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旅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构旅游-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和珠三角客源市场的消费特点和趋向,阳朔完全可以在国内率先把“左岸”的概念引进旅游休闲度假地,作为“珠三角的左岸”而提出。“左岸”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地形态而提出,将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谱写下光辉的一页,开创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新纪元。 
“珠三角的左岸”这一战略性概念的提出,对阳朔旅游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指明阳朔旅游发展的方面,也奠定了阳朔旅游产品格调和品位,为阳朔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赢得制高点。 
在国内旅游正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跨越,在两广合作持续升温,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实质性地展开等大历史背景下,把阳朔作为“珠三角的左岸”而提出,它甚至具有超越文化,超越地理,超越旅游的现实意义。 
“珠三角的左岸”,它可以演绎多重含义,它是人文的,旅游的,地理的,也是经济的。它在拉近了阳朔同中产阶级旅游者的心灵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了阳朔同珠三角投资商的心理距离,将为阳朔的招商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将为阳朔的城市经营增加重要的筹码。 
当然,阳朔要玩一个纯概念到著名品牌的转变,使一个文化概念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经济效益。 
珠三角的左岸; 它是人文的,它是旅游的。 
珠三角的左岸; 它是地理的,它是经济的。 
珠三角的左岸; 它更是历史的。 

走 进 月 柿 之 乡

恭城,是桂林下属的一个瑶族自治县。恭城柿子已有近千年的栽种历史,因柿子制成饼后像月亮,恭城人便给柿子取了个美丽的名字:月柿。恭城也由于盛产月柿,被称为“中国月柿之乡”。2003年10月的金秋,我应邀参加了首届恭城节。其实我对于各类节庆活动到并不感兴趣,只是我居住的那一个生态村,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2003年10月18日,应桂林有关部门邀请,我专程赶到桂林,参加首届桂林恭城月柿节开幕式。一下飞机,我就被组织上的人接走了。 
我其实是一个很不喜欢凑热闹的人,但这一次却颇具讽刺意味,我硬是在一个县级单位最最忙碌的时候翩然而至。之所以凑这个热闹,一方面是邀请方是多年的老朋友,朋友的善意和热情是绝对不能辜负的;另一方面,朋友告诉我这个县城的“农家乐”旅游搞得很有特点,对于我这个长期研究旅游业的人来说值得看看。 
这两个理由似乎都很充足。但当长途旅行的时空转换完成后,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到来可能会给当地本来就很紧张的接待能力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时,我已经被告知到达恭城县了。 
一下车,我就闻到恭城的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兴奋味道。这种味道,让我想到了儿时在北方过春节的那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对于一个闭塞的小县城来说,恐怕比过年还要兴奋。 
随后两天的所见所闻,证实了我的预见。 
负责接待我的,是县旅游局孟副局长。孟副局长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恭城籍瑶族人,但他却是在北京读的大学。由于在北方的共同教育背景和相近的年龄,我们很快就有一见如故之感。在晚餐期间,应我的要求,他就一直给我介绍他们的农家乐,尤其是他一再给我介绍那仿佛梦中仙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说,开幕式就在那个村子举行。饭没吃完,我作出了一个决定:我不在县城住星级酒店,我要去那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去体验体验。 
我的决定一方面让大会组委会的同志们兴奋不已,我非常理解那天晚上多一间机动房对他们接待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孟副局长也很兴奋,因为不仅我们相见恨晚,而且我的决定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证明了他介绍农家乐的成功。 
虽然已是深夜,但县城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还是很多,一路上明显可以感受到“过节”的热度。慢慢地,车窗外的世界变得宁静和黑暗起来,我知道,我们正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 
过了大约20分钟,我感觉到车速慢了,外面的人也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嘈杂。透过车窗向外一看,原来是村民们在村子路口设置了路障,必须持有特别通行证的车辆才可以进村。当村民们看到我们的车时,纷纷为我们指挥拥挤不堪的交通,显然他们和孟副局长非常熟悉。 
当车子沿着一条小路慢慢开进村庄后,穿过密密的月柿树,一个宽敞的圆形小广场出现在我们面前。小广场周围掩隐在月柿树后的,是一幢幢两层白色的小别墅,正对路口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不用讲,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名字肯定在上面。 
我走进这块巨石,借着明亮的月光,看到上面刻着三个大字:红岩村。 
一进红岩村,我就喜欢上这里了。 
挂满果实的月柿树郁郁葱葱,月柿树林中隐藏着一幢幢白色别墅,每一幢别墅造型相同,但却依山傍水而筑,屋前屋后或果树掩映,或流水潺潺,清新的空气中,只有果木的芬芳。一条小河静静地贯穿全村,四周隐隐约约的是典型的桂林山峰,它们就像一个屏障,将红岩村紧紧地抱在怀里。 
绿浪金果、风雨桥、水车、水坝、垂柳、水草。。。。。。如同世外桃源。 
不知是喝酒喝多了,还是也被恭城的过节气氛感染了,我居然有一种云中漫步的朦胧感觉。看着眼前的夜幕中的红岩村,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红岩村人很多,也有车停在里面,显然也是有很多人提前一天赶过来,体验恭城农家乐来了。我看了看车牌,全是广西的,其中以桂林车牌为主。 
可能是为了迎接这个月柿节,红岩村的很多东西给我的感觉是很仓促:道路还没有完全硬化,路旁的园林景观还很潦草,有些电线飞来飞去等。当我被告知,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六个月内从无到有建设完成的,我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红岩村,是我见过的农家乐旅游形式中,最能体现“政府指导、村民主导”的一个,也是最具规模、最高起点的一个。 
为什么红岩村会如此崭新?为什么看不到破旧的房屋?为什么红岩村的布局如此合理?为什么这个村子有着明显的旅游色彩?为什么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效率如此之高?…… 
带着许多疑问,我开始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起红岩村。 
经过多方了解和实地调研,我终于基本搞清楚了红岩村的来龙去脉。 
2002年12月的一个晚上,几名村干部和青年在村委主任朱培钧家中聊天。聊着聊着,话题集中到了如何发展上。“建设生态村”的认识,在那天晚上的聊天中统一了。 
为此,村里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商讨生态村的建设。村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大家决定首先建设一座红岩新村,当场报名的就有24家农户,以后陆续增加到31户。村民们选举了生态村建设管理委员会,几名有威望的村民和村干部成为具体管理者。 
管委会将具体情况向莲花镇政府和县里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得到大力支持。 
2003年初,为全面提升恭城县生态农业的质量,本着“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县委、县政府把红岩村正式确立为富裕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依托着桂林这个大的旅游品牌,恭城也开始琢磨着如何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为了走一条特色之路,就必须依托特色资源,于是有着近千年栽种历史、有着万亩无公害品种的“月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有了特色资源,但还需要一个基地,具备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红岩村被选中。 
于是,红岩村就定位为“生态旅游新村”。 
为了培育好恭城旅游业的星星之火,从一开始就能在一个高起点上参与竞争,桂林和恭城两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具体来说,由政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对村内的生态环境与道路、水利、种植、养殖、绿化、环境卫生等进行整体规划,兼顾村民居住生活、旅游接待、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政府负责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的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村民负责各自别墅的投入。由于政府和村民的目标一致,而且采取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同时,整个村子又构成了一个兼具旅游区和生活区的特殊社区,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将这种模式,称作“红岩模式”。 
据介绍,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一期工程于2003年3月8日正式动工兴建,仅用半年的时间,即到10月19日全部完工。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了31户,并建有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等大型旅游设施。按设计要求,新房全部为独立别墅式小洋楼,平均每户的住宅面积近280平方米,大部分新房还有独立套房。全部民居都具备基本的旅游接待功能。村内设大型停车场1个,小型停车场3个。 
由政府出面,邀请规划设计单位,从发展生态旅游的角度,适当参照旅游区(点)的规划建设要求,对红岩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既要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又要能够经济负担适中,同时还要便于游客游览体验。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政府负责公共部分的投入是应该的,不仅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必需要有政府进行先期启动和投入,而且政府由此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政绩。而村民负责自己认购的别墅费用更是天经地义,因为他们因此不仅有了新房子住,而且还获得一个固定资产,同时这套别墅也是他们开展农家乐旅游的生财工具,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看到的红岩村,是一个全新的专门搞农家乐旅游的生态旅游新村,旧的村子在距新村不远的另一个地方,因为万亩月柿树的装点和道路系统的调整,一般人尤其是游客是很难看到旧村的破烂景象。 
那天晚上,热情的孟副局长带着我在村子里转来转去,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每家门前都摆着许多小吃摊子,各家的东西大同小异,但有一样东西是绝对相同的,那就是油茶。 
据桂林人讲,恭城的油茶是最棒的。我试着喝了一碗,有点像擂茶,感觉不出什么美妙。倒是这个“红岩模式”,让我回味了许久。 
这,就是我心中的桂林。 

走 出 漓 江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游客们不停地徘徊在象鼻山到阳朔的漓江风景线上,仿佛桂林只有一条漓江。1998年地市合并后,“大桂林”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但无论是大桂林还是小桂林,桂林最终的出路只有一条:走出漓江。 

一、高速的隐忧 
在演艺圈,明星大碗们的生存准则是让观众永远意犹未尽的。换句话说,当观众要求“再来一个”时,不要没完没了地满足他们,否则当观众的激情耗尽,他们就再也不那么想看你的表演了。 
不幸的是,世界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却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越是老牌的旅游目的地,越是现在看来游客如潮的地方,就越不重视上述那个浅显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提供的旅游产品趋于平淡,缺乏新意,而且时间一长也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商业化了。 
因此,这些旅游目的地已经开始面临旅游人数逐渐滑坡、自然资源濒于枯竭等许多严重问题。不仅如此,根据全球的类似经验,一般会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