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身上只有这么多钱,你卖还是不卖?”买者甚至掏出钱包 



里的钱,以示 自己的话是真的。此时,卖者被逼到危险的边 



缘,他的选择是:要么以买者的价格卖出该物品,要么不卖。 



这是一个有效的边缘策略。 



      使用 “边缘策略”是逼迫对手采取 自己希望的行动以终 



止谈判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对对手没有足够的了解,很 



有可能的是,对方无法接受你的策略而发生两败俱伤的结果。 


… 页面 105…

比如,当买者显示 自己只有那么多钱而逼迫对手接受某个价 



格的时候,卖者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此时,买卖 以不能成 



交而终止,双方以前的谈判过程归于无效,双方均有损失。 



      另外的可能是,策略使用者并没有真正地将对手逼到墙 



角,对手仍有回旋的余地,对手后退一步,反过来使用 “边 



缘策略”。比如,当买者与卖者讨价还价到一定的价格区域仍 



没有达成协议时,买者对卖者说: “如果你的价格不再降低, 



那么我就走人了。”买者想通过终止谈判来威胁逼迫对方让 



步。但此时,卖者让了一步说: “好,我给你一个最低价。但 



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你如果再不接受,你到其他地 



方去买吧!”卖者让了一步,但反过来使用边缘策略,逼迫买 



者接受他所给出的所谓最低价格。买者买还是不买? 


… 页面 106…

      我们经常在警匪片里见到这样的情节:为了破获犯罪团 



伙,某个警察被派做卧底,潜入到犯罪团伙的内部。歹徒们 



怀疑新来的人是警察卧底,他们往往要对被怀疑的对象进行 



 “检验”。一个办法是,让被怀疑对象做某种犯法的行为,比 



如杀人尤其是枪杀警察。对歹徒来说,这是试金石:如果新 



来的人做了,证明他不是警察,或者即使他是警察,杀了人, 



也无法再回到警察那边。对于卧底警察来说,这是一个两难: 



如果杀了人, 自己不就真的成了犯罪分子了?既有悖 自己的 



职业,也有悖于道德、法律;而如果不杀人,自己将被怀疑, 



既达不到卧底的目的,又使 自己的身份暴露, 自己的生命遭 



到威胁 。无疑这时的卧底警察陷入了两难境地,无论做还是 



不做,都难 以达到满意的结果。电影的导演们往往技巧地处 



理这样的两难,以显示警察的智慧:既没有违法,又瞒过了 



歹徒的眼睛。 



      而现实的情况通常是,如果局中人陷入两难境地,就会 



骑虎难下,注定逃不脱失败的结局。有些博弈是必定要失败 


… 页面 107…

的,所以应当避免。 “骑虎难下”博弈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个拍卖,规则是:轮流出价,谁的价出得最高,谁 



将得到该物品,而出价少的人不仅得不到该物品,而且要按 



他所叫的价付给拍卖方。 



      假定有两人争夺                    元的物品              我们说该物品值 



元是指竞投者双方均 “认为”它值                                  元 。 



      这个博弈开始后,只要双方开始叫价,双方就进入了骑 



虎难下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这样想,如果我退出,我将 



失去我出的钱,若不退出,我将有可能得到这值                                                元的物 



品,但是,随着出价的增加,他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每个 



人面临着两难:是继续叫价还是退出? 



      这个博弈有一个均衡,                            )或者  (                 ,即 :一 



个竞投者第一次就叫出 “                          元 ”的竞投价,另外一个竞投 



者不叫价,拍卖即告终止。当一个竞投者一下子叫出                                                    元 



时,另一方会发现,如果他叫出更高的价,那么无论他是否 



得到该物品,他的收益均是负的;如果他不竞投,那么他的 



收益为              得不到该物品同时也没有损失。因此,当一方 



喊出 “          元”的竞投价时,另外一方在 “叫价”与 “不叫 



价 ”两种策略中进行选择 时,他 的理性选择应 当是 “不叫 



价 ”。 



      但实际中,这种均衡难以达到。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两位竞投人对该物品的估价不同,一方认为它值                                                元,另 



一方认为它值                  元。当认为值                  元的竞投人喊出                    的 


… 页面 108…

竞投价时,该博弈有可能并不能终止,认为值                                              元的一方 



可能会叫出超过                   元的价。此时,叫 “                     元”的一方会考 



虑,如果停止,他将失去                          元,于是他会继续叫下去……双 



方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直至一方不能忍受为止。 



      在实际中不会出现 “原原本本”这样的拍卖 。它只是一 



类游戏的抽象或模型。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间的军备竞 



赛就是 “骑虎难下”博弈。这场 “拍卖”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 



终,前苏联是 “输”家。美国虽然表面上是赢家,但武器竞赛 



过程中,耗费了美国大量的资源,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也是 



输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经常见到这样的博弈。比如 



在一个单位之中,因某种原因,两人相互为敌,谁都想战胜 



对方。争斗是要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因而,争斗的双方都是 



输家。但谁都不想退让,因为退下来没有面子,然而进一步 



的争斗对双方来说,都是既耗时又耗力。 



       “骑虎难下”博弈对双方来说均是难以忍受的。实际中有 



可能发生的是这样一个博弈:对一方来说是 “骑虎难下”博 



弈,而对另一方来说则不是。比如,人们常常选择以 “按揭” 



形式来供房:房屋购买者与发展商之间确定一个购买价,然 



后发展商、购房者与银行三者订立一个协议,购房者先交少 



量购房款,银行将余额付给发展商,购房者分期将本和息还 



给银行。这是一个三方均得益的制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购房者很有可能进入 “骑虎难下”博弈。当房价跌破当初买 



的价格并且没有升的希望时,购房者面临着继续按揭供楼还 


… 页面 109…

是停止按揭供楼的两难选择:继续按揭供楼,就等于不断地 



将钱扔进水里,而停止按揭供楼,以前的钱就等于白花了。 



      还有一种情况,在售房过程中,销售人员往往通过多种 



手段使购买者订立合同,并先交一部分定金。购买者一不小 



心便进入了 “骑虎难下”博弈:若终止合同,定金便收不回 



来,而如果不终止合同,将可能承受更大的损失。当然,销 



售者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购房者以按揭形式买房也不 



一定必定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当房价在攀升时,买房者还 



可以大赚一笔;只有当房价不断下跌时,买房者才会陷入骑 



虎难下的博弈。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设下 “骑虎难下”博弈来进行欺骗 



是常有的事情 。作为策略家,最好的方法是避免进入这样的 



博弈;如果因某种原因陷入了博弈,要以某种方式诱使对方 



先退出这个博弈,使对方成为出第二价格的人,使对方承担 



退出的损失;如果无法使对方退出,自己及时抽身为上策。 


… 页面 110…


… 页面 111…

                              掌握的信息 

越多越有利于决策 


… 页面 112…

      我们几乎永远都不可能掌握进入情境的全部因素。每时 



每刻都会有一些新的因素进入情境,而某些旧的因素则变得 



完全不重要了。于是,常常会有这种情形出现:此时做出的 



一个看来明显是很愚蠢的抉择,由于情境的变换,在彼时却 



俨然是最合乎逻辑和最明智的了。 



      因此,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应把最大限度增大功利的 



原则作为一个根本性的原则,不仅应全面地评估各个因素, 



而且应对可能的因素的变化做出尽可能的预测,从而使决策 



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功利效应的连续性。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大学生打算买一部照相机, 



他积攒了足够的钱进城去。他来到 甲商店,在这里他看到了 



心 目中所期望的那种型号的相机,标价是                                         元。他觉得这 



价钱可以接受,但他又想:货比三家不吃亏,最好还是再去 



别的地方多转转,或许还有更便宜的价格。他的这种想法无 



疑是正确的。从信息论看,多了解一些行情,才能做出最佳 



选择。于是他又来到了乙商店,也找到了那种型号的相机, 


… 页面 113…

可标价却是                元 ,整整 多出了                 元 。显然在这里买太亏 



了。他毫不犹豫地退出了这家商店,决定再去找一家看看。 



他转了许久,又到了丙商店,也看到有那种型号的相机出售, 



标价是            元。这标价虽不能说太高,可毕竟比甲商店里的 



价格贵了           元。该怎么办呢?这时天色 已晚,学生觉得又累 



又饿。究竟是该忍着饥饿与疲劳到 甲商店去买便宜的相机, 



还是干脆买这                  元的相机,早点儿回去吃饭休息?他想来 



想去,觉得不值得为                    元钱再跑那么多路,于是选择了后者。 



      第二天,他不再饥饿了,体力也完全恢复了,昨天的疲 



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开始后悔了,觉得昨天还是应该坚持 



一下,省下那               元钱。 



      事隔一天,这学生的决策就完全不同了。可我们能说出 



哪个决策是正确的、哪个又是错误的吗?几乎不能。也许这 



学生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只不过今天情境完全不同了,他才 



改变了念头。完全有这样的可能性:他昨天坚持了下来,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