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安心住在病处”,以意念想象纳入的“内气”到达患病的脏腑或肢体筋骨,待练到
可感觉到“内气”入了脏腑后,再引气攻所患之处,即可治疗该脏腑或肢体的疾病。如引肾
气可攻治消渴;引腹中气可攻治疝气∶引腰中气可攻治脊背痹痛,半身不遂等。
《备急千金要方》调气法,引彭祖论曰∶“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避户安床暖席
,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
闭气于胸中,以鸿毛着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如此
则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此邻于真人也。每旦夕面向午,展两手于
脚膝上,徐徐按捺肢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良久,乃以手左托、右托、上托、下托、前托、
后托, 目张口叩齿摩眼押头拔耳挽发放腰。咳嗽发,阳振动也。双作只作,反手为之,然
掣足仰振,数八十九十而止。仰下徐徐定心,作禅观之法∶后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
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际,渐渐入项,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气渐渐
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 然,意专思专,不得外缘,
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则自达于涌泉,则觉身体振动,两脚蜷曲,亦令床位有声拉拉然,
则名一通。”文中的禅观之法就是引脏腑气法。
2、出声调息法
第九节的“张胫两足指,号五息止。”就是古代气功中的另一流派出声调息法。该法和多种
气功家所主张一呼一吸“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者不同,而是主张随呼吸出入呼号出声,
类似“声音诱导法”。如先用鼻吸气,呼气时闭口,随着呼气用口鼻一起呼号发出“哼…… 的
共鸣音,随着“哼…… ”的声音鼓腹,入力丹田,可使气易贯丹田。许多练硬气功的,在运气行
功时也常发出“啊”、“哈”等呼号之声,而在武术中随功而出的“啊”、“哈”等声就
更高亢而有力了。本来呼吸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声音,发声有抒怀畅志,使气机流通的作用。气
功家利用发出的声音诱导气贯丹田或使气至肢体的某一部位,是完全合乎生理的。所以古代气功
家在练“六字诀”∶ 、呵、呼、嘘、吹、嘻
等功法时,有人也主张可以随呼吸呼号某一字,或者六字,以疗疾。一般呼号,
以随呼气出声为宜,呼气时出声比较自然,流畅,易于掌握。优秀的歌唱家发声
时可使气贯丹田,从而使音色高亢有力,洪亮贯耳。这也可以帮助出声调息法
有它的独特之处,可用于歌唱家、话刷演员的练功。
《备急千金要方》调气法,引彭祖论曰∶“凡百病不离五脏,五脏各有八
十一种疾,冷热风气计成四百四病。事须识其相类,善以知之。……冷病者,用大呼
三十遍,细呼七遍。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
热病者,用大呼五十遍,细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当使字气声似字。肺病者,用大唏
三十遍,细唏十遍。肾病者,用大 五十遍,细 三十遍。此十二种调气法。若有病
根据此法恭敬用心,无有不差。”彭祖这里所说的就是发声呼吸法。其方法是鼻中引气入,
口中吐气出,使气与声相随,而呼气时发出。
十四、补益门
(十)王子乔八神导引法
属性:〔原文〕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
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法身各三寸,解衣被发,正偃卧。勿有所念,
定意,乃以鼻徐纳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
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无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免、股、 ,以省
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得温,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已!
喉咙如白银 ,一十二重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泽。前两叶高,后两叶卑。心系
其下,上大下锐,大率赤如莲花未开,倒悬着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凫(野鸭颈毛)
翁头也,六叶抱胃,前两叶高,后四叶卑。胆系其下,如绿绨囊。脾在中央亦抱(胃),
正黄如金,铄铄(鲜明)然也。肾如两伏鼠,夹脊直脐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
正黑,肥肪络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无污秽之患。肝藏魂,肺藏魄,
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此名曰神舍。神舍修则百脉调,邪病无所居矣。小肠者,长九
尺,法九州也(一云∶九土,小肠者,长二丈四尺)。
诸欲导引,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所苦行气,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来,度二百步,
所却坐小咽气,五六不差,复如法引,以愈为效,诸有所苦,正偃卧,披发,如法徐以口
纳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数十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口温气咽之三十
所,(候)腹中转鸣乃止。往来二百步,不愈复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
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纳气,鼻出气者,名曰补;闭口温气咽之者,名
曰泻。闭气治诸病法;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
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胀腹,欲息者徐
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1、平坐,伸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
闭目也。
2、端坐,伸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3、端坐,伸腰,以左胁侧卧,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4、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泪若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
头痛 ,皆当以汗
出为度。 ;
5、正偃卧,以口徐纳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寒者,
使人干呕腹痛,从口纳气七十所,大填腹。
6、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
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7、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
除胁下积聚。
8、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
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9、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也。
10、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二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
老有少容。
11、端坐,伸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12、若腹中满,食饮苦饱。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
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13、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14、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15、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16、两手却据,仰头目,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17、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
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18、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口纳气,填腹,自极七息。
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19、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20、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
痛,瘀痹。
21、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
脑中疼。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22、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
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23、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24、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痛。
25、偃卧,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
26、偃卧,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胫寒。
27、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28、踞,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29、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
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30、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
不拘拇指,根据文用之。
31、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32、病在左,端坐、伸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闭目目上入。
33、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
而止,开目作。
34、病在右,端坐,伸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解说〕王子乔八神脏(心、肝、脾、肺、肾、胆、胃、小肠称八神脏)导引法有延
年益寿,祛除百病的功效。
施功的方法是∶采用正仰卧姿势,枕头高为四寸,两足之间相距五寸,手与身相距各三寸。
宽解衣服,披发而卧,排除杂念,收心定意后,即用鼻慢慢吸气,用口呼出,用意念根据次引气
向各脏,到达后再重复进行,想要停止应先尽量引气到达此脏,而后方止。但不要勉强延长呼吸,
练功日久,功到自成,逐渐可使气息深长。呼吸往来时要尽量轻微,做到不让耳闻,甚至连鼻子
都觉查不到,呼吸要细缓、柔和、均匀、深长。达到这种地步,就可引气向大腿、小腿,以感到
气至为佳,但又不可用意过强,要使气息和意念达到若存若亡的境界。这样练功百遍,可达到腹
中大动,并发出鸣响,连耳朵都能听到,并且足底感到气至温暖。完成此功法的人即成为什么病
都没有之人了。
“八神脏”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大体上讲,喉咙(气管)就象一条白银环,由十二节复合在一
起组成,连系于胸,气
管向下所系的是肺,它色白而富有光泽,前两叶高,后两叶低。心系在肺下,上端大而下端
尖锐,宛若红色未开的莲花苞,倒悬于肺下。肝连系在其下,色纯青,就象野鸭头颈上
的毛,由六叶组成,围抱在胃旁,前两叶高,后四叶低。胆维系在肝下,象绿色的丝囊。脾在正
中央,也围抱胃,颜色正黄如黄金般鲜明,肾象两只蹲伏的鼠,居于脊柱两侧,要想知道它的位置
高低,向下垂直上臂,正与肘尖相齐的位置即是。肾的颜色纯黑,外面有白色肥浓的脂肪包络着,
白黑分明。胃就象一个空净的囊袋。虽说它的形状向右屈折,但不会使食物滞留,产生污秽之患。
肝能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精,所以五脏是神、魂、魄、意、精的住所,又叫“神舍
”。五脏生理功能正常则百脉调和,邪气疾症无法停留在体内。