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 第1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此基础上同以俺答为首汗的蒙古右翼诸部建立封贡互市关系,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无事。累加柱国、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师等职。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居正与太监冯保合谋,逐去高拱,自任首辅,掌握明廷大权,开始进行改革。万历元年(1573)六月,他提出以“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同时注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之士。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居正又加强内阁职权,抑制宦官势力,整饬学政,禁止讲学,查禁私立书院,因此巩固中央集权。随后,他陆续实施清通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项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又开始改革赋役制度。支持庞尚鹏和白栋在福建、山东行一条鞭法;又调张学颜任户部尚书,使一条鞭法推行到湖广、河南、北直隶等地区。由于居正的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得以基本确定。为清查隐漏土地和推行一条鞭法,又在福建开始清丈田亩;并决定丈量南北直隶、山东、陕西各勋戚田庄。八年十一月,命户部拟订清丈条例八则,下令在全国实行。凡公开抗拒的勋戚,均夺爵革禄;凡迟缓怠工或册报多虚的官吏,均予夺俸。至万历十年末,在全国共丈出历年诡寄、隐漏及开垦未报的土地约一百四十七万余顷。与清丈并举的是查革冒免,即清查冒充优免的丁田,不许官僚假冒优免逃避赋役。居正还采取厚商措施,整顿钱法,严禁私铸,同时许银钱兼用,许商税纳钱;批准实施户部“速通关以甦商困”和“减税契,宽铺行,恤商人”之请,并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了黄、淮下游的水患,漕运畅通。对周边民族,居正“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他以戚继光等主持蓟州防务,以李成梁镇守辽东,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七年,他还通过俺答汗同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封贡关系。

  张居正曾镇压农民起义。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矛盾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亡而从事的改革,只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但改革对扫除积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强,减轻农民痛苦,安定人民生活也有一定的好处。由于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的实行,使政府收入增加,国家财政状况有很大好转,但改革也受到官僚豪强大地主势力的百般顽强阻挠。万历五年九月,张居正遇父丧而未归里守制,官僚豪强即借“夺情”事劾,企图将其逐去,但未得逞。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行废止。他居相位十余年,多有建树,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寻以言官诬劾,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家被籍没。后因言者复攻不已,诏尽削居正官秩。其言论文章后由子懋编为《张太岳集》。清光绪年间重刊本称《张文忠公全集》,共四十五卷,传世较广。主要著作有《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黄时鉴) 
 


    
张珏
    张珏

  (?~1280) 南宋末抗元名将。字君玉。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人。十八岁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城从军。以战功递升中军都统制,人称为“四川■将”。开庆元年(1259),蒙哥汗率军围攻钓鱼城,张珏协同王坚率领军民屡败蒙古军,蒙哥被击伤致死(见钓鱼城之战)。景定四年(1263),张珏任兴元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合州。他练士卒,精器械,饬军纪,明赏罚,以兵护耕,垦田积粟,加强城守。十二年之中,张珏屡拒元军招降,固守钓鱼城,还主动出击,收复大良平(今四川广安东北)等城。德祐元年(1275)五月,张珏任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宋廷曾征其兵入卫,因路阻未行。时元军围重庆,又遣人招降,张珏不从,派兵解重庆围,且与泸州人民里外相应,俘杀叛将梅应春,收复沪州。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张珏到重庆,任四川制置使。他屡败元军,一度收复涪州(今四川涪陵),解大宁城围,支援泸州。次年,元军又围重庆,再次遣人招降,张珏奋力拒战。祥兴元年(1278)二月,部将赵安开城降元,张珏仍率兵巷战,终于难以支持,返家自杀未果,遂乘小舟东下,途中两次自杀,均被阻,至涪州被俘。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张珏自刭于安西(今陕西西安)。

  参考书目

  胡昭曦:《略论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击蒙古贵族的斗争》,《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胡昭曦) 
 


    
张君励
    张君励

  (1887~1969) 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名嘉森,号立斋。1887年1月18日(清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生于江苏宝山县(今属上海)。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加入政闻社,宣传君主立宪。1910年毕业回国,由清政府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预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旋与国民协会等团体合并为民主党。1913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1915年底回国,先后任浙江交涉署长,《时事新报》总编辑。1923年在清华学校讲演人生观问题,宣扬生命主义哲学,引起科学与玄学之争。同年出任上海国立自治学院院长。1927年后与中国青年党李璜合办《新路》杂志,既反苏反共,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29年被蒋拘禁,获释后赴德国耶拿大学任教。1931年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1932年创建国家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兼总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员。1939年代表国社党参加统一建国同志会,次年在云南大理创办民族文化学院,任院长。1941年参加发起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常务委员。1945年出席联合国会议,任联合国宪章大会组委员。1946年1月回国出席政治协商会议。8月将国社党与华侨中的民主宪政党合并为中国民主社会党。11月单独以民社党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民社党因此被民盟劝退。在1947年民社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主席。1949年11月赴印度,1951年移居美国。1969年2月23日在旧金山病逝。著有《立国之道》、《苏俄评论》、《国宪议》、《明日之中国文化》等书。

  (江绍贞) 
 


    
张俊
    张俊

  (1086~1154) 南宋武将。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十六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升为下级军官。北宋末,曾随种师中援太原。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建立御营司,任张俊为前军统制。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刘正彦所废,他和韩世忠等受张俊节制,平定事变,因而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绍兴初年(1131),出任江淮招讨使,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南侵。后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都得胜利。张俊也派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飞。次年,他迎合朝廷对金议和的意向,自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宋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诸将都不能比。死后,追封循王。

  (沈起炜) 
 


    
张浚
    张浚

  (1097~1164) 南宋大臣。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宋徽宗赵佶时进士及第。宋高宗赵构初立,任御史,曾助权相黄潜善劾李纲专权。不久,升为礼部侍郎。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将领苗傅、刘正彦所废。张浚在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约文臣吕颐浩、武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破苗傅、刘正彦,使宋高宗复位,被任知枢密院事。他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建炎四年,张浚无视宿将曲端的正确意见,集结陕西五路军队,命刘锡为都统制,与金完颜宗辅、完颜宗弼、完颜娄室等在富平(今属陕西)会战。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溃败。浚得败报,自邠州(今陕西彬县)退驻兴州(今陕西略阳);杀赵哲,贬刘锡;又杀曲端,以推卸败军之责;用吴玠等坚守秦岭北麓。绍兴四年(1134),被召至临安,后谪居福州。五年,出任宰相,督岳飞镇压杨么起义(见钟相、杨么起义)绍兴七年,张浚力主罢黜骄惰怯战的大将刘光世,却又反对岳飞并统刘光世军,招致刘光世部将郦琼叛降伪齐,张浚因而罢相。从此谪居二十余年,仍上疏反对和议。绍兴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时,始再起用。宋孝宗时封为魏国公。隆兴元年(1163)任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派李显忠、邵宏渊率军渡淮北伐。宋军连克灵璧(今属安徽)、虹县(今安徽泗县)、宿州(今安徽宿州),旋即溃败。浚因此罢官,不久即死,谥忠献。著有《紫■易传》等。

  (沈起炜) 
 


    
张澜
    张澜

  (1872~1955) 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字表方。四川南充人。

  1872年4月2日(清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五)生。其父张文倬是秀才,在乡村任塾师。张澜从小随父读书,1894年中秀才,不久补廪生。1902年入四川尊经书院深造。1903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次年因倡言慈禧太后应归政于光绪帝被押送回国。1909年起参加立宪运动。1911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参加并领导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任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1913年4月,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在川西参加讨袁斗争。1917年11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次年离川留居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中,张澜支持新文化运动,鼓励和支持川籍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张澜回四川南充从事教育工作。1925年7月起,任成都大学校长。在校内提倡思想、学术研究自由,允许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国家主义派的惕社、国民党的健行社同时并存。学校办有《科学思想》刊物,邀请进步人士撰稿,宣扬科学与民主。在他的支持下,进步力量迅速发展,影响日益扩大。1930年为抗议国民党压制思想和学术研究自由,辞职回南充,继续从事中小学教育。1934年受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邀请,出任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他同中国共产党人发生联系,促进地方实力派与红军达成联合反蒋协议,并同情和掩护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澜受聘为国民参政员,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39年11月他与黄炎培、章伯钧等在重庆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其宗旨是促进团结,共同抗日,实施宪政。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继续担任主席。他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为民主、团结、抗战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