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吴晗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大学期间,吴晗写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吴晗因对现状日益不满,逐步投入抗日民主运动。1943年7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这一时期,写下许多历史杂文,以辛辣的笔锋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1946年8月,吴晗回到北平,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员。

  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分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主持了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以及标点《资治通鉴》的工作。随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吴晗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亲自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

  1957年3月,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他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并在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用“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杂文《三家村札记》专栏,以歌颂正义光明、匡正时弊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传》第四次修改稿出版,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一株毒草”。接着,《三家村札记》也遭到批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被捕入狱,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吴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苏双碧) 
 


    
吴玠
    吴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少时参加泾原路军,宣和间(1119~1125),以队将身分参加镇压方腊起义;接着又参加镇压河北起义军,升权正将。靖康初,曾与西夏军作战,有功。建炎二年(1128),金兵入陕西,吴玠力战屡胜。继之又镇压史斌起义军。张浚经营川陕,升吴玠为统制。建炎四年,吴玠进兵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受任为权永兴军经略使。同年,富平(今属陕西)之战失败后,他和弟吴璘收散兵,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绍兴元年(1131),金将没立、乌鲁、拆合来攻,败去。完颜宗弼集结重兵,再度来攻,吴玠率部选劲弓强弩,轮流发射,箭密如雨,号为“驻队矢”,大破金兵,以功拜镇西军节度使。绍兴三年,金将完颜杲绕道攻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吴玠等退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阻金军入蜀之路。四年,宗弼、完颜杲攻仙人关。吴玠等在关旁预先整治战场,称杀金平,一战大胜,全军从此不再进窥四川。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吴玠官至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死后,谥武安,淳熙年间追赠涪王。

  (沈起炜) 
 


    
吴佩孚
    吴佩孚

  (1874~1939)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74年4月22日(清同治十三年三月初七)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本人秀才出身。1898年去天津投淮军聂士成部当兵。1900年担任聂部武卫前军后路炮队队官。日俄战争爆发,北洋督练公所与日本军队秘密合组侦探队,吴被选为队员,赴东北刺探俄军情报,因“功”以帮统记名。1906年任北洋陆军第三镇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同年孙中山联合西南地方实力派在广州组成护法军政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段祺瑞坚持武力统一,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1918年春,率北军一师三混成旅,由鄂入湘,连陷岳阳、长沙、衡阳;但湖南督军席位,却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援粤军副司令和孚威将军的空衔,吴十分气愤。随后与湘军代表商洽停战,8月发出罢战主和通电。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的代表在衡阳秘密签订《救国同盟草约》,结成反段军事同盟。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7月9日,段祺瑞胁迫总统徐世昌下令免曹锟、吴佩孚职,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同年10月曹锟贿选为总统,吴升任直鲁豫巡阅使,驻洛阳。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吴遂南下企图依靠长江中下游直系势力组织“护宪军政府”,未果,又赴岳州托庇于湖南军阀赵恒惕。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拥吴出山。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1927年5月,吴率残部去四川依靠军阀杨森、刘存厚。1932年回到北平,国民政府曾聘吴为国难会议会员,他未赴会。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吴牙疾发作,日本医生为他开刀拔牙,当天暴卒于北平。

  参考书目

  李宗一:《吴佩孚》,《民国人物传》第2卷,中华书局,北京,1980。

  (朱信泉) 
 


    
吴起
    吴起

  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学于曾子。后在鲁国为将军,闻魏文侯贤而去鲁至魏,武侯时为西河郡守。吴起在治术上受儒家德治的影响,如武侯曾将“山河之固”视作魏国之宝,而他则以为“在德不在险”。他还认为自己能使魏国“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表明他对政治革新相当重视。

  吴起不仅具有治国的才能,而且长于作战用兵。《韩非子》说他治军时能和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故士卒乐为其用。魏惠王时,有人认为魏国士卒能所向无敌,应归功于吴起的余教,惠王为此向吴起的后代颁发了赏田。

  后来,吴起由于与武侯不和,离魏奔楚。楚悼王以起为令尹。当时,楚国的旧宗法贵族势力很强,上不利于君主,下为害于百姓,兵弱而国贫。于是吴起为悼王出谋,将传到三世时的封君子孙削籍为民,把一部分贵族放逐到荒僻之地,废掉公族中之疏远者,以改变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局面。由于“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节省开支“以奉选练之士”,楚国实力渐增,南攻百越,北并陈、蔡,以致秦和三晋都有所震动。吴起在位一年而悼王卒,一批旧贵族乘机作乱,将吴起肢解。《史记》说吴起死于悼王尸体旁,肃王继位后,即以伤害悼王尸体罪,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三族之刑。《韩非子》认为楚未能重用吴起,变革效果不大。又说吴起被杀,是因为“大臣苦法”,可见吴起的失败主要是贵族反对所致。

  《汉书》说吴起和孙武一样,也有兵书流传下来。《韩非子》有“孙吴之略”的话,则战国时孙、吴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提到西汉时“吴起兵法世多有”。可见吴起的兵书在战国、西汉时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这种兵书是否真是吴起所作,尚不得而知。《汉书·艺文志》兵家类有《吴起》四十八篇,今本《吴子》当是这四十八篇中的一部分。《艺文志》杂家类有《吴子》一篇,书已佚,疑亦吴起所作。

  (吴荣曾) 
 


    
吴三桂
    吴三桂

  见三藩。 
 


    
吴元济
    吴元济

  (783~817) 唐宪宗时重要叛藩的首领。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的长子。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西南出襄州(今湖北襄樊襄阳),东北出汴州(今河南开封),可以截断汉水及运河交通,西北出即逼唐朝东都洛阳,地位十分重要。从唐代宗、唐德宗以来,先后由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据有其地。淮西镇勾结河北诸镇,成为唐朝心腹大患。宪宗元和九年(814)闰六月,吴少阳死,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元济于是遣兵焚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叶县(今河南叶县南),攻掠鲁山(今属河南)、襄城(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宪宗在主战派宰相李吉甫、武元衡及御史中丞裴度等支持下,发兵讨伐。当时河北藩镇中,成德(今河北正定)的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师道都暗中与吴元济勾结,出面为之请赦。因朝廷不许,李师道便遣人伪装盗贼,焚烧河阴(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粮仓,企图破坏唐朝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武元衡,砍伤裴度(时李吉甫已死),企图打击主战派。但宪宗不为动摇,以裴度继武元衡为宰相,主持讨伐事宜。两方相持数年。

  元和十二年夏,裴度自请赴前线督师,加强了军事的统一领导。而淮西地区连年交战,粮食缺乏,军心动摇,战将被俘降唐者,多为唐军效力。同年十月,唐邓节度使李愬在降将李祐导引下,于雪夜奇袭蔡州成功,破城俘元济。十一月,吴元济被斩于长安。淮西的平定是唐中央政府的一次大胜利。至此,长期割据河北的藩镇也表示愿意服从中央,使唐朝统一的局面暂时有所加强。

  (乌廷玉) 
 


    
吴越
    吴越

  五代时十国之一。钱镠所建。都杭州(今属浙江)。盛时疆域十三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历五主,共八十六年。

  钱镠是杭州临安人,当地军阀董昌部将。唐光启三年(887),董昌为越州(今浙江绍兴)观察使,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镠为杭州刺史,从此钱镠独据一方。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三年(896),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