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为满足了。
1831 年11 月7 日于柏林
14…4
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编 者 前 言
…
毛主席号召我们读几本哲学史。
根据这两年来读西方哲学史的经验,在读史的同时,还要读一点哲学原
著,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战。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不
少读者要读的一本。黑格尔的著作,十分晦涩难懂,《逻辑学》一书更是如
此。这次重印《逻辑学》上卷,我们对这本书试作一点粗浅的评介,以供初
读者参考。译者后记仍按初版时的安排,将置于下卷卷末。
黑格尔(1770—1830)是德国占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在批判
康德的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以唯心主义的
思维与存在同一说为根据,主张客观事物是可知的。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
一方面比康德走上更彻底的唯心主义;一方面却又发展了康德的辩证法思
想。在马克思风前,黑格尔算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最系统地阐述辩证法的哲学
家。所以,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了“合理的内核”,这就
是辩证法。当然,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置的辩证
法,在它原来的形式上,是完全不中用的。其所以说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有“合
理的内核”,是因为他实际上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创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曾利用了黑格尔哲学
的成果,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秕糠中清理出
“深刻真理的内核”。遵循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的教导,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对黑格尔哲学所作的分析和批判。
黑洛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唯心主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宗教是赤
裸裸他讲上帝创造世界,黑格尔则讲“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黑格尔所说
的“绝对精神”,实际上就是宗教所说的“上帝”。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以前,就有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存在,他把它称之为“绝
对精神”。黑格尔是反对形而上学的,这个“绝对精神”决不是僵死的、不
变的,而是处在运动、发展状态之中。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绝对精
神”发展过程的描述。他把“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
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因此,他的哲学体系,相应地也分为三个
部分,即:“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黑格尔哲学的精华,
即他的辩证法,主要就表达在“逻辑学”中。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
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一一这是绝妙的。”
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讲的“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
个阶段里,“绝对精神”还没有外化为自然,人类则更没有出现,它纯粹是
抽象的逻辑概念。它的运动、发展表现为由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转化、过
渡到另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在整个逻辑阶段,又分作三个发展段落,首先
是“有”,其次是“本质”,最后是“概念“,所以,《逻辑学》也就分为
三章:“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
“有”是黑格尔体系中头一个概念,是“逻辑学”的起点,是“绝对精
神”自我发展的开端。“有”也译作“存在”,黑格尔在这里所讲的“有力”
或“存在”,和我们唯物主义哲学中所讲的物质的存在,完全不是一回事,
它是一种纯粹抽象的、没有任何内容的概念。这个“有”是绝对空虚的,毫
无任何规定性的,全然不具体的,所以,“有”也就等于“无”。黑格尔就
是这样来推演的。于是,他由“有”的概念推论到它的对立面——“无”的
概念。“有”与“无”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有”与“无”的统一,
便是“变”,或译作“生成”。“变”是比“有”与“无”更高的概念。
“变”的结果,使原来毫无规定性、极不确定的东西,开始具有一定的
特性,从而可以依它的规定性与别的东西明显地相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变”
的结果,使这个东西具有一定的“质”。这样,黑格尔就从“变”这一概念
引伸出了“质”的概念。“质”又过渡到它相反的概念——“量”,比“质”
和“量”更高一级的概念是“度”,“度”是“质”和“量刀的统一,是有
质的量。“度”是“有论”中最高的概念、范畴。
从“有论”中最后一个概念“度”如何转化到下一个概念,以及第二基
本阶段“本质论”“和第三基本阶段“概念论”中逻辑概念是怎样推演的,
在这里不一一赘述。黑格尔对于“绝对精神”的发展,有一套公式,即正、
反、合三段式,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都是按照这个三段式来推演概念发展
的序列的。“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基本阶段“逻辑阶段”是正;第二基本
阶段“自然阶段”是反;第三基本阶段“精神阶段”就是合。再以第一基本
阶段“逻辑阶段”中三个段落来说,第一段落“有”是正;第二段落“本质”
是反;第三段落“概念”就是合。而在“有论”中,“质”是正;“量”是
反;“度”就是“合”,如此等等,一直接这个三段式推演下来。黑格尔是
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都不是客观事物
所固有的本质和联系,都不是从客观现实中抽引出来的,而是先于客观事物
就存在的、自我发展着的精神,显然,这是极其荒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
诉我们:客观事物有它自身的不以精神、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发展过程,人
的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都不过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所
以,黑格尔的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完全反科学的、反唯物主义的。他到处
套用正、反、合三段式,有些概念间的联系,极其牵强,甚至无法自圆其说,
在“自然阶段”中,有些概念的推演,尤其令人难于捉摸。
黑格尔从根本上颠倒了存在决定意识的关系,他在概念推演中,也带有
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黑格尔的哲学看成纯粹出于他的
主观思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际上不过是现实的颠倒、歪曲反映而已。
黑格尔对人类社会领域,作过深入的研究,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力求找出
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指社会历史领域——引者)的发展线索”;十八世纪
以来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也是黑格尔进行哲学概括的对象,《逻辑
学》中引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事例和数学材料,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列
宁曾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
‘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的这段话,当然不能误解成黑格尔的《逻辑学》
竟是唯物主义的,而是指黑格尔的著作里,数《逻辑学》一书中阐迹自然界
和社会历史领域中事物的客观辩证法为最多。
的确,摒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就他对“绝对精神”自我发展
的辩证思想来说,确有“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黑格尔的体系,好比“建
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我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脚手架前面,而是深入
到“大厦”里去,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恩格斯说:“这些珍宝就是在
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有许多高度的评价,在这里
不可能一一引述。从经典作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如下一些辩
证思想:一、关于运动、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黑格尔认为一切都处在不
断运动、变化之中;他反对形而上学把事物看成是孤立、静止的。在他表述
“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中,都贯穿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每一过
程、每一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固定不移的,都不是孤立自在的,概念
与概念之间彼此都有内在的联系,由一个转化到另一个,都有必然的联系。
黑貉尔的发展观,是有规律的。二、尤为可贵的,也是最击中形而上学耍害
的是,黑格尔认为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不是如形而
上学所认为的是外力的推动。我们从《逻辑学》这本书中,可以看到,黑格
尔在表述“绝对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和每一环节,它们本身都包含
首内部的矛盾;概念间的转化和推演,都是由于概念的自我矛盾运动而转化、
发展的。例如:“有”这一概念,其所以转化为“无”这一概念,并非在“有”
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跟“有”并无内在联系的外力,把“有”推动了转化到“无”
去的,而是由于纯粹抽象的、毫无规定性的“有”,其本身就已经蕴藏着跟
它自身相反的“无”的因素的缘故。在黑格尔的时代,虽然形而上学的思想
方法已经被打破缺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量地证明了自然过程的辩证发展,
但是为时形而上学还是占居统治地位。形而上学根本不理会矛盾观念,认为
矛盾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的公式是:“是就是是,否就是否,其余都是鬼话”,
而黑格尔则坚持矛盾观点,认为矛盾决不是什么反常,而是正常的,是推动
一切自我运动的源泉。三、黑格尔提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揭示了由一
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性的运
动,量变在一定限度内并不影响质,但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
起质的突然变化,质变表了渐进的运动的中断,使事物出现飞跃式的发展。
黑格尔的这一发展观,从根本上打击了把运动归结为纯粹是量变的形而上学
观点。四、黑格尔认为真理是过程,真理是具体的,认识是由浅入深,不断
深化和具体的。黑格尔惯用的“否定”这个术语,和形而上学所说的“否定”
涵义是个一样的。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摒除、抛弃,而是扬弃;
他所说的否定,有继续和提高的意思,有保留原来合理的成分,而超过原有
的涵义。“绝对精神”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每经一次否定,
概念就深化一步,内容也更具体。真理就是这样的长河,是一个过程,是历
史的、具体的。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也就是它自我认
识的过程,所以他表述的逻辑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体
的过程,这样,黑格尔就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把逻辑、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
起来。
深入地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德
国古典哲学实行深刻的革命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经典作家对黑格
尔辩证法的评价,在上面所归纳的这些看法,远未能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黑格尔哲学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