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张老师把 值即月份告诉了小李,把 值即日期告诉了
小工,张老师问他们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小王说: “我
不知道 。”小李说:“本来我不知道 ,现在我知道 了。”小王说:
“现在我也知道 了。”
答案是 月 日。
根据小王的话 “我不知道”,张老师的生日不能是 月
… 页面 229…
日和 月 日。推理如下:
从上面这 个 日期中可知,张老师的生 日的 日期为
日中的一天。其中, 日、 日、 日、 日
各出现 次: 月 日和 月 日, 月 日和 月 日,
月 日和 月 日, 月 日和 月 日;而 日和 日只
出现 次: 月 日, 月 日。
张老师告诉了小王张老师生 日的日期即 值。如果 值
为 日或 日,小王马上能够确定出张老师的生 日,因为这
两 日只有一个可能性。因此,如果他说 “知道”,表明张老师
的生 日或者是 月 日或者是 月 日。若 值为
、 日,小王无法根据他所知道的信息推得张老师的生 日,
因为这四个可能的 值都有两个具体的日期。因此,小王说
“不知道”表明张老师的生 日不可能是 月 日或者是 月
日,否则的话,他应当说 “知道”。
根据小李说的 “本来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我们得
到,张老师的生 日只能是 月 日。推理如下:
小李知道张老师生 日的月份,即他知道张老师的生 日在
四 个 月 中 的 一 个 确 定 的 月 份 。 然 而 ,
四个月中都有两个或三个可能的日期:在 月
中有 月 日、 月 日和 月 日三个可能的 日子,在
月中有 月 日、 月 日两个可能的日子,在 月中可能
的日子有 月 日、 月 日, 月中可能的日子有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 页面 230…
虽然小李知道张老师生 日的月份,比如说他知道张老师
的生日在 月份,但是每个月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日子,
如 月中有 个可能的 日期: 月 日、 月 日和 月
日,小李无法知道张老师的生 日为具体的哪一天。这也是小
李说 “本来我不知道”的原因。
但是小王说 “不知道 ”排除了张老师的生 日为 “ 月
日”和 “ 月 日”的可能性。这样,张老师的生 日的可能
日期就减少了两个,而只剩下: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这也是小李所能够分析到的。
小李听到小王说 “不知道”后说 “现在我知道了”表明,
此时他能够确定具体的日子即 值。在上面 个月份中有
天,而唯有在 月份,只有一个可能的日期即 月 日 ,其
余的月份中都有两个或三个可能的日期。
若张老师的生 日在 月 、 月 、 月这三个月份,小李
是无法说他知道了张老师的生 日,张老师的生 日只能有在
月,小李才能说 “现在我知道了”。因此,小李说 “现在我知
道了”表明,张老师的生日只能在 月 ,即 月 日。
小王听到小李说 “知道”后说 “现在我也知道了”,表明
小王根据小李给他的信息也推算出了张老师的生日。
… 页面 231…
在这个推理的过程开始,张老师生 日的可能是上述 天
中的某一天,这是双方的公共知识, 值为小李的知识,
值为小王的知识, 值和 值不是他们的公共知识。当小王
说 “不知道”张老师的生 日的之后, “张老师的生日不能是
月 日和 月 日”便是他们之间的公共知识。而当小李说
“本来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之后, 月 日是张老师的
生日便成了他们之间的公共知识。
… 页面 232…
如果一块冰淇淋蛋糕 由 “小娟和小明”两人分配,我们
还是要把博弈规则先讲清楚:第一轮 由小娟提出条件,小明
可以接受,从而游戏结束,小明也可以不接受,则游戏进入
第二轮;第二轮 由小明提出条件,小娟可以接受,从而游戏
结束,小娟也可以不接受,于是蛋糕完全融化,游戏同样结
束 。
虽然大多数人基于 “社会常识”或者说是善 良的心理,
预期一半对一半的分配方案看起来最公平,其实这个博弈却
有无穷多个纳什均衡 。事实上,假设蛋糕 的总量是 ,那么
小娟要 、小明也要 固然是一个纳什均衡,小娟要
、小明要 也是纳什均衡,甚至小娟要 、小
明只要 也是纳什均衡。最 “严酷”的,莫过于小娟要
、小明只能要 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反过来也一样。
我们说小娟要 、小 明只要 ,甚至小娟要
、小明什么都得不到也是纳什均衡,这只是事物的一个
方面;另一方面小明当然可以因为感到这么分配太不公平而
… 页面 233…
生气,拒绝接受这一条件。
这看起来是非理性的,但是如果他着眼长远,希望建立或
者保持 自己作为一个不好对付的讨价还价者的形象,从而为日
后的讨价还价奠定基础,就是理性了,因为将来的讨价还价可
能是跟小娟进行,也可能是跟其他孩子进行,他们将同样得知
今天 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实际操作当中,小娟同样需要考虑到
这些问题,要向小明放出刚好足够的诱饵,比如留给他一小片
蛋糕,引诱他上钩。
但是为了使阐述过程保持简洁,我们将所有这些复杂问题
丢在一边,在一步博弈中假设小娟可以拿走她所要求的
份额。
不过,一旦出现需要第二轮谈判的情况,局势就会变化,
大大偏 向小明。现在,桌子上同样放了一个冰淇淋蛋糕,但
是两轮谈判过后,整个蛋糕就会完全融化。
这里要注意,假如在第一轮小明拒绝接受小娟提出的条
件,他随后可以提出一个反建议,不过,到那个时候,桌子
上只剩下半个蛋糕了。假如在第二轮小娟拒绝接受小明的反
建议,剩下的半个蛋糕就会融化,双方都将一无所获。
面对这个两轮的博弈,小娟现在必须向前展望她最初提
出的条件会有什么后果。她知道,如果她提出的条件太苛刻,
小明可以拒绝她的条件,从而在第二轮 占据有利地位,反过
来就剩下的半个蛋糕提出 “接受或者放弃”的分配方案,逼
迫小娟就范。这实际上意味着小明已经将那半个蛋糕握在 自
… 页面 234…
己手里。
可见,如果小娟不能阻止这一幕发生,即如果不能阻止
博弈进入第二轮,她必将一无所获。一旦看清这一点,她会
从一开始就提出与小明平分这个蛋糕,这也是说,这个方案
刚好足够引诱对方接受而又为 自己保有一半收益。这样,他
们马上达成一致,形成约定,平分这个蛋糕。
… 页面 235…
“分蛋糕”的讨价还价说到这里,多轮谈判博弈的基本推
理已经非常清楚,从而我们的讨论还可以再进一步发展。问
题总是在最简单的条件下先想清楚,然后向复杂的情况推广。
面对分蛋糕的多轮博弈,现在我们要么加速谈判进程,要么
延缓蛋糕融化的速度。
但是这种推广不能把实质的东西舍弃掉。分蛋糕的多轮
博弈,最富实质性的一点是,随着谈判各方每提出一个新的
建议和反建议,蛋糕都在融化。比如三轮谈判博弈,蛋糕从
一个变成 个再变成 个,直到零,最后什么也没有
剩下。
这时在第三轮轮到小娟提出最后一个建议,而蛋糕 已经
缩小到只有 ,她将可以全部拥有。小明知道这一点,所
以在第二轮轮到 自己提条件的时候许诺分给她 ,这时蛋
糕还剩下 。这么一来,小 明可 以得到的最好结果就是
个蛋糕,即剩下的 的一半。小娟知道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