工主动参与设备管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回复 引用 TOP 
 
  

遥望敬亭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遥望敬亭 当前离线 

UID6 帖子464 精华15 积分1622 金币1411 个 贡献值272 点 阅读权限30   
设备科长



帖子464 金币1411 个 贡献值272 点  4# 
 发表于 2007…7…9 17:34 | 只看该作者 yuoyuo:
时间: 2006…6…10 周六; 下午3:40  标题: 点检定修培训教材


第二章 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其内涵 
第一节 点检定修制概述 
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维修费用,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尤其适合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 
点检定修制与我国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前苏联引进的传统计划检修模式的明显区别,在于改变过去计划检修的做法,实行以设备点检管理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通过点检基础上的定修(即根据设备状态安排检修)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配合的一种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点检人员是其所管辖设备的责任主体,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定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这种体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角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 
这种体制提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要求运行方、检修方和管理方都要参与围绕设备的PDCA 管理,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标准日趋完善,设备的寿命周期不断延长,达到故障为零、设备受控的目的。 
这种体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管理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这是设备持续改进、管理日趋完善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 具有我国特点的点检定修制 
一、点检定修制的引进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的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花了数千万美元引进全套管理软件,其中就有点检定修制的管理软件,他们从不自觉强制实行点检定修制到比较自觉地执行这种管理方法,设备健康情况明显提高,故障减少,在提高设备可靠性(全年未停机)的同时,在降低维修费用上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根据1997 年厂长年会上确定的管理跨越和创新的思路,认为点检定修制是与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相适应,即新厂新模式可以采用这种体制,老厂的改革可以借鉴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原电力部也提出了要推行状态检修的要求,而点检定修制的内涵就是要逐步走向状态检修。因此该次会议后决定把点检定修制作为重点研讨和推广的课题。 
与此同时,当时原冶金部也从宝钢集团实行点检定修制中总结了这种先进管理模式的优点,并安排十个钢铁企业进行试点,对试点情况进行统计表明: 
在设备管理推行点检定修管理后,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的下降率为40 % ;维修费用下降达到20 % … 30 % 。 
1998 年初,原华东电管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在浙江镇海电厂召开了电力行业内第一次设备点检定修的研讨会,由上海宝钢自备电厂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