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心理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群体心理教育-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复有耐心。
  其次,坚持对孩子进行早期训练。例如,孩子有语言障碍,可以给孩子听一些节奏慢的儿歌,让孩子边听边学,爸爸妈妈在旁边为其纠正发音。孩子如果对事物理解力缺乏,可以用一些直观的感觉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觉得生动、具体、形象。
  第三,为孩子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回归社会,不要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经常让孩子出去与小朋友玩,坚持让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里与小朋友一起学习、生活、交往。
  第四,必要的药物治疗。对于喜欢用手指掐人或用剪刀剪人的重症患者,服用药物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儿童也有压抑感
  有一位儿童,名叫兴兴,他上小学六年级,近一年来食欲低下,体重明显下降,人也很消瘦,并伴有脱发,阵发性脖子疼痛,面色蜡黄,表情呆板,精神不振。在家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就好像面前有一列火车朝他开来,而身后却是一面坚固的墙,自己被挤在夹缝中无处躲藏,他就躺在地板上大声喊叫、满地打滚。兴兴小朋友平时学习优秀、聪明伶俐,对周围事物观察能力强,眼神机敏,好强。但是,他自理能力差,精神上依赖父母,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有较明显的焦虑、忧郁、强迫及依恋情绪。经医院检查,发现兴兴并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而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
  产生类似于兴兴这种心理障碍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精神压力和社会责任过于沉重。孩子虽然年幼,但要承爷爷奶奶的膝下之欢,还要圆父母的成功之梦,同时,还要在学校里学习优秀,表现突出。还要成为家庭的纽带和调和剂。
  (2)孩子家庭经济优越,父母事业有成,但父母常常发生冲突和家庭纠纷,经常吵架,甚至闹离婚到几乎弄假成真。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生活,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况且,这类父母亲在经济上对孩子有求必应,但缺乏了解孩子的心理体验,使孩子背负着家庭畸形的爱的负担。
  纠正这类心理障碍主要通过心理上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因而引起的心理障碍,采取不同的方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以达到减轻和消除孩子心理障碍的目的。
  例如,对于因夫妻吵架而引起的孩子心理障碍,一方面,父母亲尽量减少争吵,尤其是不要当孩子的面吵架。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夫妻争吵是家庭生活中常有的事,说明夫妻关心同样的事情和问题,夫妻吵架用不着孩子去焦虑。另外,假如夫妻到了互不理对方的程度,表明婚姻可能已经失败,此时离婚对夫妻双方的感情震动已不大。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子、母子关系是无法改变的。离婚将会使各方有机会生活在更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只要孩子自己对父母都有感情,将来无论是跟父亲生活、还是跟母亲生活,都可能生活得更好,用不着焦虑。通过这种心理疏导,并辅以适当的抗焦虑、抗强迫等药物的治疗,其心理障碍和身体上的症状反应将消失。

儿童的学习障碍
  有这样几个儿童,平时很聪明,智商也不低,做其它事情还十分不错,可是就有一点,学习上有困难:
  女孩子小红,今年10岁,已上三年级了,她在写字时,总是缺笔少划,顺序颠倒,常把左边的偏旁部首写到右边。在写汉语拼音时,习惯把“b”写成“d”,老师批评改正过多次,总也改不过来。学数学时也是如此,“6”和“9”总是混淆不清。
  还有一位叫玲玲的女孩子,也是10岁,读三年级,她最怕的课程是数学课,在做加、减、乘、除时常常搞错进位,做作业或者是考试时,甚至在草稿纸上算出的答案也抄错。
  另外还有一位叫龙龙的小朋友,今年7岁,是个能说会道的小男孩,可是他上课时精力总是不能集中,每次上课,他只能安安静静地听十多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下意识地摆弄手中的铅笔,其行为还像幼儿园时一样。
  小安安是一位11岁的小男孩,今年上四年级,可是他却动作缺乏协调性,做什么事情都是笨手笨脚,常常把东西打翻在地上。这些孩子所表现的症状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学习障碍症”。
  这些儿童的智商没有问题,只是某种生理上的功能发展迟缓,用俗话说,就是“没开窍”、“没发蒙”。
  所谓儿童学习障碍,并不只是按儿童学习上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来划分的,而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说、写、读、算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所产生的困难。每个人都有动、视、听三方面的能力,如果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能力发展不均衡或不足,某一方面的潜力还没发挥出来,就会造成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学习障碍。
  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的影响。人的读、说、写、算几方面能力的形成,是由于人的大脑主管视、听、感觉运动这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相互配合,均衡发展的缘故。
  (2)儿童时期视、听、动三大功能发展不平衡。例如,儿童过多看电视,过多接受视觉的刺激、语言的刺激,而活动能力却较低,只会使孩子能说会道,表达能力强,而运动功能却发展不足,动作不灵活,反应不灵敏。
  (3)孩子由于住在封闭的高楼大厦,不能与其他的小孩子追逐、游戏,致使运动功能减弱。
  (4)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事情全部由父母包办,减少了孩子实践、参与的机会,结果造成孩子生活能力低下,自然就会产生学习障碍。
  怎样预防和克服儿童学习障碍症,需要针对不同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首先,要预防儿童能力发展不平衡。当孩子出生盾,不要听信所谓“小孩子学钢琴好”、“小孩子学跳舞好”、“小孩子学绘画好”等观点,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一味地学钢琴,或一味地学跳舞,或一味地学绘画,而应该培养孩子的所有感觉器官的均衡发展,只有当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发展到了同龄儿童水平,才可以让孩子学习这些。另外,还要了解儿童的兴趣,但在基础教育时期,不可让孩子依自己的兴趣学习,而应该全面发展,而且父母尤其要注意哪种能力欠缺,应及时加以补救。
  其次,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训练。例如,如果孩子早期学习能力的发展偏向于语言,很可能造成数学能力差。因此,就可采取数学能力的基础功能训练,让孩子从剪贴、走迷宫、拼图、搭积木、绘图着色开始做起,同时配合各种技巧性运动训练,使之逐渐体会到位。

二、青少年
  青春是可贵的。青春是人生的春天。青少年时期是向成人迈进的过渡时期。当今的青少年更是生活在充满机会与竞争的社会,担负着跨世纪的历史重任,任重而道远。在社会当中,青少年既面临着求学、接受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职业选择、人际交往、恋爱等诸多任务和压力,同时也肩负着父辈的期望、国家的重托。五彩缤纷的世界,快节奏的步伐,充满压力的竞争,转瞬即逝的机会,高速流动的信息,一切的一切,都使得青少年时期充满诱惑、充满生机,同时又充满困惑、彷徨。在这个眼花缭乱的社会,许多青少年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容易迷失自我。
  纵观人的一生,其着眼点在于青少年时代,因为这个美好的时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认识自我、成就事业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代,是最令人回忆和珍重的时代。
  在青少年时期,人体的生理特征也在显著发展,男女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其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变化。他们既带着孩子气,又渴望被当作成人,渴望独立,但同时又缺乏经济能力。既有肩负起责任的意识,但又乏力承担行为的后果。
  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在变革的社会中都渴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消除心理上的疾患,去实现自身价值,成为跨世纪的人才。

消除自卑的心理
  有一位女孩小莉,开始注重自己的容貌和体型,而且花不少钱去购买一些时髦的服装和高档化妆品。她非常希望听到别人夸奖她漂亮。与她同宿舍有一位女孩长得很漂亮,为人也很好,性格开朗。当她们一起外出的时候,她总听到别人赞美她的那位同学漂亮,于是她心中非常嫉妒,并且产生了一种相形见绌的心理,再也不愿和那位女同学在一起了。每次,当同学邀请她一起出门时,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进而,连班上的聚会等集体活动也不去参加了。
  一位男孩叫毅,他是从贫困农村地区考入高等学校的。在大学三年级时,他爱上了同班的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女同学。虽然这位女孩很看重男孩的才气,可是,他却总怕将来无法满足女孩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感到自惭形秽。于是,他知难而退。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可称为青少年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是在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冲突情况下发生的。人人都有自卑心理倾向,都有失败的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因为,幼年时代,生活需要父母及家人的供给,生病了要靠别人,自己在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埋下了自卑的种子。随着慢慢的长大,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总是充满失败的感觉;因为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比别人强。一旦感觉到别人比自己强,就难免会产生自卑自贬的倾向,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各种幻想和现实的冲突,都会加重青少年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身心发育的自然结果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个人在社会我的参照下,理想我与实际我的失和。理想我总是比实际我要高,实际我不够标准,结果使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往往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因自卑而心虚逃避。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方式,这种逃避型的人往往不喜欢去竞争,去接受挑战,而消极对待生活。另一种结果则是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由自卑而激发自己的上进心。这种积极的补偿方式往往为社会认可。比如说,不少出身低贱、家庭贫穷的孩子,因贫穷而自卑,可他们发奋读书,最后金榜题名。

抛弃嫉妒的感情
  小娟,是位16岁的女高中学生。她喜欢打扮,而且总爱和同学们比。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买了一件红色连衣裙,别人称赞不已。这可使小娟不高兴了,暗中嫉妒,背后说那位女孩的坏话。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高一点,她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或者说是碰的。久而久之,她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属别人比她强的地方,她都不服气,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晚上失眠,感到异常痛苦。
  小娟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人类的一种恶劣的感情。产生嫉妒心理的人对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总是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惜代价去伤害别人。
  嫉妒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不仅伤害别人,而且也伤害自己。嫉妒别人的人,他所遭受到的痛苦和不幸,比任何人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都要大。嫉妒心强的人还常常对自己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比如头昏、失眠、食欲不振、情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