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因此,将所有的过错全都推到神学的身上,还为时过早。想一想,假如宗教真的能用某些条条律律来界定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将会发生什么呢?一切的法则定律都是无数人类历经沧桑、不断犯错,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前行、不弃不馁而总结出来的。
43。正是因为有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人类才能一步步揭晓自然的秘密。而所有这些发现都是好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是时间的沉淀。
44。时间在缓缓地流逝,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学发展的脚步也加快了。科学早已细化为许多彼此独立的学科,如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每个细化的学科都是独立又完整的,各个学科之间又天衣无缝地联系着。只有所有这些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完善,精神科学才能最终完善。
45。要解开有机世界的谜就得先解开无机世界的谜。只有破译了自然世界的密码,才能破译精神世界的密码。否则,就会像还没有学会走路之前就想跑,只会摔得个鼻青脸肿,给旁边的看客徒增笑柄罢了。
46。和其他学科比起来,宗教学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它的发展究竟会受到别的学科多大的影响呢?或者,诚如它自己所宣称的,它是独一无二的,它亦能够独善其身。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47。从古至今,无论是人类自身的进化,还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科学由一个整体分裂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科又由最初的创立到最后的完善,都不能一蹴而就,就像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有句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神学也不例外。
48。凡事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走稳了才能走得快。妄想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只能落得一事无成的下场。而人类经过几千年不断的探寻与试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学机制,能对一切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与预测。
49。所有事物都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及模式都是一样的。例如地质学,一个世纪以前,地质学这门学科尚未出现。而在当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50。在强大的无法预知的大自然面前,人们深受其害,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由于对这些自然灾害不了解,人们无法预测灾难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如何避免这些灾害并将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但是人类并不想坐以待毙。
第35节:第三十四课 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则(三)(1)
51。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大自然精致华丽的外衣之下竟是满目疮痍。原来所谓的和平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美丽的谎言,为此,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人们就甘愿坐以待毙、别无他法了吗?不!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他们不会就此放弃,更不会轻易认输!不战而降不是人类的作风。
52。而此时,地质学应运而生。可以说它是在人类无限期待与希冀中诞生的,它身兼无比重大的责任。因此,一开始地质学被看做是一门〃灾难学〃。其含义不言而喻,是专门为了预知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而特别设立的一门学科。
53。其他学科向我们呈现的大自然是神秘难测、博大精深、令人敬畏的,而地质学却向我们揭示了大自然鲜为人知的阴暗邪恶的一面。对于这一事实,人类大为震惊,他们一直赖以生存的、视为亲邻睦友的大自然竟会在背后狠狠地给他们捅一刀。
54。因此,一些有为之士开始〃光明正大〃地断言,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止步于地质学了。然而这一论点的错误很快就彻底地暴露出来了。修正后的均变论的诞生,标志着灾难不再是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地质学的诞生。
55。地质学不再只是〃灾难学〃,而我们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这也意味着地质学开始步入了正轨,地质学的研究也有理可依、有章可循了。
56。而宗教学的发展正犹如当时被认为是〃灾难学〃的地质学,许多宗教教义对自然的理解与我们一贯的解析是背道而驰的。在科学界一直盛行这样的说法,即在精神世界里,依照神学规律运作的事物,其排列顺序及运作模式和我们所熟知的自然世界的排列规则是大不相同的,其排列方式是不科学的。这也是科学对神学的不满之处。
57。所有持有相同看法及不满的人,都有权就此发问。在精神世界里,事物的排列方式只是暂时的,抑或这便是其一贯的,也是最终的运作方式。任何人只要有任何疑问都有权就此展开新的调查,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在所不惜,一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58。然而,科学根据其经验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轻举妄动。只要有一分希望就绝对不放弃,直到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科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只有〃奉公守法(法则规律)〃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这都是经验之谈。
59。人们真诚地希望这样的尝试能够开花结果。但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矛盾的心情。在他们看来,成功已经在望,但他们又异乎寻常地脆弱,因为他们害怕失败。是希望大于恐惧还是恐惧大于希望?这都取决于他们的信心,取决于他们是否相信人类与世间万物都存在神性。
第三十四课 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则(三)
1。自然界是完整和谐的统一体吗?一致性定律和每个科学发现都能完美无缺地契合吗?只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结果就是预料之中的了。如果说神学确实有其理论基础,任何精神世界里发生的现象都是真的,那么不管是其基础还是其现象,都必然遵循一定的规律。因为这本身就是颠覆不了的事实。
2。因此,目前宗教能够做和必须做的就是继续探索,直到证明其合理性,了却科学对他们的期望为止。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博士的植物学及动植物分类法是一个完全根据人类的意愿,人为创造出来的关于植物界的理论系统。尽管如此,他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仍是不可磨灭的,在开拓植物王国的疆土的进程中,他的成就比之前任何一位植物学家的成就都更令人瞩目。
3。然而,所有人类凭空臆想出来的毫无科学根据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它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没有人比林奈自己更了解这个道理。
4。无论其理论的构思多么天马行空,言词多么华丽优美,都不能掩饰其虚妄性。它的存在只是暂时的,终将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淘汰出局。要正确地解读自然,就只能按照自然自己的方式来办,否则,只能是徒劳无功。
第36节:第三十四课 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则(三)(2)
5。随着世人对植物研究的逐渐深入,才渐渐地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法国的植物世家朱西厄家族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再加上瑞士的植物学家康多尔的不懈努力,他们分别创立了自己的植物分类系统,为现代植物分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他们的理论的出现像花儿应季而开一样,一旦时机成熟,就像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透过他们的理论,自然将其秘密透漏给了人类。而林奈的植物分类体系就被永远地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7。如此说来,现在的神学就犹如林奈的植物分类体系一样虚妄。脱离自然的轨道就是对神学的污蔑,就是栽赃陷害,是挑拨离间、无中生有。对于神学只是需要一个新的表达方式,使它更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这一说法,也只是无稽之谈。
8。即使神学有充分的自然基础,这个基础也从未充分地显示出来过。在精神世界里,事物的运行是由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遵循人类已知的任何规则定律。因此,对于那些将法则规律视若无上权威的人,要想使他们彻底死心和最终满意,神学就必须重新寻找一个更强有力的新的基础,更使人信服。
9。想当然地认为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确实存在许多截然不同之处,用科学方法就能消除所有这些不同,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真正的科学不是专治蛮横、不讲理的暴君,并非眼里容不下一丝杂质。
10。每个学科都有其独有的特色,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或强制实行统一标准,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好心办坏事。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一个大前提下求同存异,即在总的原则问题上,各种学科应该协调一致,但又允许各自保留其原创性和独特性。只有这样,他们彼此才会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11。然而当下,普遍的做法是忽略各自的区别,一味疯狂地追求简单化,妄图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只会使人更困惑。这样做没有使问题简单化,反而是使其更加复杂化了。
12。这正如休顿所说:〃妄图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另一学科的变化,例如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理学变化,用生理学知识来说明精神变化等等,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13。这种做法完完全全地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这也是对各类科学自身法则的一种无知的亵渎,强行用一个科学体系的理论来解释另一科学体系理论,这是一种自杀行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14。这种做法也许可以称得上是精神可嘉,但是其做法并不值得鼓励。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是因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这种轻率武断且欠考虑的行为最终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15。以一个外来的理论作基础,构建一个性质全然不同的新概念,不加验证就将新概念介绍给广大的读者,一旦新想法广泛流传,人们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正确的。而其一旦影响到世人的思想体系,要彻底纠正过来谈何容易!
16。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将各学科的构思统筹起来,找出其一致的协调之处。这种协调和统一并不是建立在不同学科特有的现象之上,强行地将这些现象的相似之处罗列整合,这种牵强附会的一致,根本不同于我们真正所需的统一。
17。毫无疑问,不同的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相同之处。但只要我们稍加调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一致性是毫无真正意义的。要最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统一,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条件。尽管各个现象之间纷杂无章,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都无一例外要遵循共同的规律。
18。设想一下,所有的现象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就像只有半径确定了,才能划出一个完整的圆一样。科学的最终完善就是一个完整的圆,而所有的现象都是完成这个圆上的一点。这些规律就是他们必须遵循的半径,虽然半径不一样但却都有同一个圆心。
第37节:第三十四课 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则(三)(3)
19。而接下来要讲到的是,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奇特的现象都在科学的圆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点,他们的半径确定下来了。接下来,本文将从生物学的角度,重新阐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