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密码-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的动力。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合格父母的责任。父母应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一生做人的资本,不能伤害与践踏它。
  4.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
  这些需要的满足,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孩子在最初的几年里是用身体、用活动、游戏去感觉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而不少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用各种各样的学习安排把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占据了,这对孩子的发展十分有害。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受父母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好奇心也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同时孩子们由于过早地承受太多的学习压力,从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欢乐,这将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心理发育。
  5.尊重孩子,就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这并不奇怪。可有些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时,父母就沾沾自喜,反之就不停地数落、讽刺、挖苦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惘。你应该认真研究你的孩子,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且欣赏他们的特质。
  把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和性格列出来,然后一一告诉每个孩子你是多么欣赏他们。让他们感觉他们自己是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无法取代他们的,而且也觉得你看到了他们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你常常会听到别人说你的孩子“就和你一模一样”。但事实上他们和你确实有不同,而这事实往往令人难以接受。可能你很喜欢安静,但你的孩子却是异常活跃――逛街时会绕着你团团转;或者,为人父的你可能喜欢运动,但却生了个不爱运动的儿子。接受子女与你不同的事实,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别人身上有不同于自己的地方,乃是生命中的一大乐事,那有助于我们扩展眼界和对生命的看法。而生活中一些关于个人喜好的决定,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让你的孩子各自挑选衣服和房间的摆设。偶尔晚餐也让他们挑选自己的食物。假如他们真的非常厌恶某种食物,就不要强迫他们吃。(你不也觉得某些东西的味道很可怕吗?)如果你的孩子个性很强,那你最好让他在个人的喜好上有自己的决定,而不要教训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个性强的孩子觉得自己需要对生活有某些控制,如果让他们有个人的喜好,的确能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为了让孩子有自己的喜好,要对他说:“我爱你,也爱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实在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
5.青春期学生的异性焦虑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奋发读书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个以往少人触及的问题:性压抑。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日前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为了顺利完成学业,目前我国大学生、研究生不得不将性问题放到一边,他们普遍处于性压抑状态。
  无独有偶,香港《明报》近日一项报道显示,当地大龄单身青年性压抑问题也相当普遍。本市性心理专家认为,社会应当关注青春期学生的性问题。教导他们正确自慰的同时,学会性转移和性升华。
  青春萌动期学生感到压抑
  小孙是位19岁的大二男生,从几年前开始遗精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就似乎充斥过男女之间的性事。如今进入大学后,一种潜意识的性冲动常常让他欲罢不能。一到夜深人静,宿舍内男生们说话的一个热点永远只有一个:女人。同时,他们说各种荤话黄话,上网看裸体女人,甚至看“三级片”,希望以此能缓解自己的性压抑。
  据了解,处于高中期间的学生已普遍进入性意识萌发期,本科和研究生则是性欲最旺盛的成熟时期,但目前他们都处于学习时期,结婚是件不现实的事情,各种限制条件也让他们的性生活变得遥不可及。为此,很多学生曾试图与恋爱对象在外悄悄租房,偷偷摸摸尝试着过起了小日子。但这种紧张的同居状态却会加重其性压抑状态。
  过度压抑对身心不利
  上海同济大学性心理专家朱荣申教授指出,医学研究表明,过分地压抑性欲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既看到性放纵带来的恶果,也应重视性压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性冲动加以科学合理的调节。不少青少年由于不清楚伴随着性成熟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变化,缺乏性道德、性情感的教育,他们对性问题既好奇又迷茫,既有兴趣又有罪恶感,既感到神秘又感到恐惧。他们生理成熟的提前与心理成熟延缓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这种在性问题上的困惑。
  朱教授认为,对于这些单身学生来说,自慰是他们最安全、最方便的发泄方式。对于男生来说,自慰应以次日不感到疲劳为宜,自慰时应注意清洁,还应注意环境是否隐密,以免受惊吓,形成心理阴影。对于女生来说,不卫生的自慰会诱发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因此,女生应避免直接的阴道刺激。
  学会转移和升华情绪
  专家认为,青春期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男女交往等多种合理的途径,使其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和有效的转移。转移之所以有利于解除性压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日常生活压力与性驱动呈互相关系,生活压力越重,性驱动则越低。所以,给青少年以适当的学习、工作等压力,对于避免性压抑的不良影响是有利的。其二,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是青少年性心理的正常表现,两性交往其实也是满足性欲望的一种方式,交往双方都可以从中减缓性紧张。两性交往也有利于彼此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有利于消除性神秘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不言而喻,这些也将有利于恋爱的顺利进行和未来的家庭幸福。反之,与异性关系处理不好,往往有可能导致性挫折而引起性压抑。
  还有一种很现实的情况是,当性欲在环境限制下难以发泄时,当事者可使其转化为另外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欲望,使其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以发泄。性欲转化为其他欲望或被其他欲望替代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确实可行的。歌德在遭受失恋痛苦,不堪压抑而企图自杀之际,以自己破灭的爱情为素材,写出了世界著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就是一例。因此,性升华可使青少年的性欲转化为进取的动力,成为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源泉,它可把满足性心理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因而不失为解除性压抑的最佳方法。
6.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物理上的照料者,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是控制不住脾气的、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是特别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
  “任性妈妈”逼女儿约会
  24岁的深圳女孩阿琳给我写信说,妈妈逼着她找男朋友,而且自认为她比女儿更知道女儿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于是频频地给女儿安排约会。假如女儿不去,她就非常生气,责骂女儿不懂她的一番好心。最后,阿琳尽管不情愿,但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每次约会都去了。
  在妈妈的安排下,阿琳先后见过五位男士,对他们她都没感觉,有一个男子她认为是中规中矩的好男人,但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另两个她甚至都有点反感。所以,这三次约会都是只见了一面就没下文了。并且,这三次约会,都是妈妈陪着她去的。
  阿琳的妈妈一见到女儿没有了下文,就非常生气,对着阿琳又哭又闹。有一次甚至对女儿说,如果你不继续约会,我就不理你,我宁可不要你也不能让你不要他。不仅如此,她还赌气不吃饭、不睡觉、整日以泪洗面,最后甚至威胁要和女儿断绝母女关系。
  阿琳说,她知道妈妈是在说气话,所以她一方面仍然拒绝继续和那个男子约会,另一方面她也不断地安抚妈妈,说女儿知道你是好心,但女儿实在一点感觉都没有,难道你希望女儿整天和一个讨厌的人在一起吗,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这个不喜欢,可以再找嘛……
  经过阿琳的努力说服,妈妈终于不再赌气,又开始急着给女儿张罗约会的事,但下一次阿琳还是不喜欢,于是她妈妈又开始闹。这让阿琳烦不胜烦,在来信中,她写道:“为什么人要结婚呢?有时我想,干脆死了算了,那样就不必被妈妈逼着去约会了。”
  尽管这么烦,阿琳在信中还是一直为妈妈开解,说她明白妈妈,知道是为她考虑,怕她年龄越来越大,以后嫁人会越来越难。
  阿琳与妈妈的关系,是典型的倒置关系。妈妈是动不动就使性子的“小孩”,而女儿则是善于站在妈妈的角度上为妈妈考虑的“大人”。意识上,妈妈似乎在为女儿考虑,但实际上,妈妈根本不愿意去懂女儿,也不在乎女儿的感受。
  女儿希望不惹妈妈生气,也懂妈妈的一片好心,只是毕竟婚姻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她不愿意妥协,而是希望在这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
  这种倒置的亲子关系有很大的迷惑性,即父母在对孩子随心所欲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仍然打着“我比你成熟”“我爱你才这样做”的旗号,而孩子也因此陷入混乱——孩子会觉得父母的确是在为他们着想,而且父母似乎比他们成熟。但其实,只要略加分辨,就不难看出,父母的这些做法是非常孩子气的。
  对待“孩子化父母”
  儿女应立场坚定
  阿琳化解这种“倒置”的办法就是直面真相,充分意识到妈妈只是个小孩,那么她无妨用大人对待小孩的方式去哄妈妈——不管妈妈怎么闹怎么生气,都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不因为妈妈对她发脾气,她也跟着苦恼。
  所谓“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是成年人的态度。温和,就是可以在情绪上异常宽容,可以包容对方乱发脾气;坚定,就是在态度上非常肯定,即我可以充分考虑你的情绪,但我不会在关键事情上有丝毫让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