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密码-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如“变味童谣”反映了孩子对自身想法的表现欲望,现在的孩子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他们希望能对外表达自己,但又找不到正确的表现渠道,往往会选择其他能够宣泄的渠道,到于渠道的性质他们就不在意了;本身是简单的手机,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手机,便因此而自卑,手机与自卑联系起来这完全是孩子自己心理的问题,是他们的从众、攀比心理在作祟,这都需要正确的引导。
  许多孩子心理上有极强的表现欲,努力寻找被人关注的优越感,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但往往不如自己想象的成熟,这种不成熟表现在行为上、思想上,引起孩子与家长老师,甚至与社会的矛盾,这也是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专家学者点评“7个成长话题”
  专家总评
  关工委:创办更多“家长学校”给家长充电
  点评嘉宾:曹存玉(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莫太高
  这“7个话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未成年人成长教育中的新现象。“学雷锋与学奥数谁为先”的矛盾冲突其实更为实质地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家长重智轻德,也增加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建议家长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实践教育,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建议创办更多的“家长学校”
  “隔代教育”其实也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却很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中,更多孩子的父母因工作忙而无暇照顾孩子,都交由老人来照看,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而且隔代教育也明显有其优势所在,只能考虑如何更好地体现隔代教育的优点,建议创办更多的“家长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去接受教育,提高爷爷奶奶们的教育方式,灌输更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变味童谣”也让“减负”呼声再起最近听说了很多“变味童谣”的事,听后思想上感到很震惊,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和这种现象,许多“变味童谣”中包含着色情、暴力倾向,表达了孩子的愤懑和不满的牢骚。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的“减负”问题,孩子的书包仍然很重,负担仍很重,他们把不满的情绪通过“变味童谣”发泄出来,也希望这一问题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解决。让良好的社会氛围、越来越多的“绿色童谣”去抵制“变味童谣”。
  家长要充电适应新时代的孩子
  面对新时期孩子成长教育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家长、老师都要给自己“充电”,跟上新形势,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水平,如果对孩子们已经接触到的新生事物或现象不了解,就很难和孩子沟通交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就更难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只有家长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提高了,才会让孩子不反感,进而喜欢和家长交流、沟通,达到教育上的共识,也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
第五章  老人的心理保健
1.老人的心理调适与养生
  无论社会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多么好的养老环境,如果老年人不调适自己的心理,不会养生,也不可能达到健康的长寿。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遇烦恼能排除,遇挫折能顶住,遇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心情愉快,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进取养生
  进取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进取心的人热爱自己的生活,有生活目标,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有进取心的人有执著的追求,遇困难不气馁,能刻苦钻研,发奋学习。多动脑,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又可延缓机体的衰退。
  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心胸就会宽广,心情就会乐观,这样就不会伤神而伤身,终会健康长寿。
  淡泊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谦虚、平静、知足、不攀比。相反,如果比级别待遇不如人,比生活条件不如人,越比就越生气。这样心理难以平衡,消极情绪困扰自己,苦恼自己,必然会损害健康。有人称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老人要做情绪的主人,要制怒,“宁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遭到什么挫折,要能冷静对待,面对现实,听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得起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老人要记恩不记仇,要有容人之量,要珍惜时间和精力,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做到情绪平稳。要遗忘什么呢?
  遗忘经历的坎坷有些老人不为经历的坎坎坷坷而悲伤,而是承受了创伤,心情平静地做好当前的事,来弥补创伤。遗忘个人的恩恩怨怨有的老人提起年轻时某人对他的打击,就牢骚满腹、喋喋不休、怒气冲天,直到古稀之年还记忆犹新,真是记了一辈子的仇,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受了打击感到委屈,情有可原,但如果认识了让心情平静的秘诀是正确的价值观念,他的埋怨就可以大部分遗忘了。
  遗忘心烦的小事对微乎其微的小事也不要记在心上,有时因为夸大了小事,引起不必要的烦恼。有一位老人掉了一根针,未找着就一夜未睡好,担心那根针刺伤了小孙孙。其实尽量查找清楚就行,何必发愁!生命有限,失去不会再来,还是把引起心烦的事忘掉,以求心情平静,利于健康。
  遗忘力所不及的事对于力所不及的事,不要纠缠在心,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去着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就,自然可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幸福,但在战胜不了时,还是忘掉为好,也不要勉强去办。一个哲学家说得好:“快乐之道无他,就是自己的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去忧虑”。
  宣泄就是毫无顾虑地谈出自己的心事,有的医生把这称为“净化作用”。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都认为减轻忧虑或消除忧郁的有效良药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自己的问题”,找个知心朋友,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古脑儿倒出来。“尽抒胸怀”,可以减轻不舒服的感觉。
  倾诉心事,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后就可使身体状况也得到改善。有人研究发现倾诉心事可改变免疫功能。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碧加让一组学生在四天内每天把过去经历的伤心事写出来,另一组只把生活琐事写下来。6个月后,经过检查,把心事倾诉出来的学生的免疫功能显著改善,且维持6周之久,这说明宣泄可以得到心理上的解脱,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免疫系统与脑部有联系。在7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胸腺、脾脏淋巴结和骨髓组成的免疫系统的器官中有神经纤维,由于所有神经最后都与脑部相连,免疫系统与脑部也有神经联系。有医学专家证明了免疫系统与脑部之间通过“信息物质”发生化学联系,还有人发现免疫细胞对脑中神经肽感应灵敏。由此看来,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有着密切和多方面的联系。
2.老年寂寞孤独与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会因生活琐事而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人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大类,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紧张、惊恐、激动或有一种不舒适感觉,由此而产生牵连观念、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
  慢性焦虑患者其焦虑情绪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焦虑程度时有波动。老年慢性焦虑患者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不要企图让客观事物纳入自己的主观思维轨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极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自我放松。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放松法来消除焦虑,如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创造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想象在大海岸边,波涛阵阵,鱼儿不断跃出水面,海鸥在天空飞翔,你光着脚丫,走在凉丝丝的海滩上,海风轻轻地拂着你的面颊……
  药物治疗。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还可以遵照医嘱,选服一些抗焦虑的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心理调节。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寻求他人的开导,以尽快恢复。如果患了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则应向心理学专家或有关医生进行咨询,弄清病因、病理机制,然后通过心理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和可能有关的因素,解除对焦虑发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有吃有穿,有孩子孝顺,就应当心满意足了。其实,老年人除了吃穿以外,还需要亲情,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许多老人认为社会需要他,家庭需要他,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虽然很累,但内心充实;而无所事事,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种严重的失落感和无奈的孤独感令老人易生病。
  因而,老年人要试着走出家门,融进社会,去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去结识一些老年伙伴和朋友。诸如听听老年保健课,学习养花养鱼,练书法,练气功,打太极拳,跳交际舞;还可到公园下下棋,到活动中心打牌;更可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比如教育下一代,保护社区环境卫生,维持车站秩序等,以此丰富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