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杀只是一个装腔作势(pose),因为事实上,你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
死亡是在第五层面,在第五体中。有一个特殊的能量在跑出去又跑进来。进出就发生在
你身上。如果你变得认同于第一个,你就会连累第二个。如果你变得认同于活着,而如果生
命变得不可能时,你可能会说:“我要自杀。”这是你的第五体的另一面在维护它自己。没
有一个人不曾有过想自杀的念头,因为死亡是生命的另一边。这个另一边既可能成为自杀,
也可能成为谋杀:两者都有可能。如果你执迷于生命,如果你那么执迷于它以至于你想完全
否定死亡,那么你可能去杀死另一个人。靠着杀死另一个人,你满足了你的死亡的希望——
求死的意志。靠着这个诡计你满足了它,你会想,现在你不必去死了,因为其他某个人已经
死了。
那些搞大屠杀的人——希特勒、墨索里尼更是极其害怕死亡。他们一直在死亡的恐惧
中,所以他们把这个死亡投射在别人身上。那个能杀死别人的人感觉到他比死亡更有力:他
能够杀死别人。以一种“巫术的方式”,带着一种“巫术的公式”,他认为因为他能杀人所
以他超越了死亡,一件他能够对别人做的事是不可能被别人做到他身上的。这是一个死亡的
投射,但是它能够反射到你自身。如果你杀了很多人,那么在最终你会自杀。这就是投射回
到了你自身。
在第五体中,借着生命与死亡来到你身上——生命来了又去,一个人是无法执著于任何
一方的。如果你执著,如果你不接受整体的两极性,那么你会变得有毛病。
直到第四体,它都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去想象死亡并且把它作为生命的另一面来接受它
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想象生命与死亡是平行的,就像同样的东西,就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这是最困难的行为。但是在第五体中,这就是极性,这就是第五体中的普拉那的存在方
式。
在第六体中,事情甚至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第六体不再是生命。对于第六体……怎么说
呢?在第五体之后,“我”消失了,“自我”消失了,那时候没有自我,你和一切东西都变
成了一个东西。现在,并不是你的什么东西进进出出了,因为自我已经没有了,每一样东西
都变成宇宙的,而因为它变成了宇宙的,极性就采取了创造与毁灭——舍利西蒂与普拉拉亚
(srishti and pralaya,即始与末)的形式。那就是为什么它变得很困难,因为第六体的
基调是创造力与毁灭力。在印度神话中,他们称这些力是梵天与湿婆。
梵天是创造之神,毗湿奴是护持之神,而湿婆是伟大的毁灭或者瓦解的死亡之神,在那
儿,每一样东西都回归到它的本源。第六体就存在于那样宽广的创造力与毁灭力——梵天之
力与湿婆之力的领域之中。
每一个片刻创造来到你身上,而每一个片刻一切都走向瓦解。所以一个瑜伽行者说:
“我看到创造,我也看到普拉拉亚(世界末日,一劫的结束);我看到世界进入存在
(being),我也看到世界转回进不存在(nonbeing)。”他是在谈论第六体。自我不存在
了,进来与出去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你。你与它成了一体。
一颗星星正在诞生,那是你正在诞生。一颗星星消失了,那是你消失了。所以在印度神
话中他们说,一个创造行为是梵天的一次呼吸——只是一个呼吸!这是宇宙力的呼吸。当
他——梵天吸气,创造就进入存在:一颗星星就诞生了,星星从混沌而来。每一样东西就进
入存在。而当他呼气,每一样东西也就出去了,每一样东西都停止了,星星消失了……存在
进入了不存在。
那就是为什么我说在第六体中,它是非常困难的。第六体不是自我中心的,它变成是宇
宙的。在第六体中,关于创造的每一样东西都被知道了——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每一件事都谈
到了。当一个人谈论创造,他是在谈论第六体以及与它相关的知识。当一个人在谈论大洪
水、世界末日,他是在谈论第六体。
犹太基督教、巴比伦神话和叙利亚神话中的大洪水,或者印度教中的普拉拉亚,都是一
个呼出的气息——那是属于第六体的。这是一个宇宙的经历,而不是一个个人的经历。这是
一个宇宙的经历,你不在那儿。
活在第六体的人——到达第六体的人将会把每一样正在死亡的东西看作是他自己的死
亡。一个摩诃毗罗不会去杀死一只蚂蚁不是为了任何非暴力原则,而是因为它就是他的死
亡,每一样东西的死亡都是他的死亡。
当你觉知到这个,觉知到创造和毁灭、觉知到每一个片刻事物进入存在、每一个片刻事
物离开存在,那个觉知是属于第六体的。每当一个东西离开存在,其他某个东西就进入了。
一个太阳消亡了,另外一个刚诞生在某个其他的地方;这个地球将会消亡,另一个地球将会
产生。即使在第六体中,我们还是会变得执著。“人类不应该灭亡!”但是每一样诞生的东
西必定会灭亡,即使人类也必定会灭亡,氢弹会被创造出来去毁灭它。当我们创造出氢弹的
片刻刚过,就在下一个片刻,我们创造出了一个要到其他星球去的渴望,因为氢弹意味着地
球已经靠近了它的死期了。在这个地球消亡前,生命将开始在其他某个地方发展。
第六体是宇宙的创造与毁灭、吸进与送出的感觉。那就是为什么会用“梵天的呼吸”这
个词。焚天是第六体的人格,在第六体中你变成了梵天。真的,你会觉知到梵天和湿婆两
者,两个极点。而毗湿奴是超越于两极的。他们组成了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和玛亥西或湿
婆三大主神。
这个三位一体是观照的三位一体。如果你能觉知到梵天和湿婆、创造者与毁灭者,如果
你能觉知到这两者,那么你就知道了第三者,那就是毗湿奴。毗湿奴就是在第六体中你的真
实存在(reality)。那就是为什么在三者中毗湿奴成了最重要的。梵天被铭记着,但是尽
管他是创造之神,他却只是在一二个寺庙里被崇拜。他必须被崇拜,但是他并不真正被崇
拜。
湿婆比毗湿奴甚至更受崇拜,因为我们害怕死亡,对他的崇拜来自于我们对死亡的恐
惧。但是很少有人崇拜梵天,创造之神,因为没有什么可害怕了,你已经被创造出来了,所
以你和梵天无关了。那就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伟大的寺庙是奉献给他的。他是创造者,所以每
一个寺庙都应该奉献给他,但是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湿婆有最多的崇拜者,他在每一个地方,因为有那么多的寺庙被造出来奉献给他。只是
一块石头也就足以用来象征他了,否则是不可能创造出那么多他的偶像的。所以只要一块石
头就够了。只要在某个地方放上一块石头,湿婆就在那儿了。但是头脑是那么恐惧死亡,你
无法从湿婆那里逃走,他必须被崇拜——而他是一直被崇拜的。
但是毗湿奴是更为重要的神。那就是为什么罗摩(Rama)①是毗湿奴的一个化身,克利
希纳是毗湿奴的一个化身,每一个神圣的化身都是毗湿奴的体现。甚至梵天和湿婆也崇拜毗
湿奴。梵天或许是创造者,但他是为毗湿奴而创造;湿婆或许是毁灭者,但他为毗湿奴而毁
灭。这些是毗湿奴的两种气息:呼与吸。梵天是吸进的气息,湿婆是送出的气息。
而毗湿奴是第六体中的真实存在。 ①罗摩(Rama):印度教事奉的重要神灵之一,体现武士精神和懿行美德。为世尊
毗湿奴的第七化身。——译注
在第七体中,事情甚至变得更加困难。佛陀称第七体是“涅槃卡亚
(nirvanakaya)”、成道之体(thebodyofenlightenc ment),因为真理、绝对存在于第
七体中。第七体是最后一个体,所以那里甚至没有创造与毁灭,但是有存在与非存在
(beingandnon-being)。在第七体中,创造总是属于其他某个东西的,它不是属于你的。
创造将是属于其他某个东西的,毁灭也将是属于其他某个东西的,而并不是属于你的,那时
候,存在是属于你的,不存在也是属于你的。
在第七体中,存在与不存在是两种气息,一个人不应该认同其中的任何一个。所有的宗
教都开始于那些达到第七体的人。在最后,语言最多被扩展到两个词:存在与不存在
(being and non-being)。佛陀说着不存在的、出去的气息的语言,所以他会说:“空就
是真实的存在”(Nothingness is the reality)。而同时,商羯罗说着存在的语言,他
说:“婆罗门是最终的真实存在。”商羯罗使用肯定的语词,因为他选择了吸气;而佛陀使
用否定的语词,因为他选择了呼气。
但是就语言来说,这些是仅有的选择。
第三个选择就是真实存在,它是不能被说出的。最多我们能够说“绝对存在”或“绝对
不存在”。这已经说太多了,因为第七体是超越这些的,超越仍然是可能的。
如果我走出了这个房间,我能说一些有关这间房间的话。如果我超越了这个房间而到达
了其他房间,我能够回忆起这个房间,我能说一些有关它的话。但是如果我走出了这个房间
而掉进了一个深渊,那么我甚至无法说任何关于这个房间的话。直到目前为止,对每一个
体,我们都能把它的第三个点化为语词和符号化,因为比它更高的体还存在着。你可以到那
里然后向后看,但是只有到达第七体时它才是可能的。超过第七体,什么也不能说,因为第
七体是最后一个体,超过它就是“无体”(bodilessness)。
在第七体时,一个人不得不选择存在或不存在——或者是否定性的语言,或者是肯定性
的语言。在那儿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佛陀的选择,他说“没有东西被留下来”。另一种是
商羯罗的选择,他说“每一样东西都被留下来了。”
在7个层面中,在7个体中,就涉及的人以及世界而言,生命能量呈现在多层面的各个
领域。每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生命能够被发现,吸入与送出的过程就会在那儿。任何
地方,生命存在,过程就会存在。没这样的极性生命无法存在。
所以普拉那是能量、宇宙的能量,而我们首先是在生理体中认识到它。它首先表现为气
息,而后它就像气息一样表现出其他形式:感应、魅力、思想、生命、创造与存在。它继续
着,而如果一个人变得觉知到它,那么他总是会超越它而达到一个第三个点。你一旦达到了
这第三个点,你就超越了那个体而进入了下一个体。你从第一体进入第二体,就这样继续下
去。
如果你继续超越下去,一直到第七体,都仍然有一个体,但是超过第七体后就是无体
了。那么你就变得纯净了,那么你就不是分裂的了。于是就不再有两极性了,于是这就是无
二,于是这就是整体(oneness)。
第十八章 传统的技巧
一、阿那帕那—沙提瑜伽
一朵从不知道太阳的花朵与一朵见过太阳的花朵是不一样的,它们不可能是一样的。一
朵从不知道日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