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吵得很凶,她当时吓得直哭,此后病情又加重了。且食欲剧减,一言不发,学也不能上了,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家里一来外人马上躲起来,而且很怕光亮,愿意在阴暗角落里坐着。有时母亲烦了,也失去耐心而训斥她。一天,她离家出走,两天后被派出所的人找到送回家,于1989年2月送医院就诊诊治的第一步:医生取得患儿的信任。医生热情、亲切、态度和蔼地与她讲话,正面引导启发,调动其自尊心、自信心。第二步,组成由患儿家长、学校和医生参加的治疗小组。孩子暂住生母家,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继父主动与孩子交往,老师家访,同学找她玩和学习。同时还给孩子少量的安定片、维生素
1、脑复康口服。一个月后病情就开始好转,能和老师讲话,和同学玩了。二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愿到学校学习,主动和同学玩,上课能回答问题,口吃现象消失了,在家能与父母讲学校的事情,心情愉快,恢复了正常孩子的天真、活泼、自尊心和自信心,那种孤独、恐惧、不安全感消失了。半年后回访,一切恢复正常。
3.药物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或抗抑郁类药物,配合治疗。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3)
三、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即抑郁性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一种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悲伤、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据有关报导,在对一次一般人数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学龄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为0.3%,青春期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为1.8%,而14~16岁的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则为4.7%。少年期患病率的增高主要原因与青春期生理反应有关,而且女性的发病率在升高,在精神病院就诊住院的比例更大。据报道,精神科门诊儿童诊断为抑郁症的占28%,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儿童抑郁症比例为59%。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刺激后而诱发的:
1.感情上受到重大打击。如亲人去世、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考试不及格(特别是升学考试考得不好,未上理想中的学校)等,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剧烈反应并导致情感加重。
2.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如由于学业成绩不是很好,长相又不出众,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受老师重视,不引人注目等,而产生一种失落感。
3.不良性格的影响。这类儿童大多表现出孤独离群,性格过于内向,这就使得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困难,交朋友也困难。
4.家长的影响。如果儿童的父亲或母亲有抑郁症也会引起儿童的抑郁症。如有抑郁症的父母在家少言寡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大与人结交来往,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过份关心,稍有不适,就十分紧张焦虑,忧心忡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
5.攻击性。这似乎与儿童缺乏自信、自尊相矛盾,但患儿一旦失去了自尊或受到了重大挫折便会表现出攻击性,而这种攻击性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儿童抑郁症的反应与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忧郁时,可能会目光呆滞,或长久失神地注视着某一个地方。而儿童则不,其主要表现有:
(1)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是其典型特征。对待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
(2)自我责备、自我贬低。患儿总认为自己很笨、很差,同时又很敏感。如做团体操,老师到最后才挑选他,他就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不行,老师瞧不起他,于是感到悲观;如果考试失败,他也会感到绝望、沮丧,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3)有的患儿会变得固执,烦躁不安,易发脾气,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而且发作没有前兆;爱挑衅,有破坏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4)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失眠、食欲不好、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瘙痒等。
(5)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缺乏热情,读书成绩下降,思维迟钝,难于完成任务。儿童抑郁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也主要运用心理治疗。
1.支持疗法。当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症状后,家长应多与孩子交谈,多给以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他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同时要分析孩子发病的原因,如与环境刺激有关,则要改造,消除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2.行为疗法。当儿童患抑郁症后,家长要分析病因,除用支持疗法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行为治疗。
例如,有位12岁的独生女孩小丽。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爱护备至,视若掌上明珠,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小丽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些,智力开发要比别人早些,真可称得上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她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优秀,全家人欢天喜地,乐不可支,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父母高兴的时候,出了一件扫兴的事。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小丽患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来应试。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物理没考好,只得了61分。这给一贯成绩优秀的小丽当头一棒,结果其它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沉重的打击,从此使小丽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整天在家睡大觉,干脆不去上学了。家长开始不知底细,问她怎么了?她说不清楚,只是流眼泪。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孩子患了大病,急忙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量体温、化验、胸透视等等,心肝肺肾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这时,学校班主任也来家里看望,与家长商量解救办法。一致认为,既然小丽的感冒已经好了,躯体没有其它疾病,那么,会不会是患了心理疾病呢?于是,其母就带小丽到西城区某医院心理诊室咨询治疗。
心理医生全面询问了小丽考试失败的情况、家庭养育情况、性格特点等后,与家长交换意见说:“根据小丽的表现,可能是患了意志行动障碍,也就是因失去了面子、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抑郁病’。其原因是孩子在一帆风顺、赞扬声中长大;再加上家长的过度期望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她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说到这里,心理医生问家长:“你们看,这样分析有没有道理?”其母说:“有道理,符合孩子的实际,在我们的教育方法上,确实存在不够客观的问题,主要是‘宠纵娇惯’四个字,使孩子养成了脆弱的性格。请医生帮助治疗吧!”
心理医生沉思了一会,决定采用“行为疗法”。遂对小丽的母亲说:“对于小丽这样的儿童,治疗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其途径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例如,每天坚持20分钟体育锻炼,规定在1小时内完成几道数学速算题和其它一些作业;并让她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如买粮、买菜、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因为过去她不知道这方面的劳累,现在做这些事就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在实践中明确‘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真正含义,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论生活、工作和学习,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是偶然的、少见的。这样,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怕困难、爱面子的心理疾病就会很快治好。”说完,他又具体提出了行为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家长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严肃对待,不能迁就孩子的好恶,否则不会取得好效果。小丽的母亲完全赞同心理医生的看法和意见,觉得孩子身上的过错责任在大人。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母亲和父亲统一认识,决定采取较为严格的措施,让小丽进行意志力的锻炼。具体方法是:
在认识上提高。父母每星期要给小丽讲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事实说明“艰苦炼意志,困难造英雄”的真理,使她自觉树立吃苦精神。
在生活上锻炼。凡是小丽自己的事情,如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等,尽量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代劳。
合理分担家务劳动。搞好家庭生活是很辛苦的,不能有忙有闲。小丽负责每天刷锅洗碗和倒垃圾的任务。
要积极锻炼身体。规定小丽每天早起跑步至少三站路,晚饭后要跟父母散步30分钟。
认真做好作业。对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限定时间完成,不准一面做作业一面玩。除此,家长还和学校老师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联系制度,对小丽的表现及时交流情况,发现问题,迅速教育和解决。学校为了帮助小丽治好心病,老师和同学们充分肯定她的长处,并在班上表扬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安排她要好的同学,每天陪她上学,以鼓励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做,在刚开始时,小丽很不习惯,总是叫苦连天,不想继续坚持。父母和老师反复做解释开导工作,说明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一下子改过来确实不易。若是现在不下决心改,将来就会更难,到那时不仅要受更大的罪,还会被人瞧不起,心里更难受。这些道理,促使她醒悟,咬紧牙,忍着坚持了下来。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锻炼和细致教育,小丽摆脱了抑郁心病,逐步培养起了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学习刻苦,不怕困难,成绩不断进步,成为本班考取名牌大学的唯一学生。
3.增强自信心。有的儿童是由于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因此,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这样可以抵制抑郁状态的产生。首先要改变认识。儿童抑郁是由于自己对自己不满而引起的,而这个不满意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当这个标准达不到时,就会引起抑郁。要提高自信,战胜抑郁,就得改变这个标准,使之切实可行。理想化观念通常包含有“必须”等绝对化词语,如“我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进入前四名”、“我必须考入省重点中学”等等,而这些标准并非想达到就能达到的,一旦没达到,就会失望沮丧。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改变这些标准,使之能付诸实现。其次,运用正强化法。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儿童的长处,并让他充分发挥出来,使他获得别人的称赞;当儿童通过降低标准而达到目的后,要给予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4.药物治疗。一旦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的种种迹象,家长应随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4)
四、强迫症
强迫症又叫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运作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它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