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突然不敷居用。显德二年(公元。。 955年),增修汴城之两诏,富于市
政设计观念,极堪注重'见注4'。
世宗始因“东京。。都城,因旧。。诸卫军营或多狭窄,百司公署无处
兴修。。。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僦赁之资,增添不
定,而又屋宇交连,街衢湫溢。入夏有暑湿之苦,居常有烟火之忧”。故“将
便公私,须广都邑,于京师四面别筑罗城”。其设施则“先立标帜,候冬末
农务闲时。。修筑,。。未毕则迤逦次年。。。凡有营葬及兴置宅灶,。。
须去标帜七里外,标帜内候宫中划定街巷,军营,仓场,诸司公廨院务等,
即任百姓营造”。
同年诏云:“闾巷隘狭,。。多火烛之忧;每遇炎蒸,易生疫疾”。更
着意于卫生及治安问题,故又极力劝谕:“近者开广都邑,展行街坊,虽然
暂劳,夕成大利。。。朕通览康衢,更思通济。。”其设施尤增观美者,乃
于“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许两边人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益凉棚。其
三十步至二十步者,与三步,其次有差”。
显德三年(公元。。 956年)春,乃诏发民夫,大举筑汴京外城。
此后各地寺院亦有显德重修之事,盖已渐入建设时期,东京繁荣,尤因
疏浚汴河,再通淮南,经济上发展之故,官方营建之外,又产生市坊商业建
筑,如“邸店”。。 '6'之属,以廊屋或巨楼以储货物。“世宗遣周景大浚汴口,
又自郑州导郭西濠达中牟。景心知汴口既浚,。。将有淮浙巨商,贸粮斛贾
万货临汴,而无委泊之地。。。乞许京臣民环汴栽榆柳,起台榭,以为都会
之壮。世宗许之,景首先应诏,踞汴流中要起巨楼十三间。世宗辇过,赐酒
犒工,不悟其规利也。景后邀巨货于楼,。。岁入数万计”。。 '7'。时人称此
为“十三间楼子”。。 '8',其雄大之姿,当非寻常市楼所可及。迄宣和之世(公
元。。 1119—1125年),此楼犹见于《东京梦华录》记载。周景既为应诏者之一,
沿汴两岸当尚有其它商贾屋楼之产生。至赵宋定基之时,东京都会规模,固
已壮盛,交通漕运尤便,不再迁洛之故,或亦在此。
元。。 1119—1125年),此楼犹见于《东京梦华录》记载。周景既为应诏者之一,
沿汴两岸当尚有其它商贾屋楼之产生。至赵宋定基之时,东京都会规模,固
已壮盛,交通漕运尤便,不再迁洛之故,或亦在此。
'2' 《历代帝王宅京记》。
'3' 《册府元龟》。
'4' 《资治通鉴》。
'5' 《旧唐书·齐浣传》。
'6' 《旧五代史·赵在礼传》;《新五代史·袁象先传》。
'7' 僧文莹《玉壶清话》。
'8' 《渑水燕谈录》。
第二节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第二节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
”
'1'。仁宗
以大名府为北京,则因契丹声言南下,权为军略措置,建都河北,“示将亲
征,以伐其谋”'2';亦非美术或经济之动态,实少所营建。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之力量,集中于东京建设者百数十年。汴京宫室坊市
繁复增盛之状,乃最代表北宋建筑发展之趋势。
东京旧为汴州,唐建中节度使重筑,周二十里许,宋初号里城。新城为
周显德所筑,周四十八里许,号曰外城'3'。宋太祖因其制,仅略广城东北隅,
仿洛阳制度修大内宫殿而已。真宗以“都城之外,居民颇多,复置京新城外
八厢”'4'。神宗徽宗再缮外城,则建敌楼瓮城,又稍增广,城始周五十里余
'5'。
太宗之世,城内已“比汉唐京邑繁庶,十倍其人”
'6';继则“甲第星罗,
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7'。迄北宋盛世,再接再厉,至于“栋宇
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见注
4'其建筑之活跃,不言可喻,
汴京因其水路交通,成为经济中枢,乃商业之雄邑,而建为国都者;加以政
治原因,“乘舆之下,士庶走集”,其繁荣尤急促;官私建置均随环境展拓,
非若隋唐两京皇帝坊市之预布计划,经纬井井者也。其特殊布置,因地理限
制及逐渐改善者,后代或模仿以为定制。
汴京有穿城水道四,其上桥梁之盛,为其壮观,河街桥市,景象尤为殊
异。大者蔡河,自城西南隅入,至东南隅出,有桥十一。汴河则自东水门外
七里,至西水门外,共有桥十三。小者五丈河,自城东北入,有桥五,金水
河从西北水门入城,夹墙遮■入大内,灌后苑池浦,共有桥三'8'。
桥最著者,为汴河上之州桥,正名大汉桥,正对大内御街,即范成大所
谓“州桥南北是大街”者也。桥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下密
排石柱,皆青石为之;又有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镌刻海马、水
兽、飞云之状。“。。州桥之北,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见注
8'
金元两都之周桥,盖有意仿此,为宫前制度之一。桥以结构巧异称者,为东
水门外之虹桥,“无柱,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见注
8'。
大内本唐节度使治所,梁建都以为建昌宫,晋号大宁宫,周加营缮,皆
未增大,“如王者之制”。太祖始“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
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见注
4'
“宫城周五里”'9'。南三门,正门名凡数易,至仁宗明道后,始称宣德
'10',两侧称左掖右掖。宫城东西之门,称东华西华,北门曰拱宸。东华门北
更有便门,“西与内直门相直”,成曲屈形。称謻门'见注
1'。此门之设及其
位置,与太祖所广皇城之东北隅,或大略有关。
宣德门又称宣德楼,“下列五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
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
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自宣德门南去,“坊巷御街。。约阔三百余
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
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朱杈子外。杈
子内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春夏之日,
望之如绣”
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市人买卖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
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朱杈子外。杈
子内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春夏之日,
望之如绣”注
8'。宣德楼建筑极壮丽,宫前布置又改缮至此,无怪金元效
法作“千步廊”之制矣。
大内正殿之大致,据史志概括所述,则“正南门(大庆门)内,正殿曰
大庆,正衙曰文德。。。大庆殿北有紫宸殿,视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
常日视朝之所也。。。次西有皇仪殿,又次西有集英殿,宴殿也,殿后有需
云殿,东有升平楼,宫中观宴之所也。后宫有崇政殿,阅事之所也。殿后有
景福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见注
9'
大庆殿本为梁之正衙,称崇元殿,在周为外朝,至宋太祖重修,改为乾
元殿,后五十年间曾两被火灾,重建易名大庆。至仁宗景祐中(公元
1034
年),始又展拓为广庭。“改为大庆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
有龙墀沙墀,正值朝会册尊号御此殿。。。郊祀斋宿殿之后阁。。”'11'。又
十余年,皇祐中“飨明堂,恭谢天地,即此殿行礼”。“仁宗御篆明堂二字
行礼则揭之”'见注
1'。
秦汉至唐叙述大殿之略者,多举其台基之高峻为其规模之要点;独宋之
史志及记述无一语及于大殿之台基,仅称大庆殿有龙墀沙墀之制。
“文德殿在大庆殿之西少次”'见注
1',亦五代旧有,后唐曰端明,在周
为中朝,宋初改文明。后灾重建,改名文德'见注
11'。“紫宸殿在大庆殿之后,
少西其次又为垂拱。。紫宸与垂拱之间有柱廊相通,每日视朝则御文德,所
谓过殿也。东西阁门皆在殿后之两旁,月朔不御过殿,则御紫宸,所谓入阁
也”'见注
1'。文德殿之位置实堪注意。盖据各种记载广德、紫宸、垂拱三殿
成东西约略横列之一组,文德既为“过殿”居其中轴,反不处于大庆殿之正
中线上,而在其西北偏也'见注
11'。宋殿之区布情况,即此四大殿论之,似已
非绝对均称或设立一主要南北中心线者。
初,太祖营治宫殿“既成,帝坐万岁殿(福宁殿在垂拱后,国初曰万岁)
'见注
11',洞开诸门,端直如绳,叹曰:‘此如吾心,小有私曲人皆见之矣’”
'12'。对于中线引直似极感兴味。又“命怀义等凡诸门与殿顶相望。无得辄差。
故垂拱,福宁,柔仪,清居四殿正重,而左右掖与左右升龙银台等诸门皆然”
'见注
1'。福宁为帝之正寝,柔仪为其后殿,乃后寝,故垂拱之南北中心线,
颇为重要。大庆殿之前为大庆门,其后为紫宸殿,再后,越东华西华横街之
北,则有崇政殿,再后更有景福殿,实亦有南北中线之成立,唯各大殿东西
部位零落,相距颇远,多与日后发展之便。如皇仪在垂拱之西,集英宴殿自
成一组,又在皇仪之西,似皆非有密切关系者,故福宁之两侧后又建置太后
宫,如庆寿宝慈,而无困难'13',而柔仪之西,日后又有睿思殿等'见注
11'。
崇政初为太祖之简贤讲武,“有柱廊,次北为景福殿,临放生池”,规
模甚壮。太宗真宗仁宗及神宗之世,均试进士于此,后增置东西两阁,时设
讲读,诸帝日常“观阵图,或对藩夷,及宴近臣,赐花作乐于此”,盖为宫
后宏壮而又实用之常御正殿,非唯“阅事之所”而已'见注
11'。
宋宫城以内称宫者,初有庆圣及延福,均在后苑,为真宗奉道教所置。
广圣宫供奉道家神像,后示奉真宗神御,内有五殿,一阁曰降真,延福宫内
有三殿,其中灵顾殿,亦为奉真宗圣容之所。真宗咸平中,“宰臣等言:汉
制帝母所居称宫,如长乐积庆。。等,请命有司为皇太后李建宫立名。。。
诏以滋福殿(即皇仪)为万安宫”
有三殿,其中灵顾殿,亦为奉真宗圣容之所。真宗咸平中,“宰臣等言:汉
制帝母所居称宫,如长乐积庆。。等,请命有司为皇太后李建宫立名。。。
诏以滋福殿(即皇仪)为万安宫”注
13'。母后之宫自此始,英宗以曹太后
所居为慈寿宫,至神宗时曹为太皇太后,故改名庆寿(在福宁殿东);又为高太后建宝慈宫(在福宁西)等皆是也。母后所居既尊为宫,内立两殿,或三殿,与宋以前所谓“宫”者规模大异。此外又有太子所居,至即帝位时改
名称宫,如英宗之庆宁宫,神宗之睿成宫皆是'见注
13'。
初,宋内廷藏书之所最壮丽者为太宗所置崇文院三馆,及其中秘阁,收
藏天下图籍'14'“栋宇之制皆帝亲授”,后苑又有太清楼,尤在崇政殿西北,
楼“与延春仪凤翔(,) 鸾诸阁相接,贮四库书”。真宗常“曲宴后苑临水阁垂钓,
又登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亲为四库群书,宴太清楼下”'15'。作诗赐
射赏花钓鱼等均在此,及祥符中,真宗“以龙图阁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