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张氏医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5-张氏医通- 第1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之) 
木香 大腹皮 枳壳 桔梗(各七分) 人参(一钱五分) 肉桂 浓朴(姜制。各八分) 
生姜(七片) 红枣(二枚。擘) 
水煎热服。 按十六味流气饮。以二陈加入破气诸药。杂合成剂。施之藜藿。往往克应。遂为 
名方。其木香流气饮。根据傍局方七气、金匮四七。似觉彼善于此。然亦杂乱无章。至于分心流气饮 
、分气紫苏饮。皆仿佛流气。风斯愈下。今止取木香流气。删其繁芜。以为存羊之意。 
宝鉴木香槟榔丸 治一切滞气。心胸腹胁痞满。大小便涩滞不快 
木香 槟榔 枳壳(炒) 青皮(炒) 陈皮(炒) 广术(煨) 黄连(各一两) 
黄柏(炒) 香附(醋炒) 大黄(酒蒸) 牵牛(腹满便秘用黑者。喘满膈塞用白者。取头末。各 
二两) 
滴水为丸。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食远姜汤送下。以利为度。 本方去陈皮、广术 
、香附、黄连、黄柏、大黄、牵牛。加杏仁、半夏、皂角、郁李仁。蜜丸姜汤下五十丸。即御药院 
木香槟榔丸。专主痰痞风秘。宝鉴方治气痞热秘。各有攸宜。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连理汤(理中汤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下) 半 
夏泻心汤(方祖) 
指迷七气汤(七气汤下) 理中丸(方祖) 小陷胸汤(伤寒门) 伊芳尹三黄汤(方祖) 二陈汤 
(方祖) 
小柴胡汤(方祖) 平胃散(方祖) 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 橘皮枳实生姜汤(胸痹门) 九 
味资生丸(四君子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 

卷十三·专方
腹满门
属性:中满分消汤 治中满寒胀。 
半夏(一钱) 浓朴 黄连 黄柏(上四味俱姜制) 川乌(炮) 干姜(炮) 吴茱萸(净 
。用开口者。炒) 
草豆蔻(炒研) 木香 人参(各五分) 茯苓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生姜(五片) 
上水煎。稍热食前服。大忌房劳。生冷炙 。酒面糟醋盐酱等物。 身热脉浮喘满。有表证。 
加麻黄五分。血虚至夜烦热。加归身、黄 各五分。阳气下陷。便溺赤涩。加升麻、柴胡各三分。 
脾胃虚寒。饮食不磨。去黄柏加益智仁、荜澄茄、青皮各二分。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热胀。 
浓朴 半夏 黄连(三味俱姜汁炒) 黄芩 枳实 白术(二味同拌湿。炒焦。) 
干生姜 茯苓 猪苓 泽泻 人参(各五钱) 甘草(炙。一钱) 
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后沸汤下。 脾胃气滞。食积胀满。加陈皮、砂仁各五钱。 
经脉湿滞。腹皮腿臂痛不可拊者。加片子姜黄一钱。肺热气化不行。溺秘喘渴者。加知母三钱。 
东垣分消汤丸。一主温中散滞。一主清热利水。原其立方之旨。总不出内经平治权衡。去菀陈 。 
开鬼门洁净府等法。其方下所指寒胀。乃下焦阴气逆满。郁遏中焦阳气。有似乎阴之象。故药中虽 
用乌头之辛热。宣布五阳。为辟除阴邪之向导。即用连、柏之苦寒以降泄之。苟非风水肤胀脉浮。 
证起于表者。孰敢轻用开鬼门之法以鼓动其阴霾四塞乎。热胀。用黄芩之轻扬以降肺热。则用猪苓 
、泽泻以利导之。故专以洁净府为务。无事开鬼门宣布五阳等法也。 
附子粳米汤(金匮)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腹逆满呕吐。 
附子(姜汁炮。切。) 半夏(姜汁。炒。) 甘草(炙。各三钱) 大枣(十枚。擘) 粳 
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良方。但用姜汁制附子一味。煮粥 
食之。 
千金温胃汤 治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 
附子 当归 浓朴 人参 橘皮 芍药 甘草(各三钱。) 
干姜(四钱) 蜀椒(一合)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浓朴七物汤(小承气汤下) 浓朴三物 
汤(小承气汤下) 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四物汤(方祖) 四君子汤(方祖) 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下) 沉香降气散(气门) 局方七 
气汤(方祖)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济生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枳 
实导滞丸(伤饮食门) 

卷十三·专方
水肿门
属性:疏凿饮 治水气通身浮肿。烦躁喘渴。小便不利。 
泽泻 商陆 赤小豆 羌活 大腹皮(净) 椒目 木通 
秦艽 茯苓 槟榔(各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顿服。 
禹功散 治阳水便秘脉实。初起元气未伤者。 
黑牵牛(头末。四两) 茴香(炒) 木香(各一两) 
为散。每服二钱。加生姜自然汁。调如稀饮服。 
沉香琥珀丸 治血结小腹青紫筋绊。喘急胀痛。 
琥珀(另研。) 杏仁(一作桃仁) 苏木 赤茯苓 泽泻(各五钱) 葶苈(隔纸焙 
)郁李仁(去皮。各一两) 沉香(另研。) 陈皮 防己(酒洗。各五钱) 麝香(一钱) 
蜜丸绿豆大。每服四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人参汤下。 
三白散 治阳水囊肿。二便不通。 
白牵牛(头末。二两) 桑白皮(姜汁炒) 白术(生用) 陈皮 木通(各一两) 
为散。每服二钱。空心淡姜汤送下。未效。再服。 
实脾散 治阴水发肿。宜此先实脾土。 
白术(炒焦) 附子(炮) 干姜(炮) 茯苓 木香 木瓜 草果仁 
浓朴(姜制) 大腹子(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治水以实脾为先务。不但阴水为然。方下 
所云。治阴水发肿。宜此先实脾土。俨然阴水当温散。阳水当寒泻之旨横于胸中。夫阴水因肾中真阳 
衰微。北方之水不能蛰藏。而泛溢无制。倘肾气不温。则真阳有灭顶之凶矣。实土堤水。宁不为第 
二义乎。何方中不用肉桂辛温散结。反用木瓜、浓朴、大腹子耶。即有滞气当散。浓朴尚可暂投。 
若大腹子之开泄大便。断乎不可妄用也。 
复元丹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 
附子(炮。二两。) 白术(炒焦。) 肉桂 吴茱萸(拣去闭口者。炒) 川椒(炒去 
汗) 茴香 
木香 浓朴(姜制。各一两) 泽泻(炒) 肉果(煨。各半两) 茯苓(一两五钱) 
为末。陈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紫苏汤或砂仁汤送下。 
五皮散(局方) 治湿热积于脾经。面目四肢浮肿。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等分) 
为散。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澹寮方。去骨皮、加皮。加桑皮、橘皮。治喘而腹满。 
五子五皮汤 
五皮散加紫苏子、莱菔子、香附子、车前子、葶苈子。 一方。无香附子。多大腹子。加生姜 
煎服。 
椒仁丸 治妇人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血化为水。名曰血分。 
椒仁(炒) 甘遂 续随子(去皮。即千金子) 附子(炮) 郁李仁(去皮) 黑牵 
牛(头末) 五灵脂(酒研。去砂土) 
当归 吴茱萸(拣净。汤泡。炒) 延胡索(各五钱) 芫花(醋炒。二钱) 青(十枚。 
去翅足。糯米炒) 胆矾 
白砒(各一钱) 石膏(三钱) 
为末。曲糊丸。豌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橘皮汤下。 
葶苈丸 治先因小便不利。后至四肢浮肿。名曰水分。 
甜葶苈(隔纸焙) 续随子(去皮。各五钱) 干笋末(一两) 
为末。煮红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煎 蓄汤送下。大便利者禁用。 
人参丸 治月经不利。血化为水。四肢浮肿。亦曰血分。 
人参 当归 大黄(酒蒸) 瞿麦穗 赤芍药 赤茯苓 肉桂(各二两) 
苦葶苈(熬。一两) 
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米饮下。 
增损流气饮(痞满门) 葶苈木香散(五苓散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归脾肠(保元汤下) 
金液丹(方祖) 越婢加术汤(麻黄汤下) 芍桂酒汤(桂枝汤下) 桂枝加黄 汤(桂枝汤 
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下) 枳术汤(方祖) 浚川散(伊芳尹三黄汤下) 神 丸 
(十枣汤下) 
神芎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五苓散(方祖) 理苓汤(理中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济生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真武汤(术附汤下) 小青龙汤(桂枝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除湿汤(平胃散下) 
防己黄 汤(方祖) 
越婢汤(麻黄汤下) 防己茯苓汤(防己黄 汤下) 蒲灰散(益气散下) 麻黄附子汤(麻黄 
汤下) 杏子汤(麻黄汤下) 

卷十三·专方
鼓胀门
属性:鸡矢醴(素问) 治鼓胀内有湿热停积。旦食不能暮食。 
骟鸡矢白(但与陈米喂养。勿与杂食。则矢干有白) 
上取八合微炒。入无灰酒三升。煮取一升五合。五更热服。(如无。以不落水鸡内金炙胆为末。 
荷叶裹陈米饭为丸。每服二三钱。空心温酒送下。)此方出黄帝内经。 
世本。有加大黄、桃仁者大谬。 
启峻汤 治脾肾俱虚。腹胀少食。 
人参 黄 当归 白术(炒枯。各一钱五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五分 
) 
肉桂(半钱) 茯苓(一钱五分) 干姜(炮四分) 肉果 沉香(各八分) 附子(炮。一钱五 
分) 
水煎。温服。气滞硬满者。去黄 加浓朴。此方出医林黄治。启东之方不多见。仅一夔耳。 
散血消胀汤 治血胀小便多。大便溏黑光亮。 
归尾(一钱五分。) 五灵脂 观桂 乌药 甘草(炙) 木香(各六分) 川芎(一钱 
二分) 
半夏 蓬术(煨。各八分) 紫苏(三分) 砂仁(一钱。炒) 生姜(五片) 
水煎。食前温服。 
琥珀人参丸 治血蛊。 
人参 五灵脂(各一两) 琥珀 肉桂 附子(生。各五钱) 赤茯苓 川芎 
沉香 穿山甲( 。各三钱) 
为末。浓煎苏木汁为丸。每服二钱。早暮温酒各一服。 此人参与五灵脂并用。最能浚血。血 
蛊之的方也。 
二陈汤(方祖) 中满分消汤(腹满门) 中满分消丸(腹满门) 下瘀血汤(抵当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平胃散(方祖) 五苓散(方祖) 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苏 
合香丸(中风门) 黑锡丹(金液丹下) 大黄附子(小承气汤下) 

卷十三·专方
积聚门
属性:金匮奔豚汤 治肾积上贲犯肺。喘胀发热。 
甘草 芎 白芍 当归 黄芩(各一钱) 半夏 甘李根白皮 葛根(各二钱) 生姜(三片) 
上九味。水煎。温分四服。日三夜一。以积下小腹减为度。不应。加戎盐一字。(千金。无甘 
草黄芩。有吴茱萸石膏人参茯苓桂心) 
赤丸(金匮) 治寒积厥冷。 
茯苓 半夏(各四两。一方用桂) 乌头(二枚。炮)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上四味为末。纳真朱(即朱砂) 为色。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 
增。以知为度(千金。无半夏。有附子桂心射罔。) 
普济方用白凤仙子一钱。小川乌二枚。半夏三枚。杏仁四十九粒。各生捣为末。红枣肉丸梧子 
大。黄丹为衣。早暮各服七丸。俱温酒下。若治小儿。丸如粟米大。量用三五丸。待谷道血出住服 
。忌大荤生冷腐醋等物。此方与赤丸功效相类。故附于此。 此方乌头与半夏同剂。用相反以攻坚 
积沉寒。非妙达先圣至理。不能领略其奥。与胡洽治膈上积用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