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密码-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编  著

某某出版社

广告语
封面: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封底:
  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前  言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
  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本书主要从男人心理、女人心里、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等方面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适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可以说本书是现代人和现代家庭测试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本工具书,常备书,更是枕边书。
  我们不变的希冀和祝愿是: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目  录
第一章  心理常识 6
1.如何控制情绪 6
2.六种常见的压力 6
3.揭开走神面纱 7
4.心理诊断的方法是什么 8
5.六种实用的心理防身术 10
6.临床心理学研究 10
7.幸福生活离不开心理 11
8.应对常期综合症的方法 13
9.解决心里压抑的秘决 13
10.内向性格成为巨大的优势 14
11.巧用心理年龄处理人际关系 15
12.巧用心理暗示解决生活难题 16
13.保守秘密让人心理健康 17
第二章  男人心理 19
1.男人心理探秘 19
2.男性心理压力的因素 21
3.男人的内心世界 23
4.白领的心理压力是什么 24
5.如何克服性压抑 25
6.男人的性恐惧有哪些 26
7.男人容易出轨的几种情况 29
8.男人发生婚外情的原因 30
9.男人的心理  女人要体谅 31
10.新坏男人的八大谎言 31
11.如何揭秘男人的谎言 33
12.男人心理健康最重要 34
13.男人必须明白的22个道理 35
第三章  女人心理 36
1.如何减压女性心理 36
2.克服女性性压抑的方法 37
3.孕妇产前的抑郁与焦虑 40
4.女性怀孕期间的性心理 40
5.如何纠正女性性洁癖 41
6.女性心理发展 44
7.女人的心理  男人要谅解 45
8.女人心理喜欢什么 46
9.做个快乐女人的秘决 47
10.如何做个自信女人 48
11.如何做个优秀女人 49
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 50
1.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50
2.学生心理四大症状 52
3.性格孤僻不能任其发展 53
4.孩子也有自尊心 54
5.青春期学生的异性焦虑 56
6.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57
7.学会面对寝室“危机” 60
8.关心也是一种隐形的压力 61
9.专家点评“七个成长话题” 63
第五章  老人的心理保健 65
1.老人的心理调适与养生 65
2.老年寂寞孤独与焦虑 66
3.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原因 67
4.病态怀旧心理的症状 68
5.如何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69
6.老人多注意心理健康 70
7.延缓心理衰老的方法 70
8.老年人心理保健的五大要点 71


第一章  心理常识
1.如何控制情绪
  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干方百计诋毁贬损别人;见到别人不如自已,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偏激的人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拾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所以偏激的人大多人缘很差。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已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这是做人与处世的大忌,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关羽遗风”,就很有可能会使自己误入人生的“麦城”而转不出身来。
2.六种常见的压力
  六种常见的压力谬论。击退他们,让我们明白我们的问题,然后采取行动对付他们。让我们看看这些谬论。
  谬论1:压力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压力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对的。什么使一个人有压力不一定使另一个人有压力;我们每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方式不同。
  谬论2:压力总是没好处
  根据这一观点,零压力使我们快乐和健康。错了。压力对人类的作用就像小提琴琴弦上的张力:太少和音乐是枯燥和刺耳;太多与音乐是尖声或弦断。压力可以死亡的亲吻也可以是生活的香料。问题是如何把握它。正确把握压力,使我们有动力和快乐;不当地处理压力,使我们受伤甚至死亡。
  谬论3:压力无处不在,你对它无能为力
  并非如此。你可以计划你的生活,所以压力并不压垮你。有效规划涉及优先次序和简单的问题先解决,然后解决更复杂的困难。当压力的是处理不善,很难规划优先次序。你所有的问题似乎是平等的,压力似乎无处不在。
  谬论4:最热门的技术为减轻压力是最好的。
  再次,并非如此。没有普遍有效降低压力的技术存在。我们都不同,我们的生活完全不同,我们的情况不同,而我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只有全面规划才能应用于个人。
  谬论5:没有症状,没有压力
  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其实,虚假症状与用药可能剥夺你需要减少你生理和心理上压力的讯号。
  谬论6:只需要注意压力的主要症状
  这种谬论假定是〃次要〃的症状,例如头痛或胃酸,可漠视。压力的轻微症状是早期警告,说明你的生活已失调,你需要更好地处理压力。
3.揭开走神面纱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走神。我们常常因为走神而受到老师或领导的责备,当你走神时,往往被问:在胡思乱想什么呢?你一定会一愣地说:没想什么。但看得出来,你一定在想别的东西。其实,这只是游离思维在发挥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走神,而且是令人惊讶地频繁,无论你想不想避免,它都会出现。
  主流心理学家没怎么关注这一通常的心理习惯。但大量新研究正在解开走神之谜,科学家表示,研究工作开始出现成效。或许有一天,这类研究能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本和讲座上,司机也能一心一意地开车。此类研究可能揭示此习惯的一些好处,还可能有助于更加了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诱因。科学家说,总之,游离思维值得研究,因为它太普遍而不能忽视。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凯恩在一天的8个随机时间里采集了学生的思维样本,一共提取了一周。他发现,他们平均有30%的时间没有想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甚至有些学生有80…90%的时间都在想别的东西。在126名学生中,只有一名学生否认在采样时有任何思维出现游离。
  之前的研究还表明,日常生活中平均有30…40%时间都在胡思乱想。“如果你想了解人们的精神活动,这一现象应该值得考虑,”凯恩说。
  当然,许多游离思维是无害的,当你嚼汉堡时想工作问题,就没什么不好。但当它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你应该认真关注时,问题就出现了。其结果往往是悲剧的。凯恩指出,2003年的事例就很惨,一位大学教授开车到加州上班,当时正是炎热的8月,他把车停好,进了办公室。可他忘了,他竟然把他10个月大的儿子留在汽车后座上。孩子因热而死。2004年,同样的悲剧在加州又再次重演。
  更加普遍的事情是要求集中精力阅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维也会游离15…20%的阅读时间,英国哥伦比亚大学乔纳森…斯科勒表示。不过,他们经常不会意识到。他及其同事让大学生读《战争与和平》和其它书中的一段。学生每次注意到他们的思维分散时,按一下按钮。斯科勒说,铃声有规律地出现。但更为惊人的是,当随意问学生,他们在想什么时,“我们发现,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注意力分散前就已经分神了,”斯科勒说。这些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