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为室,南面有太宗及高宗圣教序碑。兴工之日,师“唯恐三藏梵本,零落
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
记”。师亲负箕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成此正业'见注 
2'。其后塔心内卉


木钻出,渐以颓毁,长安中(公元。。 701—704年)“更拆改造,依东夏刹表旧
式,特崇于前”
木钻出,渐以颓毁,长安中(公元。。 701—704年)“更拆改造,依东夏刹表旧
式,特崇于前”,现存塔即此次所建。唐岑参登慈恩寺浮图诗:“四
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与现状相符。但章八元则谓其“十层突兀在虚空,
四十门开面面风”,则较现塔多三层。《西安府志》谓十层塔兵余存七层,
未知是否事实耳。

唐代佛寺道观,功德所注,多在壁画塑像。两京寺观,几无不饰以壁画,
吴道子,尹琳,杨廷光,韩干之流,均以壁画名于当代,而杨惠之、窦弘果
之辈,则以塑像名著也'见注22'。安史乱后,至唐末五代,兵燹频仍,会昌显
德两次灭法,建筑绘塑遂遭大厄,加之以木构之难永固,吴杨遗作至今遂荡
然无存。

佛塔建筑,其初虽多木构,至唐以后,砖石之用渐多,故今遗物亦较夥。
各省各县总计或在百数十之数。长安慈恩寺塔,荐福寺塔等皆现存唐塔中之
著名者也。

魏齐以来,凿崖造像建寺之风,至隋唐尤盛。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陕西,甘肃,乃至四川各地,隋唐窟寺均甚多,其中最著名,工程最大者,
则莫如洛阳,龙门武后所建之奉先寺。敦煌千佛洞唐代造窟数目亦甚多。

长城工程在隋唐两代,均极受注意,屡发丁夫数万至百余万筑之,此期
所筑,其着重点乃在自榆林以东部分。其所用材料,盖乃为土筑也。

'1' 《隋书·文帝本纪》。
'2' 《长安志》。
'3' 《隋书·炀帝本纪》。
'4' 《大业杂纪》。
'5' 《隋书·经籍志》。
'6' 《两京记》。
'7' 《唐六典》。
'8' 《让皇帝传》。
'9' 《旧唐书·太宗本纪》。
'10' 《旧唐书·窦琎传》。
'11' 《旧唐书·高宗本纪》。
'12' 《旧唐书·武后本纪》。
'13' 《旧唐书·玄宗本纪》。
'14' 《旧唐书·高祖本纪》。
'15' 《旧唐书·地理志及姜确传》。
'16' 《旧唐书·阎立德传》。
'17' 《新唐书·车服志》。
'18' 《资治通鉴·二○九》。
'19' 《长安志》引《封演见闻录》。
'20' 白香山《庐山草堂记》。
'21' 《仁寿舍利塔铭》。
'22' 《历代名画记》。

第二节隋·唐实物

第二节隋·唐实物
'1'(第。。 17
图)。窟寺虽创始于北齐,隋、唐两代添凿颇多。其中开皇四年(公元。。 584
年)石窟,为天龙山诸窟中最大者(第。。 19图)。内室方约略四点三米。其前
为双柱廊。其全部布局仍与邻近之北齐石窟相似。其柱作圆形柱础风化不可
辨。柱头上施大斗及替木。其阑额不施于柱之顶端,而在略低之处,为后世
所不见。阑额之上施人字形补间铺作,其斗亦安替木以承檐榑。自廊通内室
之门,为圆券顶,券面作尖拱形。券脚承以圆柱,柱脚托以蹲兽,盖魏齐以
来,常见之制也校注'5'。

龙门石窟以唐代所凿占大多数,然其建筑部分已不自崖石凿出,而采取
较简易之木构,构于窟前。其较小之洞窟,仅作简单之窟室,窟外亦无木构
殿屋。其中最大者,为奉先寺像龛'2'。龛镌卢舍那佛趺坐像,高八十五尺,
并尊者,菩萨,金刚,神王等。高宗咸亨三年(公元。。 672年)武后助脂粉钱
二万贯凿造,至上元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元。。 676年)功毕。至调露元年(公
元。。 679年)。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 '3'。今崖上龛壁,尚有安梁卯孔及屋顶斜
槽痕迹。可以推知其木构在正面为大殿七间,两侧为配殿三间,其屋顶皆倚
崖作一面坡者。至于此木构之前面作何形,则无可考矣。龙门其它窟壁亦偶
有浮雕殿屋等形者,然较之魏齐石窟,则其建筑资料上之价值逊之远甚校注。。 

'6'。
此外各地唐代摩崖石刻中,尚有浮雕楼阁殿宇形者,亦为研究唐代建筑
之间接资料,当于下文另论之(第。。 36图)。
佛光寺大殿'见注。。 1'校注'7'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
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校注'8'。寺于唐代为五台大刹之一,
见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榜曰“大佛光之寺”。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
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

寺史无可考,在今大殿之左侧有塔一座,以形制论为北魏遗物,借以推
想,寺之创建当在魏朝。此外仅知唐宪宗元和中(公元。。 806—820之间),寺
僧法兴曾建“三层七间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尊像七十二位,圣贤八大龙
王,罄从严饰”'4'。今寺中并无此阁,而在山坡之上者乃单层大殿七间。殿
建于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为国内现存最古之木构物。盖弥勒大
阁功毕仅三十余年,即遭会昌灭法之厄,今存大殿乃宣宗复兴佛法后所建。
揆之寺中地势,今殿所在或即阁之原址。殿之建立人为“佛殿主上都送供女
弟子宁公遇”,为阉官“故右军中尉王”(守澄)建造,其名均见于殿内梁
下及殿前大中十一年经幢。

殿平面广七间,深四间(第。。 20图)。其柱之分配为内外两周。外檐柱上
施双杪双下昂斗拱(第。。 21图)。第二杪后尾即为内外柱间之明乳栿,为月梁
形,其双层昂尾压于草乳栿之下。内柱之上施四杪斗拱,以承内槽之四椽明
栿,栿亦为月梁(第。。 22图)。补间铺作,每间一朵,至为简单。各明栿之上
施方格平暗。平暗之上另施草栿以承屋顶。平梁之上,以叉手相抵作人字形,
以承屋脊,而不用后世通用之侏儒柱。此法见于敦煌壁画中。而实物则仅此
一例而已。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
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


我国第一国宝也。

我国第一国宝也。

开元寺钟楼'5'已大经后世修改。其外貌已全非原形。外檐下层似为金
元样式,上层则清代所修,内部四柱则极壮大,其上斗拱雄伟,月梁短而大,
以形制论,大有唐代遗构之可能。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乃唐僧鉴真东渡所建,其建造年代适当唐肃宗
乾元二年(公元。。 759年),亦可借以一窥唐风影响所及。

国内现存唐代建筑实物,以砖石塔为最多,兹选各形式不同者数例,按
其年代序列分述如下:

玄奘塔'见注。。 1'西安兴教寺玄奘法师塔,在县南约五十里,总章二年(公
元。。 669年)建,盖师圆寂后之五年也。塔五级平面方形。第一层塔身平素,
檐部由层砖叠涩而成,檐下以砖砌成普拍枋及简单之把头绞项作(一斗三升)
斗拱,每面四朵。上四层每层高广及宽度均递减,但形式则相同。每层均于
表面砌作三间四柱,柱上施阑额普拍枋,柱头施一斗三升斗拱,无补间铺作,
其上叠涩出檐。塔顶砖刹,各层檐,及第一层塔身皆于民国二十年顷修葺。
国内砖塔之砌作木构形者,当以此为最古(第。。 23图)。

香积寺塔'见注1'在西安西南五十里,今唯一塔存在。塔建于永隆二年
(公元。。 681年),与玄奘塔同属一型。平面正方,高十三层,今仅存十一层
半。第一层平素无饰,叠涩出檐。以上各层,表面均以砖砌出扁柱及阑额,
为四柱三间,柱头施一大斗,补间亦用一大斗,其上叠涩出檐。每层四面当
心间均辟圆券门,次间壁面砌立颊及假直棂窗。塔顶现已毁。塔内室方形,
各层楼板已毁,自下层可仰视直至顶部。

慈恩寺大雁塔'见注。。 1'在今西安城南八里,唐时则长安城中之进昌坊
也。今寺中唯一之唐代建筑,厥唯大雁塔(第。。 24、25图)。现存塔为武后长
安中(公元。。 701—704年)所重建,宋明清民国以来,历次重修。平面正方形。
第一层方约二十五米余,塔七级,高约六十米,立于方约四十五米余、高约
四米余之台基之上。塔身壁面以砖砌为瘦长之扁柱及阑额;下四层分作七间,
上三层五间,柱上施大斗一个,无补间铺作。每层正中辟圆券门。此塔与玄
奘塔及香积寺塔同属一型,盖所谓“东夏刹表旧式”,即模仿木构形状者也。
塔内室亦方形,初层方约六点八米。各层以木构成楼板,升降亦以木扶梯,
盖六朝隋唐塔内结构之常法也。塔第一层西面门楣石所刻佛殿图,为研究唐
代木建筑之重要资料。当另论之(第。。 26图)。

荐福寺小雁塔'见注。。 1'在今西安城南三里,唐时亦在长安城中者也,寺
创建于睿宗文明元年(公元。。 684年),而塔则景龙中(公元。。 707—709年),
宫人率饯所立,寺中现存之唯一唐代建筑也。塔平面正方形,初层广约十一
米余(第。。 27图),塔十五级,立于广台之上(第。。 28图)。今顶上二三层檐
毁坏已甚,仅余十三级,每层叠涩出檐。塔身表面无任何雕饰,唯各层檐下
之斜角牙砖两层及南北两面圆券门破其平素。各层塔身,高广均递减,愈上
愈促,故塔全部轮廓呈现秀丽畅快之卷杀,与前举三例迥异其趣,塔前面门
廊乃清代修葺时所加建,塔内室方约四点一米,其内部各层楼板原亦以木构
成,今全毁,不可登临校注'9'。


嵩山法王寺塔嵩山法王寺塔相传寺创始于汉明帝朝,与白马寺同时建立,确否无
由证实。隋仁寿二年(公元。。 602年)曾建舍利塔。今寺内殿宇,皆明清以后
所建。寺北十五层砖塔,平面正方形。内辟方室,直通顶部,塔高四十米余,
下部塔身高瘦,其上叠涩出檐十五重,全部轮廓卷杀如小雁塔,秀丽玲珑。
塔无年代铭刻,就形制论,当与小雁塔约略同时。

云居寺石塔'7'河北房山县云居寺有南北二塔,均为辽代遗物,北塔台
基四隅各立小石塔一,均盛唐物也。四塔形制大致相同。平面方形,共七层,
初层塔身较高,其上出石板檐,作叠涩状,以上各层塔身极矮,各檐向上递
减,卷杀显著。盖与小雁塔法王寺塔同属一型而以石建者也。第一层正面辟
方门,其上饰以浮雕宝珠形券面,两侧金刚挟卫,为此式石塔之通常作风。

昆明慧光寺塔'8'俗称西寺塔。平面正方形。台基三层,饰以间柱及壶
门牙子。塔身,方广约七米,南面辟一门至塔心小室,小室直通塔顶,各层
楼板及扶梯已毁。塔身以上,外部叠涩出檐十三重。塔身卷杀至最上数层骤
紧,故其轮廓呈现之曲线较豫陕诸塔略为紧拙。关于塔之年代,传说不一。
考昆明之肇始,乃唐代宗时南诏主创建之柘东城,寺塔之建,当以唐末为最
近可能。大理崇圣寺塔亦属此型,年代亦约略相同。两者均经后世屡次修葺
者也。

灵崖寺慧崇塔'见注。。 1'自唐以来,高僧墓塔之留存至今者颇多。前述玄
奘塔即其一例也。然其较通常之型式,则多为单层之小塔。山东长清县灵崖
寺慧崇塔,建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