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百科全书- 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四年准备,1930年正式进入实验期,采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教育方式,大力推行上述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

  乡建派反对用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幻想在不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基础上,依靠“乡村建设”和文化教育救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但在若干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37年“七七”事变后,乡村建设运动无形解体,大部分人参加抗日,还有一部分人参加了抗日民主运动。

  (曾业英) 
 


    
乡勇
    乡勇

  清朝用兵时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源于清代前期的乡兵。雍正八年(1730),鄂尔泰镇压西南少数民族乌蒙部落时,就利用过乡兵,一般认为这是清代使用乡兵之始。乾隆末年,由于八旗兵业已腐朽,不堪战斗,绿营兵也暮气日深,渐趋腐败,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时,不得不招募地方“义勇”,与官兵并用。以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及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朝廷除了命地方举办团练外,都招募乡勇,官给口粮,在绿营之外别自成营,随军战守,时称“勇营”。从此相沿成例。但在咸丰以前,勇营额数之多寡不定,武器之良窳不一,没有创建营制,有事招募,事后即予裁撤,不过是一种临时性质的非正规部队。太平军起义后,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在原乡勇基础上创建营哨之制,编练了一支有独特制度的正规军,称为湘勇,通称湘军。咸丰十一年(1861)李鸿章遵照湘军的营制、营规组建了淮军。随后其他各省也相继招募乡勇,仿照湘军营制编练部队,使勇营成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的主力军。太平军、捻军失败后,部分勇营改为防军,后又改为巡防队,直至清末被编为陆军。由乡兵到勇营,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后,最终代替了经制的绿营兵,成为清代后期镇压反抗和维护统治的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俞炳坤) 
 


    
厢兵
    厢兵

  宋代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北宋初,将各地藩镇的精兵抽调中央,剩余的老弱残兵留在本地,另加新设供劳役的军队,组成厢兵。招募厢兵一般不讲求体质,还有部分厢兵来源于流放的罪犯,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厢兵。宋朝的厢兵从事各种劳役,诸如修建、运输、邮传等等,劳役极其沉重,军俸却很微薄,死亡和逃亡现象严重。厢兵在名义上按马兵和步兵,分别隶属侍卫马军司和步军司。各种番号的厢兵一般有都和指挥两级编制,并以指挥为单位,分驻于各州府,或直属某些机构,部分厢兵还有军一级的编制。各州府也往往设置厢兵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以统辖本州府不同番号的厢兵若干指挥,宋仁宗赵祯时,设置“教阅厢军”,实际上是发放厢兵的低等军俸,而作禁兵使用。于是厢兵遂分“教阅”和“不教阅”两部分。宋神宗赵顼时,又将教阅厢兵升格为下等禁兵,于是厢兵又成清一色的役兵。南宋时,厢兵制度并无变化。

  广南路厢军澄海水军官印“澂海

  第六十九指挥第二都记”铜印拓片

  江西新建出土

  (王曾瑜) 
 


    
厢坊制
    厢坊制

  宋代城市的区划制度。唐代的城市制度是“坊市制”,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坊、市门按时启闭。随着商业的发展,到北宋初年,坊、市的围墙破坏了,居民区与工商业区不再有区别,凡是向街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商店。10世纪末、11世纪初,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制度“厢坊制”代替了原先的“坊市制”。至道元年(995),开封城内设立了左第一厢、城东厢等八厢,这种基层厢代替了坊,成为附郭县直属的基层政权,每个基层厢下属有二至二十多个坊。熙宁三年(1070),开封城内东、西两部分,划分为两个区,称为“左厢”和“右厢”,办公处称为左、右厢公事所,地位相当县,主要职责为狱讼刑法。从此,附郭县只治理郊区,厢统治城内市区(有时城外市区也归厢统治)直属于州府,这种城乡分治的制度后来推及全部城市。厢坊制成为城市的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

  (陈振)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推进中国革命,在湖南和江西边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决议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八七”会议后,彭公达、毛泽东奉中央命令回湘改组省委,制定秋收暴动计划。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召开首次会议,讨论暴动事宜。经19日和30日各次会议的讨论,省委采纳了毛泽东以下三项提议:①缩小暴动范围,改定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为暴动区;②没收包括小地主土地在内的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③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作为暴动的领导机关。参加暴动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分布在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等县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总计五千余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团。

  9月8日,湖南省委发布夺取长沙命令,次日开始破坏武(汉)长(沙)和株(洲)萍(乡)铁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11日,暴动在安源、铜鼓、修水、醴陵等地全面展开,起初各路暴动队伍均取得一些胜利,但旋即受挫。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上坪果断命令停止进攻长沙。同时,湖南省委也放弃了长沙暴动的计划。19日,各路暴动队伍于浏阳文家市会合,毛译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议退兵湘南(参见彩图插页第133页)。29日,暴动队伍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并开始酝酿进军井冈山。10月3日,由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的工农革命军自三湾到达宁冈古城。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总结暴动的经验教训,议决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转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次起义是以革命的武装斗争推动农民土地革命的壮举,实现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曾业英) 
 


    
湘军
    湘军

  晚清曾国藩创建的一支军队。1852年12月(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从湖南北出,攻克汉阳。曾国藩以礼部右侍郎丁忧在籍(湖南湘乡)守制,咸丰帝命他帮同该省巡抚办理团练。他复奏咸丰帝称,团练无济于事,正规军绿营已不堪作战,主张另建新军。于是,他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称为“湘勇”,又称“湘军”。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的”束伍”成法。陆军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员在外),十人为队,队有什长;八队为哨,哨有哨长,统以哨官;四哨为营,辖以营官;余为亲兵,直辖于营官。各队以抬枪、刀矛、小枪等长短兵器配合作战。水师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三十员在外),有长龙八艘,每艘二十四人;舢板二十二只,各十四人。每船为一哨,设哨官;哨官之上,辖以营官。船只各有火炮,但仍配小枪刀矛,以备近战。湘军营以上设统领,统领辖数营至数十营不等。其后又在统领下增设分统,以便于指挥。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

  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时,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另有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余人。初战在靖港败于太平军,继在湘潭、岳州(今岳阳)获胜。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攻占九江,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六千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

  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绿营兵为土著世业,将由铨选调补,军饷由户部拨给,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其制正与绿营相反,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便代替了国家经制的世兵制度,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实始自湘军的“兵为将有”。

  始于湘军的“兵为将有”对晚清政局也产生重大影响。湘军重要将领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杨载福(岳斌)、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曾国荃、刘蓉、刘坤一、蒋益沣、刘帲д选⒘踅跆囊约昂罄闯晌淳琢斓睦詈枵碌龋怨僦磷芏健⒀哺У却笤薄8萸宕ㄖ疲芏健⒀哺孕惺〈笕ǎ湎律璩行颊顾竞吞嵝贪床焓顾荆止芤皇〉拿裾⒉普桶篡馈⑺痉ā5剿咎诹浚勺ㄕ圩嗍拢涫氯ǘ懒ⅲ┎砍际加泄芟降娜Γ健⒏Ф粤剿局皇蔷佑诩喽降匚弧9柿靠梢钥刂贫健⒏В杏谥醒搿5宕庵指窬值较婢УH味健⒏Ш螅头⑸烁谋洹J种杏斜薪亩礁О蚜剿窘滴艄伲惶砍贾噶睿⒁膊坏貌挥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