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 第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兀者
    兀者

  部落名。又作吾者、斡者、斡拙。辽代称乌惹、兀惹、乌若、乌舍、嗢热;金、元两代又称乌底改、兀的改、兀的哥;或称野居女直、兀者野人(一作吾者野人)。兀者或兀者野人是一种泛称,它用以称呼广布于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以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的部落。元人周致中的《异域志》区分野人为大小两种:大野人相当于清人所记的奇勤尔、毕勒尔、鄂伦春、赫哲等;小野人“以黥面为号”,与元《开元新志》所记“文面椎髻”的“女直野人”相当。

  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爬犁)。善于造船,一种是头置杈丫木根如鹿角状、两舷荡桨的五板船,名“黄窝儿”(或译“广窟鲁”);另二种是名“威孤”(或“威呼”)与“札哈”的独木舟。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乌底改叛金,世宗命人“毁其船栰,欲不使再窥边境”,即指这类船只而言。

  大德元年(1297)以前,已有“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的设置,除对当地人民进行统辖外,兼护理自黑龙江至库页岛的驿道——狗站。至正三年(1343),“辽阳吾者野人叛”。六年,又因元朝前往捕捉海东青烦扰百姓,吾者野人和水达达皆叛。元顺帝命太保伯撒里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前往镇压。七年,再“讨吾者野人”。十五年八月,重立“吾者野人吉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儿分之地”。哈儿分,又作合儿宾、合里宾、合里宾忒、哈里宾,更称哈州,约当今苏联境内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处附近。明代习称兀者为野人女直,《女真译语》作“兀的厄捏儿麻”,捏儿麻意为“人”,释为野人。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贾敬颜) 
 


    
勿吉
    勿吉

  南北朝时活跃在中国东北部的民族。见靺鞨。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政治运动。发生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因以干支计为戊戌年,故名。又称“戊戌维新”。

  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清朝统治日益腐朽,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从19世纪70至80年代已发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从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转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戊戌维新运动就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改良思潮逐渐高涨的基础上产生的。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时康有为适在北京参加会试,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富国之法,包括钞法、建筑铁路、制造机器轮船、奖励制造、矿务、铸铁、邮政等。养民之法,包括务农、劝工、惠商、恤贫等。教民之法,包括设立学堂、开设报馆等。又建议每十万户推举一“议郎”,供皇帝咨询,讨论内外兴革大政,“三占从二,下部施行”,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变法的纲领。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此即所谓“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一种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行动。虽然参加者均是举人,社会阶层狭窄,但联系广泛,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

  1895年刊行的《公车上书记》,

  记述了康有为等人上书请愿活动

  5月29日和6月30日,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即清德宗载湉),反复陈述变法主张,强调应仿效西方“设议院以通下情”。都察院仅代呈“第三书”,光绪帝阅后颇为赞许,命誊抄四份,其中一份呈慈禧太后,一份转发各省将军、督抚审议。

  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引起帝党的注意。光绪帝师傅翁同龢(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曾亲往会晤,并与之多次通信,商讨变法。帝党企图利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富国强兵;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希图依靠帝党的支持实现其参政目的。于是两种政治势力联合起来,推动变法运动。7月,翁同龢接受康有为的建议,令人草拟十二道新政诏书,准备呈请光绪帝陆续颁行,却又担心触怒慈禧太后,遂决意请在皇族中威望很高的恭亲王奕䜣面陈皇帝。奕䜣断然拒绝。

  《时务报》

  从1895年夏至1898年春,维新派为了团结力量、制造舆论和培养人材,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每期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11月中旬,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有少数官僚投机者参加。同月,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出版《强学报》。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李鸿章的亲家)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勒索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遂遭封禁。但维新风气渐开,已难遏抑。8月,维新人士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以“变法图强”为宗旨的《时务报》,邀请梁启超任主笔。1897年10月,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两报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影响广泛,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1897~189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长沙,开展维新运动。他们创办《湘学报》(初名《湘学新报》)、《湘报》,宣传爱国救亡,提倡西学,倡言民权,要求立宪,开办时务学堂,设置中西学课程,向学生灌输一些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由于维新派的努力和巡抚陈宝箴的支持,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为全国之冠。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在全国共创办学会三十三个、学堂十七所、报馆九家、书局两家、共计五十一个(所),至1898年增至三百多个,表明维新运动已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维新派的变法舆论宣传活动,引起封建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憎恨与恐慌。他们攻击维新派的改良变法是破坏祖宗成法,离经叛道,甚至把维新派视为叛逆。面对顽固守旧派的攻击,维新派从“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和“要不要改变封建教育制度”三方面痛予驳斥。维新派以进化论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了“君权至上”的封建专制制度,以资产阶级教育观点批判了“禁锢人心”的科举制。经过争论,变法维新思想广泛传播,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从而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大,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日深。康有为迅速从上海赶赴北京,向光绪帝上“第五书”,痛言“瓜分豆剖”的危险局势,提出“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供皇帝采择;并建议将国事付国会议行,颁行宪法。书呈工部,请求代递。工部尚书松溎以书中有“职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等“犯上”语句,拒绝代呈。而此书已广为传抄,且刊载于报,颇为一些士大夫称赞。都察院给事中高燮曾阅后即疏请皇帝召见康有为,委以重任。光绪帝本拟召见,但受到恭亲王奕䜣阻格,改为“王、大臣传询”。1898年1月24日,翁同龢、荣禄、李鸿章、张荫桓等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晤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康有为当场批驳了荣禄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主张和李鸿章的维持现状的保守思想,并详述了他的具体变法措施。翁同龢旋向光绪帝奏报传询情况。光绪帝命康有为条陈所见,进呈所著书籍。康有为遂于29日上《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第六书》)。请大誓群臣以定国是,开制度局以定新制,别开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工务局、矿政局、铁路局、邮政局、造币局、游历局、社会局和武备局十二局以行新法,各省设民政局,举行地方自治。奏折中未出现以往上书中曾提出过的“开国会”、“定宪法”等建议,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纲领有了重要修改。光绪帝命将此折交总理衙门“妥议具奏”,总理衙门却遵照慈禧太后旨意将折中建议逐条驳回。康有为甚感失望,“复思开会振士气于下”。4月,与御史李盛铎在京发起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孔教)”为宗旨的保国会。而此前已有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吴学会,此后又有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等。士大夫经常集会,议论时政,变法空气日浓。康有为乘时鼓动帝党官员上书,敦促变法。6月1日,御史杨深秀上《请定国是而明赏罚折》;8日,侍读学士徐致靖上《请明定国是疏》。两疏均为康有为所代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所》一页

  6月11日,光绪帝根据杨深秀和徐致靖的建议,召集军机全堂,发布《明定国是诏》,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变法从此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

  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康有为鉴于光绪帝处处受慈禧太后挟制,建议“就皇上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光绪帝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可专折奏事。康有为遂不断呈奏,并将《日本变政考》等书加上按语陆续进呈,阐述变法理论,规划变法步骤,提出具体变法建议。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