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罗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方哲学史 罗素- 第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威性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这两位圣徒未曾对圣彼得的两面派倾向进行过争论的话, 
 
奥古斯丁也许会更坚决地站在杰罗姆的一边。 
 
    奥古斯丁对圣史和世俗史进行了时代的对比。据此,以尼阿斯来到意大利的年代适 
 
值押顿在以色列作士师,再有,即最后的逼迫是在敌基督者的领导下进行的,但平时日 

 
则不得而知。 
 
    在写了反对司法刑讯值得赞赏的一章之后,圣奥古斯丁进而驳斥了那些认为一切事 
 
物都值得怀疑的新学院派。“基督的教会因为对所理解的事物具有最确切的知识,所以 
 
把这些怀疑认为疯狂而加以厌弃。”我们应当相信圣经的真理。他继而说明离开真正的 
 
宗教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异教的道德是“为淫秽的恶魔势力所玷污了的。”对于一个基 
 
督徒来说是道德的东西,对于一个异教徒正成为恶德。“有些东西,她(灵魂)似乎认 
 
为是道德,并对此加以垂青,但如果这些东西不完全与上帝有关,那末,这些与其称之 

 
为道德,当真倒不如称之为恶德。”不属于这个社会(教会)的一些人将遭受永远的困 
 
苦。“在我们现世的斗争中,不是痛苦取得胜利,然后由死亡来驱尽它的感觉,就是天 
 
性取得胜利,并由它来驱尽痛苦。可是在那里痛苦将永远作难;而天性则将永远受苦。 
 
二者都将忍受持续的惩罚。”(第28章)。 
 
    复活有两种,死后灵魂的复活,和最后审判时的肉体复活。在讨论关于基督作王一 
 
千年的种种困难以及此后歌革和玛各①的行为之后,他又论及帖撒罗尼迦后书的一处经 
 
文(同书第2章第11第12两节)“上帝就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叫他们信从虚谎,使 

 
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有人也许认为全能的上帝首先欺骗他们, 
 
然后再由于他们受骗而施以惩罚是不公正的;但圣奥古斯丁则认为这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他们被定了罪所以才受了迷惑;同时由于受了迷惑,所以才被定了罪。然而他们 
 
之受迷惑乃是由于上帝的秘密裁判,这种裁判,既秘密而公正,又公正而秘密;自从创 
 
世以来他就一直继续着这种裁判。”圣奥古斯丁认为上帝不是根据人类的功过,而是肆 
 
意把人们划分为被拣选的和被遗弃的。所有人都应该同样承受永劫的惩罚,因此被遗弃 

 
的并没有倾吐不满的理由。从上述圣保罗的章句中来看,人们之所以邪恶似乎由于他们 
 
是被遗弃的,并非由于他们是邪恶的而成为被遗弃者。 
 
    肉体复活后,被定罪者的肉体虽将受到永无止境的焚烧,但并不因此而消亡,这是 
 
不足为奇的;因为火蛇和埃特纳火山就是这样。魔鬼虽然不具形体,却能被具有形体的 
 
火所焚烧。地狱里的磨难并不为人们涤罪,它也不能由于圣徒的求情而有所减轻。欧利 
 
根认为地狱并非永恒的想法是错误的。异端信徒和罪恶深重的天主教徒行将受到永劫的 
 
惩罚。 
 

    这书以叙述圣奥古斯丁所见在天上帝的景象,以及上帝之城中的永远幸福而结尾。 
 
    由以上的概述看来,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够明显。书中有影响的一点在于教 
 
会与国家的分离,它具有这样明确的含意:国家唯有在一切有关宗教事务方面服从教会 
 
才能成为上帝之城的一部分。自此以后,这种说法一直成为教会的原则。贯串整个中世 
 
纪,在教皇权的逐渐上升期中,在教皇与皇帝间的历次冲突中,圣奥古斯丁为西方教会 
 
政策提供了理论的根据。犹太人的国家,无论在士师记的传说时期或在从巴比伦被掳归 

 
来的历史时期,皆为神政国家;基督教国家在这一关系上应该仿效犹太人的国家。罗马 
 
诸皇帝和中世纪大部分西欧君主的脆弱性,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教会实现了上帝之城 
 
中的理想。但在东罗马,由于皇帝的强大,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发展,东方教会较诸西方 
 
教会远为臣服于国家政权。 
 
    使圣奥古斯丁的救世教义得以复活的宗教改革,摈弃了他的神政理论,而趋向于伊 
 
拉斯特派,这主要是出于对天主教斗争时的实际需要。然而新教徒的伊拉斯特主义却是 
 
缺乏热诚的,新教徒中宗教心最强的一些人仍然受着圣奥古斯丁的影响。再浸礼派第五 

 
王国派和贵格派继承了一部分奥古斯丁的教理,但却不过分强调教会的作用。奥古斯丁 
 
固持预定说,一面又主张洗礼在得救上的必要性;这两种原则并不十分协调,因而一些 
 
极端的新教徒便放弃了后一主张。然而他们的末世论却依然保留了奥古斯丁的原则。 
 
    ①伊拉斯特主义主张教会必须服从国家的教义。 
 
    《上帝之城》一书中包含极少独创的理论。它的末世论导源于犹太人;其所以导入 
 
基督教中来,主要是经由《启示录》一书。预定说和有关选民的理论是保罗的,但奥古 
 
斯丁却作了比保罗书信中所作更充分、更逻辑的发展。圣史和俗史的区分,在旧约圣经 

 
中已有明确的叙述。奥古斯丁只不过把这些因素融会在一片,并结合其当时的历史加以 
 
叙述,为使基督徒在信仰方面不致受到过分严重的考验,而能适应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以及此后的混乱时期。 
 
    犹太人对于过去和未来历史的理解方式,在任何时期都会强烈地投合一般被压迫者 
 
与不幸者。圣奥古斯丁把这种方式应用于基督教,马克思则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为了 
 
从心理上来理解马克思,我们应该运用下列的辞典:亚威=辩证唯物主义救世主=马克 
 
思选民=无产阶级教会=共产党耶稣再临=革命地狱=对资本家的处罚基督作王一千年 

 
=共产主义联邦左边的词汇意味着右边词汇的感情内容。正是这种夙为基督教或犹太教 
 
人士所熟悉的感情内容使得马克思的末世论有了信仰的价值。我们对于纳粹也可作一类 
 
似的辞典,但他们的概念比马克思的概念较多地接近于纯粹的旧约和较少地接近于基督 
 
教,他们的弥赛亚,与其说类似基督则不如说更多地类似马喀比族。3裴拉鸠斯争论圣奥 
 
古斯丁神学最有影响的部分是与反击裴拉鸠斯异端相关的。裴拉鸠斯是威尔士人,原名 
 
莫尔根,意即“海上之人”,这和希腊语里的“裴拉鸠斯”一词的意义相同。他是一个 

 
温文尔雅的僧侣,不象许多同时代人那样狂信。他相信自由意志,怀疑原罪的教义,并 
 
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是出于人们在道德方面努力的结果。如果人们规行矩步,并属于 
 
正统教派,那末,作为道德的奖赏,人们均将升入天国。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虽然好象 
 
老生常谈,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一场很大的骚动,并主要通过圣奥古斯丁的反对而被宣告 
 
为异端,但是这些观点却一度获得相当大的成功。奥古斯丁不得不给耶路撒冷的教会长 
 
老写信,要他警惕这个诡计多端,曾经劝诱许多东方神学者采纳偏见解的异端创始人。 

 
在奥古斯丁的谴责之后,被称为半裴拉鸠斯派的一些人曾以一种比较缓和的形式鼓吹裴 
 
拉鸠斯教义。又过了许久圣奥古斯丁比较纯粹的教义才获得了全面的胜利,特别在法兰 
 
西,半裴拉鸠斯派于公元529年奥兰治宗教会议时才最后被判为异端。 
 
    圣奥古斯丁教导说,亚当在堕落以前曾有过自由意志,并可以避免犯罪。但由于他 
 
和夏娃吃了苹果,于是道德的败坏才侵入了他们体内,并以此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裔。 
 
因而其后裔皆不能以自力来避免罪恶。只有上帝的恩宠才能使人有德。因为我们都继承 

 
了亚当的原罪,所以我们都理应承受永劫的惩罚。所有未受洗礼而死去的人,即便是婴 
 
孩,也要下地狱和经受无穷的折磨。因为我们都是邪恶的,所以我们是无权对此倾吐不 
 
满的。(在《忏悔录》一书中,圣者奥古斯丁列举自己在襁褓其所犯的种种罪恶。)但 
 
是由于上帝白施的恩惠,在受洗的一些人中将有一部分人被纳入天国;这些人就是选民。 
 
他们并非由于自己善良而进入天国;除了借着上帝只施予选民的恩宠,使我们不致败坏 
 
以外,我们大家都是败坏的。没有理由可以用来说明为何有些人得救,而其余的人则将 

 
受到诅咒;这只是基于上帝毫无动机的抉择。永劫的惩罚证明上帝的公义;救拯证明上 
 
帝的怜悯。二者同样显示出他的善良。 
 
    支持这种残酷教义的各种议论见于圣保罗的著述,特别见于罗马人书这种教义 
 
曾为加尔文所恢复,并从那时起为天主教教会所抛弃。奥古斯丁对待这些作品有如一个 
 
律师之对待法律:他的解释是很有力的,他使原文表现了无以复加的含意。终于使人设 
 
想圣保罗的信仰虽不象奥古斯丁所推论的那样,但如单独就其中某些原文而论,则这些 
 
地方又确曾暗示奥古斯丁所说的那种含义。对未受洗婴儿的永劫惩罚不但不认为骇人听 

 
闻,反而认为是出于一个仁慈上帝的这种说法可能被人们认为怪诞不经。然而,由于罪 
 
恶的信念深深地支配了奥古斯丁,所以他确实认为新生婴儿是撒旦的手足。中世纪教会 
 
中许多极其凶恶的事件,都可追溯到奥古斯丁这种阴暗的普遍罪恶感。 
 
    只有一个思想上的困难确实曾使圣奥古斯丁感到烦恼。这个困难并不是:因为人类 
 
绝大部分注定要遭受永劫的折磨,从而感到创造人类乃是一件憾事。使他感到烦恼的是: 
 
倘若原罪,有如圣保罗所教导,是从亚当遗传下来的,那末灵魂与肉体同样,也必然由 

 
父母所生,因为罪恶是属于灵魂而不是属于肉体的。他对于这种教义感到了困难。但他 
 
却说,因为圣经从未涉及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事上得一正确的见解不可能是得救的必要 
 
条件,因而他就对之未作结论。 
 
    黑暗时期开始之前,最后几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不但不关心拯救文明,驱逐蛮族, 
 
以及改革政治弊端等等,反而大肆宣扬童贞的价值和未受洗礼的婴孩所受的永劫惩罚, 
 
这当真是十分离奇的。但当我们了解这些便是教会传给蛮族改宗者的一些偏见时,那末, 
 
我们对于下一时代在残酷与迷信方面几乎凌驾有史以来所有时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公元五世纪是蛮族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期。公元430年奥古斯丁逝世以后,哲学 
 
已荡然无存;这是一个破坏性行动的世纪,虽系如此,它却大致决定了欧洲此后发展的 
 
方向。在本世纪中英吉利人入侵不列颠,使它变为英格兰;与此同时法兰克人的入侵使 
 
高卢变为法兰西,凡达尔人入侵西班牙,把他们的名字加给安达卢西亚。圣帕垂克于本 
 
世纪中叶劝化爱尔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