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執取對某人的瞋怒的感覺,你就會感到生氣,這算什麼修行?P。118
如果你想要讓生命繼續延續下去,只會給你帶來痛苦。但是想要立刻死或快點死不也是苦嗎?P。10
修行者的心不會到處馳散,而只會安住在它那兒。善和惡,喜和悲,是和非升起時,他覺知一切。禪修者單單知道它們,卻不允許它們「弄濕」他的心;換句話說,他不會去執取任何一切。P。117
如果有人咒罵我們,而我們卻洠в凶晕业母杏X的話,事情就會停在話語上,而不會受苦。如果不悅的感覺生起,我們應該讓它停在那裡,覺知感覺並不是我們。P。31
洠в腥四芙棠氵@個( 真理 ),只有當「心」親自瞭解時,它才能滅絕和捨棄黏著。P。19
欲望一直存在著,這只是心的一種狀態。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卻洠в叙ぶ。45
⊙ 開 展 心 臁 々ぉぁ⌒摹〉摹∮枴【
就像從樹上掉下來一樣,在我們明白怎麼回事以前──「碰!」我們已經撞地了。(不清楚摔的過程)這跟十二因緣一樣。我們直接所經驗的痛苦,是經歷了整個十二因緣勾鍊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勸眨牡茏觽円獙彶楹屯耆刂獣运麄冏约旱男模拍茉谒麄儭缸驳亍挂郧埃阶∽约骸。53
不要只做你喜歡的事,不要放縱你的想法。停止這種盲目的追隨,你必須不斷地去阻擋這無明之流,而這就叫做「訓練」。P。56
如果你不去反制你的心,那麼就只順從情緒了。這種修行是不正確的,就像縱容小孩子的每一個隨興所欲一般。訓練自己的心也必須如此,別縱容它的隨興所欲。P。33;P。75;P。144
以佛法來訓練你自己,代替情緒的放任吧!P。57
訓練的重心是觀察動機、審視心臁。181如果我們訓練這顆心,去擁有羞恥感和對惡行的恐懼感的話,那麼,我們便會有所克制,我們將會謹慎小心……。一旦如此,我們的正念就會變得更強,我們將能在一切時中保持正念。P。18
但去讀你自己的心。P。55
禪修者的責任是正念、鎮定和滿足,這幾件事能夠終止我們那些「不曾訓練的心」的習氣。P。59
在訓練心的當中,你不得執著「稱讚」和「責備」。P。66
由於習氣作祟,我們的心無法平靜,這是因為我們過去的行為,使它們如影隨形地困擾我們。P。30
唯有當心是洠в须s染的,心才能是寧靜的。你必須向內反觀自己,反觀自己的身、口、意上所犯的過失。除了你自己的身、口、意之外,你還要到哪裡修行呢?P。26
使心健壯的意思是,使它平靜,不去胡思亂想。平靜心的意思是,去尋找正確的平衡。P。123
如果你已達到平和的心境,就接受它;如果你不能達到平靜,也一樣要能承受,心就是這個樣子。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且持之以恆。P。39
專注訓練,是使心達到堅毅和平穩的修行。這樣的訓練能導致心臁膶庫o。這顆已經被「築堤」、控制、經常訓練的心,將會獲得難以計量的利益。P。23
不要只放縱你的情緒。無論懈怠或是精神充沛時,都要繼續努力,不管是在禪坐或是行禪,甚至躺臥時,都要觀照你的呼吸。P。99
光說不練,它不會自動前來,但如果過於勇猛,你同樣不會成功,而全然不試,當然也是不行!P。103
保持恆長心遠比短暫的勇猛心還重要,日復一日,月月年年不斷地修行──這才是真功夫。P。57
正確的修行是持續不變地修行。修行必須持續;這意思是說,修行,或者禪坐,是在心裡完成的,不是在身。當禪坐結束時,不要想你已經結束了禪坐,要思考到你只是改變姿勢罷了;如果你這樣反省,你便會擁有寧靜。這就稱為有規律的修行。P。75;P。74
努力吧!你們都應該努力遵循修行,這就是訓練。P。10
怠惰時,修行;精進時,修行,對時、地也都清楚分明,這就叫做「開展心臁埂。58
有時候,禪坐的狀況會很好,有時則否。但不必去擔心,只要繼續就好。就在你繼續修行之際,「定」會現起,然後就利用它來增長智慧。徹見喜與惡都是從感官的接樱猩鸬模灰讨鼈儭2灰释晒蜓杆俚倪M展,嬰兒們都是先爬,然後學走路,接下來才跑。只要堅固你的戒行,繼續不斷的修行就對了。P。196
我們以這種方式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小心而不遺漏地收網。我們繼續摸索下去,這就是修行。如果喜歡做,就去做;如果不喜歡做,也一樣地做下去,就只是保持做下去。這就是我們禪修的態度。P。51
修行要少欲知足。如果你很精進,你就修行,但當你懶惰的時候,你仍然要修行。P。54
不管你覺得喜歡或不喜歡,你應該還是同樣地修行。不管你快樂或不快樂,你必須同樣地修行。如果你正感到舒適,你應該修行;如果你正感覺有病,你也應該修行。這就是為什麼過去的修行者都會保持心之持續訓練。如果會有什麼不對勁,就讓它們只是在身體上吧!P。66;P。70
正確的精進不是去使某些事情特別發生,它是一種覺醒和警覺每一剎那的精進,一種克服懶惰和煩惱的精進,一種讓我們一天中的每個活動都在禪坐中的精進。P。73
恆長地觀照當下所發生的事。在修行剛起步時,那時的正念力是斷斷續續的,就像從水龍頭滴下的小水珠一樣,但是,如果我們精進不懈地用功下去,到最後,這水珠與水珠間的空隙將會消失而成為持續不斷的流水。這條正念之流,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P。57
如果你懈怠不勤,什麼時候才會「苦」盡呢?如果你懈怠不勤,你又能成就多少呢?建立起我們的修行,超越懈怠吧!P。97
如果只是聽聞法的教導而不去實邸屈N,你就像湯鍋裡的一根湯杓子,它每天都在鍋子裡,卻不知道湯的滋味。P。75;P。91
你不可能只藉由「聽」它便真正地瞭解;聽之後,你必須要測試,並且進一步地探索。P。21
洠в腥魏稳四芴婺阕觯饴爠e人說也無法斷除你的疑惑。唯一能斷除疑惑之道,就是你親自做一次地完全放下。P。158
當我們的修行開始鬆弛時,需馬上看住心,使心穩定。一段時間後,心上軌道了,不久又鬆弛了,心便是以這種方式牽制你。但是有正念的人會堅定信念,不斷的重建自己。回過頭來再嘗試、修習,並以這個方法來開展自己。P。31
走在佛法的路上,你不能以「身」去完成,你必須以「心」去走,去得到利益。P。82
佛教徒的禪坐是關於「心」的,那是為了開展「心」──你自己的「心」。一位修行而開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實邸鸱ǖ娜恕。56
佛法是在修行中生起的。教導只是指出領悟的方法,若要領悟佛法,必須將那教導帶進我們的內心。P。83
鎖在牢獄裡的只是這個身體,不要讓心臁脖绘i住了。P。4
⊙ 保 持 覺 醒
我們的雜染好似我們修行的肥料。這就像拿髒枺魅珉u屎和牛糞來施肥我們的果樹,果實因而將會既甜又多一樣。在痛苦中,有快樂;困惑中有平靜。P。41
若能哂檬炀毜脑挘s染是非常有用的。就好像拿雞或牛的糞便放入土壤裡來助長木瓜樹。例如:當疑惑升起時,注視著它,當下審查,這樣做將幫助你的修行成長,而且結出甜美的果實。P。187
人們卻傾向於認為,如果他們去到一個洠掳l生的地方,他們就會找到平靜。但事實上,如果我們住在非常安靜洠в惺颤N生起的地方,智慧能生起嗎?我們會覺察任何事嗎?事物生起之所在,在於因,因生起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必須思惟的地方。P。124;P127
最好是以平常心來修持。如果洠в辛钊藷┬牡氖虑椋屈N也就洠в斜匾χ危蝗欢斢袉栴}來時,你就必須當下解決它!以平常心生活,洠в斜匾倭硗馊ふ沂颤N特別的事物來。要時時注意、警覺!無事時當然很好,當事情來時,須提起心來觀照,並保持正見,自然能化解一切。P。39
當你做每一件事情時,你必須心裡很明白,很清楚。當你看清楚時,就不需要去忍或勉強你自己了。你感到受障礙與有負擔,是因為你不了解這點!P。30
修行只是關於心和心的感覺而已,而不是一樣我們必須去追逐或奮力爭取的枺鳌D闼龅模皇窃囍3钟X醒。P。101
在我們的修行中,當你行禪時,你應該真正下定決心去步行;在禪坐時,你應該就專注在那件事上。不論你是在行、住、坐或臥上,都應該努力保持鎮靜。P。41
佛法的修習並不須要你去到處尋找或花費整個的精力去達成,你只要觀察那些在你心中升起的各種感覺:當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覺味、以及其他種種時,它們全都會來到這顆心──一顆清明覺醒的心。P。49
這些感覺生起的地方就是我們能夠開悟,智慧能夠生起的地方。P。131
當根、塵接樱鼤r,迅速地傳達給心識,經由心識徹底的審視和檢查之後,又回到中央來,這就是我們安住的方法──保持警覺、清明的行止,經常以智慧觀照,如此,我們的修行也就完成了。隨時清楚自己的心,並掌握住心對境的反應,這是很重要的。要明白它們怎麼來、怎麼去,怎麼現起、怎麼消逝,這一切都要透徹地了解。就像蜘蛛「網捕」各種昆蟲,而心是以無常、苦、無我來「收攝」念頭。這就是給我們心臁酿B分,給一位覺醒的人的養分。P。40;P。140
如果我們能經常覺醒,那麼我們的正念就會像這不間斷的流水一樣,但是如果我們的心徘徊不定,那麼我們的正念就僅僅會像那水滴一般了。P。103;P。42
醒悟,並不表示對世間的憎惡,而是心的清清楚楚,瞭解到事實是無可挽救的,世間本來就是如此的。明白了這一點,你會放下執著,以一種既不是快樂也不是悲哀的心放下,透過智慧觀察,瞭解到「諸行」的自然改變,而住於寧靜中。P。16
⊙ 其 它
你的本分就是修行,不論修行的進展是快或慢,只要知道就好,不要嘗試去強迫它。這種方式的修行就會有個好基礎。P。35
修行三個必須實邸囊c是:感官的收攝、飲食的節制、覺醒。對禪修者而言,危險是來自外塵的,也就因此,感官收攝是必要的;事實上它是最高的戒德。經常斷食倒不如去學習正念和敏銳地食你所需的量,學習去辨認「欲望」和「需要」的不同。要建立覺醒,是必須不斷地精進,正如在任何場合都必須繼續進行的呼吸一樣。P。94
「無常」這真理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卻也是最深遠的。P。60
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一切事物的無常;我們將見到佛陀,並且超越輪迴的痛苦。P。170
不確定!怎麼可能有其他方式呢?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的啊!P。63;P。24
不論何時,有什麼在心中生起,不管你喜歡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